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牛,马姝培
(安徽建筑大学 工业设计系,安徽 合肥 230601)
徽州,简称“徽”,古代徽州辖地为一府六县,包括今天的安徽省黄山市、宣城市和江西省婺源县,多达五千个村落似美丽的鲜花绽放于这片青山绿水间。徽州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当地的文化教育事业在徽商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得到了推动,文风兴盛海内外。新安画派、新安理学、徽州三雕、徽派朴学等闻名遐迩的徽州文化都是当时徽商带来的产物。[1]290-291然而,徽州曾经繁荣的文化艺术遗产在现代却显得有些落寞。走进徽州村落,市面可见的以徽州为主题设计的优秀文创产品凤毛麟角,除了专门从事相关研究的学者,大多人对徽州的印象还停留在青砖黛瓦马头墙上,徽州创意产业中的文创产品同质化严重。同时,由于旅游景区对产品的监管不严,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不仅干扰了游客的鉴赏能力,还给徽州景区自身形象抹黑。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和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承办的“2019中国文化产业系列指数发布会”结论来看,在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的综合指数中,安徽省的排名仍位于第三梯队。面对徽州旅游市场如今的状况和发展瓶颈,如何发掘丰富的徽州文化载体、为徽州文创注入新源流,是一个亟待探究的课题。
在徽州地区,随步走进一处民居,古朴精美的雕梁画栋会让你恍惚以为走进了某个雕刻大师的工作室。在古代,徽商发迹之后,纷纷返乡兴建宅邸,以示家业成功和家族兴旺。但因明清时民间营造制度严苛,只能将宅子造得小而精,将大量的精力投入装饰木雕上。除了住宅,在祠堂、戏台等建筑的梁架、斗拱、檐条、屏风、窗帘、栏板以及隔扇等部位都可以看到饰有历史故事或戏文人物、花鸟草虫、祥瑞器物等图案的木雕。徽州木雕作为民间传统雕刻艺术之一,与具有徽派风格的砖雕、石雕并称“徽州三雕”,早在2006年就被纳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木雕的材料多选用名贵的楠木、银杏等,一般只使用桐油而不用油漆,防虫蛀且易保存,古色古香,低调奢华。
徽州木雕的题材包罗万象,不同地区木雕展现出的图案故事都反映出当地的风俗文化特征。在徽州这片商贾云集的地区,人们通过民间木雕来传播儒学,运用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在日常生活中熏陶滋养着子孙后代。因此,厅堂内有很多饰有寓意吉祥的纹样、具有道德说教意味的历史典故的木雕,其中,祥瑞象征物如天宫赐福、暗八仙、麒麟、草龙、蝙蝠、花卉等表达了人们祈福纳祥、盼望美好生活的愿望;传统道德类主要以戏文人物、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为题材,如八仙过海、和合二仙、渊明赏菊、二十四孝、福禄寿等,借以弘扬伦理道德或作为家训激励子孙后代;还有一些展现风俗民情的题材如渔樵农忙迎佳节、元宵灯会、游艺表演、舞龙舞狮等,则是人民对民俗生活的颂扬;另外,民间艺人常运用谐音赋予某些作品特定的吉祥寓意,比如雕有“瓶(平)升三戟(级)”的门板,以“瓶”字谐音“平”字,以“戟”字谐音“级”字,诸如此类还有“喜上梅(眉)梢”“遍地是蝠(福)”等,如图1所示。
图1 部分木雕类型(刘牛绘)
树人堂位于安徽省黟县宏村,由清代敕授奉政大夫汪星聚(1830—1888年)建于1862年。树人堂取名有“百业须精,儿孙当教”之意,《管子·权修》中解释道:“培养人才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用意如名,这是汪星聚对后人的谆谆教诲。全宅造型呈六角,寓意“六合大顺”。厅堂背靠水圳,坐北朝南,厅的东面建有一小鱼塘,活水长流。外门为八字门楼,门楼内有悬枋亭间,院里共有两个小书房,造型别出心裁[2]197-203。
树人堂厅堂结构不同于当时普遍的“明三间”,采用了“明三间”的改良设计“廊步三间”,如图2所示。“廊步三间”是指在厢房门口再设有一间小阁,阁宽度为1.2米—1.3米,小阁长约1.4米,厢房窗户的宽度为0.9米—1米(厢房宽2.2米),阁门是两扇莲花门,朝向厅堂,与房门间成直角。小阁门厅堂楼板比外顶上的楼板约矮0.45米。有的房子不铺楼板,而是明檐拱顶,上铺沥砖,抬高了净空,东西厢房的小阁之间就形成了一条净空抬高0.5米、宽约1.4米的廊形空间,如图3所示。这样天井光线便能射入前厅里壁,显得整个厅堂气派开阔。
图2 树人堂正厅平面图(刘牛绘)
图3 树人堂正厅梁架纵剖面图(刘牛绘)
