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建模意识,向思维更深处漫溯

2020-03-17 11:00:42沈祥江苏省南通市北城小学226002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23期

沈祥(江苏省南通市北城小学 226002)

数学建模意识是以具体的数学问题为依托,教会学生对问题进行剖析、简化,根据解题方案,选择合适的数学公式、数学定理对问题加以解决。情境引领、资源整合、抽象训练、拓展延伸都是训练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有效教学路径。教师深耕教材编排内容,立足每个课时数学知识的特点,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学情,在课堂教学中灵活穿插不同的教学活动载体,保持数学建模教学的新鲜感,带动学生数学建模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辨析思维等多维度能力的全面发展。

一、巧设情境引领,树立数学建模意识

情境教学是小学数学课堂中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教师把课时教学的重点、难点知识融入情境,为学生构建更加生动、真实的数学学习场景,可以激活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为学生的数学探究思维搭建立足点,促使学生树立数学建模的学习意识。与数学建模教学相契合的情境创设切点有很多,游戏情境、问题情境、故事情境、竞赛情境,都可以成为辅助学生数学建模意识养成的助推力。教师选择契合性更强的情境教学方式,发挥数学建模教学的调度作用。

二、注重资源整合,丰富数学建模素材

陶行知先生强调,社会、生活是学生知识生成和能力发展的关键场所。教师塑造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的过程中,不能局限于教材,而是要发散教学思维,拓宽教学视野,把关注点更多放在社会化、生活化的教学资源整合当中,为学生理解数学建模思想、掌握数学建模方法提供丰富的认知素材。小学数学本就是一门强调实践应用的学科,社会生活中有很多与数学知识相关的教学对接点。教师应具备整合意识,注重生活教学资源的挖掘,将这些教学素材有目的地融入数学学习活动。

教师运用生活化教学手段,对数学课堂涉及的问题内容进行改编设计,打造富有生活气息的数学问题原型,启发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分析、探究这些生活问题素材,降低数学建模思维的认知难度。教学“轴对称图形”数学概念时,教师从日常生活中挖掘蕴含轴对称图形特点的素材,借助多媒体,把这些生活物品的图片展示给学生,同时启发学生思考:这些物品有什么相同的特点?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资源很快就消除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畏难心理,使学生主动投入分析、探究中。待学生回答出“左右两边很相像”“看着是对称的”等内容后,教师切入概念讲解,配合学生答案,和学生共同分析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教师精选代表性较强的生活素材,帮助学生建构轴对称图形的数学模型,引导学生顺利完成“轴对称图形”数学概念的新知识生成。

三、开展抽象训练,锻炼数学建模能力

数学建模能力是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的直观表现。对依赖具象思维理解知识、分析问题的小学生来说,这种能力要求显然具备很强的挑战性。基于此,教师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数学专项训练活动,营造积极、活跃的活动学习氛围,有目的地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具体操作中,教师要以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为抓手,在课堂中投放一些合作探究学习任务,启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使学生积极探索不同解决方案,提高数学建模能力。

教师善于将各类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到数学建模教学当中,教会学生从不同思考方向切入,提高学生数学问题分析、解决的准确度。教学“三角形的分类”相关知识时,教师课前整理了大量三角形图片,按照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的特点差异,将这些图片素材分成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等不同的小组,启发学生总结各组图片中的三角形有什么相同点,先自主思考,再小组内交流讨论,分享学习成果。这样的教学设计渗透了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能够引导学生抽象出各组三角形的图形特点,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三角形的具体分类标准,锻炼学生的数学模型建构能力。

四、关注拓展延伸,培养数学建模习惯

实践是实现“教学做合一”,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必经渠道。教师关注数学学科教学的拓展延伸,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在深化学生对数学建模思想的认知理解的同时,也能让学生正确认识数学建模的学习意义和应用方法,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学习习惯。活动内容要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相契合,根据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差异性,设置分层实践学习任务,使实践学习难度维持在不同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中,让各层次学生都能得到成长和发展。

教师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时,要合理设计实践学习课题,明确学生的探究学习主线,并减少对学生实践过程的不必要干预,强化学生的实践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学习综合能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小节教学结束后,教师优化课后作业设置,改变传统、死板的习题训练模式,组织学生从家庭中找到具备长方形、正方形图形特点的物品,测量它们的边长,完成它们的图形面积计算。相比于习题训练,这种兼备实践性和开放性的作业设置显然更加契合小学生的心理取向,不仅激活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锻炼了其实践能力,而且让学生学会了准确建构数学模型的思维方法,养成用数学建模视角看待、分析生活事物的学习习惯。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养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加强学生建模意识的培养,能够让学生从小就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解题习惯,提高课堂学习实效性。巧设情境引领,树立数学建模意识;注重资源整合,丰富数学建模素材;开展抽象训练,锻炼数学建模能力;关注拓展延伸,培养数学建模习惯。教师采取整体教学策略,逐步提升数学建模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引领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向更深层次漫溯,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