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红稳,黄洪明
(1.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广西 崇左 532200;2.崇左市扶绥县新宁镇第三小学 广西 扶绥 532100)
荷兰的高校有师范教育专业化标准,小学也有相关培养标准。在这些标准下,荷兰教育制度的主要特点是教育自由——学校的创立自由,学校的教学组织自由,学校所依据的基本原则制定自由。[1]图一至图四是荷兰兹沃勒市公立学校宝石小学(Aquamarijn)制定的四大教育理念示意图,采用彩色图文阐释方式悬挂在学校小操场边的墙壁上(注:汉字是笔者所加)。
图一,让孩子在光明中成长(Sta op en schitter)。关爱地球,开发想象,相互照顾,在增强基础的同时发展个人天赋,全面发展,明确目标,共娱同乐。
图二,如何鼓励孩子们热爱(自主)学习(IK leer zelf)。我想学什么?我想会什么?我需要什么?我要做什么?谁能帮助我?我能帮助谁吗?
图三,天天向上(Doorgaande ontwikkeling)。短期目标,团队合作,托(儿所)小(学)联办,新颖课程,与父母一起努力,大胆发言,备忘录,天天向上。
图四,和父母一起共同进步与发展(Met ouders)。一起动手,一起讨论,一起学习,一起思考,一起玩耍。
四张示意图设计新颖,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儿童能看图识意。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首先看四幅图的标题。“让孩子在光明中成长”是教育理念;“鼓励孩子们热爱(自主)学习”是教育核心;“天天向上”是教育愿景;“和父母一起共同进步与发展”是家校的协同教育。四个标题叙述主体是施教者,即教育者,叙述内容是教育者应有的教育理念。
再看四个标题下的内容。图一叙述主体是受教者即学生,在光明中成长的学生应做什么?即“关爱地球,开发想象,相互照顾,在增强基础的同时发展个人天赋,全面发展,明确目标,共娱同乐”。图二的叙述主体是受教者,即学生,学生自主学习“我想学什么?我想会什么?我需要什么?我要做什么?谁能帮助我?我能帮助谁吗?”图三的叙述主体既有教育者也有被教育者,多方协同达成教育愿景孩子“天天向上”。图四叙述主体既是家长也是学生,双方协同促使孩子在光明中成长。
研读四幅图画,参观宝石小学校园校舍,并与Pieter校长进行深入访谈,愈发对在探索创新和协同合作驱动下的宝石小学优质教育理念和实施策略有深刻的体会。
荷兰的小学教育是八年制,孩子4岁入学,12岁毕业。这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如何走好人生第一步,兹沃勒市宝石小学全力打造“让孩子在光明中成长”,涵养开放心态下的开阔胸襟。开放的心态源于对世界的好奇与热爱“关爱地球”;开放的心态源于行动驱使的“明确目标”;开放的心态不排斥交流,推崇“相互照顾”“共娱同乐”,在他人的互动中得到快乐与收获。开放的心态,对孩子的成长有重要意义。
1.关爱地球,保护大自然。“让孩子在光明中成长”是宝石小学的教育理念。如何让一代又一代孩子在光明中成长?尽管孩子成长的路径很多,但是宝石小学把“关爱地球”放在首条,并让它成为全校师生的共同意识。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承载着亿万生灵。宝石小学不仅将“关爱地球”这一理念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更是化解为形象生动、集感性与理性认识为一体的地理课程来开设,让孩子从小就去接触、学习、理解这门讲述,人类与其所处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地理学科。
尽管笔者在宝石小学参观和与校长访谈的时间不长,对他们如何做“关爱地球”的教育了解不多,但在荷兰的多个城市行走游历,所到之处皆是空气清新、环境洁净,整个荷兰“关爱地球”的教育是卓有成效的。印象特深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无论是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的水坝广场,还是鹿特丹的立体方块屋和拱门大市场等繁华闹市区,随处可见成群结队的鸽子,或在天空自由飞行,或在屋檐树上栖息,或在地上打斗嬉戏。行走在市区各条运河和湖泊边,随处可见各种野生鸭子、天鹅、海鸥在水中欢快玩耍,在空中自由摆弄倩影。据了解,荷兰的植被覆盖面积很广,人工草地和农业植被占全国面积68%,自然植被占全国面积的4%。[2]120荷兰是动物的快乐家园、植物的天堂。还有,出于环保考虑,荷兰各中式餐馆不配备一次性筷子,各酒店均不配备一次性拖鞋。
