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中小学高达67.8%的受访教师不愿当班主任,约79.7%的教师认为班主任工作对教学有不利影响,存在严重的职业倦怠心理。主任班是学校教育主体中学生群体的最直接和主要监护人,其教学成效与班主任工作能力不仅对个体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如能探寻到学科教育与班主任身份间的有效联结,探究可行性的实现策略则可较好地消除错误认知,提升班主任工作活力和竞争力,为我国基础教育发展注入发展动力。
关键词:班主任;教学成效;提升;价值;策略
随着近年来对班主任独立身份和其在德育工作中的独特价值的认识,全国中小学班主任教学工作得到了很大进步和一系列教学成效,但根据现行的职位设定规定,班主任并不是一个单独的职位,而是由任课教师义务担当,现有的职称考评机制其中就将是否担任过一定年限的班主任经历作为考核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由于班主任工作的琐碎和细化,以及责任的多元化、复杂化,约有59.8%的受访者表示班主任工作在身心精力和时间上对其授课具有不利影响,不能实现教学与德育工作的有效促进。约有45.2%的优秀班主任在评上高级职称后不再担任班主任职务,普遍的职业倦怠成为我国基础教育优秀资源的巨大浪费。班主任身份是小学生在学校教育主体中的最直接、最主要的监护人,若能通过合理的策略建立亲密的信任关系则对班主任教育成效和学科教学都具有巨大的实用价值。因此本文就班主任身份,积极探索学科教育与班主任身份之间的有效联结,探索班主任身份的教学价值和可行性的实现策略。
一、论班主任身份对教学成效的提升价值
(一)易于建立信任关系和良好的依赖关系以大幅提高学生的学科参与感与学习责任感
建立学科意识与学科思维是小学阶段最主要的教学任务,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与重点,班主任身份可使班主任与学生之间通过多途径的联系、磨合与碰撞比其他教师更容易与学生之间建立信任关系和依赖关系,班级活动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虽然班主任课程能力区别于教师课程能力,但班主任在班级活动和监护学生行为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稳定个性和心理特征使刚刚脱离家庭、初步走向独立的小学生群体所能获得的最稳定和依赖的监护对象,因此容易比其他任课教师更容易通过班级活动与班级管理工作建立信任关系和良好的依赖关系,这种关系将会迁移到班主任文化课课堂中,使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学科责任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强化和心理暗示,利于学生后续的学科学习与学科情感、思维的建立。
(二)开诚布公的课堂氛围利于儿童身心发展和课程能力的拓展
班主任身份对小学学科教学的第二个有利因素是课堂氛围的建设。通过大量的课堂观察发现,班主任比其他任课教师对学生具有更大尺度的宽容度和错误容忍度,学生在班主任课堂上比其他任课教师的课堂上更容易处于身心放松的状态,面对批评更容易接纳,因此更敢于表现自我,这样的氛围的创设就具有促进儿童发展、学科专业成长、班集学科氛围建设、学科思维发展等价值,更对班主任所教课程的问题理解力、问题探究能力、教学反思能力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价值,因此班主任身份可利于开诚布公的课堂氛围的创设,并使低龄儿童在开诚布公的课堂氛围影响下获得身心和认知力的健康发展以及课程能力的拓展。
二、班主任身份对教学成效提升策略探究
(一)职能部门通过双轨制考评机制建设,为班主任群体创设职业氛围,提升学科教学积极性
当前我国广大中小学班主任群体之所以广泛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心理,就在于当前单轨制的考评机制,学生学科成绩是考评班主任教学成绩的核心标准,而班主任群体往往因为班级教育、班级活动的组织与班级氛围的建设等众多琐事占用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往往在学科教学上心有余而力不足,这种单一的考评机制势必会造成班主任群体的不满。相关职能部门应根据我国班主任身份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切身为他们综合考量,特别是双轨制考评机制的建设可为班主任群体创设富有激励价值的职业氛围,从精神和薪资上给予一定的补偿,以提升该群体积极投入学科教学和班级教育管理工作中。
(二)班主任群体应多探索德育与学科教学间的联结,特别是情感迁移、认知迁移要想利用好班主任身份更好地在学科教学中获得对等的教育产出,则班主任群体应多根据班级学生的学情、班级情感建设和家校关系入手,主动探索班主任身份与学科教学之间的联结。如可通过亲子课堂、“学生-家长-班主任”三方共同成长树、木桶互助小组等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和活动方式的组织,让家长、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了解更加深入,在共同学习目标下能够达成更多教学默契,特别是班主任能即时就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动态与家长互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和班级生活过程中与监护人和教师之间形成稳定的情感关系,并通过情感迁移和对班主任的行为要求,将学生的压力和成长烦恼主动化成内在学习驱动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三)班主任群体应着重优化语言艺术、沟通方法等教学能力与个人魅力,以提高教学感染力
不同的班主任有不同的教学手段和管理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特色,并且班主任是与学生接触最多、思想教育与学校管理工作的最主要执行者,而小学生思想认知能力正处于形成初期,并不能理性分析、对待周围事物,最易受他人和环境的影响。若学生认可班主任则将会对班主任产生好感,并主动迁移到与班主任有关的任何活动与教学行动中,若学生对班主任有偏见,则将难以接纳班主任的教育与教学活动的开展。当今过于关注的社会氛围和家庭养育环境下,小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尚缺乏观念,因此班主任的沟通与语言艺术显得更为重要,因此班主任群体应着重优化语言艺术、沟通方法等教学能力与个人魅力,以提高教学感染力,善于对学生进行引导,多场合、多视角使班级工作与教学课程之间尽量多产生联系,让学生在幽默和亲切中主动将班主任身份与学科学习联系起来,在课堂上能集中精力,提高学科专注力,因此也就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三、结语
班主任作为学生与学校之间最为重要的联结,班主任的工作能力与教学能力不仅对于学生个体的正常知识学习、智力成长与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更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质量、人才综合素养的培养效果具有决定性的价值。因此,我们应该从多个视角和层面对班主任工作和班主任身份开展教育科研,以提升班主任群体的职业胜任力、荣誉感和成长能力,从而推动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
本文在充分认识到班主任身份的教育、教学价值基础上,针对当前我国小学阶段班主任群体在实际德育工作和学科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难题展开提升策略探索。根据我大量的调研結果显示,班主任身份易于建立信任关系和良好的依赖关系、活跃课堂氛围等多重课堂教学开展优势,主要从学科参与感、学习责任感和儿童身心发展及课程能力的拓展4个层面展开了对班主任身份教学成效提升相关策略:其中,职能部门通过双轨制考评机制建设,可为班主任群体创设更加富有激励价值的职业氛围,以提升学科教学积极性;探索德育与学科教学间的联结,注重情感迁移、认知迁移是获得稳健学科情感培养的重要途径。最后,应着重优化班主任群体的语言艺术、沟通方法,以提高教学感染力。
参考文献:
[1] 孙炳堃.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成效提升途径与策略[J].中文信息,2018(3).
[2] 冯长宏.班主任课程能力:内涵、价值及其提升策略[J].江苏教育[?]班主任,2017(7).
[3] 周杏梅.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优化对策[J].青春岁月,2017(6).
[4]汤吉红.小学班主任职业倦怠问题探究[J].教学与管理,2017(3).
作者简介:黄佳丽(1993.11-)女,汉族,甘肃环县人,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
(责编 杨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