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小芬
[摘要]现代教育引进我国以来,语文教育的德育功能让位于工具性,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总是不得其法,在农村地区更是如此。教师要根据自身在农村基础教育领域的经验和教学案例,针对德育中存在的問题,提出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创新方法。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德育;创新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20)06-0056-02
文以载道,语文教育是一个立言、立德、立行的过程。本质上德育是通过文化力量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文章教育,道德为先,这是我国教育的传统,在我国两千多年来的教育中无处不渗透着德育思想。语文教育是我国传统教育的延伸,没有进行德育渗透的语文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如果语文教育中德育缺位,那么语文教育就会陷入“魂不附体”的境地。赫尔巴特也说:“教学中如果没有渗透德育,那它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德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和城市初中相比,农村初中的德育状况更为迫切,农村教育本身在硬件投入上落后于城市,加之应试教育的思想严重,家长和一些教师都将读书作为很多农村孩子的唯一出路,造成孩子死读书、读死书,教师机械传授知识,德育效果较差。语文课上更是如此,教师过度咬文嚼字,强调一个标点符号的对错,但是对于重大的道德问题却疏于讲授,认为不是自己的分内事。针对这些情况,我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把握农村初中生的特点,提出了几点创新的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方法。
一、农村初中德育工作影响因素
首先,农村初中生家长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多数家长都不具备道德教育的能力,他们只能依靠传统观念进行朴素教育。同时,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尤其是有些留守学生因为缺乏关爱,极易出现道德问题。隔代抚养背景下让留守学生家庭教育缺失,手机的泛滥让学生沉迷于网络,我走访过几个留守学生家庭,发现他们家庭中积累的道德负面因素较大。其次,初中年龄段的学生具有极强的亲师性,他们对教师个人道德修养的崇拜之情会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方向。有些学生会模仿别人的行为方式,比如,我曾经在课堂上给学生讲励志的故事,提到毛泽东受到杨昌济的影响,用凉水擦身磨炼意志、锻炼身体,有的学生就会模仿这一行为。因此,教师的行为和修养也会对学生造成影响,有的教师收礼、补课,在学生中口碑较差,他们再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显然知行背离。再次,初中生正处于性格养成期,周边的环境影响了他们的道德养成,社会风气、网络信息、学校环境、课堂教学都会对他们的道德产生影响。
二、当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工作方法存在的问题
1.农村初中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首先,农村初中将传统德育工作等同于纪律管控工作,对学生的管理多于关爱,德育处的教师一般是体育教师兼任或者是转岗教师,文化课的教师很少从事德育工作。日常德育工作主要是对学生的校规校纪遵守情况进行检查,比如有些学校可能会因为学生不穿校服和发型不合格而让他们多次到德育处谈话,但是对于学生思想上的困惑和心理上的问题却难以解答。在此背景之下,学校德育工作实质上异化成校务管理工作,要求学生遵守规章制度,对他们的德育进步并无太大帮助。其次,农村初中重视升学成绩,对德育工作缺乏认识,对任课教师的考评也以升学率为主,农村初中“重智轻德”的教育现实从根源上来自应试教育的制度。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没有建立德育评价的标准,这导致有些学校比如三好学生的评价还出现了被质疑暗箱操作的争议,很多素质教育最后演变为关系博弈,使德育评价失去原本的公平性。再次,德育工作缺乏方法,大水漫灌,忽略初中生的个性差异和年龄特点,与各学科教学工作结合不紧密,对学生的行为养成影响较小,教育上知行分离,书本知识和实际教学相去甚远。比如,有学校将二十四孝作为德育内容,但是讲解卧冰求鲤、埋儿奉母这些严重脱离时代的内容明显不如要求学生遵守交通规则、讲究基本礼仪这些道德规范实用。
2.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问题
首先,教师观念保守,认为语文教学就是听说读写等传统内容,认识不到德育工作的意义,认为德育工作是思想政治教师的工作,对语文的德育本质认识不深。比如,在《最后一课》的教学中,笔者观察到很多教师都没有唤醒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很多学生甚至不明白为何法语课对于作者来说如此难以割舍。其次,应试教育中,语文德育的知识点很难在试卷中体现出来,语文教师必须以试卷为中心开展工作,导致随着年级的升高,德育工作日益被忽视。比如,在初中九年级部编版教材中有《简?爱》的名著导读,但是有升学压力的学生多数都没更多时间阅读。再次,农村初中和城市初中有所不同,德育建设更依赖于学校的养成。相比于城镇初中,农村初中的德育困境更为严重,德育边缘化严重。这给语文教师的德育渗透工作带来了困难,他们缺乏创新的方式方法和途径进行德育渗透。
