构建学校积极教育体系
——学校常规教育工作的十三项改进(下篇)

2021-01-21 12:29:34魏声汉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信心作业课堂教学

魏声汉

(福建教育学院校长研修部,福建福州 350001)

积极教育强调,“帮助”决定学生发展的方向。本文上篇论述了梦想教育、希望教育、班级管理、活动策划、时间管理、家校联系、学生工作、学习方式等方面的改进;文章下篇论述如何通过课堂教学、集体备课、复习策略、课程活动、常规管理等改进“帮助”学生学习,促进发展进步。

一、课堂教学(五个帮助)

课堂教学不仅要教给,更要教会。教给和教会是教学的两个境界,教给是完成任务(任务性教学),教会是达成目标(目标性教学),教给只需要研究文本内容,教会必须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

积极的课堂教学要有条件意识,研究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能力和态度水平作为教学的条件依据;积极的课堂教学以信心为标准,特别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信心状态,学生越学越有信心、教师越教越有信心,是一堂好课的最重要标准;积极的课堂教学以帮助学生肯去学、学得进、有进步为导向,激励学生肯去学的动机,指导学习方法指导,落实学习五环节,进行学习能力训练,帮助学生学得进、有进步;积极的课堂教学在促进学生学习进步中、在帮助提高学习成绩过程中进行素质教育,提高核心素养。

积极的课堂教学要落实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五个帮助:

(一)一帮预习

布置预习作业,预习的要求就是“了解”,预习作业要中等、中下成绩的学生能够完成,要对中等、中下成绩的学生进行预习辅导,教给预习方法。

(二)二帮上课

上课的最高原则就是帮助学生肯去学、学得进、有进步,肯去学、学得进、有进步才能带来“专注”,越学越有信心,越学越爱学。

(三)三帮复习

高度重视课堂总结和课堂复习,留足总结、复习和学生尝试回忆的时间,培养学生的复习习惯和尝试回忆能力。

(四)四帮作业

选择的作业练习题目重点放在“似懂非懂”内容的突破上;要安排随堂作业,随堂作业要包括构思性练习,训练构思能力;要对中等、中下成绩学生进行作业辅导,教给构思的方法。

(五)五帮订正

订正是纠错、反思和提高的环节。首先要建立重心前移的教学观,把帮预习、帮上课、帮复习、帮作业的工作做到位,打牢基础少犯错误,在这个基础上的订正才是最有价值的;订正要聚焦“似懂非懂”的突破上,分析根源,打通症结,真正搞懂。

为了帮助学生按五环节学习,养成习惯,内化能力,越学越好,信心越来越足,稳步提高成绩,课堂教学可以考虑由六个板块(订正复习、预习导入、新课教学、总结回忆、构思练习、作业辅导)组成,并且根据学生的学习条件加以选择,构成不同的板块组合。

二、集体备课(五个研究)

工作重心前移是积极教育行动研究一直倡导的理念,集体备课是高效率课堂教学的抓手,能够发挥集体的作用,集思广益,为每位教师写好教案提供参考;通过集体备课,发挥每位教师的潜力,提高教学质量。集体备课要围绕帮助学生肯去学、学得进、有进步进行思考;集体备课要确定备课的章节和内容,明确备课要求;备课组成员需充分准备,集思广益,达成共识。

课堂教学包括五个要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节和作业练习。集体备课重点研究课堂教学五要素及其内在联系,特别要研究五个要素如何落实对学生学习的五个帮助(帮助学生预习、上课、复习、作业和订正)。

(一)研究教学目标设定

研究课标、考纲、试卷和学情;进行学生学习成绩的众数统计,分析学生学习的条件,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的度,包括教学的难度、教学的速度和教学的信息量。

(二)研究教学内容选择

研究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重点是对达成教学目标最有价值的内容,难点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关键点是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即知识的结构。

(三)研究教学环节安排

研究一堂课由哪些环节构成以及各环节的逻辑关系,前一个环节为下一个环节铺垫,做到由易带易,因易而易;特别研究各环节如何训练学生的五环节学习方法,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研究教学方法应用

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讲解、提问、讨论、自学、作业、直观演示和实验演示,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学习同样的内容,学生理解知识的难度系数是不一样的。要研究本堂课选择哪些教学方法,应该选择学生易于感知,更容易理解和记忆知识的方法。

(五)研究作业设计与布置

作业包括预习作业和练习作业、随堂作业和课外作业;要研究作业的量,更要研究作业的质,布置有质有量的作业;好中差学生的作业要求应该有所不同。

三、复习策略(七大策略)