堂内木雕密布,其题材更是丰富多样,如窗栏板上的老鼠与葡萄象征多子多福、儿孙满堂;厅堂两侧窗下挂板的题材分别为“二十四孝”故事中的“孝感天下”和“访贤”,希望后代学习并弘扬先贤的精神品德,敬业敬德;暗八仙的图样则是希望后代们能够在危难关头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般解决困难;窗下挂板上的荷花、盒子和如意组合为和合如意,寓意和美幸福、和睦称意;而木雕宝瓶和如意,则谐音平安如意;瓶中插戟寓意“平升三级”,如图4和图5所示。这里还有一些细节值得关注,比如升官发财是一些官员的人所祈望的,但在汪星聚这又多了些不同,窗栏板上的纹样多了枚棋子,与那些吉祥纹样有些格格不入。这来源于汪星聚本人的思想寄托,他清正廉洁、务实为民,官场的黑暗腐败让他愤然离去,归隐乡里。
图4 树人堂厅堂窗栏板(刘牛摄)
图5 当地木雕书籍中关于树人堂的图片资料(书籍来源不详)
徽州木雕受限于尺寸和功能,大多数只能立于民居中,很容易被游客遗忘,而市面上硬拷贝出来的木雕产品又因用途仅限于装饰,很少见到将游客的需求和习惯结合功能性与实用性融入文化元素中的,因而常常很难形成记忆点或消费力,再加之同质化现象严重,工艺粗糙,受众稀少,很难形成深入鲜活的传播。一边是木雕相关文创产品的匮乏令人惋惜,另一边其丰富的题材和有趣的谐音寓意让不懂的人不禁发问、猜测和思考,读懂的人又对其内在的人文精神、文化元素、艺术风格、奇巧构造、物象取舍等进行解读甚至重构——它们的存在像是一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图集,设计师不仅能从中获得丰富的参考图样,更能从中挖掘浓厚的人文底蕴,从而影响消费者思想价值观,提升产品自身价值。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关于“制定实施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和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提出的“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均要求促进中国传统工艺的传承与振兴。景区当地也有木雕大师开放自己的设计工坊,接待前来研学的游客。内容包括科普木雕相关知识,介绍制作工具与雕刻步骤,开设简单的DIY木雕体验课等,但可惜消耗资源较多,时间长,普及率低。如何让木雕走出景区奔向远方?以“徽州木雕”这一国家级非遗项目为特色的文创设计正在积极寻求、探索其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寻找与旅游业、消费者产生共鸣的设计结合点。
徽州木雕文化载体资源丰富,相关的旅游文创产品应当重视呈现其承载的徽州古典精神和艺术风格,符合当今人们对于实用价值和设计品质的需求。笔者选取宏村树人堂木雕为突破口,尝试发掘徽州木雕文化与安徽旅游文创产品结合的可能性。在设计开发的过程中,从资料收集到方法探索,再到设计实践输出,笔者带领学生进行了设计开发路径的摸索,并整理出开发思路如图6所示。
图6 徽州木雕旅游文创产品开发思路
徽州地区市面上可见的旅游产品具有明显的泛地域特点。景区内的商品多为当地商贩贩卖的安徽皖南特色食品,如茶叶、酒类、风俗小吃等;工艺类型产品多是一些从义乌小商品市场批发来的小木刻、小玩具。绝大多数的产品缺乏创新的时代价值,不管是包装设计还是所包含的文化内涵,都还停留在十几年前的市场需求层面。品牌杂乱,设计雷同,以徽州本土元素为主的文创产品少之又少,对于客户群体没有明确指定性。因此面对单一乏味的产品,游客易审美疲劳,无法激发购买欲,不能满足现代游客多元化需求。[2]198-200随着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购物不再简单地以追求功能性和实用性为主,而是侧重审美与个性,希望能将在旅行途中获得的文化启发通过相应的文创产品来承载,而在旅程结束后带回赠予亲友的礼物也希望更能代表自身品位,这便在文化、内涵、设计风格和创意理念方面对产品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特色是文化产品的根本。“立足古时文化在现代接地气”的设计出发点虽好,但这不意味着勉强,一味地堆砌和列举古时文化而疏于现代设计的挖掘将得不偿失。在设计之前,我们应该思考几个问题:旅游文创产品的目标人群为哪些,如何将传统木雕文化与现代生活需求合理结合,地域性、传统木雕题材和图案元素如何运用,以及产品是否能胜任文化传播重任。[3]59-62