2.将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开发落到实处。每个孩子都蕴含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宝石小学注重“开发想象”,并把它作为教育理念,成为教育者的共识。不仅如此,还设法让理念落地实施。想象力与创造力不能凭空开发,必须有所依托。
宝石小学依托“新颖教材”,开发想象。教学内容贴近孩子生活,有童心童趣,为孩子所喜爱。教材新颖有趣,孩子们想阅读、爱阅读、积极主动阅读。
宝石小学依托“开放阅读”,开发想象。每间教室门外有开放的书架,上面陈列各式各样的书,教师一般不向全体学生提供统一的书单,而是顺着孩子个性、兴趣,扮演跟随者、陪同者、阅读者的角色。
宝石小学依托“开放创造性活动”,开发想象。如果“闭门造车”的想象力开发成效不大。在绘画、手工、制作模型、讨论会、辩论会等活动中,只有动眼看、动手做、动脑思,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便于激发,才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特别一提,在开放性活动中,如每月一次的“主题实践活动”,要先确定好主题,再让学生去参加实践活动,探索性实践性强。走出家门,到大自然、社会中感受生活,让学生在观察、调查、参观等实践活动中,参与探究,丰富感性认识,如到民航机场候机室观摩取票、安检,或是观摩机场、飞机等,让学生以实践为主要手段,辅以查阅资料、撰写实践活动的认识感受,或撰写活动报告、研究报告等,参与探究问题的全过程。
3.相互照顾,同娱共乐。“相互照顾”和“同娱共乐”是宝石小学一以贯之的重要教育理念,滋生于团队合作与互助互惠互利。宝石小学把1—2年级的孩子(4—6岁)作为一个自然班教学,目的是让大孩子与小孩子,相互玩耍、相互照顾。不管是孩子与孩子、教师与孩子,家长与孩子,均倡导大家相互照顾——大手牵小手,小手握小手,相互支撑,相互帮扶,相互鼓励,相互关心,相互理解。大家“同娱共乐”,老师与孩子、父母与孩子、孩子与孩子“一起动手,一起讨论,一起学习,一起思考,一起玩耍”。
目标是行动的指南。在参观和深入的访谈中,深深感到宝石小学以三大目标驱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1.生活教育观下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反对书本至上,反对脱离生活、脱离社会,倡导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开放式教育观。一方面,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探究性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获取知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应对实际生活的实践技能。
例如,荷兰重视环境保护,鼓励人们骑自行车出行,荷兰被称为自行车的王国。学习骑自行车是荷兰小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学校先教给孩子相关的交通知识、交通规则,再带孩子们到市区和野外进行自行车实训,练得熟练后由交通警察和考生的家长现场监督考试,通过的孩子才能获得学校颁发的自行车证书。
学习骑自行车只是荷兰小学生活教育观下的个例而已,这样的个例不胜枚举,荷兰倡导的是融生活教育、生存教育、生命教育为一体的教育。
2.课程设置与质量检测评估促全面发展。宝石小学开设的课程有荷兰语、英语、数学、历史、地理、音乐、美术等,没有主副科之别,科科重视。就地理学科来说,孩子们通过观看本国地形图和世界地形图,对世界有一个宏观的感性认识,这对培养孩子的空间想象力和理解力以及对孩子将来的发展都是很有帮助。我国语文、数学、英语是主科,科学、社会、美术、音乐是副科。主副科更多以是否考试来界定。不考试少学或不学,这直接影响基础教育的质量。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各学科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应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荷兰小学质量监测与评估主要由独立于政府之外的第三方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机构(CITO )承担。