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元青花瓷器中的麒麟文化

2020-03-20 03:41王慧敏朱天阳
美与时代·上 2020年1期
关键词:麒麟传统文化

王慧敏  朱天阳

摘  要:麒麟,乃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祥瑞神兽。古人认为,凡麒麟出没之地,必有祥瑞。中国传统民俗工艺在器物饰品上绘制麒麟纹饰,以寄托祈福安佑之意。青花瓷器上的麒麟图案最早出现在元代。元代的一些装饰题材中以麒麟为数最多。麒麟纹寓意着吉祥如意、多子多福、事业成功等意愿,麒麟文化也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祈愿。

关键词:传统文化;麒麟;民俗工艺;元青花瓷器

唐代之前,中国瓷器多以青瓷为主,唐代后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宋代,中国瓷器的生产呈现出百花齐放之态势。元朝是中国陶瓷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唐宋瓷业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和发展,尤其是青花瓷的烧制技术日益成熟。产自景德镇的青花瓷器型更加美观,花纹精致更具时代感,为元青花的历史发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元代作为中国历史上首个少数民族实现全国大一统的朝代,疆土广阔、民族融合、文化多元,成熟时期的元青花瓷器多呈现富丽雄健、画风豪放、绘画层次繁多的特点。元青花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充满传奇的瓷种,在14世纪中后期出口到西亚、南非、欧洲和东南亚等地。尤其是历史上古“丝绸之路”的终点,作为欧、亚、非三大洲的交汇处,连接东西方枢纽的伊斯坦布尔更是元青花出口的重地。由于西亚对元青花的热衷,出口的青花瓷身价倍增,并且在外观设计上,出口西亚的元青花其形制很大程度上依照西亚、中亚民族的审美需求。元代青花瓷器具有大气磅礴的造型特点,器物形制多为独创。元青花的许多造型及功能除承接汉族原有器型样式之外,也与蒙古族及西亚诸民族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集汉族文化、蒙古族文化与伊斯兰文化于一体,是多民族生活习俗文化融合的产物。

《礼记》中曰:“麟、凤、龟、龙,谓之四灵。”麒麟乃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物,《宋书·符瑞志》曰:“麒麟者,仁兽也。牡曰麒,牝曰麟。”麒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视为吉祥的神宠,主太平、长寿。历史上关于麒麟的传说与孔子存在某种渊源,东晋王嘉在《拾遗记·晋时事》中说道:“夫子之生夕,有麟吐玉书与阙里人家。”相传其出生与辞世之前皆有麒麟预兆,孔子也曾在《春秋》中为鲁哀公“西狩获麟”悲叹“吾道穷矣”,故又有麒麟乃儒家象征这一说法。麒麟作为传说中的圣兽其真实样貌无从考究,历朝历代对麒麟形象的理解也各有不同。汉代画像石中的麒麟介于鹿与马之间,南北朝以后开始作为帝陵的镇墓石兽,到了宋代演变为身体有鳞片的类龙型动物,元、明、清及近代的麒麟基本倾向于“龙首、鹿角、麋身、马蹄、牛尾”的形态。麒麟虽外表狰狞,但性情温和,不伤害人畜,蹄不践生灵、不损草木,是人们心目中最仁慈和吉祥的神圣之物。中国传统手工艺匠人将对麒麟文化的信仰灌注于民俗器物之中,历史上自元代开始最早在青花瓷器上绘以麒麟纹样,形体似鹿,矫健英俊。元瓷器的装饰题材也大多以麒麟纹饰为主,反映了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麒麟文化。颇具中华传统艺术审美价值的青花麒麟纹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诠释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内涵和审美精神。

一、盘内麒麟

在富饶繁荣、和谐统一的时代背景下,元代青花瓷器承接了唐宋青白瓷的技艺精髓,在烧制技术上实现了瓷石与高岭土结合的突破。用氧化钴料在瓷器上描绘纹饰,施釉后高温一次烧制而成,蓝白相应的颜色更为纯正典雅。同时,有别于传统瓷器含蓄内敛、相对单调简洁的青花图案,元青花的纹饰受中原戏曲文化的影响增添了一定的故事性,以层次多样的构图、大气豪迈的纹饰给人以鲜明饱满的视觉感受。麒麟纹是元青花装饰中颇具时代特征的题材,往往伴有精雕细琢的山水花草,或同龙凤纹组合成画绘于一器。

