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微”时代的到来,为我们带来了微课这一新的教学形式。微课其以短小精悍,且生动直观的特点备受广大教师的青睐,尤其是数学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对微课的灵活运用,不仅实现了抽象知识的直观展现,还使学生在微视频的辅助下,产生数学学习兴趣,经历数学探究过程,掌握有价值的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质量。基于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笔者将对如何有效地将微课与数学课堂融合起来进行了探究,在本文中,将对在此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做出详细说明。
关键词:小学数学;微课;应用对策;课前;课中;课后
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开始对“微”产品展开深入的探究,其中,在教育领域,不少的教育工作者对微课进行了研究与运用。把握教育改革时机,我在组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也对微课进行了探究,发现,将其灵活地运用到数学教学之中,可以使学生在课前观看微视频自主学习;在课中体验微课情境,经历数学形成过程,扎实掌握所学;课后观看微课总结课堂所学,从而获得数学学习质量的提升。基于此,我在组织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这样对微课进行了运用。
一、 课前 自主学习
新课改的实施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的时候,尽最大努力引导学生转变其传统的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其中,自主学习是学生首要实现的,其不仅可以使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还可以使学生在获得学习期待满足的基础上,积极投身学习活动。如何在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呢?我发现,课前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但是,在传统的数学课前预习活动参与中,大部分学生因为没有教师的监督和指导,其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应付预习任务,或者直接忽视预习任务。如此,非但无法使其获得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还使其难以自主建立对新知的感知,影响课堂学习质量。既然在课前预习环节,教师是无法陪伴在学生身边,对其给予指导的。那么,我们需要探寻其他方式弥补此不足。在此过程中,我发现微课的使用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式。
以“圆的认识”为例,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我立足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扎实掌握圆的内涵及其特点,精心地设计了这样的微视频:首先,我将新知教学内容以语言描述的方式简单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借此使学生再倾听中了解在新课中我们要学习哪些知识。接着,则向学生展示了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圆形的物品,如车轮、瓶盖、风车等,以此使学生在观察中建立对圆的感性认知。之后,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学习任务:搜集生活中与圆有关的物品,并对这些物品进行分析,发现其特点所在,借此使学生再自主地对圆展开探究。如此微视频,不仅涵盖了新知内容,而且形式直观,学生在观看的過程中,可以产生兴趣,同时在“隐形教师”的指导下,把握自主学习的方向,有利于其在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下,建立对新知的感性认知,做好上课准备。而且,在这样的自主学习过程中,不少学生会发现与圆有关的问题,从而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为以学定教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课中 讲解新知
课堂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数学教学活动的实施重点和难点所在。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填鸭式的教学,难以帮助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甚至打击了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最终导致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面对此情况,为了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我尝试发挥微课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扎实掌握数学知识。
(一)利用微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产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之一,其是学生有效参与教学活动的必备条件之一。在数学教学活动参与过程中,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不感兴趣,则难以产生探究欲望,自然而然地会以消极的态度应付学习。甚至在教师讲述知识的过程中,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以此难以融入到课堂中,导致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分析小学生可以发现,其在形象思维的作用下,对直观具体的事物有着浓厚的探究兴趣。基于此,我在组织课堂教学的时候,就发挥微课直观形象的特点,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直观的图画或视频的方式展现给学生,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使其在观看的过程中,对视频中所包含的数学知识产生探究兴趣,打好数学学习基础。
以“观察物体”为例,本节课教学的实施旨在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对事物进行观察,并发现事物在不同角度的不同形状。为了点燃学生对此内容的学习兴趣,我在导入活动开展中,向学生播放了这样的微视频:在一节美术课上,老师在讲桌上放置了一个小猫玩具,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将其画在纸张上。在绘画之后,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了学生的作品。但是,此浏览的过程中,学生发现,大部分图画内容是不一样的,觉得有人画错了。那么,到底是谁画错了呢?为什么学生在看到同一个小猫玩具的时候却会画出不同的形象呢?在如此问题的驱使下,学生自然产生探究兴趣。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之后,我自然而然地呈现了这节课的内容,从而引导学生在新知的包围下进行探究。
(二)利用微课展现知识过程,引导学生亲身体验