CITO每年对小学进行一至两次的监测,内容有:第1—2年,检测孩子的排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空间与时间感知度;第3—5年,增加阅读、听力、词汇、算数等方面的监测,关注孩子的社会情感发展;第6年,增加了对世界的感知和对科学与技术的掌握两方面内容;第7—8年,增加英语测试科目。CITO监测,把每次成绩与该学生同学科不同时期的成绩标注在一起,关注学生在几年中的进步幅度,便于发现问题,从而更好地促进孩子成长。[3]56-57荷兰小学质量监测与评估在考量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习的同时,注重孩子的社会情感发展,关注孩子对世界的感知,引导孩子了解世界前沿科技成果,学习国际化的语言即英语。总之,检测与评估可以开拓孩子视野,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3.内驱力驱动下的全面发展。鼓励孩子们热爱学习、自主学习,让学习成为孩子自主自觉的行为,是宝石小学的追求目标。“我想学什么?我想会什么?我需要什么?我要做什么?谁能帮助我?我能帮助谁吗?”,一连串的用“我”突出学习的主体是孩子;一连串的自我发问,问题带动下自我的思考与探索;“想学”“想会”“需要”“要做”等,都是孩子自主自觉的行为方式;“谁能帮助我?我能帮助谁吗?”,意在引导孩子追求互帮互助,抱团合作学习。
宝石小学五至六年级的教室墙壁上,张贴了全班孩子的“各学科月学习内容一览表”,若完成某学科某内容的学习,学生个人在一览表自做标识或填涂。当问及如何鼓励孩子热爱学习时,Pieter校长说了好多,如教材新颖,利用好奇心,创设问题情境个体的实践,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背景、知识背景相联系等。最后他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即“学习兴趣必须在学习实践中培养。”
宝石小学从以儿童为中心的角度来培养儿童,注重发展孩子个人天赋,顺应孩子个性特征施教,让孩子在光明中成长。
1.玩耍中激发孩子的主动思考能力。“玩耍”是孩子的天性,是宝石小学教育的主旋律。学校不光是学习的地方,还是玩耍的乐园。小操场、教室和走廊均铺上质朴简约的防水防滑地毯。小操场、教室门口摆放舒适的布艺软沙发,孩子们时常在地上坐着、躺着、打几个滚儿,或侧躺或趴着看书。课堂上,老师陪伴孩子在玩耍中认识世界。在生活中,孩子与父母“同娱共乐”深入大自然和动物、植物玩耍,孩子玩耍的时间和空间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无论何时何地,Pieter校长说,童年只有一次,学校要给孩子快乐的童年,让小孩子学习过多的知识,不利于培养孩子的主动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想让孩子在未来有社会竞争力,请给他们玩耍的时间。
荷兰人认为,孩子成长真正所需的是自由玩耍,孩子在自由玩耍中能激发思考能力和社会技能。例如,在没有成人特别安排的自由玩耍中,遇到冲突,孩子会自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若有成人指导,孩子主要是按照成人的规则和要求做事。美国费城儿科医师肯尼斯·金斯伯格说得好:“玩耍给予孩子一个发挥他们创造力、增强他们自信心的途径,他们通过玩耍学会自己探究尝试,掌控环境。”[4]68若孩子的时间被父母和老师安排的各种兴趣班、补习班活动填得满满的,没有玩耍的时间,孩子就有可能厌学怕学,失去对梦想的追求。
2.iPad教学激活孩子想象力与创造力。宝石小学几年前就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小学课堂,优化教学过程,构建智慧课堂。学生人手一台平板电脑,不用时放在教室外特制的储物箱里。宝石小学为各学科智慧课堂的构建提供硬件保障。iPad为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带来新的发展途径。iPad可以引入丰富的社会资源进入课堂,使用方便快捷,趣味性强,方便师生互动。在平板电脑不断普及的社会背景下,荷兰小学教育开始借助信息通信技术,大力发展教育信息化。
