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行动及健康上海发展战略

2020-03-19 08:19
健康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老龄化指标发展

鲍 勇

(上海交通大学 1.健康管理与服务创新中心;2.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上海 200240 )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取得显著成绩,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大幅提高,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但是,我国仍面临着工业化、城镇化和人口老龄化的巨大挑战,随着国民生活行为方式发生变化,慢性病已成为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和疾病负担。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导致的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70%以上,成为制约健康预期寿命提高的重要因素[1]。基于此,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并于2019年7月出台《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等相关文件,围绕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2个核心问题,提出将开展15个重大专项行动,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努力使群众不生病、少生病。

《健康中国行动》提出普及健康知识、参与健康行动、提供健康服务和延长健康寿命等4项基本路径,目的是将提升健康素养作为增进全民健康的前提,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推动健康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人民群众提供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一体化服务,广泛动员个人、家庭、单位、社区和社会参与健康中国行动,形成政府积极主导、社会广泛参与、个人自主自律的良好局面,持续提高健康预期寿命。

1 健康中国行动的社会背景

1.1 中国总体健康指标发展趋势 2018年,我国居民预期寿命已达77岁,较2010年的75岁提高2岁(见表1),但健康预期寿命仅为68.7岁,男性预期寿命约为74岁,女性约为80岁。也就是说,居民大致有8年多的时间带病生存。

表1 中国人健康指标增长趋势

1.2 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发展趋势 根据1956年联合国《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确定的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时,则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世界大会,确定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严重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也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但同时引发了老年人如何妥善被赡养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人口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 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增加859万;65周岁及以上人口16 658万人,占总人口的11.9%,增加827万。联合国预测显示,到2020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将达到2.48亿,占比为17.5%。2025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将达到3亿,占比为21.0%,65岁以上老年人比例也将达到13.7%,接近深度老龄化社会。我国将在2027年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也就是65岁以上老人比例高于15%。而2025年中国经济仅仅是2014年智利、波兰的水平,仍然处于发展中国家之列。2030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比例将接近四分之一,65岁以上老人比例将达到16.2%。2035年,联合国预计中国人口老龄化将超美国。2040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比例将达到30.0%,65岁以上老人比例将达到22.0%,我国正式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2050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数量将达到4.34亿,比例达到31.0%,65岁以上老人比例会达到四分之一,达到目前日本的水平。而那时候日本60岁以上的老人会占全国一半。具体见图1。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严峻挑战主要有2方面,首先,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主要是未富先老。世界大多数国家是进入了发达国家行列后进入老龄化社会,其老龄化发展趋势是较为缓慢的,而中国尚未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即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被称为“未富先老”。其次,中国的老龄化是一种非健康的老龄化,老年人普遍带病生存,其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这为我国的养老问题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图1 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在不同年代的占比情况预测

1.3 慢性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2005年全球总死亡人数为5 800万,其中近3 500万人死于慢性病,而中国慢性病的死亡人数占750万。目前中国高血压患病人数约1.6亿~1.7亿人,糖尿病患者达到9 240万人,超重或者肥胖症患者7 000万~2亿人,血脂异常人数达1.6亿人,脂肪肝患者约1.2亿人,据此推算,平均每30秒就有1人罹患癌症,平均每30秒就有1人罹患糖尿病,平均每30秒至少有1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并且各类疾病出现年轻化趋势。具体见表2。

表2 我国与部分国家常见死因死亡率比较/(1/10万)

注:死亡率按2000年世界人口年龄结构进行标化。

通过上表可知,我国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在所列国家中最高,比欧美国家高4~5倍,比日本高3.5倍;我国恶性肿瘤死亡水平接近美国、英国、法国,高于日本、澳大利亚、印度和泰国;我国心脏病死亡率水平低于印度,接近美国和英国,明显高于日本、法国、澳大利亚和泰国。

1.4 健康素养问题 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健康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2]。居民健康素养评价指标纳入到国家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之中,作为综合反映国家卫生事业发展的评价指标。公民健康素养包括了三方面内容: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2018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17.06%左右,依据《健康中国行动》指标要求,2022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目标值为22%,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仍然面临挑战。

2 健康中国行动重大意义

2.1 政治意义 健康中国行动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取向、治国理念和目标的升华。把国民健康作为“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并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扭转了一段时期以来侧重经济增长,而忽视环境污染、生态恶化和为之付出巨大健康代价的倾向。经济增长并不必然带来国民健康水平的提升,而是需要以民为本的领导决心和全局性、前瞻性的健康规划,以实现健康与经济社会良性协调发展。健康中国建设体现着国家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和增进民生福祉的发展取向,指明了未来政策和资源的倾斜方向,是国家治理理念与国家发展目标的升华。

