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康复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运动耐量的影响

2020-03-21 11:22牛喜娟付翠翠李颖柯
临床医学工程 2020年1期
关键词:耐量步行心功能

牛喜娟,付翠翠,李颖柯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洛阳471000)

慢性心力衰竭是指心肌病、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或炎症等各种原因所致的心肌受损,其中冠心病是其主要诱发因素[1]。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伴有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目前常应用药物对症治疗,治疗效果尚可,但患者较易复发,因此积极寻找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缓解患者病情尤为重要[2-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运动康复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运动耐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84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观察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51~76岁,平均 (62.23 ± 5.16) 岁; 病程 2 ~ 8 年, 平均 (4.28 ± 1.63) 年。对照组男26例,女16例;年龄53~78岁,平均 (63.41±5.86) 岁; 病程 2~9年, 平均 (4.57±1.48) 年。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心功能分级为Ⅱ~Ⅲ级;符合 《内科学》[4]中冠心病诊断标准及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5]中慢性心力衰竭相关诊断标准;知情并自愿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其他疾病所致的慢性心力衰竭;不稳定性心绞痛及精神疾病;恶性肿瘤或肝肾功能严重受损;拒绝参与研究。

1.3 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包括遵医用药、体征监测、知识宣教,出院后第1个月随访1次/周,此后2周/次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运动康复护理干预,具体方法为要求患者可独立完成所有运动康复训练,出院后自行训练。 (A)基础运动。①床上被动活动:协助患者行关节弯曲活动,按摩四肢肌肉,2次/d,10 min/次;每天需每3 h翻身1次。②床上四肢运动:患者缓慢将双脚抬起并维持2~3 s,再缓慢抬起小腿至与大腿同一水平并维持10 s后收回,4次/d,15 s/次;取坐位,两臂呈向前平伸姿势,将手心朝下并屈在胸前,从内至外画圆圈10次;随后将两臂旁伸于左右两侧与胸部齐平,手心面向地面,从左右两侧一并向胸部进行画圆圈,反复10次。4次/d,25 s/次。③坐位疗法:协助患者坐在椅子上,25 min/次,1次/d,可适当增加次数。 (B)全身运动。①医疗体操:包括被动运动、主动运动、放松运动、助力运动及抗阻运动,同时播放相关视频让患者观摩,1次/d,20 min/次。②6 min步行试验 (6-MWT):第1周基础运动量低于6-MWT最大距离的1/5,静息心率低于7~10次/min,院内步行,观测其心电图、血压等情况;第2周视情况将步行量增至3 000~5 000步,1次/d,40~60 min/次,4~7次/周;训练前做 5~8 min准备工作;根据实情调整步速,训练15~20 min后休息5~10 min,20~40 min/次,结束前慢走约5 min。训练时运动量需从低到高循序渐进,并令家属陪同,主动向体质较弱者讲述训练要求并示范动作要领。两组患者均随访3个月。

1.4 观察指标①心功能指标: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采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型号GE730)测定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 (LVEF)。②运动耐量: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记录患者的6 min内步行距离 (6-MWT)。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功能指标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LVEDd水平低于对照组 (P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心功能指标比较 (±s)

表1 两组的心功能指标比较 (±s)

注:与该组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 n L V E D d (m m) L V E F (%)干预前 干预3个月后 干预前 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 4 2 6 1.5 8±4.2 6 5 6.3 2±1.2 1* 3 8.9 4±4.2 5 5 2.7 6±3.7 4*对照组 4 2 6 1.2 5±4.1 2 5 9.4 7±1.7 8* 3 9.2 6±4.8 5 4 4.8 5±3.9 6*t 0.3 6 1 9.4 8 5 0.3 2 2 9.4 1 1 P 0.7 1 9 0.0 0 0 0.7 4 9 0.0 0 0

2.2 6 min步行试验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的6-MWT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的6-MWT比较 (±s,m)

表2 两组的6-MWT比较 (±s,m)

注:与该组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 4 2 2 4 6.1 2±3 4.1 6 3 9 7.4 5±6 7.8 3*对照组 4 2 2 3 9.8 7±3 3.1 5 2 9 3.2 7±6 2.1 5*t 0.8 5 1 7.3 3 9 P 0.3 9 7 0.0 0 0

3 讨论

冠心病是中老年群体较为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其主要是冠状动脉存在器质性病变而引发心肌及冠脉血流需求不平衡所致的心肌损害,而慢性心力衰竭则通常是冠心病发展最终阶段,是患者致残或致死的主要原因,因此病情严重者若不及时采取措施控制、缓解病情,将严重危及其生命安全[6]。近年来随着临床护理的不断发展,有研究[7]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运动康复护理辅助药物治疗可有效改善心功能,延长患者生存期,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其负面情绪的产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的LVEF、6-MWT均高于对照组,LVEDd低于对照组,表明运动康复护理干预对改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运动耐量效果较好。分析原因在于:既往常规护理较为注重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药物治疗与相关护理,如遵医用药等,而忽略日常运动对该类患者所产生的有益作用,加之部分患者出院后因记忆力退化,易发生漏服、错服等,致使病情无法长期有效控制[8]。在运动康复护理干预过程中,通过对不同病情恢复时期的患者进行适宜的运动指导,如对病情稍稳定者实施床上被动运动 (肌肉按摩、翻身)、床上上下肢活动、坐位疗法等,能够避免因长期卧床而导致四肢僵硬、血流不畅等情况,从而有效促进全身血流通畅;恢复良好者进行全身运动 (6 min步行试验、医疗体操等)可促进机体冠状动脉的侧支循环,加强体内心室血运功能,进而有效提高机体内心肌供血,强化其心脏收缩功能,从而达到增强患者体质,改善心功能,缓解病情的目的[9-10]。适度的运动训练还可帮助患者纠正血管、骨骼肌等的异常收缩,增强其体内血流量,并可通过降低交感神经及外周血管张力,减轻机体心脏负荷,提高机体运动的耐受能力,从而使患者病情得到有效缓解与控制。

综上所述,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运动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心功能指标,提高其运动耐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耐量步行心功能
魔方小区
老年前降支单支病变冠心病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运动耐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步行回家
多元化健康教育对血液透析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及运动耐量的影响
从步行到奔跑
心功能如何分级?
酵母源葡萄糖耐量因子的提取纯化研究
葡萄糖调节受损患者对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知晓率调查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