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活动观视域下的叙事文本教学探究

2020-03-16 03:34蒋迪燕
考试周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学习活动观主题语境

摘 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教学理念,将活动观视作主题语境下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基础。本文剖析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内涵,阐述其指导意义,并整合课程六要素,结合教学案例,探讨如何在教学中实践基于语篇的学习理解活动、深入语篇的应用实践类活动以及超越语篇的创新实践类活动,旨在让课堂转变成学生互动探究的平台,扩充学生的语言知识、促进语言技能和能力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学习活动观;主题语境;英语读写教学

读后续写是浙江新高考英语书面表达中的新题型之一,有机地融合阅读与写作,集综合性、思维性和实践性为一体。以读促写能力的提升离不开英语课堂的有效规划、组织和引导,而上述目标的实现依托于“活动”这一载体。英语学习活动是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落实课程目标的主要途径(教育部,2017:62),是一种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带有一定目的性和导向性的实践活动。因此作为引领者,教师要打破传统碎片化、零散式的教学模式,以语篇和话题为基础解读文本,激发学生对人与自然、人与自我及人与社会等主题语境的思考,关注学生在阅读和写作过程中的疑惑,并通过活动实现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发展、文化意识的增强、思维品质的提升以及学习能力的提高(高洪德,2018:1)。

一、 英语学习活动观

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明确活动是发展多元思维、培养文化意识、发展多元思维、形成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英语课堂活动由朗读、表演等以言语和动作为核心的外显行为构成的外部活动和由理解、推断等以思维和认知为基础的内隐行为构成的内部活动组成,两者相互影响、互为补充(梅德明、王蔷,2018:12)。活动观的提出为整合课程内容、实施深度教学,落实课程总目标提供有力保障(教育部,2017:62),有效地改变了課堂枯燥沉闷的氛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拓展教学活动的弹性空间,凸显课堂的灵动性和语言的交际性。《课标》还提到,高中英语课程内容包含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六要素。六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关联,并指向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学习活动观强调活动在整合这六要素中发挥的重要媒介作用,提出英语教学的落脚点在于为学生创设使用交际语言的真实情境,以高效的教学活动为依托,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究、主动实践,促成学生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内化,最终推动学科技能和能力素养的提升。

二、 英语学习活动观在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英语学习活动围绕主题语境,基于口头和书面等多模态形式的语篇,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层层递进的语言、思维、文化相融合的活动,引导学生深化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情感态度,进而尝试在新的语境中运用所学语言和文化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地表达个人的观点、情感和态度(教育部,2017:62)。其中包括基于语篇的学习理解活动、深入语篇的应用实践活动和超越语篇的迁移创新活动三大类。不同活动各有侧重,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一)基于语篇的学习理解类活动(betweenline reading activity)

基于语篇的学习理解活动活动主要包括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概括等基于语篇的学习活动(教育部,2017:62)。教师需结合主题语境创设语用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设计多样的基于语篇理解的事实细节型问题,为后续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活动的展开作好铺垫。

1. 感知与注意活动

教师让学生阅读标题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依据语篇标题,谈谈对这句话的感悟并揣测故事内容。

【设计意图】围绕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主题语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认知,起到课堂热身作用,并通过预测故事内容促成学生对语篇的阅读期待。

2. 获取、概括和整合信息活动

学生扫读,定位叙事文本的关键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等,并将每题的答案用一句话串成给定情节的梗概。

(1)Who are the characters mainly involved in this story?

(2)When and where did the story take place?

(3)Why did Myna find it difficult to make a choice? And what was her final decision?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定位关键信息的能力,通过扫读找出语篇中who, where, when, what等故事元素,获取有关事实细节,并整合零散的浅层信息,以梳理出conflictresolution模式中的情节主线和人物的情感主线。

(二)深入语篇的应用实践类活动(inline reading activity)

深入语篇的应用实践类活动包括描述与阐释、分析与批判、内化与运用等深入语篇的学习,即在学习理解类活动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语篇及形成的全新知识结构开展描述、阐释、分析、判断等交流活动,逐步实现对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内化(教育部,2017:63)。

基于主题进行分析和评判的活动:

故事结构通常由角色、主题、剧情、对白、场景编排与建构等要素组成。场景的编排与建构围绕conflictresolution的模式展开,推动情节迈向高潮。在教学中教师需紧密结合主题意义,以问题链的形式追问学生,深度挖掘文本。

(1)Which adjective would you like to use to describe Myna after reading the plot?