早在2013年,荷兰小学开设了7所使用iPad 作为主要教学用具的“乔布斯小学”,被称为“最牛小学专业培养乔布斯”。学校借助iPad上的应用来替代传统教科书、黑板等教学工具,7所学校服务1000多名学生。他们认为,“使用平板电脑,除了可以帮助学校有效地实现荷兰教育部制定的一些目标,还能培养和开发学生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5]。
3.个性化的引导开发每个孩子的应有潜能。教育的价值取向彰显教育的初衷——关注孩子的成长。教育就是发展人、完善人的工作。既然每个人都是有个性的,每一个人都是有潜能的,那么教育的关键就是对每一个孩子施予个性化的引导,以开发每一个孩子应有的潜能。
宝石小学对施予个性化的教育创造条件。第一,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是对每个孩子负责。第二,学校所设的班级人数为10—15人,保证教师对每一个孩子知根知底,实施个性化的教育。教师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 循循善诱, 步步设疑,讲求教学民主。教学方法是表扬鼓励和赏识。聊天式的课堂教学,营造轻松自在的学习氛围;聚焦问题,引导孩子求新求异,帮助孩子克服心理障碍,树立信心;教师课堂内外尊重学生和赏识学生,顺着孩子的兴趣爱好引导其发展。考试试题导向个性化教育。作为统考的小学毕业考,有几套难度不同的试题,小学生依据自己的基础或家长依据孩子的基础选择合适的试题给孩子作答。一方面不片面追求考试高分,重点关注孩子在几年中的进步幅度,只要孩子学习尽力即可,天天向上就好。另一方面,考试只是孩子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孩子的潜能可能在其他方面彰显。
1.学校与社区协同。单从托儿所与小学联办,就可以看出宝石小学服务社区的意识强烈。荷兰小学主张孩子就近读书,政府规定在20平方千米的范围内要建有10所小学。宝石小学每个班级10—15人,一个年级就一个班。在校生规模100人上下,其中还包括幼儿园10来个婴幼儿。托儿所与宝石小学尽管只有一墙之隔,但门窗密封,隔音效果很好,两边职责分明、各行其是,不会相互干扰。婴幼儿的活动场所只要是有棱角的墙角全被包裹好,地板也全部铺上地毯,供孩子玩耍的玩具琳琅满目。
托儿所教师与保育员有各自服务的对象,10来个孩子就有3—4个教师和保育员。托儿所最小的婴儿才4个月大,不满1周岁的孩子3—4个,最大的孩子也才3岁。保育员给婴儿换尿布轻巧细致,喂食和颜悦色也才哼出的催眠曲让婴幼儿身心放松,安神入梦。教师寓教于学,陪伴孩子玩耍,一起活动,一起游戏。教师、保育员和孩子们沟通、相处非常和谐融洽。Pieter校长说,办学就是协同社区进行,把社区纳入自己的服务体系,只要社区居民有入托需求,不仅来者不拒,而且给予既周全又贴心的专业服务。
2.学校与家庭协同。与家庭协同教育,是宝石小学坚守的教育理念。宝石小学把这一抽象理念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行动“和父母一起共同进步与发展”:“一起动手,一起讨论,一起学习,一起思考,一起玩耍”,并用言语描述出来,还配以画图表现出来,张贴在学校小操场边的墙壁上。学校与家庭协同育人成了大家的共识。
除日常协同育人外,荷兰小学抓关键时间节点,如考试后、小学毕业前协同育人。小学生每年有两次考试,每次考试历时两周时间。考试前,学校没有安排复习时间,也没有发放复习资料。成绩是学生个人的隐私,不在班级公布。考完一个月后,家长不仅会收到孩子的成绩单和教师评语报告,而且还会被老师邀约逐一谈话。谈话内容,并非落在分数和成绩上,更多的是孩子如何更好成长。孩子八年级毕业前(相当于中国小学六年级),学校会约谈每一位家长,会根据孩子最后三年的在校学习成绩及个性潜能,对孩子就读哪类中学给予建议。每个孩子依据老师建议报名上不同的中学。
1.为高校提供实践平台。距宝石小学大致800米处有一所高校——荷兰应用科学大学(Viaa)。在荷兰,师范教育被看作专门的职业教育,学生被安排在应用大学培养。宝石小学长期为高校Viaa学习教师教育的大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成为Viaa的实践基地学校。
一方面,宝石小学为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荷兰的教师教育推行“基于能力”和“以工作现场为基础”[6]123-138的实践教学,为让学生提早接触到教师工作的真实情境,了解认识教育工作的特色,教师教育专业制定“工作+经验+反思”的培养模式:大学四年,前两年,一周一天在中小学校实践;第三年,一周两天在中小学实践;第四年,校本实践一年。另一方面,宝石小学为高校Viaa教师研究的理论成果提供实践应用的平台。
