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涉外护理专业学生的职场口语能力

2020-03-17 05:16吴思士
安徽医专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公共英语专业英语英语口语

吴思士

早在2005 年,卫生部就提出要“加强护理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争取国际社会中护理人才培养、业务技术、管理和教育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1]。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最新数据显示,居住在我国境内并接受普查登记的外籍人员达593832 人。这些现象增大了国内外对涉外护理人才的需求,医学院校也随之承担起了培养高素质高水平,具有国际服务能力的涉外护理人才的重任。教育部高教司要求高职高专英语课程的课程设置者及教师应该把教学重心放到把英语教学和专业知识相结合上,以就业为导向,与行业相挂钩,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技能,还需要具备流利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2]。当前医专护理专业相近的职业岗位群包括面向国内涉外医院和医疗卫生及健康管理机构的健康管理、健康咨询、医药营销岗位等,良好的英语交际能力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服务患者,促进护患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开拓国际市场,拓展就业渠道,加深国际护理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1 医专涉外护理专业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开口主动性差,学习兴趣低 为进一步调查涉外护理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情况,我们以本校18 级护理(涉外护理)专业的97 名同学为调查对象,进行了封闭式问卷调查,一共发放问卷97 份,回收97 份,无效问卷1 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9%。结果见表1。问卷的结果显示仅有5.12%的学生经常主动发言,68.75%的学生从不主动发言,甚至有4.17%的学生就算是被教师点名,也不愿意开口说英语, 主动性非常差。医专学生的主要生源地是农村,大部分学生的英语水平都相对较弱。绝大多数学生在中学阶段接受的多是“题海战术”,很少会注重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这一点在实际教学中也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存在发音不准,语法错误多的问题。大多数学生在课上羞于开口,课后难以督促,如此便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导致学生越来越没有口语自信,也对传统的英语教学丧失兴趣。

表1 涉外护理学生英语课主动发言情况调查表

1.2 口语教学与专业相关性较弱

1.2.1 相关口语资源少 回收的96 份有效问卷中有一项是针对能否找到专业相关的口语资源的调查,其分析结果见表2。问卷结果显示有77.08%的学生认为很难找到与专业相关的合适口语资源,12.50%的学生找不到。认为能够查找到英语口语资源的仅占3.13%。虽然现在处在“互联网+”的时代,各种网络媒体十分发达,但是真正想要找到适合涉外护理专业学生进行口语练习的资源还是有难度的,且这些资源往往都是碎片化的,缺乏系统性。

表2 涉外护理学生查找专业相关口语资源情况调查表

1.2.2 公共英语授课内容与职场需求关联度低 涉外护理的英语课分为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两个阶段,本校涉外护理的英语课程开设两个学年,大一只学习公共英语课程,共176 个学时,其中包含了听说课程。大二学习护理英语课程,一共70 个学时。公共英语在涉外护理专业的整个英语课程中占据了71.54%,是后续护理专业英语的基石。公共课的英语教师大多不具备护理专业知识,口语课授课内容多为生活用语,与护理职场所需相关性不大,这就造成了公共英语教学内容与涉外护理专业之间缺乏一定的联系性。

1.3 缺乏全面的评价体系 多元化的反馈和评价对于口语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学生很难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无法做出改进和提升。在传统的口语课上,教师通常会采取读对话,编对话的形式来鼓励学生开口,由于课程的限制,很难检测到每位学生的表现,也难以对其课堂表现进行细致的评价,并且为了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也多以积极点评为主,多是比较笼统的终结性评价,缺乏过程性评价。课后布置的口语任务由于缺乏相应的口语环境和反馈机制,实际效果也不理想。

2 如何在公共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口语能力

2.1 以情境趣味教学提升学生兴趣 探索课程内容的整合,将语言教学与学科专业知识、工作环境相融合[3]。针对涉外护理专业学生的口语课,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专业相关的场景,如将学生组织到护理实训室,分别扮演护士和患者,用所学英语进行简单的口语交流,体验职业角色。教师也可以邀请优秀在职毕业生录制工作实景交流视频,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认识口语在职业交际中的作用,同时降低畏难情绪,增加自信。还可以组织有趣的课堂口语游戏,让学生在原有口语句式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迁移和再创造,逐级增加难度,在充满趣味和挑战性的英语口语课堂中潜移默化地学到专业相关知识。这种任务也可以延伸到课下,要求学生上传课后口语练习音视频,互相评论点赞。这不仅能够督促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提升学习的主动性。