复习策略是用在毕业班总复习上的一套方法,其原则也可以用在平时的单元考、期中考和期末考的复习上。总复习阶段应用以下七大策略,能够有效提高复习效率。

(一)以信心为导向

信心决定总复习的成败,总复习不以“补缺补漏”“巩固知识”为目的,要以“越复习越有信心”为导向,总复习的所有安排、所有环节都紧扣增强信心,有信心必定有成绩,信心越强提高成绩越明显。

(二)考前动员

工作重心前移,建议提前一个学年或者一个学期做考前动员。考前动员不是给压力,而是给足信心,帮助学生分析能够提分的条件,教给积极提升成绩的方法。积极暗示学生“所有内容都学过了,还有三轮复习,每一轮都能够提高成绩”,动员口号不是“离中考(高考)还剩xx天”,而是“离中考(高考)还有xx天,能够继续提高成绩”。

(三)确定提分目标

以现有成绩为基数设定总提分目标,分解到每科,分解到三轮复习,这样的分解有助于增强教师和学生的信心。建议设定每科提高10-15分的目标,把提高10-15分分解到三轮复习中,第一轮提高3-5分,第二轮提高3-5分,第三轮再提高3-5分,这种“积极扩建提分法”能够极大增强教师和学生的信心。

(四)找准分数增长点

提分点源于失分点,但是失分点不等于分数增长点,分数增长点是学生有信心、有能力、有把握得分的失分点,分数增长点就是学生提升成绩的潜力点;失分点是消极暗示形成压力,增长点是积极暗示带来信心。

学生掌握知识有三种程度,已知知识、未知知识和临界知识。在总复习阶段,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有四种情况,第一种程度是真懂,已经完全正确掌握,即已知知识,这些内容是保底分;第二种程度是似懂非懂,学生有一定的思路又不是很清晰,时而正确时而做错,教师点拨后能够搞懂的内容就是“似懂非懂”的内容,即临界性知识,这些内容是增长分;第三种程度是不懂,完全不理解的、找不着北的题目,空白的考题,就是学生“完全不懂”的内容,即未知知识;第四种程度是假懂,乱答的考题,所用原理、解答过程和答案全部错误就是假懂,假懂是不懂的一种表现,不懂的内容应该暂时“主动丢分”。

图1

那么,如何找准分数增长点呢?

第一,临界性知识处于学生掌握知识的最近发展区,是学生最有信心、最有能力、最有把握掌握的知识,是最有成长价值的分数增长点。

第二,弱科是更容易的总分增长点。弱科提升空间大,偏科生一般比较聪明,在弱科上提分相对容易。

第三,要有“主动丢分的意识”。知识有完整性,但知识还有建构性,真正的完整性不是由教师教给多少决定的,而是由学生学会多少决定的,学生学得进、懂得多就能够自动建构更完整的知识体系。目前还完全不懂的未知内容就应该主动丢分,节省出宝贵时间用在能够提分的内容上,提高了效率,还避免学生一直面对那些完全不懂的内容,从而增强复习信心。

(五)克服弱科的畏难情绪

基础知识缺漏和畏难情绪是弱科的主要根源,首先是克服弱科的畏难情绪,敢于并且愿意在弱科上花时间,聪明的偏科生提分是明显的。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

1.算总账。高考、中考按总分录取,弱科上多花时间提分幅度大(举例:比如数学稳拿130分,不管花多少时间,提升幅度就是20分;英语稳拿90分,提升幅度是60分,如果总分提高10分,时间花在哪一科上更有把握呢?)

2.积极评价。帮助学生充分分析可以提分的条件,只要有一科学得好就证明脑子聪明,用聪明的脑袋在弱科拿分是相对容易的。

3.积极扩建。弱科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有一定基础就可以多拿分(积极扩建法:比如总分150分,已掌握了80分,还有70分没有掌握,这70分里是不是有一部分内容相对容易?每一轮复习只要学会最容易的3-5分,总分是不是就提高了?)

4.积极转化。鼓励学生把战胜弱科作为自我挑战,鼓励学生“在战胜畏难情绪中变成勇敢者”,积极暗示“他有坚强意志,能够战胜畏难情绪”(这种“打鸡血”的工作必须持续做)。

(六)教给复习方法

强调上课是复习的中心环节;复习课也需要预习、复习和订正;强化复习中的预习、复习中的尝试回忆和做题中的构思性练习,这三种复习方法提分效果明显。

(七)三轮复习的“攻堡垒”战术

总复习不宜面面俱到,要舍得丢分,有舍才会有得。彻底去除“全面复习”的做法,那种第一轮“完整过一遍”,第二轮“分类练习”,第三轮“刷题”的复习安排提分幅度很有限。

建议总复习安排三轮复习,每一轮都聚焦已知知识和临界知识,保住保底分,拿下增长分。三轮复习的方法不一样,第一轮“以讲带练”,第二轮“以练带讲”,第三轮“强化练习”,这就像攻堡垒一样,第一轮突破一些,第二轮换方法再突破一些,第三轮就有希望全部拿下!

