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丽艳
[摘 要] 随着高校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现在大学生在学习和就业等方面面临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在高校的心理教育中只有不断地对教育的模式和方法进行创新才能帮助大学生正确处理心理问题。现在教育界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重视,这也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转变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才能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才能够得到更好的解决,使高校为社会培养更多心理健康的高素质人才。
[关 键 词] 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2-0012-02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大学生人数扩招,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且呈上涨趋势,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和学习压力越来越大,由于面临各方面的压力会让大学生心理健康出现一些问题,导致大学生整体的心理素质较低,心理问题比较复杂。高校必须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转变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分析,打造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路径。[1]
一、心理健康教育对高校大学生的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是针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认知规律,利用心理学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促进学生全面提升的一种教育方式。现在的大学生都是“00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青年,他们生活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绝大多数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本身在家庭比较受溺爱,他们很少经历挫折,遇事缺乏耐心,不懂得与别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因此在进入学校以后,由于面对的同学来自全国各地,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不同,对待事物的看法也不相同,再加上大学生彼此之间缺乏沟通,面临着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就业压力,这些都导致了当代大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的原理。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能够确保大学生健康成长,避免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同时也能够为学生在遇到一些心理疑惑时指明解决问题的方向。良好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让大学生的综合全面素质得到提升,同时也可以让高校大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品质,让他们能够正确看待社会现象,避免社会不良思想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大学生实现自我认识,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未来,提升自身在社会就业中的竞争优势。[2]
二、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现状
首先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需要进一步增强。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较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展了针对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也形成了多样化的教育功能,模式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心理学教育模式和医学模式等教育模式,每一个单独的教育模式都在心理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在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基本上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都是根据经验来进行构建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适应性和推广强度不够。
其次是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前瞻性不足、通常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针对一些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心理问题。但是并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放在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上,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等混为一谈,认为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这样会导致整个教育的目标和体系偏离原来的轨道,无法完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现在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认识到整合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开始研究如何通过各种资源的整合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但是由于高校对整合的概念认识不清。整合的要素也不明确,因此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缺乏创新思维。[3]
最后是高校的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通常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都是以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为基础,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式比較单一,无法起到应有的教育效果。通常都是高校大学生出现一些心理健康问题以后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现在高校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人才,通常情况下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都是由思想政治老师或者辅导员兼任,学校很少有专业的心理健康咨询师,因此在专业能力、专业文化教育方面以及心理学等方面的储备知识不足,无法满足新时代大学生复杂的心理特征,发展面临的一些新情况。
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新路径
(一)创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理论基础
创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必须有创新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基础,目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还停留在传统的阶段,因此在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时一定要走出一条整合发展的道路,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高校教育的责任,同时也是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因此高校要加强与相关部门之间的合作,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角度的合作模式,采用各种工作方法和机制,充分调动高校教师和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同时在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也要突破单纯的心理学范畴,融入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心理学等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从而构建全方位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基础。
(二)创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作为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而言,教育理念就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可程度和态度,这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新具有重要的导向性作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决定了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方向和追求,同时也会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起到重要的影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转变过去传统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只重视心理咨询的缺点,要转换成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和障碍咨询为主的教育方式,将预防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预防和发展,重视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充分发掘大学生的潜能,体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性。[4]
(三)充分发挥高校心理教育的整合趋势
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最早是由20世纪90年代西方学者提出来,现在很多国家和地区的研究人员都在有意识的关注对心理健康整合模式的探索,也就是要在高校中充分调动各种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在高校内部形成有助于提升大学生整体心理素质,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想创新教育模式,就必须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思维,要从多方面进行实践整合。首先要整合不同的工作模式,整合心理学、医学为主,社会学、伦理学、教育学和生理学为辅的综合式的教育模式。其次要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路径进行整合,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健康评估、心理咨询等不同的方面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路径。再次要组建以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为主,高校的学院和学生为主的多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加强不同层次和队伍的联系与互动,避免心理健康教育主体单一性的缺点。最后要构建集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预防为一体的工作机制,在高校为大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大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大学生的自我的心理调节能力,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同时也要制订完善的预防机制,建立学生骨干、院系辅导員和心理咨询中心为一体的心理预警机制,从而能够帮助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
(四)创建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高校要建立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不断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让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首先,高校要针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开展不同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比如可以对大一新生开展心理适应与调整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心理健康讲座,对大二、大三的大学生可以开展关于人际交往以及恋爱心理、自我认知等方面的课程,对大四的学生可以开展一些与就业有关的心理健康适应调节课程。在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中也要采用多种教育形式,除了运用学校的海报、宣传报纸和校园广播以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大学生喜欢网络的特点,在班级微信群或者学校的微信公众平台上开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大学生在交流平台上互相交流,或者在微博或者论坛中发表对社会热点事件的看法,分享自身的心理问题等,大学生可以积极地参与并留言,心理健康老师可以从留言中发现大学生目前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这样可以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同时学校也可以鼓励学生创建一些心理健康社团,开展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比如心理辅导和心理专题讲座等,帮助大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为学生开辟心理情绪疏导的板块,比如一些心理专题论坛、心理测试、心理话题透析等,让大学生在网络的虚拟空间中也能得到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教育。[5]
四、结语
高校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因此重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的关键。高校要不断地对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进行创新,提升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效果,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培训,提升心理健康的师资力量和水平,同时也要重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普及宣传活动,从家庭、社会和学校三个方面入手,以不同的形式开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王莉娟.试论当代大学师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机制[J].文教资料,2015(1):75-76.
[2]丁志强,刘明波.牛津大学心理健康服务对我国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启示[J].思想理论教育,2014(3):83-86.
[3]李兴华,李志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社会协同机制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3(23):62-65.
[4]隆舟,任悦.在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评价平台建设研究[J].智库时代,2019(51).
[5]李德江.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综述[J].智库时代,2019(51).
◎编辑 王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