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生活,归于生活

2020-03-17 19:20黄燕梅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1期
关键词:生活素材学生兴趣核心素养

黄燕梅

摘  要:七年级部编版《道德与法治》的教材编写理念为以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引领,并将之贯穿始终;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准确把握学科特点;科学遵循育人规律等核心素养。同时教材的编排上要求教师要懂得整合资源,汲取生活中“有效”的教学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会学、会说、会做”,从而实现真正的课堂高效。

关键词:核心素养;生活素材;学生兴趣;课堂高效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1-0072-01

2017年12月,我上了一节展示课,内容是七年级统编版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第一站《家的意味》。本节课为高效课堂展示课,对于高效课堂我的愚见就是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学会自学,学会“兵教兵”式互助学习,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以达到教育的目的。教师应利用好教材提供的支架,课堂教学充分融入生活实例,延伸教育,最大化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活课堂,达到高效。下面我针对如何让生活走近课堂,让学习指导生活谈谈自己的认识。

1.让生活走近课堂的实施要求

(1)立足学生学情,采取“接地气”的教学方法

结合足校学生重训轻学及不同省份文化课基础参差不齐,但又见识相对较广,敢于表达的这一学情,按部就班的讲授方式,容易让学生生厌,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方法要对的上学生的胃口,教材内容和素材的提取要能让学生“感冒”。

(2)挖掘生活素材,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有“话语权”

第一,在展示课《家的意味》一课中,讲述中国人的“家”时,我给学生展示了身边生活中常见的春运图片和短视频《回家的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都切身感受到中国游子归家的急切心情以及对“家”的向往,同时学生纷纷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家乡美食,家乡美景的思念。

第二,文中关于“家风”这一部分知识点是本课难点,要求学生理解并谈谈哪些传统家风应该继承以及新时期对新家风的认识。可根据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他们很难去理解中国传统家规中的含义。怎样使“家风、家规”更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能理解甚至会说呢?我处理的方式仍然是深挖生活素材,我通过课前收集个别学生在日常孝亲敬长的事例,然后设立一个《回忆趣事,畅谈家风》的教学活动,被展示的学生以讲故事的形式在课堂上同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家风,自己十分骄傲、自豪,同时其他学生也沐浴其良好的家风之中。

第三,在讲授“尽孝在当下”这一知识点时,我引导学生讨论 “我现在是纯消费者,没有能力给家人买礼物来孝敬他们,所以等我长大后,挣钱了自然就会孝亲敬长了。”这一观点。我抓住足校学生“敢说”这一特点,引导学生自由发言,从不同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什么行为是“孝”,理解“尽孝应在当下”,我择取了学生自己生活中各种孝亲敬长的行为,用多媒体的方式展示出来。如三年级能为家人煎蛋的何启津同学;厨房洗碗,客厅为母亲洗脚的刘琰同学;三年级时就懂得帮妈妈扛水上楼,男友力MAX的路士钦同学等学生生活实照。通过这样简单的分析和争论,学生的道德思维积极性得到调动,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做主导的教学模式,内化了学生的道德素养,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学生更加深刻地领悟到道德判断的标准,使学生在面对生活中具体的道德情景中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汲取生活经验,从而指导自己实践道德活动。

2.让学习指导生活,体现教材的编写理念

本教材的編写理念为:以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引领,并将之贯穿始终;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准确把握学科特点;科学遵循育人规律。高效课堂必须要渗透教材理念,方可称得上是真正的高效。

(1)展示课《家的意味》中,对于亲子关系探讨部分,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孝亲敬长,不同程度上要求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友善部分,所以在向学生讲授过程中,我取材于学生生活实例,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直面生活,学会判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入学生行为之中,使学生时刻严格要求自己。

(2)注重传统文化和把握学科的特点

在探讨“家”的来历中这一话题时,把“家”的不同繁体字用说文解字的方式,引发学生兴趣,同时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把握教材的综合性、过程性、实践性特点。如在“家的意味”中,从“家规”、“家训”以及家庭文化中的“孝”等方面,特别探讨了中国人的“家”,体味中华文化深厚的意味和丰富的内涵,同时又渗透有关孝亲敬长的法律规定,将道德和法律有机融合。

(3)遵循育人规律,促进素养的实践内化

学生道德与法治水平的发展,从观念认识、体验内化到践行反思,相融合、循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所以,最后我设计了一份课外作业,要求学生写一封信给父母,内容是你们一起经历过的幸福美好时光,并用自己的行动去表达对父母的爱。这一活动意在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增进亲子关系,只有回归生活,才能深化学生体验,引领学生要“躬行此事”,践行道德认知,从而达到本堂课教学的灵魂之处。

《家的意味》这一课内容看似简单,但是却不简单,因为它最大的难处就是要引起学生对“家”的共鸣,从而懂得发扬良好家风,学会孝亲敬长,从身边小事做起,尽孝在当下。这些都是教师单纯地依照教材案例枯燥地讲授所不能达到的效果。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感受真实场景,更容易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的高效。

参考文献

[1]吴蓉.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的主要特点及教学策略[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6(09)

猜你喜欢
生活素材学生兴趣核心素养
依托生活情境 提升数学感悟
初中生作文素养的培养途径研究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开展研究性学习
生活素材在小学品德教学中的有效利用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数学教学生活化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