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考制度是我国教育制度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重要举措,自从改革开放恢复高考以来,所有国人都把高考当成是决定人生命运的一场考试,任何关于高考的官方消息一经放出就会以最快的速度成为本年度最热议的话题,可以说高考制度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十数亿国人的心。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现代教育环境的改变,我国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对高考的改革,新高考制度已经在广东、福建、湖南等多个省份试行,本文就以福建省的新高考制度的试行情况为依据,研究在新高考制度引导下的高中语文课程的改革策略。
关键词:新高考制度;高中语文;综合素质
一、 引言
随着教育环境的改变,高考的制度也要与时俱进,毕竟时代对人才的需求是在不斷变化的,所以高中语课程教学的理念和教学策略势必要跟高考制度的改革保持同步,本文将着重研究一下高中语文课程教学在新高考制度背景的引导下要做出什么样的改变。
二、 新高考制度带来的具体改变
高考制度虽然一直都有改动,但是真正的大变动还是体现在对考试模式的变化,今年的新高考制度将以往的“3+2+1”文理分科的考试模式变成了“3+1+2”的学生自主选科的考试模式,这一改动是希望消除文理分科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在以往的传统的文理分科的模式中,理科生不重视对文化知识的积累,致使在升入大学后缺乏文化底蕴,而文科生则缺乏对逻辑思维的培养,为了让固定的文理分科不再禁锢学生的发展、给学生留有更多的选择空间,所以“3+1+2”模式的推行给了学生更多的选择渠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突显出他们的鲜明个性。除此之外,新高考制度规定所有考生的语文、数学、英语这三门主科的考试难度一致,不再将这三科的试卷难度按照文理科进行调整,新高考制度发布以后,“得语文者得高考”的呼声在学生和教师之间越来越高,因为相较其他的科目,语文更需要大量的知识积累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所以改革高中语文课程教学的计划刻不容缓。
三、 在新高考制度改革背景下传统高中语文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对基础知识教学的不重视,导致教学进展不顺利
根据近几年来的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现状,部分高中语文教师都反映过现在的高中学生的语文基础不扎实,一个班里能够完整地说出文言文的特殊句型有几种的学生一只手就能够数得过来,甚至还有学生连一篇完整的作文都写不出来,写得出来的也是错别字连篇,病句频出,学生的语文功底差导致了教师的教学进程缓慢,很多的教学内容都要反复讲解,面对这个问题,部分教师都能够看得出来,但是往往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们都很难分散精力去指导学生如何巩固基础知识,另外在部分教师看来,语文的基础知识难度不高,他们认为凭借学生的自主学习就足够了,正是因为这种学生缺少巩固基础知识的方向、教师们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错误教学态度,导致了学生在高中语文的学习过程中举步维艰,教师们的教学进展也不顺利,为了使得高中语文能够适应新高考制度营造的全新教育环境,势必要制定合理的解决策略来扭转这样的教育窘况。
(二)教学方式比较枯燥单一,难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一名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和全日制高等中学教育的正常学生已经和语文学习打了十几年的交道了,但是语文的教学方法却总是遵循着传统教学的那一套,要么是背诵默写、要么就是笔记摘抄,虽然在教学环境改善后,投影仪和多媒体教学平台也能够进入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但是最终还是会回归到原点,教学方式的单一会消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语文这门学科会在学生心理打上枯燥无聊的标签,学生没有学习兴趣,即使教师们有合理的教学安排,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在追求教学效率和提升学生的课堂体验的今天,沉闷无聊的课堂教学是不能够跟得上新高考制度改革的步伐的,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就是给高中语文课程适应新高考制度的过程增加助燃剂。
(三)“唯分数论”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在传统教学中,考试分数的地位被无限制地提高,在班级里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可以占据班级里最好的座位,任课教师也会对他们更加关注,学校会出台各种奖励政策来鼓励学生,总而言之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在努力营造一种分数是最重要的教育错觉给学生,虽然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但是更多的是让学生形成一种急功近利的学习心态,凡是跟考试成绩无关的事情他们都可以不屑一顾,更可怕的是学校和教师们还对这样的态度表示了支持,这样就极大地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因为在这种心理的引导下,学生很难配合教师们的教学工作,而新高考制度的核心思想就是希望能够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实用型人才,所以改变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高考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
四、 高中语文课程适应新高考改革环境的改革措施
(一)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紧扣高考大纲
“万丈高楼平地起”,扎实的知识基础是学生取得进一步发展的保证,教师们要重视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指导教学,让学生有方向有规划地去巩固自己的知识基础,更何况在新高考制度中有新规定:杜绝所有的怪题、偏题,这就说明在新一轮的高考中语文的考试题型并不会有太大的变动,也就是说依据高考大纲的要求来进行教学是不会有错的,那就更需要教师们帮助学生好好地弥补语文基础不扎实这块短板了,因为在高考语文的试卷题型中,刨去文言文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等题型后,考查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题型要占据除作文外的分数的最大部分,而且属于可控性的题目,只要学生能够理解题目并且保持一定的做题量,取得基础知识题型的满分是很有操作性的,所以即使是因为教学任务繁重不能够给学生留出单独教学语文基础知识的课程时间,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说到基础知识这一部分的时候也要尽量把它讲透,并指导学生如何归纳总结基础知识,这样就能在新高考制度改革之际为学生取得先机。语文基础知识是整个语文系统的学习网络的主干部分,语文学习上所有的额外进展都是建立在这个主干上的,只要教师们能够帮助学生将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无论高考制度有什么样的变化,语文高考大纲增添了什么新要求,学生都会找到解决的办法的。
