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信息技术专业学生信息素养交叉分析

2020-03-18 11:04覃晓康
江苏科技信息 2020年4期
关键词:软件中职素养

覃晓康

(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 215200)

0 引言

信息素养是对信息社会中人的信息行为能力、独立学习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进行概括性描述的概念,由于对它的认识和理解不同,如今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信息素养这一概念是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于1974年在美国提出的。美国图书馆学会(ALA)定义信息素养应包括: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1]。信息素养教育主要是以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为宗旨,让学生掌握信息的本质和特征,了解并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理论、方法及其发展,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2]。

如今,2000年后出生,手握着智能手机、眼盯着智能设备屏幕成长起来的“i代人”(有媒体也称为“后千禧一代人”或“Z一代”)已经进入了大学校园。在他们成长过程中,个人电脑在我国的家庭普及率已从40%上升到65%,智能手机等设备使用率已达100%,“数字化”的成长环境使他们思维开放、好奇心强,同时又易心血来潮、不太擅长当面交流[3]。因而研究他们的信息素养现状及信息教育等问题,对于培养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及相关课程的学习模式研究有着特别的意义。

1 工商管理类学生信息素养现状调查

保罗·泽考斯基所提出信息素养的概念主要包括文化素养(知识层面)、信息意识(意识层面)和信息技能(技术层面)3个方面[4];ALA认为信息素养应具备确认信息、寻找信息、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要信息的能力;美国高等教育研究协会(ACRL)在2001年颁布的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包括5大标准、22项执行标准和86个子项,这个指标体系较全面地反映了信息素养的内涵要求[5]。

为了解非信息技术专业“i代人”的信息素养现状,文章以ACRL的5项基本标准为依据,设计了“工商管理类学生信息素养问卷调查”[6],从信息素养与伦理、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与加工、信息教育等方面对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类3个年级及吴江中专3个年级的学生进行了调研,并结合面谈测试,按年级行变量与信息素养相关列变量进行交叉分析,分析了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研究了进一步提高学生信息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星》网络不记名调查方式进行。两个学校共506人参加了调查,其中高职一年级116人,高职二年级94人,高职三年级55人,中职一年级155人,中职二年级82人。另外,因中职三年级在外实习只有1人填写,还有3人未填写,此4人就不做分析。整个调查结果基本是合理、准确、可信。

1.1 信息素养与伦理方面

在“你认为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素养应包括(请选择3~5个选项)”选题中,认为是“信息安全”的最高(66%),其次为“技术操作和概念”“创造性和创新”与“互联网思维”(分别为59%,57%与37%);认可度较低未超过10%的有“数字化公民”“信息评价”“伦理与法规”“自动化”。表1为各年级认识信息素养情况占比统计表。

在“你了解使用电脑、网络所涉及的伦理道德及法理等问题”上,选择“一般”及“不熟悉”的超过60%,说明多数同学对于信息伦理的认识不足,这与表1项目回答相佐证。另外,从这一题回答情况来看,中职的“非常熟悉”“熟悉”高于高职学生,说明“计算机教育从娃娃抓起”的政策已见到了成效。

1.2 信息获取方面

获取信息的途径很多,在“平时获取信息主要手段及途径”选项上设计了“手机”“电脑”“报刊”等十个选项。各年级选择使用“手机”项为最多(97%),其次为使用“QQ等朋友圈”(76%),“电脑”“抖音等视频APP”“微博”“微信公众号”都超过了50%。在选取使用“微博”及“微信公众号”上,年级越高使用比例也越高(其中“微博”由55%上升至80%,“微信公众号”由46%上升至70%);在选取利用“报纸、期刊、图书”及“电视”上中职生比高职生要高,且年级越高使用比例越少。表2为各年级获取信息主要手段及途径占比统计表。

在寻找信息能力方面,对于“你能熟悉运用百度、搜狗、必应等搜索引擎,并使用关键词、主题词、单字段检索、限定检索等检索方式及检索途径”选项,中职生选择“非常熟悉”“熟悉”比例要高于高职生,其中中职一年级选择“非常熟悉”占比高达60%,事后通过面谈测试,发现学生对此题理解有误,说明了中职生的信息能力及理解能力都有待提高。高职一、二年级多选“非常熟悉”与“不熟悉”,高职三年级基本上都选择了“非常熟悉”(40%)与“熟悉”(46%),无人选择“不熟悉”。

表1 各年级认识信息素养情况统计 (单位:%)

表2 各年级获取信息主要手段及途径占比统计 (单位:%)

1.3 信息加工与处理方面

在“您是否熟悉计算机Windows操作系统及常用办公软件Office或WPS系列软件中Word,Excel,Powerpoint等的使用”及“您是否能熟练使用音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软件的编辑及制作操作”选题上,同样出现了中职生要明显好于高职生的现象,通过面谈测试,也是理解上出现错误,其能力普遍要弱于高职生。在高职生中,使用文字及报表等信息加工及处理软件能力上,高职一年级选取“一般”最高(54%),高职二、三年级选取“熟悉”比例最高,分别为58%和55%,基本上无人选择“不熟悉”;选择“非常熟悉”也是年级越高选择比例越大的情况。表3为各年级熟悉Windows及办公软件情况占比统计表。

在使用图片及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加工及处理软件能力上,高职生的调查结果与会使用办公软件的情况类似,选取“一般”的比例都在50%以上,且选择“非常熟悉”的年级越高选择比例越大;但整个数据都低于会办公软件的操作数据,说明图片等处理能力都低于办公软件使用能力。

在“电脑、打印机、网络等计算机网络硬件出现故障时,你能尝试查找故障原因”选题上,选择“不能”的比例超过了66%,说明学生的硬件能力弱于软件能力;但高职三年级能修理电脑、打印机等故障的占比要高于其他年级约十个百分点。

