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于农村小学小班化基础上的“一专多能”培养策略

2020-03-17 23:55刘发荣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0年27期
关键词:一专多能小班化农村小学

刘发荣

【摘要】2016年7月,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副部長刘利民表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是补齐农村教育这块短板的关键之一,未来乡村学校需要定向培养能够承担多门学科教学任务的教师,解决乡村教师结构性的缺员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强调教育扶贫的重要意义,要求各地积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促进教育公平,补齐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短板,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切断贫困代际传递.而师资力量一直是教育脱贫开展的重要阻碍之一.农村学校师资力量不足,教师数量有限,往往一位教师需要身兼多职、多班才能弥补师资短板.本文拟在探讨农村小学小班化基础上的“一专多能”培养策略.

【关键词】农村小学;一专多能;小班化

【基金项目】课题类型: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规划课题,课题名称:基于农村小学小班化基础上的“一专多能”教师培养的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9]GHB1245.

一、打造“一专多能”型教师

在乡村教育的硬件逐步解决和基本解决以后,最大的问题是教师缺员问题.当下逐步流行起来的“一专多能”教师,顾名思义,指的是能够承担多门学科教学任务的教师.为进一步提升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打造一支具备教育专业素养、综合素质全面良好、能够胜任多学科教学的“一专多能”型高素质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切实解决农村教师队伍结构性短缺以及转型动力不足的问题,我校决定开展基于农村小学小班化基础上的“一专多能”培养策略研究课题.虽说我县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总量富余,但是结构性短缺的问题非常突出,尤其是边远区域小学音乐、体育、美术、科学等学科教师不足,导致中小学正常的全面教学工作与活动无法正常开展,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而基于农村小学小班化基础上的“一专多能”培养计划,有利于盘活存量、优化教师专业结构、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有利于激发教师潜能、调动教师适应新岗位、发挥新优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校更好地发挥体制机制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管理,推进教育内涵式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二、“1+1”培养模式的概念

农村小学和民勤职专教师“1+1”能力培养模式,即农村小学教师谙熟一门基础课,同时依据个人兴趣特长和学校总体安排,选修一门音体美或科学特长课(简称“基+特”),民勤职专教师主选一门基础课,根据学校专业设置和个人特长兼修一门专业课.力争利用两年左右时间,使全县农村小学和民勤职专50周岁以下教师通过“1+1”能力培养,能同时胜任基础课、特长课、专业课教学,成为“一专多能”和“双师”型教师.

三、制订方案

为了有效开展教师“1+1”能力培养工作,各站校要认真制订培养计划和实施办法.制订计划时要摸清兼课教师或转岗教师数量和目前相关学科教师岗位数量余缺情况,逐人核定.培养对象通过学校推荐或教师自主选择相结合的方式来确定,要求男50周岁、女45周岁以下的教师均要参加培训.限至年龄以上有兴趣和特长且自愿参加培养的教师,站校应积极鼓励其参加培训.站校的培训方案既要考虑学校发展情况和教师队伍结构特征,还要充分考虑参训教师的基础潜能和培养方向,要切实从学科需求和教师的特长来考虑.

四、培训方法

1.远程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强调教育扶贫的重要意义,要求各地积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促进教育公平,补齐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短板,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切断贫困代际传递.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当下农村小学应注重教学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教师团队专业素养的提升,并且积极推动多媒体与信息技术走进农村小学.然而,受到固有观念与硬件、软件设施的制约,当下小学教师“一专多能”培训与信息技术的紧密结合仍存在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一现状,当下逐渐在城市与小学之间流行起来的“互联网+同步一专多能培训”有效地解决了农村由于硬件设施阻碍信息化促进培训的问题.通过长期实践,当下农村小学已经探索出了建立与城市学校共享的远程培训体系、建立农村小学中心学校组织的学校互助一专多能培训联盟、地方高校支持的远程同步培训课程、光盘为主专家为辅的同步培训课堂、基于同一平台的农村教师“一专多能”培训课堂、多种同步混合式培训课堂等多种“互联网+同步移动培训”,并在实践中不断得以完善.经过农村小学教师“一专多能”同步培训体系构建的不断努力,由此跨越空间的局限,多方位补全农村教师培训体系短板,逐渐缩短城乡教育差距,大幅度提升当今时代农村小学教师“一专多能”培训的效果与效率.

2.自主研修:各站校要采取校内、学区内教师结对帮带、自由结对学习等形式,积极开展教师自主研修.首先,学校要针对全体成员展开具体的工作指导和理论培训,要提升学校每一位一线教师的“一专多能”意识,使其认识到自己身为农村小学教师的责任与义务,并积极参加自主培训活动.其次,鉴于培训体系不完善、培训质量不高是导致小学教师“一专多能”滞后的直接原因,政府与学校自身应自上而下完善教师自学体系,提升自学质量.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小学教师“一专多能”能力培养方面的资金支持,并制订职业化与专业化的培训标准,加强对小学教师专业培训进展的监督.学校本身也应提升重视程度,可以聘请专门培训教师对本校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讲授晦涩难懂的科学理论与基础概念,从认识论上提升教师的“一专多能”专业素养,进而落实到方法论的实践中.

