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架起学生思维的桥梁

2020-03-20 03:48朱婵媛
小学时代·上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学生思维沟通课堂提问

朱婵媛

【摘  要】 课堂提问,有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动力。因此,我们要努力做到让每一个被提问的学生都能对问题以及问题所引发出的内容有所思考、有所收获。本篇文章主要是通过对课堂前、课堂中两个具体方面进行阐述,对不同阶段应该提出的不同类型的问题进行具体的研究,并期望能够达到让每一个孩子主动参与、激发起学习兴趣的目的。

【关键词】 课堂提问;学生思维;沟通

课堂提问是辅助教学的常用方式。它强,因为灵活,它可以随时调整我们的课堂模式,促进教学进度,同时还能够通过学生的提问及时对教师自身进行补课,还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拓展、思维跳跃进行进一步的提升,也是教师自身进行教学知识输出的纽带。但是在教学中我们会遇到一些尴尬情况:没有提问情景怎么办?创造一个出来!这是发展思维的关键环节!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当中会发现并没有那么多的情景,而我们又必须通过一定的提问才能保证我们教学内容的连贯和持续性,因此,我们就需要进行人为地创造教学情景。一个有趣的课堂教学提问情景与一个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的思维拓展。这也是为什么说提问是课堂的灵魂之所在的原因。我们在教学当中,不应该为了提问而去提问,不应该偏离主航道,搞一些偏、怪、难的问题。而我们人为地创设情景有助于学生自主地按照我们事先规划好的发展方向进行思考拓展,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作用,同样也可以促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个性化、活跃、富有乐趣地学习,而不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难受、抗拒、不理解的学习。

一、课前预习“设”问,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必须承认,课堂问题的提出实际上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可以看到,注重课堂前的预习“设”问显得尤为重要。为什么叫“设问”呢?“设”之一字,不仅仅是指我们的问题是通过预先设定的,有发展规划目的的,还是指我们的问题实际上就在为我们进行新一步的情景设置。这些“设问”由于设置得与主题的巧妙契合,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学生们的学习自主性。我们该如何做呢?

1.分批次提问,带动所有学生参与

在新课之前的预习阶段,我们就可以提出一些新奇、有趣同时又能让全体学生参与的问题,顺利引入新课。

例如,在“正数和负数”的教学时,我提出了如下两个问题:

篮子里的苹果多了三个,梨少了三个,你打算怎么表示?

天气预报中,零度以上和零度以下的气温如何表示?

问题①让学生产生疑问,拥有不同思考习惯的同学会有不同的想法,激发学生探究与表达的欲望;

问题②给学生提供了熟悉的生活中的问題情境,学生有知识铺垫,可以让学生自己联想到这种数的表示方法,一些会细心观察的同学可能看到在数字前面加一个“-”,那这到底代表是什么数?这种数有什么性质呢?

通过这个简单的案例,我们就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所表示的量是截然不同的,如果想准确地用数来表示,就必须学习一类新数——负数。而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学习欲望也就起来了。

2.用“难又不难”的问题激发学生不服输的个性

很多时候,学生在学习新知之前会遇到这样一些问题:它们似乎很难,但又隐隐约约知道这道题的解法,仔细思考之后发现似乎是有解决方法的,然后迅速地翻找书籍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从而解决问题。在解决掉问题的那一刻,心里巨大的满足感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收获使学生受益良多。但是,现在的情况是,教师往往会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有目的地选择内容复习,从而使学生失去了学习过程中会遇到的一些难以处理的问题,这样做虽然教学过程会很顺利,学生能轻而易举地获得新知,不需要主动思考,学生的思维却得不到相应的锻炼。因此,我们在很多时候应该适当提高问题的难度,增加学生学习的挑战性,不然的话,提问只是为了教学而教学,没有意义。

例如,教学“11的倍数的特征”时,我们可以引入互动环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大比拼,看看哪方能够先答出哪些数是11的倍数。这里我们不需要放水,直接每次比赛教师赢。看到总是老师获胜,就会产生疑惑:老师为什么这么快就能判断出一个数是不是11的倍数呢?是作弊还是有什么特殊的方法吗?于是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愿望。

再如,教学“小数除以小数”时,先出示问题情境:“一袋鲜奶3.5元,妈妈给你52.5元,一共能买多少袋鲜奶?”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你是想请卖牛奶的阿姨帮你算一算呢,还是你自己动手算一算?