1.4 信息教育方面

对于“你接受过那些信息素养及能力方面课程的学习?(可多选)”题目,选择学习过“计算机及网络应用基础”“office办公软件”“现代信息技术”课程的分别位列前三,比例依次按年级增高;而“专业相关信息的信息技术”与“图形图像设计与制作”课程的选项都低于30%。在“你认为学校信息素养、技术及技能等方面的课程存在那些不足(可多选)”选项中,认为“内容只限于教材基本知识”的最多(51%);认为“只注重操作层面的教学,不注重学生对新技术的培养”占比45%;而对于“学校硬件设备落后,无法满足信息技术教学”及“教师信息化能力不足”选项中,中职校的情况要好于高职校。在“你觉得现在的信息类课程学习能满足今后工作的需要吗?”选项中,约一半的同学选择了“基本满足”,认为“完全满足”的中职一年级(18%)、中职二年级(13%)、高职一年级(9%)都高于高职三年级的5%,说明学生对今后工作及信息技术应用的认识是一个与年龄成长同步的渐进过程。

在“你认为应怎样开设信息类课程(可多选)”选项中,70%的同学都要求开设“能为专业或岗位信息技术服务的综合课程”,54%的同学要求“一个专业可以分解为多门信息技术类课程”,49%的同学认为“一门课程只应针对某项具体信息技术或应用”。表4为各年级开设信息类课程意愿占比统计表。

2 工商管理类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分析

由上述调查问卷分析可以看出,“i代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以信息能力为核心的信息素养,但总体信息意识还较弱,信息能力也不均衡。

2.1 学生获取信息的手段单一

从获取信息的手段调查中可以看出,学生目前的主要途径都为手机、QQ等移动渠道,差不多有六成的学生每天使用手机时间超过4小时,“低头族”众多且有随年级增长而增加的趋势,能够坐在图书馆通过传统的报刊图书获取信息的人较少,基本不具备专业信息检索能力。因而学生接受的信息多为“碎片化”的信息,缺乏获取完整“信息”的途径与手段。

表3 各年级熟悉Windows及办公软件情况统计 (单位:%)

表4 开设信息类课程意愿统计 (单位:%)

2.2 学生掌握信息技术技能不均衡

从掌握信息技术技能上可以看出,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的软件技能比硬件技能要好,近七成的学生在硬件出现一般故障时不会查找原因;掌握常用办公软件技能要比掌握音视频、图片等多媒体编辑类软件技能要好。近六成学生对于多媒体编辑类软件操作选择了不熟悉或一般,并且与专业相关的信息技术应用及最新信息技术学习上还存在不足。这与学校及专业在培养层面上存在着不重视、体系不健全、培养目标不明确有关。

2.3 学生对信息素养概念认识不全

在信息素养概念认识上,多数同学只认识到“信息安全”与“技术操作和概念”,而对于是否应包涵“信息伦理”“信息道德”“信息评价”等认可度不够,对信息素养的内涵认识不全,存在着信息意识模糊、信息检索成效低、信息需求欠缺、信息语言与能力较差等缺陷。

2.4 教师信息化能力影响了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各类职业院校现在都注重非信息类专业的信息技术及信息素养的学习与培养,并且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也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是多数教师的信息化能力还存在着不足,影响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及信息能力的提高。

2.5 学校信息技术类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待改进

目前,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信息技术课程基本上还是遵循“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计算机应用”三段式教学模式,课程偏向于信息的获取、处理、加工,而关于如何寻找、评价、管理及应用信息的学习却很少,且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信息素养教育体系。另外,在信息素养教学过程中,对数字信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较为重视,对获取信息的策略和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特别是忽视了应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进行专业学习、实践活动和创新创业这一重要作用。

3 工商管理类学生信息素养培养途径和策略

3.1 制定专业(群)信息素养培养标准

国外的许多高校都有自己的信息素养标准,最详细的是ACRL的《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7]。国内的全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研会等机构也研究了如何考查与评估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标准与方式,已举办了10届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与信息素养大赛。但是,目前我国还没有一所学校有专门针对某一具体的领域或专业(群)的信息素养培养标准,因而有必要制定专业(群)信息素养培养标准,引领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

3.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抱着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长大的这一代孩子,都已经具备一定的信息能力,但仅仅表现在爱玩电子游戏、上网聊天、刷抖音、看动画等。而对于专业信息能力及提高信息素养的课程却不愿认真地学习。要解决这一难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信息素养教学的效率。

3.3 改革传统的信息教育课程体系

现在,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都开设有信息技术的相关课程,如“计算机基础”“办公自动化应用”等老“三段式教学模式”课程,课程都偏向于信息的获取、处理、加工等信息技术的学习,而如何去寻找、评价、管理及应用信息的学习却很少,且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信息素养教育体系。因而有必要打破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课程统整理论与高职信息素养教育相结合,建立基于“互联网+‘基本信息技术、职业信息技能、创新发展信息拓展’”新三段式信息素养课程体系,制定课程标准与考核要求,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3.4 注重学校信息教学环境的建设

学生信息能力的提高,必须注重学校信息教学环境的建设,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计算机及专业信息化设备的训练学习。学校一是要搞好信息硬环境的建设,对现有的信息设施不断完善,提高运行能力,为学生信息能力的形成提供物质保障;二是要加强信息化教学软环境的建设,特别是提高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掌握最新的信息技术,增强自身的信息素养,教学中多采用信息化教育手段及先进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及“学”重于“教”,利用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等多种方式组织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

猜你喜欢
软件中职素养
禅宗软件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软件对对碰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即时通讯软件WhatsApp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