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贵平,谢雪梅
(贵州师范大学a.国际教育学院;b.教育学院,贵州 贵阳550001)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主要有三种学说:成长说、素质说、培训说。成长说即教师个人在专业生活中的成长[1];素质说即指教师的专业素质不断提升的过程”[2];培训说就是指教师培训[3]。综上,教师专业发展指教师个人在实践中获得专业情感、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以及身心素质等教师必备的能力。教师的专业发展贯穿着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是一个不断持续发展的过程。师范类高校毕业生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这部分教师虽然在大学较为系统地学习了教师教育相关理论与实践知识,但其毕业走出校门从事教师职业后,影响其专业发展的因素较多,发展水平也有较大差别。师范类高校毕业生的专业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教师队伍的建设与教育教学质量的优劣,同时,找出师范类高校毕业生教师专业发展规律和影响因素,亦可反向推动师范类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师范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本研究对毕业后从事教师职业的2000 名师范类高校师范专业毕业生为样本,针对其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和研究,详细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总体情况,找出现有教师在专业发展中的优势和劣势以及拥有的机遇和存在的挑战,并针对存在的劣势和挑战提出可行性措施,以促进教师健康持续发展。
SWOT 分析法是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韦里克教授提出的一种分析方法,该方法通过对组成内部因素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和组成外部因素的机遇(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的分析,帮助决策者制定相应的组织战略[4]。本研究利用SWOT 分析法对贵州省师范类高校毕业生教师的专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有利于更全面和清晰地看清当前贵州省师范类高校毕业生在专业发展中存在的优势和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合理地为接下来地师范类高校的教育规划发展提供借鉴。
基于SWOT 模型的师范类高校毕业生从事教师职业的分析如图1 所示。
图1 师范类高校毕业生从事教师职业的SWOT分析图
1.良好的教师专业背景
已有的研究对象中,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占99.42%,年龄在29 岁以下的教师占78.03%,在同事评价中83.53%的教师被评价为合格的教师。师范类高校毕业生经过本科学校系统的学习,具备深厚的专业教学知识,熟练掌握基本的教学技能,拥有良好的专业发展专业背景,因此,进入职场后,其在专业发展上具备较强的先天优势。
2.激昂的专业情感素养
专业情意是指由教师的情感、态度、兴趣和价值观共同构成的专业情感素养,包括专业理想、专业自我、专业情操、专业性向及教育观念[5]。在教师情感满意度中,84.1%的教师表示满意,仅有2.6%的教师表示很不满意,在对待学生态度上,62.72%的教师能尊重了解学生并能主动关心和帮助学生,只有1.45%的教师不会关心学生。基于以上结果得知,教师队伍在职业情感中呈现出良好发展的趋势,具备良好的专业情感素养,能为专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热情。
3.较强的身心素质
身心素质包括教师身心健康和承受压力能力两方面。在职业压力调查中,78.90%的教师感觉有压力但可承受,只有7.80%的教师表示压力大且难以接受。由此看出,教师在身心素质方面具备较强的承压能力,能在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克服职业倦怠和疲劳,保持热情,追求更好的专业发展。
4.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
在对教师一周的课时调研中发现,41.33%的教师每周需要上10~15 课时,有10 课时以内安排的教师占24.28%,有15~20 课时安排的教师约21.97%,12.43%的教师安排在20课时以上。教师一周内上课的课时处于饱和状态,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教师具备较强教学实力,为以后专业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由此可见,前期夯实的本科专业背景为专业发展奠定了优势基础,教师高昂的专业情感和较强的抗压承压的身体素质为专业发展提供了基本的保障,而教师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又保障了教师在专业发展中所需的专业能力。
1.不合理的学校管理制度和方式
对教师职业压力的调查显示,部分教师认为自己处于压力难以接受的状态,进一步深入调查发现,教师主要压力来源于内部自身谋求发展的需要和外部学校管理方式和制度的影响,其中包括各类教学和职称的评比以及同行间的竞争。由此可知,学校制定的制度和管理方式存在的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2.缺乏良好的学习化环境
学习化环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专业化水平的提升与学校给予教师的氛围有密切的相关性,良好的学习化环境不仅能潜移默化地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还能促使教师形成积极向上的专业素养和习性,对不同年龄和教龄的教师希望学校给予专业发展的支持条件调查得知,教师均希望学校能为教师的发展构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基于此可以得知,学校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氛围建设上不到位,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
3.专业知识不全面,缺乏主动学习
专业知识是指教师应具备的与教育教学有关的本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5]。专业知识是专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专业知识掌握多少决定着教师的专业水平,只有约37%的教师对课程教学改革情况十分熟悉,近63%的教师表示了解少和不熟悉,由此得知,教师在专业知识的掌握上不全面。关于教师是否主动扩充专业知识的调研,结果显示仅有36.99%的教师会经常主动阅读教育学类书籍,63.01%的教师表示偶尔或在要求下阅读。由此可知教师在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拓展上缺乏主动学习的热情,学习力度和强度较弱。