(2)What do you think of Mynas final decision and what important lessons can we learn from the story?

(3)How would Mr Bee honor his promise?

【设计意图】问题1在梳理情节后,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阐述各主要情节反映出Myna的性格特征,培养学生的分析、推断能力及高阶思维品质。同时指导学生在写作中应有意识地通过动作等细节描写,侧面烘托人物鲜明的个性。问题2则让学生围绕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主题语境,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表述个人观点:一边是嗷嗷待哺的孩子,一边是陷入困境、需施以援手的伙伴,在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前提下,应如何抉择,符合人性道义,进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问题3则让学生依据故事发展的脉络,结合文末两个段落的首句,施展头脑风暴,大胆构思情节,拓宽思路,为之后的语言输出作好铺垫。

通过小组讨论和师生互动,学生围绕话题,各抒己见。对于第一个问题,学生总结出如下形容词描述Myna的品格:caring, warmhearted, resolute等。针对第二个问题,有学生认为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无论作出哪个抉择,都不违反人伦道义;有学生结合后文,归纳出“善有善报”的结论;也有学生结合标题,认为“患难见真情”所折射出的友谊的重要性。学生的回答客观上是个人分析与判断的体现,也是个人精神的建构和情感的升华,从而让语言学习由外部的语言符号转向深层次的语用和语篇。而第三个问题,学生的方向一致,都提到Mr Bee从猎人手中救出了Myna和她的孩子,但情节的构思与发展略有不同。有的提到Mr Bee直接和猎人搏斗,有的说到他招集同伴驱赶猎人。这些情节的构思都为输出环节奠定基础。

(三)超越语篇的实践创新类活动(beyondline reading activity)

迁移创新类活动主要包括推理与论证、批判与评价、想象与创造等超越语篇的学习活动,是培养学生评判性高阶思维,实现深度学习,促进能力向素养转化的重要途径,目的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和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各项语言技能,展开大胆想象,创造性地解决陌生情境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实现知识和技能的迁移和运用,其主要学习策略有:给故事续编结尾,基于同一主题创编新故事等(教育部,2017:63)。

读后续写让学生围绕背景、主题设计情节和结局。既有背景中已包含人物、场景等,需要学生提炼出主题,并循着主线,以读促写,从分目标、努力和结果三方面构思。这一过程考察学生的语言功底、构思能力和创新意识,既要求学生迁移所学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又让学生发散思维、突破局限,以特定的谋篇布局和写作手法进行创造性写作。

教师按照上图提示和情节推进,设计两个段落开头,从主人公Mr的分目标(报答Myna的救命之恩)、努力(如何驱赶猎人)和结果(挽救Myna全家)增加思维的弹性空间,让学生构思后续情节,彰显主题意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作品。以下是教师在巡视中发现的一篇具有代表性的初稿(未作删改)。随后教师让学生分别从语用和语篇两个层面打磨语言和润色。

【学生习作】

Manydays later a hunter came to the forest. He noticed Myna and her babies sleeping sweetly in the comfortable nest. But the hunter climbed silently up the tree, trying to catch Myna and her babies. Just then Mr Bee was resting beside the tree and soon realized what the hunter was managing to do. Mr Bee took immediate action, flying towards the hunter, and stung his hand. “Oh, my god!” The hunter fell  down at once. Myna and her babies were saved, though they did not know how dangerous situation they were in now.

Mr Owl who lived in the next tree told Myna about the whole accident.Myna expressed her sincere thanks to Mr bee and praised him for being so brave to fight against the hunter. Being shy, Mr Bee  smiled and said, “You have ever saved my life, so you are the true friend. Thank you!”

【設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创新修改模式,打破以往词汇和句法修改的局限,将注意力聚焦到续写文本的语篇内容和逻辑上,让学生在修改过程中关注主题的把控、内容的充实和衔接的紧密等。

教师先引导学生迁移内化的语言知识,从语言问题方面改进。各小组归纳出三方面的语言问题,并润色修改。

(1)措辞不当:如The hunter was managing to do。英文解释为succeed in doing,从下文看,猎人显然没有成功抓到Myna和她的孩子,可见manage在该语境中使用不当。

(2)从句用错:如Myna and her babies were saved, though they did not know how dangerous situation they were in now。此处学生在使用复杂句型时,未弄清what和how的用法,造成表义错误。