思考以上问题,笔者归纳出文创产品应有的属性原则,可以作为设计前的参考。(1)地域独特性:一个地区专属文化的差异性是文创产品的筹码,是否独具一格则决定了市场竞争力。衡量一件文创产品的好坏,在于它能否唤起游客精神上的共鸣,回忆起在景区的所见所得。只有立足根基,扎实基础,稳扎稳打,才能打造出独一无二的文化品牌。(2)功能实用性:现代化设计是充满情感化的,操作须符合人机工程。旅游文创产品的功能不仅是使用工具,更是一种地域文化的载体,所以应尽可能地将实用性发挥至最大,增加受众人数,摒弃华而不实,将传统文化带入现代生活。(3)文化鲜活性:文创产品是传播文化创意的媒介,它的教育方式不似教科书般一字一眼强加于人,却在耳濡目染中改变人的生活方式,润物细无声。进行科普教育的同时,它也可以起到宣传推广旅游的作用,促进文化认同,一举两得。(4)时代符号性:当前,新科技和新媒体的融入、智能化硬件、可持续性设计、交互设计、服务设计等都是具有时代特征的话题,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在设计传统文化产品的过程中立足徽州木雕文化,不断引入具有时代感的创新思路,以“徽州+”“文化+”的形式结合时代符号呼应文创。(5)美学价值性:现代社会信息通信发达,来自四面八方的文化艺术提高了现代人的审美水平。产品的设计也应遵循美的原则,不可为了标新立异而设计一些大众不能接受的“艺术品”。[4]88-92
本项目的设计元素选定徽州木雕,选取对象为安徽省黟县宏村树人堂的木雕,受众为旅游观光的人群、上学或工作的青年人和投资招商的企业。
设计实践一:拷贝设计——使用木雕图样元素,通过将三维图像转化二维图像的方式,拷贝于生活用品上。徽州木雕因图案题材多样,在现代生活中适用范围极广,如上文提到的树人堂木雕题材中的二十四孝故事里的“孝感天下”“访贤”等图样,可以用于文具产品周边如手提袋、记事本、便签等包装的开发上,让人们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如图7所示为笔者指导的学生拷贝设计的作品。特别节庆也可以采用树人堂里宝瓶、宝鼎、如意、暗八仙等纹样,做成红包、日历、包装袋等,此种方式在市面上可以参考的优秀案例如故宫博物院的日历、红包、祥瑞抱枕等。
图7 以木雕图案进行拷贝设计出的生活用品
设计实践二:二次设计——用木雕图案代表的传统文化碰撞现代的青年潮流文化。徽州文创不缺题材,只需赋予它们一个载体,它们就能继续在现代熠熠生辉,如谐音题材充满趣味,符合青年潮流群体的定位,作为印花使用在服装、单肩包上,引领新国潮。例如,猴子骑马遇蜜蜂“马上封侯”,瓶插三戟“平升三级”祝初入职场的青年斩获佳绩;蝙蝠和天官“天官赐福”,吉祥好运常伴身;兽类图案如活泼灵动的锦鲤、憨态可掬的双狮戏球、吉祥瑞兽麒麟、飞龙在天、涅槃凤凰等被设计师们提取图样进行二次创造都可以走出古宅,以另一种形式存在于现代生活。笔者指导学生围绕树人堂窗栏板下木雕内容图案“访贤”进行二次设计,兼顾功能实用性和文化鲜活性,产品载体选择书签、明信片、纸胶带等,作为旅游伴手礼,优点是成本低廉、使用范围广、占用空间小。如木雕“访贤”原取材于典故《文王访贤》,在二次设计开发过程中将此木雕展现的图卷取为四部分与现代青年文化如“草根逆袭”“好运锦鲤”等进行图案的结合创新,使设计内容富含地域文化,具有代表性,又贴近生活,可使游客游览完景区后抓住记忆点,产生共鸣。设计过程如图8所示。
图8 树人堂旅游文创伴手礼系列
设计方案三:互动设计——深入分析木雕文化,结合现代设计,展现人文关怀。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徽州木雕目前发展缓慢,培养一位木雕匠人成本高,周期长。保护和传承这门技艺,弘扬徽州文化具有挑战性。目前的旅游市场,研学游已成为“旅游+”概念下的新宠,寓教于游的新素质教育模式不仅能让传统民俗被更多人熟知,更能让参与者得到全方面发展。景区当地有手工匠人开设木雕体验课,游客在短暂的教学后自己DIY图案,但因时间、地点资源有限,有机会体验到的名额偏少。大众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旅行,更渴望深入体验当地的文化习俗。以参与感为切入点,笔者指导学生设计了一款填色明信片,以树人堂门窗木雕图案为设计对象,使用平面软件和二次设计提取树人堂窗上的木雕图案,印于明信片正面,背面有文字说明。木雕色彩本单一,但可以通过个人创作而流光溢彩。填色的过程需要耐心与专注,从而增强游客的参与感,有助成年人洗去浮躁,修身养性,而对孩童又是起到放飞想象、艺术启蒙的作用。设计如图9所示。
图9 树人堂木雕填色明信片设计
徽州古民居中的木雕作品是古徽州社会文化生活中特殊而珍贵的样本,也是承载安徽地域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中华文明璀璨如繁星,上下五千年沉淀的历史文化底蕴给予我们民族自豪感,保护和传承好文化遗产特别是地域文化是我们的使命。从古至今,“文而化之”的关键在于可传播性。文创产品不能将文化创意与产品剥离,二者是共生的关系。文创赋予产品精神内涵,提升产品内在价值,而产品作为一种媒介可以将地域文化传播出去,促进文化认同。用设计创意的各种手段将产品融入日常生活中,突出徽州木雕文化背后的生活文化和精神品德,打造安徽旅游文创品牌,让徽文化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