4.专业能力不协调,缺乏反思行为
专业能力指教师的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科研能力以及自我发展的能力[5]。教学能力又分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在对教学反思能力的调查显示,60.12%的教师主动经常反思,但仅有20.23%的教师坚持反思和定期写反思心得、随笔,剩余79.77%的教师没有任何文字性反思痕迹。教师虽然会经常反思,但是反思的形式上大多数停留在思想层面,并未用文本形式呈现出来,最终导致教学反思无效。
科研能力是评判教师专业发展的专业性的重要考量方面,对教师的科研能力进行调查发现,仅有1.16%的教师发表了10 篇以上的文章,超过一半的教师未承担任何科研课题或发表文章,教师在科研能力上处于弱势状态。
教师的职业发展规划能力是保障教师更好专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制定完整的职业规划可促进自身的发展,更加高效地提高专业发展水平。但是,对自我职业发展规划的调查结果显示,仅26.01%的教师表示自己有明确和具体的发展计划,73.99%的教师表示没有系统完整的发展计划。由此可见,很多教师在自我规划上存在缺失。
基于以上调研得知,教师在展业发展的过程中,学校并未为教师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不合理的管理制度和方式是影响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最主要的外部因素,而教师自身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不全面,缺乏主动学习的热情以及在专业能力上缺乏文字反思、科研能力和自我职业规划能力是阻碍其专业发展最主要的内容因素。
1.良好的外部环境支持
当下,国家、当地政府或教育部门无论在财力还是法律上均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提高教师队伍质量等多方面给予了浓厚的制度保障,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教育文件,如,贵州省委在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中提出一系列的建设意见。国家和政府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政策助力和良好的外部环境支持。
2.强烈的专业发展愿望和情感
正确强烈的主观意愿在一定程度上能促使正确行为的发生,产出高效的成果。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教师对专业发展的意愿和情感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行为和效果的重要因素。在2000 名教师择业原因调查中,68%的教师是出于自己兴趣爱好选择从事这一职业,而在二次择业选择中,近84%的教师表示会再次选择成为教师;教师强烈的从业动机会在其专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提供动力;在专业发展意愿上,89.3%的教师渴望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参与发展学习调查显示,67%的教师是出于自我发展的需要主动而参与学习。由上可知,教师在专业的动机和情感意愿上十分的强烈,这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一大机遇,只要能将教师强烈追求专业发展的意愿和情感转化为专业发展动力,教师专业发展的水平将得到质的飞跃。
3.职前具备的强劲优势
本科高等师范院校培养的准教师,历经4年系统的学习和实践操练后,具备较强的职业素养、专业技能、专业文化知识和专业情感,整体上是一批实力较强的种子选手,入职后,学校进行适当的培养和引导,为其提供促使专业发展需求的条件,他们将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具备强大的优势,这一优势也为学校解决了职前教师专业性低的一大难题。
1.缺乏细致的专业发展保障制度
完整详尽的专业发展法律和独立的经费专项,是保证学校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在专业发展道路上的需求必不可少的两大保障。详尽完善的法律为教师在专业发展需求的权利上获得法律支持,保障每位教师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而充足经费专项则为其提供必要的财力支持,减轻学校和教师的后顾之忧。许多国家已经通过法律保障教师专业化发展,而目前我国对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财政投入和保障等方面虽有制定相应的法律政策和规章制度,但缺乏详尽和单一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法律规章文件,因此,这是教师专业发展中面临的巨大挑战。
2.学校管理制度不合理,事多繁杂
学校的管理制度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针对困扰教师专业发展的事物和阻碍教师专业进步的因素调查中发现,大部分教师透露,学校的管理制度限制和约束了教师专业的发展,学校给教师安排了许多与教学无关的琐事,占据了教师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使得他们有想提升自己专业化水平的心但是没有过多的精力去充实和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促进自我的专业发展。学校为教师减少不必要的教学以外的任务,是克服专业发展难题中的必经之路。
3.培训支持力度弱,实效性差
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学校支持专业发展培训的现状来看,教师参与学习培训的机会少,其中外出学习6 次以上的教师仅占20%,80%的教师参与学习低于6 次,其中23.70%的教师没有参加过专业学习。教师觉得培训的内容停留在表层,深度较浅,对真实的教学实践没有用处,对自我规划的培训涉及少;培训方式采用枯燥的干货讲座和参观,方式过于老旧和形式化,整体上的收获微乎其微。外部环境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的强弱直接影响教师在专业发展中的动力和蓄力,外出培训和学习是最直接、最有效和最快速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途径。因此,学校该如何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适当的方式是促进教师在专业发展这条道路的一大挑战。
4.专业发展意识弱,缺乏主动学习
教学时间和教学经验影响着教师对这一职业发展的看法。本次调研的对象多为29 岁以下的年轻人,约70%的教师教龄在3年及以下,这给学校教师队伍带去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教学经验的不足,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着脱节,在一定程度上会使教师对这一职业的认识和定位出现偏差,导致教师在专业发展的持久性上存在着迟疑;另外,教师除本体性知识掌握牢固外,对其他的教育方面的知识掌握欠缺,并缺乏主动弥补学习的热情,这成为教师在专业发展中最大的挑战之一。
