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兰
【摘要】目的:观察腹型肥胖2型糖尿病行西格列汀、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0例初诊腹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均为55例)。对照组行单纯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行西格列汀、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结果:治疗干预后,观察组平均血糖指标FBG、2hPG、HbAlc和血脂指标TG、TC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型肥胖2型糖尿病采用西格列汀、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型肥胖2型糖尿病;西格列汀;二甲双胍
【中图分类号】R749.0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20)03-078-01
本文以我院收治的110例初诊腹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55例患者行西格列汀、二甲双胍联合治疗效果显著,现作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纳入本研究的110例对象均为我院收治的初诊腹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收治时间2017年3月~2018年12月期间,诊断标准参照1999年WHO制定的標准[1]。其中,男58例,女52例;年龄35~68岁,平均(56.47±3.56)岁;病程3个月~12年,平均(3.17±0.52)年。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原则予以患者分组,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55例。通过统计学软件对2组患者一般病历资料进行录入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2组患者临床可比性良好,在性别、年龄、病程等的差异,P均>0.05。
1.2 方法 对照组55例患者行单纯二甲双胍(生产厂家: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1022081)治疗,口服,0.5g/次,3次/d,疗程12周。观察组55例患者行西格列汀、二甲双胍联合治疗,二甲双胍治疗方案同对照组;西格列汀(生产厂家: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40095):口服,100mg/次, 1次/d,疗程12周。所有药物均于餐前服用。
1.3 观察指标 (1)血糖指标。于2组患者治疗干预前及治疗12周后,采用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仪检测患者血糖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2)血脂指标。同样,于2组患者治疗干预前后,检测血脂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3)不良反应发生率。对2组患者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用中文版SPSS20.0软件予以2组患者数据的统计学处理,本研究中统计数据为计数数据,表示形式为(n/%)百分比形式,数据间的对比处理用X2检验;统计数据为计量数据,表示形式为(x±s)标准差形式,数据间的对比处理用t检验,P<0.05提示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糖和血脂指标
从表1可以看出,在平均血糖指标FBG、2hPG、HbAlc和血脂指标TG、TC指标值上,治疗干预前,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干预后,观察组各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
2.2 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腹泻1例,恶心3例,低血糖1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9.09%(5/55);对照组腹泻2例,恶心3例,低血糖1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91%(6/5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学对肥胖与2型糖尿病之间病理作用机制研究的不断,证实腹型肥胖通过对机体胰岛素抵抗的增强而诱发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而后者又是加重肥胖体征的重要因素,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2]。本研究中经治疗干预后,观察组平均血糖指标FBG、2hPG、HbAlc和血脂指标TG、TC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腹型肥胖2型糖尿病采用西格列汀、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吴金婵,陈娟,冯光球.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或瑞格列奈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比较[J].中国医药,2019,14(05):719-722.
[2] 王世蓉,张新,王玲.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西格列汀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的价值[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9,30(04):458-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