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达公式(AIDA)在初中英语单元导入课的实例探究

2020-03-18 01:14贺锦汤路平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学习兴趣

贺锦 汤路平

【摘 要】爱达公式(AIDA)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文章结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例,阐述了此模式如何在英语单元导入课中进行渗透和运用。在英语导入课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课堂活动的主体,激起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兴趣,强化英语单元导入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爱达公式;单元导入课;学习兴趣

一、引言

英语单元导入课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课型,能为整个单元的话题输出做准备。“从教材单元板块的整体设计看,导入板块(Welcome to the Unit)是引入话题教学的第一步,为单元教学提供核心词汇和目标语言,起着‘踏板的作用,并为本单元的其他板块设置特定的语境,引导学生进入单元的学习。”[1]但导入课的教学有时只停留在英语知识点的教授上,导致学生提不起兴趣,运用英语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如何提高导入课的课堂效率,使学生主动参与英语课堂,进而提升学习英语的兴趣,是一线英语教师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爱达公式(AIDA)是一种推销模式,以有效助力推销员推销商品而受到一致认可。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像推销员一样,通过“推销的商品”吸引学生注意,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更容易被激起,学习效能感也更容易增強。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笔者以译林版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5 Good manners中Welcome to the Unit部分教学实例为基础,阐述英语教师如何运用爱达公式(AIDA)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让其主动参与课堂,从而提升英语单元导入课的实效。

二、爱达公式(AIDA)的内涵

为刺激顾客购买商品,世界著名的推销专家海因兹·姆·戈德曼在《推销技巧——怎样赢得顾客》一书中指出,一个成功的推销员必须要把顾客的注意力(Attention)吸引到产品上,使顾客对所推销的产品产生兴趣(Interest),这样顾客的购买欲望(Desire)才会随之产生,接着再促使顾客产生购买行为(Action),最后达成交易。这就是爱达公式(AIDA),最终目的是帮助推销者完成推销任务[2]。爱达公式(AIDA)的核心内涵及其四个阶段正好与英语单元导入课的教学过程相契合。

在英语导入课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课堂活动的主体,通过创设有效的语言和任务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巧妙设计各种任务,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拓展教学材料,激起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的欲望;引导学生互动协作,刺激创造性的输出。

三、基于爱达公式(AIDA)的教学实例

1.创设情境,吸引注意

英国哲学家洛克在其教育代表作《教育漫话》中指出,教员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并且保持他的注意[3]。在英语教学中,如果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到课堂中,那么学习动力才足,更有利于英语教学。心理学根据是否有预定目的和意志努力,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所谓有意注意,是自觉的、有预定目的的注意,有时还需要意志努力才能实现。无意注意,是一种没有自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4]。因此,在英语导入课一开始,教师就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当学生渐入佳境,教师还要通过有意识、有目的的语言讲解,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导入话题。

在真实的情境中,如果学生感觉所学的知识和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么他们的心理焦虑就会有所降低。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扫清了心理障碍,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提高了学习兴趣。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场景出发,创设真实的语境,激活学生沉睡的思维,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最后回归主题,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学片段1】

笔者创设四个问题情境,分别为“早上见到老师,你会说什么?”“有人帮助你,你会说什么?”“做错事,你会说什么?”“你想得到别人的帮助,你会说什么?”“你想离开时,你会说什么?”,让学生抢答。同时,PPT上显示标有单词的“花瓣”(“Good morning”“Thank you”“Sorry”“Please”“Excuse me”)。最后笔者以问题“What can we put in the middle of the flower?”提问,学生则齐声回答“以‘manners为花心”。