2.2 口语学习与职业需求巧妙结合

2.2.1 借助信息手段,打造个性化学习渠道 近年来举办的高职院校教学能力大赛正在不断强调传统教学手段与信息化的合理结合。语言学习本身是一个极为枯燥的过程, 与互联网相结合, 使英语学习变得更加立体、丰富和实用[4]。信息化资源迎合了当前学生的心理。这些资源包括学习通平台、微课、中国大学MOOC等。学习通是目前教学中使用很广泛的学习平台,教师可以在上面布置各类任务,及时查看任务反馈,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类问题,灵活调整课程内容,师生随时交流探讨。针对相关医学名词,教师可以录制个性化单词微课上传,让学生在课前进行有针对性的预习,根据需要反复进行观看和学习,降低学习难度。学生还可以使用智能词典软件自学生词,并进行语音打卡练习,及时纠音,智能监督,“一对一”的练习模式也可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提升口语表达的自信。此外,还有中国大学MOOC,教师可以在上面查找一些与护理相关的资源供学生学习。线上线下相结合,整合有效资源,让涉外护理学生的口语课更趋个性化,高效化,系统化。

2.2.2 贴近职场需求,延伸个性化学习内容 从公共英语到专业英语是一个持续相关联的过程。在基础英语教学模块阶段有意识地设计与护理专业职场相关的语言知识和训练,为后续的行业英语和专业英语学习提供有效的基础保障课程服务,从而真正实现公共英语让学生做到从学校到岗位的无缝对接,达到培养应用型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5]。教师需要尽最大的努力去利用好这个契机,制作个性化内容进行知识延伸,引入一些护患沟通情境下的基础口语,比如,如何用英文与病人打招呼,简单的自我介绍,提供药物的类型、服用方法和剂量、注意事项介绍,适当的健康教育等。这些都是一些基础的护患交流,并不涉及很深的专业知识,相对来说难度低,实用性强,与学生专业的契合度也非常高,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大二的护理专业英语打下一定的基础。这种课程的设置搭建了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的桥梁,能很好地践行了“公共课要为专业课服务”的原则。

2.3 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 传统的口语课上教师只是在课程结束时给出笼统的终结性评价,而忽略了过程性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平时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情景表演等方式对学生学习做出动态评价[6]。其实对于口语学习,评价可以贯穿课前,课中,课后,预习时上传口语语音至学习平台,在生词阶段可以利用智能在线词典进行实时纠音反馈。课代表将学生的单词发音得分结果统计后反馈在学习通供教师参考。课中的各项活动可以设置得分表,还可以借助学习通的摇号、抢答等功能智能细化学生的课堂得分。课后布置口语操练视频任务,学生通过学习通共享口语作业,互相评价,取长补短,教师也可以及时评价并发现问题。总之,借助多元化评价方式,全方位地考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促进教学。

3 结 语

在医学领域国际合作不断发展和深化的今天,对涉外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和要求都在不断提升,学生除了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基本的口语交流能力。公共英语作为涉外护理专业学生的基础课,要做好与专业英语的衔接,培养好学生的职场基础口语能力。教师要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坚持“实用为主”的原则,了解护理职场口语实际所需,利用好信息化手段,努力营造相应的情景和氛围,设计出趣味与成效兼具的教学模式,并对学生的表现给出及时的反馈和全方位多元化的评价,真正做到让公共英语课为护理专业服务,让学生在提升英语水平的同时不断提升职业素养,成为高素质高水平技能型人才。

猜你喜欢
公共英语专业英语英语口语
计算机专业英语归类问题探讨
机电专业英语“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示例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员工专业英语素养构建探讨
公共英语阅读教学的金课实施模式探析
英语口语课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应用
服务区域经济为导向的公共英语构建研究
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中职院校公共英语和职业英语教学的衔接分析
浅析电子商务专业英语快速掌握方式
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改革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