(二)结合新时代的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现语文学习的魅力
语文的教学方式单一的原因就是受到了教学条件的限制。但是现在不同了互联网发展迅速,已经有成熟系统的技术能够运用到课堂教学上了,结合新时代的科技发展改变教学方式构建现代化的高中语文教学课堂才是大势所趋,微课、多媒体技术以及各种奇妙的教学软件都可以给传统的语文教学带来改变,例如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们指导学生写作文,积累写作素材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叫学生摘抄报纸杂志等课外书,发写作素材的教辅资料这样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先不说会有多少学生能够有耐心从报纸和教材上摘抄写作素材,就算假设所有的学生都很勤奋好學,都能够按照教师的吩咐去做,可是用这种方式学生又能够记住多少呢?在广东省某中学的高中语文教师对此做出了改变,在上作文课的时候,该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带领学生观看了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百家讲坛》和《感动中国》这两档节目,让学生从视频节目中获取写作素材,该教师还有在一旁提醒学生哪一句台词有可能会成为一篇文章的亮点,是用观看热播的电视栏目来积累写作素材还是从报纸、教辅资料上摘抄写作素材,让学生来选择的话结果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再说了通过画面、声音来记忆要比仅仅通过文字来记忆的效率要高得太多了。在新时代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只要教师们愿意花心思琢磨,语文课堂就能够变得活跃起来,寓教于乐。这样一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向他们展示语文的魅力,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而且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这些教学软件的时候,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而且让学生能够真正从学习中获得提高。
(三)重新制定教学策略,制衡文理不分科的教学新局面
在新高考制度“3+1+2”模式的冲击下,高中语文课程必须要重新制订教学策略来制衡文理不分科的新局面,因为语数英这三门主科的考试难度一致之后,学生就没有文科生和理科生的区别了,这也就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语文成绩优秀的非常优秀,学不好的依然学不好,学生的语文素养参差不齐,语文成绩提升较难。而在这个时候教师们就不能够根据少部分学生的学习表现来对自己的教学效果做一个肯定的判断,所以教师们需要保持一定的耐心,对学习表现突出的学生要适当鼓励,对于学习表现不佳的学生要先别忙于斥责,要帮助他们寻找原因,理清学习思路,帮助他们获得提升。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要注意学生的课堂教学体验,因为在这次高考改革之后,高中语文的考查难度会有明显的提升,所以教学的内容也会很深入,对于学生来说要更加注重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而不是记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能理解的地方,教师们要鼓励他们提问,并且当场解决,要争取让无论语文基础好坏与否的学生都能够有所提升。
(四)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
在新高考制度的规定中,学生的考试成绩虽然对他们来说依然是最重要的,但是已经不是判定学生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了,“唯分数论”这样狭隘的评价方法对于现在的教学来说是一种阻碍,因为在新高考制度中,除了有对学生来说最重要的高考之外,还增加了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测评,这样的改变很明显是希望能够让教师们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引起重视,让“工具性”的教学能够更加具备人文性,所以在接下来的高中语文课程改革过程,教师们必须要尝试着除了要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必要的知识技能之外,还要让学生从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素养,例如在让学生赏析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教师们除了讲授那些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之类的文言文知识外,最好是从这首诗的写作背景着手,结合诗人当时写作时的心情,真正做到知人论世。让学生由内而外地体会诗歌当中蕴含着的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是什么让杜甫在这个窘迫的处境中,仍然不忘“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样忧怜天下士子的大爱之心,让学生知道诗词在那个时代意味着什么,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就不会将学习古诗词赏析当成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做的无奈之举,而是对中国传统诗词文化的一次探索研究,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对中国璀璨的艺术诗词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除此之外,教师们还可以在闲暇之余带领学生做一些课外活动,例如组织一次辩论会或者是演讲比赛之类的活动,让学生自己去筹备,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将语文学习从课本和黑板上脱离出来,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符合新高考制度对学生的教学需求。
五、 结语
综上所述,高考制度的改革是为了适应社会环境和满足教育需求,也代表了我国对未来实用型人才的渴望,所以在新高考制度的引导下,高中语文的课程教学就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抓紧基础知识的教学,依托新高考大纲来制定教学策略,利用不断发展的互联网技术,对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扭转学生对语文的刻板印象,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树立新的教学观念,为新高考制度带来的新的“考场烽烟”全力备战,帮助学生能够在这场意义重大的考场上赢得胜利,筑梦人生,拼搏出一片天地。
参考文献:
[1]田建荣,贾锦钰.论高考改革与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有效衔接[J].教育科学研究,2009(3).
[2]董晓静.新课程改革下高中语文教学现状浅析与探究[N].发展导报,2018(20).
[3]刘美娟.浅谈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J].中国新通信,2017(22).
作者简介:林瑞娟,福建省厦门市,福建省厦门市内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