现存于土耳其拓普卡珀博物馆的元青花麒麟竹石纹大盘(如图1),乃元代景德镇麒麟纹青花瓷盘的经典之作。此盘为苏麻离青料制的永欣型青花大盘,釉色鲜艳,器型规整,上口外径46.5厘米。内壁绘缠枝牡丹及缠枝莲,盘心绘有竹石、蕉叶、牵牛花、瓜果等图案,画面饱满,层次结构多样而不显繁乱。盘内正中一只灵动似鹿的麒麟身披火焰,体态轻盈,跃然于竹石之上,惟妙惟肖,似从盘内呼之欲出。作为元青花麒麟纹瓷盘的代表,此盘器纹路走势条理富厚繁密,青花发色清亮不显暗沉,图案绘法娴熟大气,胎薄体轻做工考究,充分表现出元代高超的制瓷水平。这件麒麟竹石纹大盘中的麒麟身形灵动纤细,整体形象似鹿,身披龙鳞,马蹄狮尾。鹿角表示威武强壮,马蹄表示快速矫健,鹿身寓意轻灵长寿,龙鳞象征神圣威严,狮尾象征荣华富贵。集诸多象征性动物元素于一身的麒麟身披驱邪避害的火焰游走于茂密富饶的竹石花果之间,承载着人们对世间祥和太平、生活安宁富足的美好祈愿。

故宫博物院藏的元青花麒麟飞凤纹盘(如图2),高7.9厘米,口径46.1厘米,足径26.1厘米,沿边翻折,盘口呈菱花式样,盘心坦平,圈足。此盘通体施青白釉,底素胎无釉,内外绘饰多层青花纹案。盘口折沿上绘以卷草纹,内壁青花网纹底上突出白色缠枝牡丹纹,盘心边缘环卷草纹复叠。中央青花底烘托麒麟、翔凤各一,空间衬以白色的莲花及朵云纹,以缠枝莲纹饰外壁。麒麟与龙凤皆为中国传统民族精神的象征,麒麟纹的文化传承也同传统龙凤纹一样源远流长。麒麟飞凤纹盤的盘心,麒麟与飞凤相舞于内寓意着“威凤祥麟”以示太平盛世、天地祥和,也喻惜贵难得之人才。元代许有任曾曰:“人间世,何处祥麟威凤,繁华一枕春梦。”又有王逢《梧溪集四上二胡节士》诗道:“祥麟威凤不可招,断霞落日鸦明灭。”

二、瓶上麒麟

玉壶春瓶又称玉壶赏瓶,是中国瓷器造型中的典型器型,基本造型是由唐代寺院里的净水瓶演变而来,形似两个对称的“S”,线条优美柔和,多为圆形和八棱形,颈较细,颈部中央微微收束,颈部向下逐渐加宽过渡为杏圆状下垂腹,曲线变化圆缓,圈足相对较大,或内敛或外撇。玉壶春瓶的造型最初定型于北宋时期,元代承袭了宋代玉壶春瓶圈足外撇、体形瘦长的形制,造型优美舒朗,青花色泽艳丽稳定。著名的元青花双麒麟玉壶春八棱瓶(如图3)就是典型的撇口、束颈、垂腹、八棱足器型。整器制作规整,线条流畅,造型优美,釉面细腻光滑,釉质肥厚光润。瓶身八个棱面釉色乳白,自上而下,依次绘以蕉叶纹、云纹、麒麟纹以及各式吉祥纹饰。纹路绘画技艺高超,画意流畅、潇洒、飘逸,双麒麟形容威武、四目双睁,颇具神韵。嘴巴微张似要长啸,胡须鬃毛双角轻松飘逸自然,细脖宽胸,鳞片清晰富有光泽,四肢强劲有力,身段矫健生气勃勃。再以各式植物纹饰相衬,神采奕奕,生动逼真。中国传统文化崇尚成双成对,所谓好事成双,“麟”音同“临”,借两只生动活泼的麒麟寓意双喜临门,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质朴期盼。

猜你喜欢
麒麟传统文化
国产操作系统银河麒麟V10发布
清溪麒麟製作
麒麟980:全球首款7nm手机芯片
扛鼎之作 麒麟980本季度量产
天气辣么热,看宝宝们各显神通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