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权莉
(厦门思明区艺术幼儿园,福建厦门 361000)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学前教育阶段的重要目的,而绘本教学作为语言领域的新手段和新形势,被越来越多的幼儿教师认可和运用。绘本阅读可以让幼儿感知和表达美好,感受出其不意、脑洞大开的创意,获得初步的文学启蒙,受到幼儿的欢迎。[1]除了一些喜闻乐见的经典绘本,如今幼儿的阅读量和阅读类型也更加多样化,那么如何在绘本阅读和教学中让幼儿得到真正的发展呢?幼儿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提问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究,发展幼儿的探索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何为绘本教学的有效提问呢?应是紧扣教学目标提问、紧扣幼儿的年龄特点、尊重个别差异、易于幼儿理解的递进式提问的启发式教学。
在绘本教学中,往往在幼儿阅读过后,教师习惯性提一些记忆性的问题,提问的密度高但层次偏低,无法引发幼儿主动学习。例如,“画面中有谁呢?”“你们觉得绘本里的女孩做得对不对?”“我们要不要学习她呢?”这样的问题幼儿根本无需思考,就能机械地进行回答,也限制了幼儿的思维活动和体验的机会。
教师在设计一节绘本活动中,对该节活动的提升点和目的性不明确,只是把提问当成必备的手段而不是提升幼儿的跳板,若提问时杂乱无章、零零散散,幼儿便无法获得较为完整和系统的学习。
在提问的时候许多幼儿教师都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想要从幼儿口中得到所谓的“标准答案”,便会不自觉地将幼儿往这方面去引导。[2]其实幼儿的想象力是天马行空的,在阅读中他们的注意点也许与成人有不同的方向,这也是他们智慧的体现。在提问时,当幼儿说出的答案与教师想要的大相径庭时,不妨先停下来,耐心地多听一听,留给幼儿思考的时间,发挥幼儿思考的作用,这不仅能增强幼儿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也许在他们的主动思辨中,对活动的开展还能有新的推进。
1.研想提问方式,掌握提问技巧。在课堂上教师提问中较常出现的一个情况是提问后马上让幼儿作答,虽然教师需要对课程时间进行把控,但在提问后一定要“留点白”,给予幼儿思考和反应的时间。灵活和轻松的氛围更能让幼儿投入到问题的情景中,教师应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准备充足后再回答。同时应尽可能地提问开放式问题,[3]可以用“假如你是……”“为什么……”之类的问法,以便在答案没有固定的情况下,幼儿能够发挥创造力,有更多思考和推理的机会,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例如绘本《谁吃了我的大饼》,可以问幼儿“如果你是小猪,你还有什么办法找出是谁吃了大饼?”还有绘本《隧道》,可以提问“为什么妹妹的拥抱能够让哥哥复活?”这些都是开放性问题。
2.围绕绘本封面,引发幼儿思考。教师可以把提问权交给幼儿,可以先询问幼儿通过封面你能看到什么?想到什么?这是什么样的一本绘本?它会发生什么故事?通过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幼儿观察封面,从而主动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这不仅可以增强幼儿的兴趣,更能加深对绘本的理解。例如绘本《亲爱的小鱼》,这是一本温馨、充满诗意的图画书,封面是一只小猫和小鱼在亲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举动呢?猫怎么可能会爱上鱼呢?这是我们成人的想法,但在孩子的世界里,猫是完全有可能爱上鱼的,也可以成为好朋友。这样的封面非常吸引幼儿,从看到绘本的这一刻开始,幼儿就有了多种思考和想象,也能更好地体验和品味绘本的故事内容。
1.做好课前准备,提问达成目的。在设计活动的提问中,教师要落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才能促进幼儿个体的发展。因为幼儿的专注时间是有限的,所以教师可以多提一些有悬念的问题,保持他们的活跃度。教师心中一定要有杆秤,知道该节活动课的教学核心和目标,提问有目的性,围绕重难点进行师幼互动,教与学相结合,才能得到更有效的反馈。例如绘本《亚历山大和发条老鼠》,教师在课前准备中便熟读绘本,发现了一个思辨点,那便是“如果你是一只老鼠,你觉得当亚历山大好还是当威利好,为什么?”将此问题作为主要的思辨问题,组织大班幼儿开展一场别有趣味的辩论赛,对抗式的思辨不仅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提高了他们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和分析、评判的能力。
2.融入思辨小策略,激发幼儿学习热情。在进行有效提问时,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几个要素:应有明确目标,掌握教学重难点,巧妙设置问题,提问的方式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可以融入一些小游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激发幼儿思考的欲望。例如之前学习过一节大班语言活动《猪八戒吃西瓜》,虽然这个故事片段幼儿可能并不陌生,但任课教师用“说演逗趣”的方法,把猪八戒的特点和故事情节展现得淋漓尽致,将问题不经意地穿插在这样的情景中,幼儿的参与度就非常高,思维也更加活跃。还有小班绘本《月亮的味道》,这是一本适合赏读的图画书,动物叠高的场景是重复出现的,而这类提问单纯用语言就显得过于单薄和枯燥,可以采用PPT动画效果和白板技术引发幼儿兴趣。通过技术的巧妙融合,能够在活动中延长幼儿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更能提高幼儿参与度、互动性,推动思辨活动的高潮。
1.把课堂交给幼儿,加强师幼互动。在活动中,容易出现教师说得多,幼儿说得少的情况,这根源于教师对课堂的把控太过于紧张和局限,单方面进行输出,对幼儿的发展也会造成一定的束缚。教师更应该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对幼儿五花八门的答案进行灵活调整,而不是接不住幼儿抛过来的“球”,缺乏正确的回应。[4]例如绘本《好饿的小蛇》,这是一本非常有趣充满悬念的绘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配合肢体和表情吊足幼儿的胃口,再将悬念揭晓,这不仅能让孩子们更深刻体会到绘本中蕴含的意义,也让整个活动活泼生动了起来。
2.考虑全面,有效提问应科学可行。在绘本活动甚至是语言活动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个现象是部分幼儿回答非常积极,但个别幼儿出现默默无闻、无法回答的情况。这其实是教师忽略幼儿个别差异的体现。这也侧面体现了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有层次性,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由易到难,由此可以降低幼儿学习的难度,让更多的幼儿参与其中,更能培养幼儿形成清晰的思维框架,提升学习的能力。而问题的难度教师也应该把握好,过于复杂的问题会挫伤幼儿的积极性,教师应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设置问题,让幼儿能够够得着,通过思考能够顺利得到答案。
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绘本教学愈来愈发展成为重要的一部分,而提问式教学作为普遍的方式之一,要求教师应钻研提问上的学问,将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优化自身专业行为,尊重幼儿的表达和表现。科学有效的提问不仅可以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创新能力,更能改变幼儿的学习方式,锻炼幼儿自主学习思考的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