3.集中培训:教育局依托教师进修学校定期举办集中培训学习班,聘请在学科专业上有一定水平和能力的优秀教师作为培训团导师,利用寒暑假分学科进行集中培训.学校集中统一开展“一专多能”培训必须要从教师的实际需求出发,实事求是,每位一线教师都有其不一样的专业化成长方向与专业化培训需求,每位普通教师也都希望能有不一样的培训内容,以满足多样化培训需要.为此,学校首先要考虑学校现状以及学校教师的具体需求,考虑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教学阶段的不同教师的工作侧重点,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一专多能”培训,真正通过多样化的培训内容来提升培训的时效性和高效性.

4.辐射提升:优先推荐工作积极、业绩突出、具有培养潜能的教师参加“国培”“省培”项目培训,通过项目培训提升自身能力.培训教师回单位后要开展二次培训,充分发挥培训辐射效益.与此同时,学校还要针对教师参与“一专多能”培训的积极程度展开一定的评价和监督体制,对于参与培训积极的教师应给予一定的称号评比与物质奖励,对于消极懈怠的教师应给予一定的监督处分和纠正,由此切实提高教师的责任意识,积极参加培训,提高培训时效性.

5.实地参与:职业中专要制订教师专业培养计划,积极与企业联系,通过选派教师到企业实践和聘请厂家技术人员到学校担任教师授课的方式,对教师开展“基+专”培训,促进“双师”型教师尽快成长.同时各站校要积极为教师创造良好培训平台,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开展培训工作,可以聘请专业教师来学校讲座,进行专业技能辅导和传授,还可以组织参训教师到省内外知名学校观摩学习,切实解决培训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

五、落实策略

(一)提高基本认知,加强高度重视

目前,小学教师“一专多能”的培训体系、培训质量不高,重经验而轻理论,很多“一专多能”职业技能培训都从理论开始但又缺乏高效完备的理论培训方法,导致小学教师处于被动接受地位.而小学教师“一专多能”教育管理科学理论知识相对复杂,很多名词概念对于幼儿园教师而言很难理解,再加上农村小学教师工作任务繁重,琐事较多,往往在学习之初就已放弃,无法起到“一专多能”职业培训的作用.同时教师自身可能也对“一专多能”培训缺乏基本认知.为此,各站校要高度重视教师“1+1”能力培养工作,积极宣传动员,正确传导教师职业危机意识,提高基本认知,加强高度重视,使广大教师达成共识,调动教师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并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有效地开展好此项工作.对于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教师短缺的农村中学也要参照实施意见组织教师参加培训.除此之外,每位小学教师都应深刻认识到“一专多能”这一点,摆正自身地位,拒绝职责懈怠与职责守旧,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提升“一专多能”专业能力.在专业知识方面,教师要认真学习,不断钻研,开拓创新,学习专业基础知识,提升多样化专业技能,承认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化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管理,在借鉴以往优秀经验的同时形成独具特色的管理方式.在教育管理方面,教师要甘为人梯,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用心陪伴,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动手能力并落实于日常教学学习实践活动中,以行动促进自己的“一专多能”专业化成长.

(二)强化相应措施,认真促进实施

我国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一专多能”的专业程度一直是为人诟病的问题之一,很多人认为农村小学教师人员来源广,同时由于对职后培训的忽视,导致很多小学教师对于自己的专业化成长缺乏动力,对于“一专多能”素养提升更是缺乏意识,导致用以往教师的主观经验代替科学理论对自己的客观指导,直接导致专业化水平提升慢.为此,农村小学要注重强化相应措施,并认真促进实施.一方面,各站校要认真分析本站校教师队伍现状,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采取有效措施,形成長效机制,保证“1+1”能力培养工作的有效实施,使其成为促进全县农村小学教师结构优化和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措施.另一方面,加强考核,保证实效.教育局和各站校要加强对参加“1+1”能力培养学习教师的效果考核.效果考核要与年终考核挂钩,对参训学习不积极、不认真、达不到培养目标的教师,年终考核不得评定为优秀,并酌情扣发绩效工资,过关率较低的站校,还要追究相关领导责任.

结束语

党的十八大指出,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重点是要补齐农村教育的短板.《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按照软硬件并举的原则,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点,在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政策措施,着力提升乡村教育的整体办学水平.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培养农村“一专多能”教师,改善我国乡村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解决乡村教师结构性的缺员问题,达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标准.每一所农村小学,都要立足于本学校的现实情况,基于农村小学小班化基础,充分进行小学教师“一专多能”培养,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增强师资队伍,提升办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李伟.小学教育专业“多能一专”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基于卓越小学教师培养视角[J].中国成人教育,2019(13):91-93.

[2]孙颖.城乡教师队伍建设一体化的路径探讨:兼论农村小学教师一专多能培训的可行性前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4):24-26.

[3]肖喜涛.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结构优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6.

猜你喜欢
一专多能小班化农村小学
文化艺术学校要重视培养一专多能的戏曲人才
浅谈中职体育教师如何有效向高职教师转型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农村学校构建书香校园的有效策略探研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小班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小班化教学方法体系的探索
农村学校如何应对小班化
重庆市江津区白沙镇:打造“一专多能”复合型村(社)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