由于是借班上课,为拉近师生间的距离,笔者先和学生互动,再通过提问,改变“注入式”的教学模式,使那些心不在焉的学生集中注意力;学生可以直接站起来说出在不同情境中的交际用语。这既是一种互动,也创设了学生熟悉的情境,使整个课堂活跃起来,让每位学生都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充分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通过情境创设和现场氛围的双重刺激,学生的注意力已经完全被吸引到本课的话题上,对学习充满期待,顺利地被引入之后的学习中。但过长的有意注意是很疲劳的,所以笔者在引导学生用有意注意参与互动后,为把学生分散的思维快速聚拢起来,抛出了最后一个问题,引出本课话题“manners”。这样通过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之间的转换,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吸引到本节课话题上来。

2.巧设活动,唤起兴趣

兴趣阶段是指唤起顾客对对象的兴趣,或者说,激发顾客对对象的积极态度[5]11-14。教师在此阶段应该时刻保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激发学习者强大的学习动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设计不同层次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英语的动力。

基于此,教师应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活动设计的难度要逐渐上升,各个环节应联系紧密,使逻辑推演层层递进。前一个活动应为后一个活动做好充分的语言和内容准备。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在两两讨论、小组合作时积极关注学生的表现,随时给予他们必要的指导和帮助,把思维训练融入学习活动中,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同伴互助、自主学习中完成学习任务。为时刻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展开由具体到抽象的深入讨论,对话题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在活动中,生生之间的“会话”有助于保持学生的兴趣。教师在学生参与课堂的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让学生始终处于课堂的主体地位,进而为完成各项教学任务提供保障。

【教学片段2】

任务1:听Eddie 和Hobo对话,回答问题,并表演出来。

任务2:听Amy和Shirely对话,填入练习题中所缺的单词,再思考问题“What other good manners do you know from your life experience?”。

任務3:两人一小组,利用给定的或者自选不同场景,编写对话。

任务4:小组合作讨论什么是好礼仪。

纵观四个活动的设计,从问答、表演、同伴对话到小组讨论,层层递进,由浅入深,不断激起学生的兴趣。八年级学生思维敏捷,活泼好动,乐于探究事物,很愿意模仿Eddie和Hobo对话。首先,学生模仿Eddie 与Hobo对话时,不仅要把两只狗的语气和感情表演到位,还要从语言、动作等方面增加具有小组特色的创意元素。这样具有创新性的表演活动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既唤起了学生的兴趣,又了解了图书馆的礼仪。接着,通过问题链继续追问,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说出更多的图书馆礼仪,再一次激发学生的兴趣,在知识与能力之间架起桥梁。然后,学生编写内容贴近实际生活的对话,保持参与对话的兴趣,自然地把语言知识融入对话活动中。最后,学生四人为一组,讨论什么是好礼仪。学生通过思想交锋,畅所欲言,在讨论中与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比较,从而提升自己对话题的理解能力。活动中,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得到了培养,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当任务完成后,教师及时给予恰当的评价,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活动中始终保持兴趣,充满自信。

3.拓展选材,激发欲望

欲望阶段是指推销员通过开展推销活动,在激起顾客对对象的兴趣后,使顾客产生拥有对象的强烈愿望,从而使顾客产生购买的欲望[5]11-14。在英语导入课中,教师应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欲望,为真实的语言交际打下基础。

学生参与课堂的欲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所接触的教学材料。教师选择的材料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兴趣与生活实际,符合他们的认知能力并突出文本主题。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并与文本主题紧密相关的教学材料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6]。增加与主题相关的听力材料,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于主题的理解,还能有效激发学生“说”的欲望,让学生深度参与课堂。

基于此,英语导入课应保持语言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平衡,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拓展性材料能让输入性学习更加丰富。大量的语言输入既丰富了学生的认知图式,也加深了他们对于主题的理解,自然而然也就有了输出的欲望。

