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细节,不作文(一)

2020-03-16 03:36蔡明
莫愁·小作家 2020年3期
关键词:被采访者老赵录音

读了作家韩丽晴写的卷首语《细节》(见本刊2019年11期),我有很多感动。

我的第一个感动是“无细节,不文学”。当我提笔准备写点文字时,发现那只是我的原始冲动。因为文学对我来说,还是遥不可及的风景,充其量是谋生之故,和孩子们一起读过几本语文教科书中的文章而已。偶尔,打肿着脸,对孩子们的涂鸦,装腔作势一番罢了。因此,在冲动、感动之余,必须驼腰作业,做点力所能及的琐碎小事。

细节,就是马蹄铁掌上的一枚铁钉,是太空飞船上的一颗螺丝,是转动链条上的一则扣环,是那些细小的环节和情节。虽有“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之说,然,亦有“智勇多困于所溺,祸患常积于忽微”之论。何况,我们还有“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样的人生告诫。关注小事,严谨细节,即使一辈子干不成大事,也未必是遗憾。更何况,我们还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样的朴素真理。

别以为我跑题了,这也是我读《细节》后的联想,是关于人生、成长的思考。前些日子有点颓唐,以为一个男人,做了几十年教书匠,直到退休,一事无成。是韩丽晴的《细节》让我释怀了许多。

《细节》一文仅有千字,对一个作家来说,是一个不值一提的小挂件之类,但于我来说,如同捡了金子似的。直觉告诉说,如果没有欣赏到这篇文章,还真是一件遗憾的事。

《细节》的开头是:从南京去太原采访作家赵瑜,所有的对话都是开门见山,问:马俊仁和马家军,为何都对你推心置腹?

为了采访一个作家,从南京赶到太原,千里奔波,不是一件说干就能干的容易事。这玉,要不价值连城,何至于如此呢?

跟谁说话,都得有个讲究,至少也应该有点寒暄吧?更何况是文化人之间呢?为什么不讲究点委婉、幽默,怎么所有的对话都“开门见山”呢?这其中隐藏着什么呢?

劈头而来的第一问,便让你大吃一惊,我想当事人也不会例外。“马俊仁和马家军,为何都对你推心置腹?”不知情者,会被这一棒砸呆。马家军不是马俊仁带出的队伍吗?捧了多少奖杯,创造了多少奇迹,那可是曾经誉满中华乃至全球的传奇。如此发问,分明是在挑事,还想采访不?

开头悬念迭出,疑窦频生,靠的不是其他,恰恰就是细节。是行为细节,是表情细节,是语言细节。要想读懂这些细节可没那么轻松,因为这些细节背后有特定的时代背景,有丰富的潜台词。

对二十多年前的体坛风云,尤其是马家军事件没有多少了解的读者来说,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往下读,一秒钟都不想拖延。

他笑:老马多聪明,能研究出中华鳖精,能一次次拿冠军,那就不止是勤奋,不止是刻苦,这样的人,是能哄、瞒、骗得过的?

赵瑜是通过长篇报告文学《马家军调查》,揭露当年中国体坛黑幕的人。面对韩丽晴,这个素未谋面的年轻人,他心里也有了大致的了解:她一定是对我、我的作品和“马赵官司”特别关注并相当了解的人,是一个在采访前做了大量、细致研究的人,也是对文字与舆情特别敏感的人,否则,不会也不敢如此提问。

因此,赵瑜的第一反应是“笑”。“未成曲调先有情”啊,这笑是“人情练达”,这笑是“世事洞明”。

赵瑜的回答,有出自本能、发自内心的评价“老马多聪明”,有胜于雄辩的事实举证“能研究出中华鳖精,能一次次拿冠军”,有逻辑谨严的两个“不止”的分析,然后才是从背面呈现给你看的问题的答案“这样的人,是能哄、瞒、骗得过的”。这是多么老辣的回答,天衣无缝,意味深长。若不能从背面透视正面,明白他已给出答案,或许,这个采访也就到此结束了。

韩丽晴有着过人的敏锐,听懂并肯定了对方的回答,因为无论从应答礼节上,还是理性逻辑上,以及交流表达的艺术性上,老赵的回答都无法挑剔。于是,有点惊心动魄的序幕便在“我”的肯定中过去了。其实也是采访者和被采访者之间的试探。

接着第一个回合正式开始。掏出采访机,言归正传。韩丽晴问:“你不介意录音吧?”比起“好笔头不及录音好,我想还是顺便录个音”之类的表达,这一问,显示了采访者的素养和语言智慧。征求对方,很有礼貌,体现尊重,这是记者的素养;录音是采访过程中最常见的行为,是行规,何况赵瑜自己也干这行,又怎么能拒绝呢?因此,这句看似礼节性的征询,其实是君不入瓮也不行。