(3)逻辑混淆:如But the hunter climbed... her babies。前文说猎人注意到Myna一家人在熟睡,后面提到他轻手轻脚上树,明显不是转折关系,而是因果关系。

拉波夫叙事模式(Labov narrative pattern)由点题(abstract)、定位(orientation)、进展(complicated action)、评议(Evaluation)、结果或结局(result or resolution)以及回应(coda)等六部分组成。该小组在续写中交代故事的定位元素和结果结局,且提到“弘扬友谊的重要性”这一有关人与社会的主题语境。但在情节进展方面用的笔墨不多,省略故事发展的过程性描写,直接交代结果。同时第一、二段间的衔接不紧密,结尾与主题的照应度较弱。

因此在语篇内容修改时,引导学生着重从进展(complicated action)以及回应(coda)两方面修改续写语篇内容,让学生设想猎人从上树到摔下树这一转折点中出现的细节,如Mr Bee的目标是什么,会有怎样的反应,如何并作出什么样的努力。还有Myna和她的孩子会遇到什么危险,以及猎人为何会一瘸一拐地离开等。这些预设情节都是学生进行思维可创造的空间。同时,本文依托于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主题语境,需要传达什么样的价值观。教师不妨让学生结合标题,找寻与主旨的契合点,从而达到回应主题、点明寓意的作用。

基于上述思路,学生小组合作,修改故事情节,使情节具体化、主题鲜明化。修改后的作品如下:

Many days later a hunter came to the forest. While hunting for the preys, the hunter caught a glance at Myna sleeping sound with her babies snuggling up against her bosom. An evil idea occurred to him, so he started to climb up the tree stealthily in an attempt to capture Myna. Fortunately, in the nick of the time, Mr Bee was strolling about when he caught sight of the hunter climbing the tree with malicious purpose. Instantly he flew to the tree and bit the leg of the hunter, who suffered the sharp pain and fell down the tree. Myna woke up hearing the noise, seeing a hunter painfully limping away, but perplexed, did not realized that had not it been for Mr Bees timely help, she and  her babies would have been in great danger.

Mr Owl who lived in the next tree told Myna about the whole accident. Delicate tears of gratitude formed like dew-drops at the corner of her eyes. She reached out her hands, thanking him for his action and praising him for his courage. Mr Bee, a little shy upon hearing the praise, just grinned broadly, saying, “You have  saved  my life earlier, so 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分析】續写部分使用了非谓语动词和虚拟语气等复杂的语法结构,并结合前文的情节推进展开丰富的想象。进展(complicated action)突出,且结尾巧妙结合标题,弘扬了“善有善报”,“患难见真情”的积极价值观,更好地起到点题照应、升华主旨的作用。

三、 结语

英语学习活动观通过整合课程要素,开展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实践,既是英语教育教学的全新理念,也是高效教学实现的路径(高洪德,2018:6)。基于学习活动的英语教学需兼顾betweenline reading、inline reading、beyondline reading三个不同层次的教学设计,创设真实的语用语境,焕发学生参与课堂思考、讨论和创作的激情,优化个人学习策略。同时学习活动以教师指导和小组合作互动的形式搭建写作框架,明晰写作步骤,并创设较为开放、宽松的评改氛围,使得原来枯燥乏味的写作课逐渐变得轻松活跃,让更多学生从中体会到英文表达的喜悦感和成就感。可见,学习活动观从根本上体现了语言习得的“活动”属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融合了工具性价值和人文性价值的语言教学观,为今后“以读促写、读写整合”的外语教学课堂提供全新的思维模式和实践样例。

参考文献:

[1]高洪德.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理念与实践探讨[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8(4):1-6.

[2]高云端.基于故事语法的语境制约在读后续写中的应用:关于如何续写的建议[J].华东外语论坛,2015(10):22-26.

[3]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4]梅德明,王蔷.改什么?如何教?怎样考?[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蒋迪燕,浙江省杭州市,浙江省杭州第七中学。

猜你喜欢
学习活动观主题语境
基于“六要素”整合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实践探索
新课标指导下的思维性活动课教学策略
基于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英语主题语境教学研究现状及教学建议
利用主题语境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
以主题语境为引,助力写作教学轻负增效
刍议主题语境下高中英语词汇教学
主题语境下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研究
英语学习活动观下的“以听带写”教学
基于文本话题的英语语言知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