三、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创新方法
1.课堂内渗透德育的创新方法
首先,在语文课堂内,教师要依靠教材,但是又不能完全拘泥于教材,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在阅读这些作品的同时,教师也要向学生阐述做人的道理。比如高年级的《出师表》,很多学生只会背诵,但是却不能深刻掌握其内涵,理解不了《出师表》的意义。教师要适当加以引导,根据《出师表》做更多的引申,将陈寿的评价“举国托孤于诸葛亮,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加入教学中,让学生理解诸葛亮为何能够对刘备忠心耿耿,满门忠烈,而司马懿却篡夺曹魏的江山。其次,语文的教学不应该像英语一样,让学生有枯燥之感,而应该让学生培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多和学生进行讨论,让语文教学生活化,让语文知识能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日常的问题。比如在《皇帝的新装》一课中,不要只是嘲笑皇帝的滑稽,而要回到现实生活中,让学生谈一谈生活中的这类现象,进而让他们认识到说谎的可笑之处,认识到诚信的可贵。再次,课堂上要多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对道德养成的看法。笔者一贯认为,学生哪怕是存在错误的想法,也要让他们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观点,而不是让他们违心地说假话。因为培养学生说真话的性格是最为重要的道德教育,而明辨是非的能力需要慢慢渗透。比如在《愚公移山》的课程中,有的学生表示愚公的行为很笨,还有人认为这是封建迷信,我都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最后我告诉他们:愚公之所以被称为英雄,就是因为他有着坚定的毅力,知其不可而为之,这种精神是无往不利的。
2.课外德育渗透的方式
首先,我采用阅读教育法,因为我发现阅读量越大的人性格越不容易偏激,视野更加宽阔,道德修养水平更高,更富有同情心。我经常给学生讲林肯总统的故事,告诉学生林肯之所以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卑微的总统,就是因为他热爱阅读,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我每周都会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除了我推荐的书籍和教材推荐的名著之外,还让学生根据兴趣选择书籍阅读。其次,组织课外活动,语文课不只是阅读和学习,更要多组织课外活动,我经常组织学生参与具有修养性的课外活动,比如组织学生进行书法比赛,在辩论比赛中使用文明用语,在模拟场景中进行文言文训练,甚至采用模拟教学的方法,让学生模拟日常文明用语和礼貌性用语的使用。再次,尊师重道从课堂做起,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礼仪规范,我也尊重学生,在课堂上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尊重,只有这样,道德教育才具备仪式感,学生才能够养成良好的品格。
3.日常教育的养成
我始终认为,语文教育的重心在课外,在于学生课外不断阅读和自我提升,建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而不只是学课堂上的考试知识。因此我每天都会选择有意义的格言让学生去理解,并且根据格言在课外做一件事。比如某节课我的格言是知行合一,在课堂上就向学生提出,你们每天自己提倡的,有没有真实去做,还是仅仅喊了口号?很多学生由此有了感悟,开始逐渐知行合一。同时,笔者善于利用情感教育,而不是采用空洞灌输,比如感恩教育方面,笔者会讲一些自己和父母的感人故事,然后引导学生去想象父母有多辛苦,而不只是高喊感恩的口号。真心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内心状况和需求,只要力所能及,就去帮助他们,尽力给学生树立好榜样的同时,也要时刻发挥道德的践行理论,引导学生相信书本中的崇高理想和坚持。
[参考文献]
[1]陈烨.初中语文德育实施策略浅析[J].中学教学参考,2014(21):4.
[2]陈婷.农村初中英语班主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中学教学参考,2018(33):50-51.
[3]杜卫东,姜善亭.農村初中养成教育实践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1(s2):29-31.
[4]凌云志,邬志辉.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学校德育困境及其消解——基于H省70名农村德育校长的质性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28):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