相应的法律和规章制度缺乏会使得教师在专业发展中失去法律保障,财政投入的不足也会使得地方学校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减弱,教师在谋求专业发展的过程中经济压力增大,积极性日渐消逝,最终停止追求专业化发展。因此,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详尽的发展指导文件,降低地方学校开展教师教育专业培训的费用,完善教师培训补助和提供部分继续教育的费用,扶持教师专业化发展;另外,相关管理部门应结合学校财务实际、教师的职业特点和学校的发展规划,制定适合当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制度体系,在教师教学、科研项目、课题申请、课程改革、学术交流、教育培训等方面建立相关的奖励激励制度,激发教师的成就欲望,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潜能,进而为教育事业奉献力量[6]。
1.健全学校管理制度,制订完善的培养计划
在针对困扰教师专业发展的事物的调查中发现,大部分教师表示学校对教师的束缚、限制管理制度和与教学无关的琐事占据教师太多的时间,使得教师无法将时间和精力花在提高教学和科研上。首先,学校应科学合理安排教师的教学任务,尽量消除教师与教学无关的工作和任务,给教师留下充足的专业学习和发展的时间实现其专业化发展;其次,学校对教师的培养制度采用单一制,忽视教师之间的差异,使得教师在工作中感到较大压力,针对此情形学校可以采用分层培养制度,结合教师的实际情况制定培养目标和管理制度,为教师提供更多学习和发展的空间和机会,如对刚入职教师应以培养合格的教师为目标,促使教师快速适应教学环境,提高自己的教学和管理能力,针对5年以上的教师应以培养骨干优秀教师为目标;最后针对教师对课程改革不熟悉、自我规划不明确等问题,学校可以定期对教师进行岗位培训和专业发展规划培训,培养教师专业计划的意识,提升自我专业计划的能力,帮助教师了解教育前沿变化,更新教育理念,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2.改善学校物质文化环境,建立良好的学习化环境
学校是教师工作和生活的地方,是获得专业发展的主要场所,学校的人文环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条件,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要根据教师的需求改善学校的文化环境。首先,在教师教学能力方面,学校要根据教师的需求定时为图书馆增添新的教育书籍;多组织和实施教师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和课后反思,使得学校集体学习和教师个人学习有序同步进行;多找一线骨干教师有目标、有计划地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开展培训,组织教师参加省级优秀教学优质课的观摩学习,做好学习记录和反思笔记。其次,在科研方面,学校要消除教师的科研顾虑,搭建研修平台并为教师多提供校内外学习、科研讲座等培训,鼓励教师多参与学术交流会或研讨会,尽可能满足教师科研经费、人力等需求。再次,在制度方面,学校可采取师徒结对或老带新制度,有目的地对新老教师进行配对和培训,针对性地对教师的能力进行培训,教师之间也应整合资源与共享,相互帮助,共同进步。最后,在环境创设方面,学校可以通过标语、广播、宣传板报、宣传手册等多种方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也有助于教师更加安心地从事教学工作,按时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实现专业化发展。
1.树立专业发展意识,制定详尽的专业发展规划
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意识是教师专业活动和行动的动力系统,是个体自身发展的需要[7]。因此,教师要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下,结合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有计划地、有目标地对今后的职业发展进行总体规划,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确定自己专业发展的目标,珍惜专业发展的机会,寻求专业素质的完善和发展。
2.坚持多渠道自主学习,丰富教育教学专业知识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专业的理论知识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在本研究的调查中发现,教师对教学课程改革的认识并不熟悉,并且大部分人不会主动阅读和学习专业性教育学方面的知识,为人师者就应该始终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保持学习的热情,扎实掌握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利用闲暇时间多看教育类书籍,充实自身的专业学科知识和教学知识,主动更新储备的教育专业知识,通过各种途径设法将在高等院校接受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情况相结合,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
3.加强专业能力训练,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教师除了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以外,还需要熟练掌握专业的技能,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教学管理能力和科研能力。在教学管理方面,教师要增强自身随机应变的能力和沟通能力,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方法,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和做决定,拉近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与学生建立一种和谐平等的关系。在教学能力方面,身处多媒体时代,教师应充分利用多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通过电子媒体、纸质媒体及多媒体网络平台随时关注教育讯息,利用中国教师研修网、云朵课堂、MOOC 学院、MOODLE 等学习平台与专家教师相互交流、沟通、合作和共享,吸取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的同时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在科研能力方面,教师除了可以参加相关的科研培训和学习,通过自身的努力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以外,还可以跟着经验丰富的教师和前辈一同做科研,积累相关的经验,提升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