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秀华
摘 要:新课改倡导师生“双主体”,其目的指向学生的发展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本文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探究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既提高教学实效,又促进教学相长的目的。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小先生制;教学相长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4-0119-01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出,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通过调查、参观、讨论、访谈、项目研究、情景分析等方式,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在合作和分享中扩展自己的经验,在自主探究和切身体验的过程中增强道德学习的能力。”教师要贯彻落实新课改理念,严格执行《标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真正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构建开放、灵动、活泼的课程,促进教学相长、师生共同成长。
1.教法、学法同步改进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是完全“踢开”教师、不要教师,而是要让教师的“传”为学生的“承”服务,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授人以渔而不只是授人以鱼。教师要改变罗列知识点,让学生死记硬背应对考试的做法,建构以师生互动、师生融合的教学结构;探究运用情境再现、案例分析、模拟表演、小组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指导学生利用教材、报刊、网络等途径收集并获取知识、信息,帮助学生不仅习得道德与法治等方面的知识,而且掌握学习探究方法,并在社会生活中自觉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比如,在教学《增强生命的韧性》一课时,课前让学生通过书刊、网络等途径,搜集古今中外名人对待挫折的态度与做法,进行典型事件或经典案例分析,或让学生谈谈行为与后果的因果关系,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培养面对困难的勇气与坚强意志。
2.师问、生问同堂发问
传统教学中存在着课堂提问是教师专利,回答问题是学生本分的“惯例”,经常只有教师发问的时间,没有学生发言的空间,这样的课堂缺乏生机与活力。改变这种做法,要求教师既要设计系列突破重点、难点的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也要留出时间,启发学生质疑反问,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比如,在教学《尊重他人》时,可以设计如下问题:你不希望别人在交往时说什么、做什么?让学生罗列各自想法、看法后,帮助学生分清哪些是尊重他人的表现,哪些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自然而然地归纳出尊重他人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加深学生对尊重他人的理解与记忆。
但是,通过一系列分析、讲解、提问之后,全体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并掌握各个知识点呢?这是不一定的。为检查教学效果,高明的教师善于启发学生大胆质疑、追问。比如,在教学《以礼待人》时,有些同学可能会追问,交往中总有一些人习惯于要求别人如何如何而让人十分反感之类的话题,请教老师如何处理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借题发挥,激发学生就此问题进行思考、讨论,再进行概括归纳,指导学生学会通过以理服人、礼貌规劝,或借助第三人帮忙沟通等措施,来处理比较复杂的人际关系等问题。如此教学,能够让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达到教育学生以礼待人、文明交往的目的。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故意说错讲错,触发学生追问、反问,这也不失为激发学生质疑的好方法。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助于构建师生互动的学习共同体,形成“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置疑为主轴,讨论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3.老先生、小先生同台讲课
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经常以其昭昭,使人昏昏,教师上得辛苦,学生习得辛苦而且收获甚微。新课改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改变教师唱独角戏的最有效方法莫过于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于1932年倡导的“小先生制”。所谓小先生制,就是让学生担任“小先生”角色,代替“老先生”主持、讲课,做到即知即传、即学即教,在课堂上与教师同台讲课。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小先生制”?一是由学生进行知识分析。让一些学生代替教师上台试讲,教师再补缺补漏,帮助全体学生理解。比如,在教学《家的意味》时,可以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将新课制成微课让学生提前预习。课堂上请一些学生上台说一说家庭的有趣故事,让其他学生谈一谈听完故事的感受,教師再对学生所述内容进行点评,归纳家的特点及意义。二是由学生进行复习小结或解答疑问。在每节课的末尾阶段,让一些学生对本节课教学内容进行概括归纳,或回答其他同学的疑问,然后由教师小结点评。三是由学生进行作业讲评、试卷分析。让那些作答完整、准确的学生轮流充当“小先生”,对练习、作业、试卷等进行解析,或者辅导、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完成作业。四是小组长带组进行合作探究。让基础较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进行小组探究,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这种“小先生制”让学生从配角变成主角,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新课改的理念相契合。
教师的主体性发挥是为了学生主体性更好发展,而学生主体性更好发展依赖于教师主体性的良好发挥。教师要贯彻新课改精神,深刻领会《标准》,认真钻研教材教法,加强教学改革与学法指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问,放手学生担纲“小先生”,真正做到以教促学、以学促教、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张杰.优化开放式教学 促进思品教学相长[M].新课程·下旬,2016(11)
[3]李春生.浅谈教学相长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作用[M].速读(上旬)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