这里特别要留意,作者掏出的采访机是“单位新配的采访机”,这是一个重要细节。没有这个细节也就没有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塑造也就无法继续深入。

这一问,似乎是顺便提及,被采访者于情于礼都无法拒绝。只有应答。于是,老赵不仅“笑”,还是“笑笑”,回答那么简短。“录吧。”表情上是那么美好,回答又是那么自然而不露山水,一个“吧”,有太多的确定,又有太多的不确定。

停顿片刻,他说:我们习惯单方面地去审判一个人,《马家军调查》出来后,基本是全民损我,其实我就是写了一个真实的马家军而已,他们是人,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甚至是不那么完美的人,中国体育要的是一种精气神,是一种精神,而不是要一个中华鳖精造出来的神话。

这是采访机录下的第一段回答。“停顿片刻”是一个时间细节,更是一个空间细节,情态细节,行为细节。在这个长度仅有“片刻”的时间里,被采访者的整个中枢神经系统都在高速运转,思考的范围从《马家军调查》,直到此时此刻;思考的对象和问题,是这段时空内所发生的一切,外在的,社会的,当事人的……作为一个人生经验丰富的被采访者,不可能不虑及他处于风口浪尖时的举手投足,不得不对他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负责。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片刻”,才会有了这样一段思路清晰、一气呵成的百余字的回答。

“全民损我”是当下的一个情势,属于事实描述。放在当今,或许是网络围观,是千目所指的狂澜。老赵冷静而淡定,周全思虑之后,只把在别人看来已是天大的事归因于一个能大能小、亦实亦虚的“习惯”。“单方面地去审判一个人”的“习惯”,或许在老赵心中,这个“习惯”大得去了,是非常可怕的社会文化恶习,但在这里,这“习惯”二字没有针对任何人、任何组织或部门,老赵也没有对“单方面地去审判一个人”做再进一步的解读,点到为止,就此打住,也不会因此而激化矛盾,扩大事态。同时,还显示了正直知识分子的一种理解与豁达。

而这番话重点想强调的是“真实”和“精神”两个核心概念。老赵的报告文学,揭露了马家军通过注射兴奋剂、损害运动员身心健康而搏取冠军的真实的事件,还原了一个并不完美但真实的马俊仁;他敢于正视现实,是基于他对体育,对中国体育赤诚的期冀和要义的理解,那就是精气神,是精神,是一种真正的奥林匹克精神。他不需要神话,更不相信中华鳖精造出来的神话。

这番言说,慷慨陈辞,情理俱至,言之凿凿,不卑不亢。

而“我”呢?“看着他,沉默。”

一方是慷慨陈词,一方是沉默不语。这个落差有点大。或许慷慨者想用这样的表达影响对方,尽早结束这种采访纠缠,或许也是一种试探,看看能不能这样敷衍过关。而另一方的“看着”,尤其是“沉默”,这样的表情细节,正在告诉对方,你的回答远远不够。这种沉默的理由,作者通过一段心里独白,悄悄告诉了读者:

绕过一片喧嚣,不追热点人物马俊仁,而千里迢迢来写他这位“冷门”人物,这就说明我要的答案不止这些。

相对于炙手可热、大红大紫的马俊仁来说,撰写《马家军调查》报告文学的作者,肯定是“冷门”。千里迢迢来遇冷,是想得到更多的内幕,关注更多的细节,而不是一个冠冕堂皇的结论。当然,也希望能够“爆冷门”,成“冰点”。

在这个落差的时空里,只有“磁带匀速地转着”。

这个细节太好了。这是对前文所说的录音采访机的照应。录音采访机成了整个故事曲折发展的道具,是一个活生生的见证者。因为这是一段空场、冷场,采访陷入了僵局。磁带转着,对话歇着,磁带匀速,采访凝滞。“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就像老赵说老马一样,老赵多聪明,他为什么不肯说呢?

这又是一个很好的蓄势和过渡,是剧情发生变化前的等待。虽不是山雨欲来风满楼那般情形,至少是第一回合的结束,进入新一回合的前奏。(未完待续)

蔡明:江苏省妇联“莫愁家庭教育”名师名家工作室牵头人,江蘇省名教师,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生态教育团队牵头人。

编辑 张秀格 gegepretty@163.com

猜你喜欢
被采访者老赵录音
Funny Phonics
funny phonics
浅谈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技巧
Listen and Choose
Listen and Color
美惠子姐姐聊采访技巧(上)
电视节目采访中—如何让你的采访对象打开心扉
潜泳高手
随身带着救命钱
老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