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文靖,古志华
(1.广西师范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4;2.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柳州 545006)
高职院校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引领者、教育发动者、过程实施者,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在“三全育人”的德育理念下,明晰定位辅导员的职业角色,探索其履职内涵,对于拓宽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具有显要意义。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整体性等特点要求高校育人工作在时间维度上的持续,即全程性[1]。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全程育人涵盖学生在校期间的各个阶段,育人过程融入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细节方面,强调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渗透育人的各环节。高职院校将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分阶段有步骤地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既有助于学校及时掌握学生在各个成长阶段的德育境况,以实现全程的思想引导和心灵呵护,同时有助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充分挖掘育人要素,统筹循序地安排教育任务,让育人过程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实现学生各阶段发展需要,从而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延续性,避免教学衔接断裂、思想教育断层的现象。另一方面,全程育人的模式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置于学生进入校园前直到离开校园后的不间断发展之中。跳脱于人生兴趣和生活目标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时间里的真空,起不到任何有效的作用。摆脱短视僵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将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与追求丰富的生活世界相链接,从教育与生活的真实关系中产生出持续的学习动力,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为影响个人命运的诸多重要问题不断地带来新的思考、态度和方法。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将育人效果着眼于学生全人生,在育人的全过程中真正育成“全人”,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学校教育的视角下,全员育人是高职院校中各层级教育工作者全体参与德育工作、全面关心学生健康成长的一种协同育人机制。明晰的育人目标、共同的育人信仰、同向的育人合力,形塑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学校的每位教职员工都把各自的工作与育人工作有意识地衔接起来,找准自身在服务、教育、管理学生的整体工作格局中的角色定位。在强调全员育人的基础上,具有集体协同性的教育共同体更充分地发挥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导作用,极大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在这种教育共同体中,由多元育人主体共同参与形成育德交互关系,在共同体的集体实践中达成高职院校德育的目标价值。在领导有方、齐抓共管、职责明晰的全员育人局面下,高职院校能够更加坚定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人才培养策略,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增强工作责任,理顺师生关系,切实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让学生在全员育人的氛围中成长成才成功。
人的一生需要不断完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生活需求。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如果只是简单的传授和灌输是无法为学生未来人生提供充分准备的,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提到:“真正的教育开始于自我教育,而自我教育开始于儿童对人的道德高尚和伟大的向往。”[2]思想政治工作的真正意义就在于不仅使学生获取理论知识和社交能力,更重要的是在于获得个人自我的发展,在于自我价值的选择、创造与实现。高职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自主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希望通过教育的引导进行自我教育,从而能够获得自我认知,进行自我锻炼,实现自我控制,坚定自我信念。高职院校进行全方位的系统育人工作,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强烈的发展意识,养成良好的自我管控能力,使他们能把教育者的外部要求灌输变为自觉努力的目标方向输出。面对思想政治工作因协同效力不足而导致实效不强的困囿,全方位育人避免了思想政治教育细枝末节的局部添补,从根本上破除了各自为战、判若鸿沟、缺乏系统的育人境遇。因此,“三全育人”模式促进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由被动传授、施加影响向主动接受、自我建构的转向。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辅导员附存着传统粗放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理念。一是一些辅导员对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不深刻。工作务虚,敷衍了事,缺乏责任意识。二是思想政治工作没有长远科学的规划,做事虎头蛇尾,喜欢“拆东墙补西墙”,疲于应付和检查。对于这种工作作风,教育的实际效果微乎其微。三是一些辅导员没有将思想政治工作看作是一个连贯有序、动态发展的过程,往往就事论事,发现问题才去匆忙处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乏预见性、计划性和针对性。
纵观新时代的社会背景,一方面出现了诸多崭新的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如火如荼地飞速发展,纷繁芜杂的社会思潮变幻莫测,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德性修养的影响日益凸显,各种利益集团与新的思想文化互相角力,对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争夺更加激烈。另一方面新时代的大学生面临着更复杂的成长环境、更严峻的困难挑战和更重要的使命担当。习近平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3],大学阶段更是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的关键时期。由此可见,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已经进入动态调整期,新旧动能的转换与动能结构的转型升级刻不容缓、势所必然。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辅导员需重塑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模式,把思想政治工作串联起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寻求全程育人。