2.高校提供教育心理学理论及教师职前职后培训。如果教师没有教育心理学理论和扎实学科专业知识,其专业发展后劲会不足。教师职前职后培训依据师范教育专业化标准。为培养一流的中小学师资队伍,荷兰于2000年公布实施高校师范教育专业化标准,把职前教师培养和职后教师进修都纳入师范教育的范畴之内。专业标准从教师职业态度、教师工作规范性标准、教师的一般能力、教师特别能力四方面建构内容。[7]
Viaa依据师范教育专业化标准来培养未来的教师,源源不断地向对宝石小学这类学校输送优秀师资。教师应有良好的职业态度:有开放的心态,做一个善于倾听的人;善于改革,勇于探索;为学生提供学习反馈,开放地看待反馈意见;立场鲜明,善于说服别人;积极参与,乐于奉献;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机智。教师应懂得教师规范性标准:善于解决师范生或进修教师所遇到的具体问题,包括学科教学问题;养成专业反思的习惯;善于与学生沟通,鼓励学生之间的沟通;加强整合,特别是理论与实践,以及不同学科之间的整合;要尽可能多渠道获取知识。教师应具备一定能力:学科知识能力、教学能力、组织能力、团队工作能力、交际能力、个人专业开发能力[7]71-72。
此外,Viaa还引导在职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和学科专业知识以及指导小学教师做课题研究,或是开发合作教改项目。再有,向小学分享自己的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如,Tjalling Oosterhuis教授团队中核心成员Wiep Hoksbergen教授的主题实践活动成果被小学师生所津津乐道。
荷兰有“钻石之都”的美称,精湛的雕刻切割技术让宝石璀璨夺目,闻名天下。宝石小学的教育如学校名称一样,孩子是“宝石”,老师是“雕刻艺术家”,为让“宝石”光彩照人,老师探索创新、协同合作:以开放的心态、开阔的胸襟,顺应孩子“玩”的天性,促其光明成长,激发孩子的主动思考能力;激活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开发每个孩子的应有潜能。宝石小学依托高校,多方协同促使打造孩子在家庭、学校、社会全面发展,创造优质的小学教育品牌,很好地服务了家庭、社区、社会。
宝石小学仅是个案。荷兰基础教育质量卓越是有数据说明的,如2002—2003年欧盟组织对欧盟成员8个非英语国家做英语听、说、读、写技能测试,荷兰平均得分排名第二(听说理解61.63分、文法知识65分、阅读理解77.47分、书面写作46.04分),与第一名(听说理解59.65分、文法知识67.59分、阅读理解80.29分、书面写作47.70分)比芬兰相差不太大,遥遥领先法国(听说理解30.60分、文法知识48.01分、阅读理解56.84分、书面写作14.55分)和西班牙(听说理解38.33分、文法知识58.75分、阅读理解63.57分、书面写作23.41分)[8]90。2016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测评结果显示,荷兰被OECD(由30多个市场经济国家组成)定义为教育体系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OECD的数据显示,在16—19岁青年读写能力和计算能力的排名中,荷兰两项能力薄弱青年的占比约为5%、8.5%,教育水平在OECD国家中处于领先位置。[9]104
荷兰被称为“欧洲花园”“风车之国”“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以风车和郁金香闻名于世界。荷兰是世界有名的低地之国,是一个很小的国家,人口只有1726万(2018年),却创造了许多世界奇迹:西方十大经济强国之一,连续多年成为全球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2015年出口值近900亿欧元,2018年人均GDP为52978美元。截至2018年10月,荷兰已出现了21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荷兰取得的经济与科技重大成就得益于探索创新与政、研、企协同创造驱动,得益于卓越的基础教育质量——探索创新与协同合作驱动下的优质小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