【教学片段3】

笔者让学生观看提前录制好的学生在各种场景表演的情景剧。男女生分组比赛,说出这些礼仪是否恰当并给出修改意见。同时,在PPT上呈现几种句型结构,如“Its good manners …/Its bad manners…/We should…/We had better…/Its polite…”等,既能让层次较低的学生有话可说,也能让水平较高的学生发表评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7]。学习材料是激发学生探索欲望的最好刺激物。一旦学生有了探索欲望,就会投入英语课堂,自觉地将材料中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因为提前录制的视频是关于学生自己扮演的有关礼仪的情景剧,他们对这些场景非常熟悉,所以表达的欲望更容易被激起。从信息加工心理学角度来说,儿童天生就对事物充满好奇心,总想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来达到探索未知事物的目的,并具有在这一探索过程中与周围同伴分享成果的强烈愿望[8]。播放完视频后,笔者鼓励男女生分组讨论并进行男女生答题竞赛,规定每答对一个问题,所在阵营加一分,优胜者获得奖品。这样男女生之间形成了竞争,组员之间共同合作,使学生学以致用,教学活动也实现由文本到生活的回归。学生体验到“用中学”“学中用”的乐趣,输出的欲望更加强烈,有利于推进后续的语言学习和操练活动。

4.链接实际,促成行动

通过前面阶段注意力的聚焦、兴趣的保持和欲望的激发,学生已具备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能够完成的与实际问题有关的任务。学生在前三个学习阶段的铺垫下,信息达到量化,通过生生合作,能够主动对新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扩展性活动。这些活动的答案不能直接从课本里获得,需要学生进行深入思考,通过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活动才能解决,最终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学生根据所读内容进行口头或者书面陈述,既强化了语言知识吸收效果,又增强了思维能力。教师还要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这个机会要能最大限度地加强学生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培养和发展,也要尽可能地加强道德熏陶、美感培养、思维训练、智力发展等[5]11-14。学生通过把“输入”的内容转化为一定量的“输出”,巩固前阶段所获得的语言知识,形成有特色的认知体系,丰富认知图式,促成行动。

【教学片段4】

学生四人为一组,设计出“在家里”“在学校”“在电影院”“在图书馆”等各场所的文明礼仪。设计好之后,小组上台表演在各个场所适当的文明礼仪。同时,笔者在PPT上呈现一首自我创作的英文小诗,并给出诗歌框架,让学生完成剩余部分,师生共同完成一首“Good Manners”小诗,接着投票决定诗歌标题——“Lets be people with good manners”,升华课文主题。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朗读优美的诗歌,在情感上引起共鸣。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学生能在任何场所时刻关注自己的礼仪,也能认识到文明礼仪的重要性。

通过合作探究,在特定的“情境”中,学生通过与同伴共同探索完成任务,激活已有的知识,建构新的知识结构。学生思维不断参与到课堂中,不断进行自我反思和质疑,在交流中通过相互启发,在共享集体思考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语言知识得体性的优化。当任务完成后,笔者把学生的作品用希沃助手投影在大屏幕上,让小组成员说出不同场所的礼仪,并及时给予恰当的评价,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不断提高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一首小诗的集体创作,将学生所学知识“活”了起来,促进知识向能力和素质的转化,也深化了主题,激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要保持兴趣,学会学习。

爱达公式(AIDA)为初中英语教学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道路,其四个组成部分,缺一不可,相互促进,形成整体。教师应该更多地思考如何更好地把爱达公式(AIDA)运用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求得最佳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吕国征.牛津译林版《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5 Good Manners第一课时Welcome to the Unit[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6(12):55-60.

[2]王丽娜.AIDA模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4(1):21-23.

[3]约翰·洛克.教育漫话[M].徐城,杨汉麟,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4]余纯璐.注意规律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6(3):91-92.

[5]吴春燕.爱达公式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8(7):11-14.

[6]吕国征.基于主题引领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课例研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2018(11):42-45.

[7]让·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M].傅统先,译.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

[8]皮连生,王小明,王映学.现代认知学习心理学:打开有效学习之门的钥匙[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学习兴趣
刍议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浅析激发高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方法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谈如何提升初中化学教学质量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营造小学英语课堂气氛的教学策略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