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全切与次全切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效果观察

2020-03-21 11:22廖观生李德祥王晓龙傅继勇
临床医学工程 2020年1期
关键词:结节性复发率结节

廖观生,李德祥,王晓龙,傅继勇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 甲状腺外科,广东 惠州516000)

结节性甲状腺肿是一种常见的甲状腺良性疾病,多发于有单纯甲状腺肿病史者,且女性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产生甲状腺腺体内不均质的增生结节,引起体重下降、乏力、心律失常等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若未能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将会造成病情持续进展[1],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保守治疗、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常用方法,但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复发率较高,故外科手术治疗已成为临床首选方式。其中甲状腺全切及甲状腺次全切是常用的手术方式,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具体哪种手术方式更为有效仍存在一定的争议性[2-3]。基于此,本研究对比甲状腺全切与次全切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6年2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40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纳入标准:①经彩超、CT等影像学检查考虑为结节性甲状腺肿;②甲状腺肿压迫明显,且经保守治疗无效。排除标准:①严重肝肾功能障碍;②严重心血管疾病;③严重凝血功能异常,有出血倾向;④颈前部手术史。患者及其家属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已审核本研究方案。400例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200例。A组中,男48例,女152例;年龄 26~56岁,平均年龄 (39.67±8.76)岁;病程 1~7年,平均 (4.43±1.25)年;结节性甲状腺肿数量:单发71例,多发129例。B组中,男46例,女154例;年龄26~58岁,平均年龄 (39.69 ± 8.79) 岁; 病程 1 ~ 8 年, 平均 (4.45 ± 1.27)年;结节性甲状腺肿数量:单发73例,多发127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Kocher切口,颈深筋膜浅层分离皮瓣,切开颈白线,见双侧甲状腺多发肿大结节。A组采用甲状腺全切术治疗:麻醉后,充分暴露甲状腺,超声刀离断峡部,牵开颈前肌群,超声刀凝断甲状腺上动静脉,凝断甲状腺上极,于外侧切断甲状腺中静脉,然后再分离甲状腺下极,凝断甲状腺下动静脉分支血管,提起甲状腺,充分暴露后包膜,完整切除一侧腺叶,同法处理对侧腺叶。B组采用甲状腺次全切术治疗:使用超声刀切断峡部,凝断甲状腺上极及下极分支血管,分离气管前筋膜,提起甲状腺,超声刀次全切除一侧甲状腺,保留甲状腺背侧至入喉处约1.0 g正常甲状腺组织,同法处理对侧腺叶。两组术后均随访6个月。

1.3 评价指标①手术相关指标:记录两组的术中出血量、镇痛剂使用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②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统计两组术后甲状旁腺损伤、喉返神经损伤、甲状腺功能减退、四肢麻木或抽搐、声音嘶哑的发生情况,并记录随访6个月内结节性甲状腺肿复发情况,经CT或超声检查显示仍有甲状腺肿物存在即为复发。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相关指标与A组相比,B组的术中出血量、镇痛剂使用量较低,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较短 (P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s)

表1 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s)

组别 n 术中出血量 (m L) 镇痛剂使用量 (m g) 手术时间 (m i n) 住院时间 (d)A 组 2 0 0 1 1 2.7 6±1 6.4 2 1 4 7.2 7±9.4 2 6 8.4 9±9.7 8 1 0.2 7±1.5 4 B 组 2 0 0 5 8.9 7±6.7 6 8 6.6 4±9.7 8 5 4.6 7±9.8 7 8.7 6±1.2 3 t 4 2.8 4 0 6 3.1 4 5 1 4.0 6 6 1 0.8 3 5 P 0.0 0 0 0.0 0 0 0.0 0 0 0.0 0 0

2.2 并发症及复发情况与A组相比,B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复发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比较 [n,n(%)]

3 讨论

结节性甲状腺肿以放射免疫、饮食、碘含量及遗传等为主要病因,属于多发性、弥漫性病变,易产生甲状腺腺体内不均质的增生结节,随着病情不断进展将产生囊性病变,并在局部形成纤维化、钙化等,导致几乎整个甲状腺均存在病变结节,且易继发甲状腺功能亢进和恶变。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是治疗该病的常用方法,其中保守治疗 (中药、优甲乐等药物治疗)虽可在一定程度上使病灶缩小或消失,但复发率较高,且在结节性甲状腺肿治疗中无法取得满意的效果[4-5]。甲状腺全切术及甲状腺次全切术是目前常用手术治疗方式,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具体何种手术方式更为有效存在一定争议。

甲状腺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主要生理功能为调节机体的内环境和各种生理活动。而发生结节性甲状腺肿将影响甲状腺功能,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故准确、彻底切除甲状腺肿病灶是手术切除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主要目的,且在治疗过程中应尽量保留正常甲状腺组织,减少损伤周围组织。本研究结果显示,与A组相比,B组的术中出血量、镇痛剂使用量较低,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较短,表明甲状腺次全切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分析其原因为,甲状腺全切术需较大的切口才可将甲状腺完整切除,进而造成出血量多,伤口暴露时间长,增加患者疼痛程度,进而增加镇痛药物使用剂量,延长手术时间,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6];甲状腺次全切主要根据病灶大小等确定切除范围,实施针对性切除,可最大程度减少对周边神经、血管组织的损伤,有效保护神经和血管,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恢复时间。由于甲状腺与气管和食管邻近,且周围有喉返神经、甲状旁腺及血管伴行,解剖结构较为复杂,手术操作不慎极易发生甲状旁腺损伤及喉返神经损伤等并发症[7-8]。本研究结果显示,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但复发率高于A组,表明甲状腺次全切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但复发率较高。分析其原因为,甲状腺全切术的切除范围大,可彻底切除病变组织,防止疾病复发,但易损伤周围组织,导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且患者术后需终身服用甲状腺素替代药物;甲状腺次全切的手术创伤小,针对性切除病变组织,但剩余组织较少,会反馈性增加甲状腺分泌,促使残留甲状腺滤泡增生,导致结节再生,复发率较高。

综上所述,甲状腺全切与次全切对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其中甲状腺次全切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但术后复发率较高,故临床治疗中需掌握手术指征,结合患者实际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猜你喜欢
结节性复发率结节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乳腺结节状病变的MRI诊断
肺结节,不纠结
发现肺结节需要做PET/CT吗?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措施
结节性筋膜炎的MRI特征性表现
体检查出肺结节,我该怎么办
综合健康教育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及复发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