通过提出这样带有明显的激将法的问题,能够十分有效地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还能复习学习知识,还学生以思考的乐趣。

二、课堂中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目标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提问,首先需要老师多动脑认真准备。课堂中的问题要深刻地结合我们之前“设”问所创造出的一个问题情景,不能白白浪费了我们之前的铺垫。其次,难易要适度。不管过难还是过易,都不利于我们的教学。难的问题会使学生直接放弃问题,过于简单的问题会使学生提不起兴致。最后,问题不管难易一定要有趣,要达到听到问题,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要去解决的程度,这样才能够强烈地感受到思考的兴趣。

1.多问小问题,为学生的思维提供土壤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引导他们多加思考,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并且问完之后还要学会反思,去寻找答案。有时候有效问题不是那么多,我们就可以通过小问题来达到我们的目的,如:分数的分母为什么不能为零呢?和分数一样的“比”、除法,他们为什么都有一个地方不能为零?三者关系为什么不用“等于”,而用“相当于”?为什么异分母分数加减时要先通分……问题一提出,同学们探知兴趣浓烈,思维活跃,发言就会更加积极。在这种活跃气氛的讨论中,“比”“分数”和“除法”三者的关系就越辩越明了。

2.开放性问题,为不同层次的思维预留空间

开放性问题就是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是指学生可以在一个问题下回答不同的内容,由于方向、角度的不同会有不同的变化。而这所带来的就是学生对同一个问题可以产生不同的结果,最后的答案、结果,可以一样,可以不一样,甚至可以不需要结果,我们要的就是解决问题当中的思路,换句话说,思路就是问题的答案。这强调的就是我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选择不同的方式可以获得不同的体验,我们看重的也是在体验的过程中,思考开放的思路所带来的不同的思想体验。这是一个契机,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可以畅所欲言的机会,也是一个用自己的数学方式来表达自己思考结果的契机。学生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方式,或写或说,或当众或私下,或课堂或课后,或传统或奇异,以各种方式讲述自己对于问题的思考和见解。这不仅仅是一个问题,这留给学生的是一片广阔的空间,学生可以自由地徜徉其中。

例如,在一次“最短路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出现了对于题目解的不同的讨论,我在传统的探讨最优解的过程中额外在题目的路线上增添了许多建筑,并且询问了学生:“如果这个时候小红在上学的途中没有吃早餐,那么哪条路是最应该走的呢?”这时候,同学们解答题目的方式出现了在我引导下的变化。“小红要带一个新同学去图书馆,可她不知道怎么坐公交,小红该如何选择?”……在这个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并不是为了达到解出这道题的目的,而是为了让学生勇于思考。对那些积极发言表达出自己思考的结果的同学,教师要提出表扬,对于没有发表思考结果的同学,我们也不应该批评,只要他们能参与到学习思考当中,能够认真听问题,就已经达到了这个提问的目的了。只有真正实行了这种方式,我们教师才能真正意识到,数学开放题教学中的正确引导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课堂提问重要的是质量,光凭数量是完全无法达到我们想要的目的的。而只要问题提得恰当,可以达到启发学生思考、创造,引导学生前进,提升学生思维的目的。

猜你喜欢
学生思维沟通课堂提问
贯注方法引导 发展数学思维
教学设计:从学生的思维起点出发
基于学生提问的小学英语教学探究
数学教学怎样运行“教”的过程
决策咨询活动中的沟通艺术
数学课堂提问七要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