四、课程活动(五个优化)

我们的教育既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学业成绩与综合素质互为因果,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综合素质,又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成绩。

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对发展学生的素质,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有重要影响,体育锻炼可以享受快乐、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美育陶冶情操,提高审美素养;劳动教育弘扬劳动精神,培养吃苦耐劳的积极品质。

优化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和一日常规活动,发挥各种课程活动的积极教育作用,并且与知识学习形成相互增强的机制,通过各种课程活动发展学生的积极品质,促进学生学习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成绩,积极品质和学业成绩相互增强,全面进步。具体而言,优化以下五个方面的课程活动:

(一)优化体育活动

掌握体育运动知识和技能,加强身体锻炼、挖掘体育特长、发展个体的积极品质;要重视体育的团队活动,对接集体主义教育,进行梦想教育和希望教育,强化时间管理。

(二)优化音乐活动

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挖掘美术特长、陶冶情操、提高审美素养;要重视音乐的团队活动,对接集体主义教育,进行梦想教育和希望教育。

(三)优化美术活动

掌握美术知识和技能、挖掘音乐特长、陶冶情操、提高审美素养;要重视美术的团队活动,对接集体主义教育,进行梦想教育和希望教育。

(四)优化劳动活动

掌握劳动技能、培养爱劳动、尊重劳动的精神、发展吃苦耐劳的积极品质;重视劳动的团队活动,对接集体主义教育,进行梦想教育、希望教育和时间管理的教育。

(五)优化一日常规活动

优化一日常规活动,一日常规课程化。难事易做、大事细作。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都表明,学生一日常规活动中的积极体态训练能够有效发展学生的积极品质。比如跑操,跑出激情,跑出精气神,跑出集体主义精神,跑出身体健康;起始年段的定型、讲话、书写训练,课堂坐姿训练;骑车或走路到学校、进课堂、早读、上课、眼保健操、大课间、食堂排队打饭、吃饭、课外体育锻炼、宿舍卫生整理、各种文体活动等,都有体态训练的积极教育价值。

五、常规管理(五条措施)

常规管理不应该只是找“不足”、找“差距”,不只是“纠错”,应该发现问题找不足,解决问题找条件,根据条件想办法。挖掘学校的积极条件,培育积极因素,打造积极文化,促进学校进步。建议采取以下5条措施改进常规管理工作:

(一)积极评价

积极评价生源、家长、教师和学校,充分挖掘和发挥学校的积极因素,从不利的因素中找出有利的条件,营造积极的校园文化。

“问题导向”的管理也有消极和积极之分,问题导向的积极管理是这样进行的:常规管理中存在哪些不足?解决这些不足的条件有哪些?根据这些条件可以采取哪些改进措施?哪些改进工作已经落实了?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又产生了哪些新条件?有了这些新条件,可以进一步解决什么问题?

(二)积极扩建

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积极分子的作用,把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有机融合,扩建积极分子队伍。

(三)行动研究

积极教育行动研究能够加快教师专业成长的步伐,建议通过制定“教师专业成长123计划”(1年熟悉业务,2年成为骨干,3年成为学校名师);加强积极教育的“岗位锻炼”,以行动研究的流程(设计—实施—帮助—提高)促进教师更快成长;以行为变化和绩效提高作为评价教师成长的主要指标,及时扩建点滴进步。

(四)扁平管理

建立“扁平化”管理机制,改变层层传达的管理模式,采取“直插式”管理方式,提高执行力。学校教育有两个主要阵地:一是班级,二是课堂。建议组建两个管理团队,一个团队管理班级活动,另外一个团队管理课堂教学。

(五)合力系统

形成管理的合力系统,改变各部门“各忙各的”管理方式,构建德育首位,教学中心,后勤保障,德育和后勤为教学服务,教学促进德育工作和后勤工作的管理体系,德育工作、教学工作和后勤工作形成合力系统。

建立以帮助学生肯去学、学得进、有进步为坐标的管理体系:

图2

问题永远存在,改进一直在路上。改进中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从容易的开始,做能够做到的,产生新条件,引发新动能,解决新问题,波浪式前进,扩建式提升,不断改进学校常规工作,促进学校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信心作业课堂教学
信心和山
文苑(2020年10期)2020-11-22 03:28:43
Study Of ShiJie Control Thought
快来写作业
恢复信心比给猪刷脸更重要
今日农业(2019年12期)2019-08-13 00:50:04
作业
故事大王(2016年7期)2016-09-22 17:30:08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KX5的耐心与信心
汽车观察(2016年3期)2016-02-28 13:16:38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4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56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中国火炬(2014年4期)2014-07-24 14:2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