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机械加工类课程改革与探索

2020-03-17 09:32黎勇基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课程改革信息化

黎勇基

[摘要]将信息化技术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改革方向和目标。文章基于机械加工类课程的教学实践,深入探究了借助信息化技术实现机械加工类课程改革的有效模式。

[关键词]信息化;机械加工类课程;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20)06-0094-02

机械加工类课程在中职教育中的多个专业均有开设,其教育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机械相关知识,掌握基本的机械加工操作,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由于受到教学条件及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中职学校机械加工类课程的教学多数局限在书本知识的教授方面,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来实现机械加工类课程的改革,对于进一步提高中职教学水平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机械加工类课程改革的目的分析

(一)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

长期以来,高质量、高素质的机械加工类人才一直是社会各界广泛需求的人才类型之一。机械加工类课程的设置初衷是培养具有实践操作能力的技术型人才,但在传统教学手段和思维的限制之下,这一目标的实现却成为一道难题,课程改革已刻不容缓。

(二)调整课程本身的固有短板

中职学校机械加工类课程存在明显的短板及问题。多数中职学校的课程模式违背了机械类课程学习的本质和基本原则,轻实践重理论的现象俨然成为一种常态,这显然不利于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同时,课程安排本身也存在一定的短板,学生在校期间所掌握的能力和知识不足以应对未来的工作所需,甚至大多数知识与未来工作需求相脱节,最终导致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出现不适应的问题。在教学内容方面,单一化的教学内容与追求创新的社会发展相悖,这也是导致学生在人才市场中竞争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最后,该课程本质上是要普及机械运动研究和知识,而机械运动知识近年来的发展速度较快,学校所教授的内容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缺乏动态变更。教育改革工作的本质是为了消除中职教育长期存在的弊端和痛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显然可以有效改善该课程现存的诸多问题。

二、中职学校机械加工类课程教学现状

(一)学生学习能力不足

中职学校的生源主要是无法进入普通高中学习的学生群体,该学生群体在学习能力方面与普通高中的学生有明显的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学习主动性不强。学生对于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不足,不愿意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二是学习能力较差。对于简单的机械原理知识,教师往往需要讲解多次才能让学生充分理解,且学生所采取的学习方式较为简单,一般以死记硬背的方式为主。在学习方法不佳、学习积极性不高的情况下,鲜有学生能够找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且多数学生缺乏学习目标,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不高。

(二)人才培养方向与市场需求脱节

一般情况下,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依据以各个专业的教材为主,最终的培养结果会受教学水平、教材質量及市场大环境的影响。机械加工行业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导致出现了大量的人才缺口,而中职教育的教学内容与人才市场需求之间往往会存在一定的偏差,即具有滞后性。最终学校培养出的人才并非企业所需求的人才,学生在校期间所学习到的知识与企业工作关联性较低,学生在就业竞争当中缺乏优势,就业率下降……这些问题的出现,无不说明中职学校在人才培养上存在问题。

三、课程改革的策略

信息化技术及信息化教学理念对于机械加工类课程的影响及作用是多方面的。信息化技术丰富了教学资源的获取渠道,改变了常规的教学方式,推动教学效率、课堂质量持续提高。同时,信息化技术可以多维度展示机械运动的本质,强化机械基础教学,让先进的机械理念全面展示在学生面前,这无疑有利于先进技术的传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是多种新型教学手段应用的前提条件,而新型教学手段的应用则是实现教育改革的前提。

(一)增强信息化意识

信息化意识指的是教师对于信息化理念、技术的敏锐度,其具体表现为先进的教学手段、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教师需要提高信息化意识,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当中,共同探讨、研究改革途径。同时,学校方面应当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鼓励教师积极采取信息化教学手段,积累信息化教学经验。

(二)应用信息化教学技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使用信息化教学技术,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应当积极使用相关的教学辅助工具,动态化地为学生展示机械运动的基本原理和相关零构件,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三)加强实践教学

机械加工类课程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学生既要以丰富的理论知识充实自己,又要在实践过程中对其进行应用。但在实际教学中,因为教学条件及师资力量有限,理论课依然占据较大的比重,且由于实践教学水平有限,难以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实践教学,部分实践环节仍需要学生自主摸索。为确保学生获得一定的实践经验,并能够将所学的知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中职学校需要加强对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工作,即培养具有较高教育水平和一线工作经验的综合型教师。同时,中职学校需要进一步开展教学改革工作,鼓励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构建全新的师生关系,将学习的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此外,中职学校需要加大资金投入,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硬件设施,且需要保证硬件设施的数量。而在硬件设施的选择方面,不得采用老旧的、被生产企业所淘汰的产品,要引入现阶段企业一线生产所使用的硬件设备。

(四)探究信息化机械加工类课程教学新模式

机械加工类课程本质上是要让学生认识机械基础原理。信息化工具的使用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于各种机械加工类设备的认识,让学生从多维的角度实现对机械设备的剖析。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来模拟实验室的情境,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而学生也可以使用计算机对机械设备进行模拟操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并从引导的角度给予学生一定帮助,充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综合来看,信息化技术与机械加工类课程的融合有利于提高中职学校的教学水平,从而为培养更多的实践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创造客观条件,并加快中职教育改革的进程和步伐,推动我国的中职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猜你喜欢
课程改革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分析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