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记伟 崔立宏
[摘 要] 议题式教学已成为当下培育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重要教学手段。另外,《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文中未标明出处的引用均来自于此)的课程性质指出,思想政治课程具有学科内容的综合性,要与时事政治教育相互补充。因此,适时提出了以时政议题为线索,以时政情境为载体,以时政活动为路径,以学科素养为旨归的时政议题教学方式,以期达到培养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和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关 键 词] 议题式教学;时事政治;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2-0170-02
新课标关注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将时事政治与议题式教学紧密结合,可以使理论观点与生活经验有机统一,有利于学生在互动合作的活动型课堂中感悟时代真理。本文就如何将时事政治有效运用到议题式教学中这一关键挑战,提出了以时政议题为线索,以时政情境为载体,以时政活动为路径,以学科素养为旨归的时政议题教学方式。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一、确定时政议题
在新课标实施建议中提到,教学设计能否反映活动型学科课程实施的思路,关键在于确定开展活动的议题。时政议题是议题设计的来源之一,既有议题设计的共性,又有自身独特的个性,为确定好时政议题,需要重点把握四个原则,即时代性、引领性、整合性和思辨性。时代性方面,时政议题以时事政治作为话题引入议题式教学中,时代性是时事政治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比如将十八大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每年召开的全国“两會”等时事热点引入议题式教学课堂中;引领性方面,在新课标实施建议中提到,议题要展示价值判断的基本观点,要具有引领性。时政议题希望通过学生围绕时政议题的讨论,在价值冲突中深化理解,在比较、鉴别中提高认识,引领学生认同、坚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及时引入议题式教学中;整合性方面,在新课标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到,议题既具有开放性、引领性,又体现教学重点、针对学习难点。议题在展现价值判断基本观点的同时,也要包括学科课程的具体内容。时政议题既要有时事政治话题的参与,又脱离不了课堂教学内容的阐述,将两个方面结合,衍生出适合本堂课教学的时政议题;思辨性方面,时政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有助于拓宽他们的视野,提高思辨的能力,从而在实践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合理的选择。
根据时政议题确定的四个原则,以新教材中的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第三单元第一课第一框“坚持新发展理念”为例,新课标实施建议中的相应议题是“为什么发展必须以人民为中心”,自十八大以来,在党和国家的坚强领导下,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例如航天工程、中国天眼、港珠澳大桥、共建“一带一路”、乡村振兴等,这些成就无一不是体现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同时,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例如创新能力不够强、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等。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因此,新时代需要新发展理念。结合这些时政信息,本堂课可以设置的时政议题为“从十八大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面临的各种挑战,说明为什么发展必须以人民为中心”。设置这样的时政议题,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理解新发展理念,另一方面有利于增强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二、创设时政情境
根据思想政治学科的特点和课程内容的范围,时政情境应该来源于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实践。这些时政性的情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特点,分别是真实性、典型性和新颖性。真实性方面,时政议题情境的构建,必须符合逻辑的真实性和事件的真实性,不可虚构没有事实依据的假新闻,误导学生的认知,应该选择客观存在的自然与社会现象和真实可靠的人物活动,避免使用有悖于事实和常理的材料搭建情境,通过对真实时政性情境材料的辨析与理解,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态度;典型性方面,时事政治内容繁多,领域宽广,选取的范围很宽泛,一堂课好不好,情境材料的选取是重中之重,这就需要教师全面辩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取的材料要具有较大的代表性和影响力,例如每年评选出的十大国内与国际时事性新闻等;新颖性方面,时事政治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构建的情境要紧跟时代步伐,不能使用已经失去时效的素材。一般情况,短效的时事新闻是指周年内发生的事件,长效的时政材料则是党和国家最近几年制定的纲领性的方针政策。
根据构建时政情境的三个特点,继续以时政议题“从十八大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面临的各种挑战,说明为什么发展必须以人民为中心”为例,创设的时政情境为:
教师:课前播放“十八大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相关视频,看国家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如何砥砺奋进,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一项项举世瞩目的伟大工程,营造本堂课学习的氛围。
学生:结合本地区以及本家庭生活面貌的改善与大家分享与探究。
在创设时政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要紧跟情境的发展,结合播放的视频和学生搜集的时政信息,提出指向课程内容的问题链。依据以上的时政情境,本文序列化的问题链可以设计为:
总议题:从十八大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面临的各种挑战,说明为什么发展必须以人民为中心。
子议题:1.结合本地区以及本家庭的生活变迁,谈一谈新时代发展是如何滿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
2.结合十八大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面临的挑战,说明新时代为什么需要新发展理念以及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
三、组织时政活动
本文所组织的时政活动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有机统一,具体包括自主搜集时政活动、合作探究时政活动、表达展示时政活动。
(一)自主搜集时政活动
课前教师确定好适合本堂课的时政议题,及时将信息传达到每个学习小组,然后小组成员分工去搜集相关的时事政治资料。例如本文确定的时政议题,学生可以从国家和个人两个角度去搜集时政材料,一方面查找党和国家在十八大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面临的挑战;另一方面实地探寻本地区以及本家庭生活面貌的改善变化情况。
(二)合作探究时政活动
课上教师在创设好时政情境之后,开始就相关的问题情境与学生展开互动讨论,可以组织不同形式的探究活动,例如组间辩论、讲台演讲、提问与回答等。时事政治来自现实生活,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在活动中,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更好地完成学科任务。结合本文所设置的时政议题,教师可让各小组学生代表把之前搜集的时政资料通过演讲的方式一一展现在课堂中,然后就每一个事例结合教材知识,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解释与论证,顺利达成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三)表达展示时政活动
一方面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表达观点,并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做好过程性评价。另一方面在课程内容讲授完成后,教师可以对当堂所教授的内容进行及时的测评,摸清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于进行课后反思,提升教学质量。最后,教师就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做好总结性的评价,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四、生成核心素养
思想政治的课程目标是指通过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具有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即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目前,很多一线教师已经将教学目标定为核心素养,这必将成为一种趋势。本文探究的时政议题教学就是为了更好地培育学生的思想政治核心素养。以时政议题“从十八大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面临的各种挑战,说明为什么发展必须以人民为中心”为例,设计教学目标如下。
1.政治认同:通过对党和政府从十八大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使学生更加坚定认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信党和国家的治国理念。
2.科学精神:通过对十八大以来面临的各种挑战的分析,使学生懂得科学的态度和负责任的精神。
3.公共参与:通过对本地区生活面貌变化的调查走访,使学生深入社会实践,从真实情境中培育参与能力。
总之,时事政治作为思想政治课不可或缺的课程资源,议题式教学作为时下思想政治活动型课堂构建的重要抓手,两者之间的联系必然会越来越密切,关于时事政治如何更好地运用到议题式教学中,本文只是提供了一种建议性的教学方式,相信将来会有更多的教学理念出现,并且最终都会指向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