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万青
[摘 要] 概述图书馆信息化背景,高校信息化的大趋势和图书馆信息化的大发展,详细分析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图书馆信息化的现状及合理建设与有效发展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此提出相关建议,即丰富图书阅读服务内容,将图书相关的解读、评述、读书同时推送;信息化对移动端的信息、资讯推送要强化;规避选择痛点,大数据分析,减量推送;强化线下服务,提供高效率的借取、还送服务等措施。
[关 键 词] 图书馆信息化;移动端服务;选择痛点
[中图分类号] G251.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2-0220-02
图书馆是人类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场所,在互联网时代,知识信息的传播途径、传播方式和传播效率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人类获取知识信息的需求也在逐步提升。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推广,为图书馆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一方面在人才、技术、管理等方面属于亟待发展的领域,对图书馆建设与发展带来了不少阻碍;另一方面推动图书馆建设朝着智能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本文主要论述了在互联网时代,如何推动图书馆的建设。为顺应社会潮流的发展,各大图书馆均开展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工作,致力于为社会大众提供更加优质的信息服务。[1]
一、图书馆信息化背景概述
(一)高校信息化不断完善,网站化管理是常态
近几年随着网络信息化的不断深入,高校信息化发展愈来愈深入,特别是在沿海发达城市,信息化已经发展出新的高度,如扫码入校、手机签到……再比如,支付宝领取电子校园卡,就能一机扫遍全校,再也不怕忘带校园卡了。此外,通过智能门禁管理,提升了寝室管理、外来人员入校等安全性。
(二)图书馆信息化发展愈来愈普及
在智慧校园的带动下,图书馆信息化不断发展,其职能和作用更加厚重,智慧化程度越来越高。图书馆处于高校信息化的中枢地位,为打造智慧校园提供了数据平台、交互交流平台,将各种资源在图书馆平台中融会贯通,以图书链带动知识链,以知识链带动交流链,以信息化作为坚实基础,智慧化程度越来越高,这就是目前图书馆信息化所处的机遇,随着图书馆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必将成为智慧校园的有力支撑[2]。
二、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图书馆信息化的现状
(一)实施图书馆信息化程度不一,网站建设程度比较高
经调查,几所高校都建设了单独的图书馆,基本由馆内介绍、服务、资源、帮助等几大构成部分,馆藏图书量巨大,而且电子图书、电子期刊、数据库、自动管理系统都已经建立起来。信息化程度在高校之间相差比较大,有的高校建设得比较完善,有的高校建设的程度一般。(见文末)
(二)通过检索查找服务是通用模式
从服务的内容看,图书馆信息化的服务包括各种藏书、期刊、报纸的查询,向读者提供借阅、科技查询、文献传递等服务,校内建立的图书馆专业网站功能很强大,在图书馆这个平台上查询图书、查询论文、查询专利等资源都实现了信息化,只要图书馆里有的图书全部可以通过图书馆网站查询到。但不足的是有个别图书馆推出了移动端服务,安装App后可以实现移动端的贴身服务,但是只有个别图书馆实现了这个服务。馆际间发展极不平衡。
三、信息时代背景下图书馆的合理建设与有效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图书馆信息化的服务内容单一,只推送图书,无法满足阅读者快速理解的需求
目前图书馆信息化服务理念是提供图书信息、纸质图书和电子版的图书信息,为阅读者迅速提供想要阅读的图书信息,本质上说就是一个检索,只是针对阅读者对图书信息的需求来进行服务。但是这不是本质的需求,例如學生,他读一本书很多情况下是为了扩展专业知识,那么读哪一本书最恰当、最快达到这个目的,或者说提供了这本书如何能使阅读者最快、最准确地去理解,学到知识、理念,这是根本需求,从这一点来说,图书馆信息化提供的讯息没能解决这个问题。
