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丽霞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明确指出:三十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基于此,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就是小学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任务。那么,该如何有效激发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呢?经过一年的研究,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低年级;起步阅读;四部曲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5-0182-01
1.营造书香氛围,儿童天马行空的寻梦乐园
(1)设立班级书屋,打造动感“读书场”
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书籍就是心灵的那把金钥匙,用书“喂养”大的孩子,心中装着五彩缤纷的世界。在这个美好的时期里,让孩子亲近书籍,闻到书香,发现读书乐趣,激发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这不仅直接关系着他们语文素养,更关乎他们陶冶心灵,健康成长。
于是,在一年级时班级巧立班级图书角“小海燕书屋”, 希望学生能够在书海里翱翔,展开双臂追寻梦想。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在课余里自由选择喜欢的图书进行阅读,每周进行一次的好书分享推荐活动。笔者结合语文统编教材的相关内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精心挑选经典读物供学生们随时阅读。比如,绘本《大卫上学去》等,童话故事《张秋生小巴掌童话》系列等。
(2)改造书香家庭,营造立体“读书圈”
父母和孩子一起阅读,是一个积极互动的过程,是一个共同构建对读物的理解过程,双方都能从中体会对方的感受,是培养健康的亲子关系非常好的渠道。所以,笔者带着家委会调查班级家庭阅读情况,鼓励设立家庭“图书角”,录制亲子阅读瞬间,搜寻家庭阅读好方法,寻找“书香家庭”,并让这些“书香家庭”在“书香阅读分享会”上交流经验。交流中,家长深深感受到在这片宁静的“地盘”中,与孩子亲子共读,就是家中最迷人的一种姿态。
2.巧搭乐读平台,儿童互动交流的立体舞台
阅读,究其根本是一个人身心愉悦地与文字亲密接触的精神活动,因此,阅读路上有同伴的共同合作,将对阅读习惯的培养起着良好的催化作用。
笔者在开学初开设了微信班群“小海燕朗诵平台”。从此,稚嫩的童声朗读,每天在“小海燕朗诵平台”奏起。全班40名同学,每天8人,在朗读群里发表作品一个喜欢的故事或者朗读诗词。孩子们在平台里自由用语音交流,点评自己或同学的朗读,吸收同伴的精华;对听到的感兴趣的故事,第二天就迫不及待地相互交换图书。空旷的操场上,不再是单一的追逐叫喊,而是在某个小区域里,有一份宁静,属于这些读书的孩子。从学校到家庭,由家庭到社区,阅读始终贯穿其中。而老师每天还会评选出两名“朗读小明星”,邀请他们参加每周五班级“读书分享会”的朗诵表演节目或者推荐参加班级“故事大王”的擂台赛。
“给我一个平台,我将发光发亮。”通过“小海燕朗读”、“读书分享會”、“故事大王”擂台赛等,孩子们内心的小小阅读火苗逐渐被点燃,与同伴牵手,在朗读“舞台”上做成功的朗读者。
3.分享读书活动,传递儿童心心相通的漂流瓶
当读书的氛围日益浓郁,读书的种子日益饱满,笔者在一年级下学期“隆重”开展了“图书漂流”的读书活动。每一个孩子都得到了精美的“图书漂流袋”。就如诗中所言,“树叶是小毛虫的摇篮,花朵是蝴蝶的眠床,歌唱的小鸟谁都有一个舒适的巢”(节选《家》),“图书漂流袋”就是书本的家。从今往后,这些装满了一个个快乐、温暖、光明的故事,将会一直陪伴在孩子们的成长路上。孩子们领到“图书漂流袋”的那一刻,浅浅的笑意,如一掬温暖明丽的冬阳,荡漾在孩子的脸上。在“图书漂流袋”中,“住”着三本经典绘本。这些由色块组成的画面,粗拙稚气,厚重淳朴,散发着难以抵挡的生机和感染力。孩子们每周把这些绘本“运”回家,每天晚上,和父母一起,围绕美丽的故事,相互交流、相互汲取。此刻,这些小小的故事所滋养的,何止是童心。
每周,笔者和孩子们开展班级“读书分享会”。课堂上,你一言我一语,书香萦绕在每个孩子身边,洒落在教室的每个角落处。一年级的“读书会”上,笔者与孩子交流了“爱是了解”、“勇气”、“拥抱的力量”、“孤独的怪兽”等主题。那些原本不太爱读书的孩子,在团队和伙伴的不断鼓舞下,也开始如春草春树一般地生长、滋润起来。
在一年级,结合学校书香校园的活动,班级陆续开展“创意读书卡”“故事大王”擂台赛、“小小诗人”等活动,孩子们在活动中成长,在成长中绽放。班级形成了一股亲切、纯净、活泼、美丽的儿童学习交流之所,班级生活之流。
4.多元读书评价,提升儿童阅读维度
(1)阅读果树,让“量”更有底
只要孩子读完一本书并在班级进行展示,就可以在便利贴上写上书名和自
己的名字,贴在班级前后门的“阅读果树”上。这别具一格的展示方式受到学生的喜爱,孩子们你追我赶,通过大量的经典课外书的不断阅读吸收,埋藏在儿童心底的阅读种子的根逐渐扎得更深。
(2)等级晋升,让“质”更有度
结合学校书香校园的活动,笔者在班级评选出“文学学士”、“文学硕士”以及“文学博士”。等级晋升的评价机制对学生而言,具有较强的挑战性,对于阅读的质量也有了一定的保证,学生不再囫囵吞枣,他们不仅关注故事的情节,而且注重了作品的内容、人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