教材中的数学知识是抽象的,因为其是数学研究人员在大量的数学现象分析过程中,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并对本质进行高度概括的。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大部分教师忽视了数学的形成过程,直接将数学结论展现在学生面前,自然难以使学生在形象思维的作用下,建立对其深刻的理解。此时,微课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其不仅可以实现抽象的语言文字向直观事物的展现,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客观现实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在亲身体验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加深对其理解。基于微课的此特点,我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就为学生展现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以“三角形的面积”为例,该节课教学旨在引导学生体验动手操作,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并对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运用。尽管教材中直接给出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在死记硬背下也可以对其进行掌握,但是在如此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情况下,是难以灵活运用的。面对此情况,为了加深学生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理解,我先为学生设计了这样的操作活动:学生需要自主地运用手中的数学教具,将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在此拼接的过程中,分析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及其面积之间的关系。在这样的操作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了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关系,推导出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但是此公式是否正确呢?为了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我接着提出了如此问题:我们可以用一个三角形拼接出平行四边形吗?拼平行四边形需要几个三角形呢?这些三角形是不是需要一样呢?之后,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对问题展开分析和讨论。在学生经历了激烈的讨论之后,我发挥微课辅助教学的作用,就每一个问题进行了直观的展示,从而使学生在观看中,建立对问题的准确认知。尤其,在此次展示过程中,我重点向学生展现了如何将一个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由此使学生掌握二者的关系,建立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深刻理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 课后 总结复习
课后总结复习的实施,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回顾,建立深刻的认知,并就所学的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其将解决问题作为学生课后巩固运用所需的主要渠道。一般情况下,会在课堂结束的时候,以板书的形式,简单地呈现课堂所讲解的知识点。然后,则布置课后练习题,从而为学生提供运用数学的途径。在这样机械的巩固复习的活动参与中,本就对数学学习不甚感兴趣的学生对此学科失去了兴趣,甚至一些在大量的习题演练中出现大量的错误,备受打击。面对此情况,我把握微课的作用,用网络渠道向学生展示课堂知识总结视频,并布置课后运用任务。
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例,在导入活动开展中,我利用微视频为学生创设了跳跳和闹闹打游戏,解救唐僧师徒四人的游戏,在此游戏中,学生需要一次性地准确计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以此才能顺利地将唐僧师徒四人解救出来。经过整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所以,在课堂总结活动开展中,我再次提出导入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对其进行解决。在这样的解决过程中,不仅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完整,还可以使我在学生的知識运用过程中,掌握了其学习情况。但是,如此总结并不意味着学生真正地复习并总结了知识。在课后,我继续利用微课,向学生重点展示了长方形转变为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以此使学生在观看中,再次经历课堂学习过程,进而在自主性的发挥下,借助长方形面积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从而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在展现了新知内容之后,我还立足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了这样的实践问题:小区里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菜地,其长为3米,高为2米,请问面积是多少呢?学校打算在一块平行四边形的空地上种树,已知平行四边形的底长43米,高28米,如果每一棵树需要4平方米,请问可以栽多少棵树呢?在如此问题的驱使下,学生会对所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自然地实现知识巩固。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把握“微”时代的发展特点,借助多样的方式发挥微课短小精悍但直观形象的特点,以此使学生在课前观看的过程中,实现自主学习,建立对新知的感性认知,做好上课准备;在课中,体验微视频情境,对其中所包含的数学知识产生探究兴趣,并积极地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探究中加深对其理解;在课后,则观看总结性微视频,回顾课堂所学,运用所学解决微视频中提出的问题,进而在学用的结合下,加深对所学的理解,同时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雷敏荣.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前、新课和课后微课的恰当运用[J].教育观察,2018,7(12):116-117.
[2]曾爱辉.基于“云网人人通”的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小学教学参考,2018(11):61-62.
[3]何淑仪.“微课”引进小学课堂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实验对比与评析:以小学数学第八册《四边形内角和》教学为例[J].数学教学通讯,2018(10):29-31+41.
作者简介:叶玉容,福建省南安市,福建省南安市码头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