(二)图书馆信息化大部分应用网站服务,移动端的服务不足
从调查的一些大学的图书馆信息化服务内容来看,大部分高校的图书馆建立了单独的图书馆网站,信息化服务比较全面,查询、检索、咨询、借书、还书等都实现了信息化,可以说只要能上网,电脑登录就能够实现相关图书馆信息化服务,但是针对移动端的信息化服务是有所欠缺的,只有个别院校有类似服务。现在是移动端互联网时代,图书馆信息化服务想要更深入、更便利地到达学生身边,就必须穿透到移动互联网端。[3]
(三)海量图书,选择是绝对的痛点
图书馆网站为学生提供了海量的图书,信息化使这些讯息再多元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如何选择到适合自己的是关乎图书馆服务质量、生存意义的大事。图书馆的资源咨询可谓海量,如何在海量的资料中找到自己想要阅读的、自己真正需要的是摆在众多阅读者面前的难题。阅读者不知道自己想要阅读的知识涉及什么书籍,用关键词搜集到海量书籍后,读哪一本好呢?而图书馆信息化提供的检索服务无法解决这个问题。
(四)线下服务效率有待提高
线下服务是图书借出后的管理,这个过程中有很多因素,如何迅速借出,在一定时间催还,只有在线下制订相应的还书时间的规定才能保证图书馆服务整体流程的完整,如果出现迟滞就会导致图书借阅的整体环节出现故障,无法持续。
四、信息时代背景下图书馆的合理建设与有效发展的建议
(一)丰富图书阅读服务内容,将图书相关的解读、评述、读书同时推送
信息化时代海量数据是特点,图书馆信息化提供的服务要从图书服务拓展到如何让阅读者获得所需知识的高度,将图书资讯推送的同时,将这本书的解读、评述、阅读建议推送给读者,为读者提供阅读的指导,使读者能够更有效率、更准确地去阅读。由一本书牵引出的一条线型知识链条,将整条知识链条的前延、后伸、未来展望全部展现出来,最终达到站在产业顶端、产业链端的角度给予阅读者,特别是学生产业发展的提示、提醒,无形中提升学生学习的高度。[4]
(二)信息化对移动端的信息、资讯推送要强化
1.微信公众号方向选择、精华推送、前言提示
从讯息的需求来看,信息化已经将海量的图书资讯整理出来,通过检索可以迅速查询到,但这是被动的服务,没有充分发挥图书馆信息化的优势。必须主动服务,将海量的图书资讯传递到学生身边,告诉他们图书馆里有什么、可以为他们提供什么。在方式上可采用移动端服务,例如:微信公众号推送,通过大数据分析学生所在院系、专业学科加以推送。
2.图书馆App如影随形,贴身服务
针对移动端图书馆信息化服务的缺失,可针对性地开发移动端信息化的App,将图书馆的功能信息化地推送到读者身边,拿着手机就能操作,实现便利性的操作对读者的吸引,提供贴身服务,不必再依赖官网去获得服务。
(三)规避选择痛点,大数据分析,减量推送
大数据分析阅读者的阅读特点、个性需求,迎合个性需求主动推送,面对选择痛点既是信息化背景下图书馆建设的方向,也是其有效发展的重要契机。图书馆与高校智能化是一体的,学生的信息是具备的,具有比较完善的管理体系,而学生的图书需求也是现实存在的,通过信息化手段将信息与信息对接,通过大数据分析,链接学生信息、学生借阅历史信息、行业最新资讯、图书信息等,融合各种讯息后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推送,并通过大数据分析逐步修正,实现阅读资讯实时推送,尽显个性化[5]。
总之,信息化背景下图书馆的合力建设和有效发展,是时代的大背景,也是图书馆发展的大势所趋,通过从丰富图书阅读服务内容,将图书相关的解读、评述、读书一起推送;信息化强化对移动端的信息、资讯的推送;規避选择痛点,大数据分析,选择推送;强化线下服务,提供高效率的借取、还送服务等方面的建设,必定能够实现图书馆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赵蕊荣.试论基于信息化建设视角下的图书管理策略[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7(10):15-16.
[2]高兆云.基于大数据的智慧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19):160-162.
[3]王静.论网络信息化时代下职业院校图书馆资料有效管理[J].课程教育研究,2017(9):58-59.
[4]李静.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10):52-53.
[5]周宏强.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路径探析[J].才智,2019(9):85-87.
◎编辑 张 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