2.2 经济意义 健康是最大的生产力,健康产业是庞大的民生产业。首先,健康是最大的生产力,中国已进入通过提高人力资本提升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实现人口红利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换,并助力经济和综合国力持续健康发展的新阶段。鉴于中国近14亿的庞大人口规模,个体健康指标的改善将汇集为全社会巨大的健康人力资本提升。微观层面,对于企业而言,维护员工的职业安全和健康也是有效的人力资本投资手段,有助于提升企业生产率和核心竞争力。其次,健康产业培育民生经济新增长点。在“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的健康中国建设中,健康管理、休闲健身、医养产业、医疗服务产业等健康服务业必将得到长足发展。按照《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超过8万亿人民币,2030年达到16万亿。作为规模相当可观、覆盖范围广、产业链长且在不断扩张的民生产业,健康服务业培育了民生经济新增长点,有助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服务业供给结构、创造就业并拉动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增长。

2.3 社会意义 健康中国的建设关乎社会和谐社区安定以及家庭幸福。发展社会保障顺应的是民生诉求,解决的是民生疾苦,化解的是社会矛盾与经济危机,促进的是国家认同、社会公正与全面发展,维系的是社会安定与国家安全。从本质上说,健康中国建设也是保障民生福祉之策,同样关乎社会和谐安定。例如,若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返贫现象突出,健康不公平现象普遍,则会酝酿社会矛盾甚至危机;若慢性病、职业病、失眠抑郁等精神障碍高发,则会降低民众的生活质量,使其难以安居乐业,社会更失安定之基;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得不到及时处置,则会人心惶惶,危及社会和谐稳定;若食品药品安全、环境污染等主要健康危害因素未能加以有效控制,则易引发公众的担忧、不满和社会氛围的趋紧。如果家庭有慢性病,不仅带来家庭的经济负担,更重要的是精神负担。

2.4 发展意义 发展大健康是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主线,重点是要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不断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目的就是要实现供给能力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以及不断升级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大健康就是要以更高效率的要素配置方式,借助新技术、新经济等现代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扩大生态和健康等中高端产品和服务供给,实现供给与需求的更有效匹配,推动经济更高质量发展。

发展大健康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现实途径。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新时代需要有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新时代发展的重要行动指导,需要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中。创新发展解决动力问题,协调发展解决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处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开放发展实现内外联动,共享发展实现公平正义。发展大健康是创新经济模式的重要探索,是绿色发展之路的有效路径,对于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实现全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具有积极意义,大健康是深刻理解和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

3 健康中国行动下上海市发展战略

3.1 政策背景 2019年8月28日在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副市长宗明介绍了《健康上海行动(2019—2030年)》。上海希冀成为亚洲一流健康城市乃至全球领先的健康城市典范。《健康上海行动》在对照国家15个行动任务的基础上,按照中央对上海的战略定位和要求,增加了健康服务体系优化和长三角健康一体化、健康信息化、健康国际化等内容,最终形成18个重大专项行动、100条措施,按照2022年和2030年两个时间节点,分布推进实施。其中,18个重大专项行动是: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合理膳食行动、全民健身行动、控烟行动、心理健康促进行动、人群健康促进行动、慢性病防治行动、传染病及地方病防控行动、公共卫生体系提升行动、医疗服务体系优化行动、社区健康服务促进行动、中医药促进健康行动、健康保障完善行动、健康环境促进行动、健康服务业发展行动、健康信息化行动、长三角健康一体化行动、健康国际化行动。每一个都包含丰富的内容和切实的措施,事关每一位上海市民的健康。

以“人均预期寿命”这一项为例,上海市2018年户籍人口期望寿命为83.63岁。与世界卫生组织2018年发布的人均预期寿命国家排行横向对比,上海市的这一数值仅次于日本,高于瑞士、西班牙、法国和新加坡等国家。见表3。

表3 健康上海行动(2019—2030年)考核指标框架

3.2 内容 在《健康上海行动(2019—2030年)》中,包括100项举措在内,各项行动“动作”都注明了要达到的标准,明确了牵头单位和配合单位。在行动方案的制定过程中,也相应明确了关于“健康上海”行动针对上海市各级党委、政府的考核问责制,并且要“通报”。将健康上海行动考核指标划分为环境食品考核指标、居民健康考核指标和卫生健康服务考核指标,能够较为清晰的划定职责部门和牵头单位,对于指标的落实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见表4—表6。

表4 健康上海行动(2019—2030年)考核指标框架——环境食品考核指标

表5 健康上海行动(2019—2030年)考核指标框架——居民健康考核指标

表6 健康上海行动(2019—2030年)考核指标框架——卫生健康服务考核指标

健康中国行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家庭、个人共同推进,也由国民人人享有建设成果。健康上海行动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将引导各单位充分挖掘和利用自身资源,积极开展健康细胞工程建设,创造健康支持性环境。同时加强宣传引导,引导市民群众了解和掌握必备健康知识,推动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形成“健康上海、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社会共识,最终为健康中国建设添砖加瓦,发挥重要的先锋榜样作用。

猜你喜欢
老龄化指标发展
老龄化研究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老龄化社会下老年心理变化的应对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国家发改委专家:全面放开二孩不足以应对老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