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文竹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脚步加快,我国农村的建设与生态开始有了联系,通过加大沼气池的开发利用有利于生态环境建设。基于此,本文以黑龙江省肇东市农村能源指导站为例,通过该地的农村沼气建设产生的效应,从相关产业技术、清洁企业、沼气建设与“三品”建设结合等方面,详细阐述农村沼气建设合理利用的建议,从而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保护生态环境。
关键词:农村沼气建设;合理利用;生态效应
沼气是沼泽湿地中产生的气体,农村沼气池中的沼气是自然界天然产生的气体,这是一种有机物质,还原条件下且温度适宜时经过微生物发酵作用可以产生易燃烧气体,属于可再生能源。农村沼气建设是一项民心工程,不仅绿色环保,还节约能源,提高了农产品循环利用效益,为人类的环境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给农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一、农村沼气建设的效应
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沼气池不仅为农民生活提供了便利,推动了农村节能型农业和循环型经济的发展,有着良好的效应:沼气容易产生,廉价且使用便捷,是农村生活中日常存在的物质,沼气产生的可燃性气体能够为农村生活带来照明和供暖的功能,十分适宜在农村中推广利用;作为粪便厌氧发酵产生的物质,沼气在发酵的过程中可以杀卵、灭菌、除臭,对环境有着良好的保护作用;沼气的原料来自人、畜、禽类的粪便,属于天然原料,节约能源,高效利用生活产物,有利于推进可循环经济,减少对柴火和农作物秸秆的使用;沼气的利用与畜牧业息息相关,畜牧业的粪便难以处理,沼气可以使畜牧业产生的粪便进行有效无毒处理。可见,农村沼气建设是一项可以持续发展的生态战略,通过以下几点建议有利于更好更快的利用农村沼气进行建设。
二、农村沼气建设合理利用的建议
1.推进相关产业技术研究。起初,农村的沼气建设是用来方便农村家庭的炊事,以防止燃烧柴火、秸秆对环境的污染,随后经过不断发展,沼气开始用于农村家庭的照明与取暖,所运用的正是80年代以来建立的沼气发酵综合利用技术,该项技术在现今不断进行了改进:生物学家开始对沼气发酵微生物菌群与微生物发酵过程的动力学特性做了大力研究,将这一农村家喻户晓的问题开始放入科学研究当中;改进沼气发酵装置的结构,加快新型材料与生产工艺的研究,加大政府的扶持采用玻璃钢为主要材料,成本稍高但结构简单,安装过程方便;在保证广大农民利益的基础上,加大对沼液沼渣的利用,致力于不产生任何污染环境的物质,努力打造可持续循环农业生产的过程;大力推进沼气发电技术,将沼气的厌氧发酵环节利用在发电机上,通过综合发电装置产生电能和热能,方便周围居民的日常生活用电和农业生产用电,我国沼气发电已经有了30a的历史,“十五”期间研制出20~600kW纯燃沼气发电机组系列产品,具有能效安全和节能环保的特点,是一种分布广泛且价廉的新式能源。
2.建设清洁企业,集中处理污物。沼气建设在农村大力推广与利用,同时清洁企业也随之产生并发展,从集中处理污物到整个沼气建设过程中的清洁问题都需要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方式。建立农村环卫等相关部门,指导农村进行沼气处理环节的清洁操作,对沼气建设进行统一化管理;建立废弃物回收处理企业,以有偿的方式为农村居民上门服务,江西省靖安县的相关清洁企业定期上门收集农村居民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垃圾,并帮助他们拿去进行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处理,但这些是要收取排污治理费用。
3.沼气建设与“三品”建设结合,推动农产品健康发展。农村“三品”指的是无公害食品、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关注农产品的健康问题,对此,将农村沼气建设与“三品”建设相结合,不仅推动农产品的健康发展,也推动了农村的经济建设。建议将“三品”基地建设与农村的沼气建设共同实施,规划出一片合理的养殖基地去种植健康的食品,在养殖基地旁边建立沼气池,将“三沼”的综合利用技术应用在养殖基地上,深入贯彻并落实基地的资源循環利用,致力于不产生一丝一毫环境污染物质,清洁企业定期收集沼气残渣进行无毒害处理,保证产品在流入市场后属于无公害食品、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方便百姓放心食用,建议整个操作的技术流程被记录下来,以便百姓在超市购买时通过观看视频,既可以放心购买该食品,又能对农村沼气建设有一定的了解,起到了推广作用。
农村沼气建设有效的解决了农村能源短缺的现状,也控制了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严峻现实,通过对沼气的大力开发与利用,带动了相关企业如清洁企业的发展,方便了农村人民的生活,改变了原有的燃烧能源观念,全身心投入到健康农产品的生产上来,无论是农产品的销售还是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都推动了整个地区的经济进步,有利于加快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沼气技术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及发展建议[J].刘小英.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05).
[2]农村沼气建设的现状及策略分析[J].童林金.山西农经.2019(03).
[3]我县农村沼气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J].张振国.农民致富之友.2017(20).
[4]高平市推广农村沼气技术的制约因素及发展建议[J].张燕.科学之友.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