面对当下大学青年多元多变的价值观念的交融与交锋,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更多的是向学生施加外部控制力。这样的育人过程仅仅是对学生施加外部道德影响的过程,而这一强制性的灌输过程只是学生养成了服从既定规范的行为惯性,却难以激发学生道德角色认知的觉醒力和主动思考的积极心。而且这种外在的育人模式也只有特定的思政工作教育者在关心和参与,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了“单兵孤城”“匹马单枪”的窘境。即使有不同教育主体的参与和介入,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样缺乏系统关联,使教育成效相互弥散、彼此消解。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应倾向于重“学”,实现学生德性的内化。既通过外部驱力,使其在当前的认知基础上建型新的观念、思想和道德,更通过内在生发的动能转化为自知自觉的精神追求和价值目标。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思想政治工作内生动力的产生不仅是辅导员的事,而且是每一位教育作者的事。立德树人是高职院校教育者肩负的教育使命,每一位教师应该当好责任人、播好“责任种”、耕好“责任田”,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教育教学活动同心同向、同频共振,形成全员育人的配合协同效应。对于社会来说,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学校的事,而且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高校不是一座围城,大学生也不是围城里的囚鸟,校园外的环境同样也在潜移默化地形塑着大学生的认知观念、价值方式和行为表现。打造大思政的工作格局,动员社会力量,从孤军作战到协同共建,让更多人真正成为学生成长发展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让青年学生在全员育人的合力中展翅翱翔。
单一动能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传统滞后,内容陈味枯燥,方法单调,缺乏感染力,学生参与度低,没有找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一些辅导员仍然采用我讲你听、我念你记的方法做工作,习惯性地充当“传声筒”和“复读机”,只停留在开大会、读文章、发文件的层面上。这种缺乏活力、延用单调的理论灌输式的被动说教,思想问题自然抓不准、弄不透、解不开,教育效果也不会理想,学生们的实际思想困囿也不会得到良好的处理和解决。此外,单一的思想政治工作容易浮于表面,与时代发展要求和现代学校教育管理不相适应。思想政治工作应该是覆盖教育各方面的立体式多维度的工作体系,但有的高职院校除了完成上级部门布置的规定工作外,很少深入细致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运行已经落后于学校的整体发展。
教育方式的嬗变是随着社会发展和对人才的需求而不断发展的,教育多元化、教育个性化成为当下教育的发展趋势。转变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新视角、宽渠道、全方位地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立多维资源体系,推进新时代高职院校育人发展趋势的变革与转变。探索辅导员工作机制创新与实践,努力打造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生态,形成优势互补、协作紧密、共生发展的思政育人体系架构,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多样化和灵活性,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的活跃度和粘性。坚持全方位育人是构建大学校园文化生态、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立体途径,有助于形成相嵌、紧密、联动的教育凝聚力,协同构建互动、综合、融通的育人生态。
新时代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转变给辅导员提出了新要求,因此辅导员必须顺势而上,明确目标要求,提升职业素养,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径,将新要求融入育人工作的全局。
辅导员的首责主业就是,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引导他们积极投身勾描中华民族复兴美好蓝图的实践中。由此,辅导员最重要的角色,就是做大学生思想汪洋中的航标灯。要当好这一角色,辅导员首先要坚守政治立场,持守教育信念。增强辅导员职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育人之心的人师,通过立身岗位、坚守职责,做学生淬炼品格、博闻多识、创新勇韧、奉献青春的领航者。结合企业用工需求,发挥职业教育优势,在立足于服务学生的基础上,勠力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塑产教融合的高素质人才链。其次,辅导员要有立业成长的愿景。面对倾向于职业技能培训而文化素质薄弱的高职学生,要把自己的职业当作一种幸福体验,在努力教育学生的同时,也致力于在工作中获得自我的成长和进步,不断发觉自我价值和职业幸福,要拥有为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追求成长的渴望。这样,辅导员对职业生活的体验不再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悲悯感叹,而是“我成长,我快乐”的幸福感受。最后,辅导员要加强理论知识补充,提高专业能力素养。思想政治工作归根到底是做人的工作,是一项“瓷器活”,这就需要有“金刚钻”,而“金刚钻”就是专业的理论素养、学科知识和实践技能,这些也正是辅导员专业化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要素。辅导员要努力向专业班主任的角色转换,在加强学生综合管理的同时,密切与企业的沟通与联系,成为高职学生与职业实习单位的育人纽带,搭建企业与学院的人才对接桥梁,从而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辅导员承担着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任务,其工作策略和教育方法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性格秉性、学习态度、综合素质等方面。育人看似有形,实则无形。育人之策,切不能把高职学生简单地认定为未来的“打工者”,德育手段因此鲁莽粗暴,而要善谋教育智慧,把教育的技巧艺术与技能的培训操作相嵌合。育人有法,贵在得法,这一切尽在辅导员的方圆之内、取舍之间。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辅导员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围绕高职学生的思想实际、学习基础、成长特性及其发展规律,积极探索育人方法,努力提升育人质量。既要遵循思想政治的教育规律,又要适应高职学生的个体需求和接受能力,使思想政治工作能精准施教,收获教育实效。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经验与实践结合的工作,技术的变革和企业的进步需要这项工作常新常进,辅导员在工作的方式方法上也相应地要求不断革故鼎新。从目标设置、形式选择、过程执行、效果反馈等各个环节,都需要辅导员运用合适的工作方法来挖掘教育过程中的育人价值与功能,对标企业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诉求。要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融入升旗、入党等仪式教育,将自立自强、感恩回报教育融入资助工作,将敬业爱岗、勤劳吃苦教育融入顶岗实习。在活动育人和实践育人的方式中,高职辅导员由说教式教育向情感式教育转变,由主观随意向循序渐进转变,由封闭管理向服务引导发展,由严苛师长向良师益友发展,从而形成系统完整、保障有力的育人服务素养体系。高职辅导员只有更新育人手段和提高职业本领,才能让思想政治教育的种子在高职学生的心田中开枝散叶、茁壮成长,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这是社会发展的应然,是对学生成长的责任,更是对自我完善的鞭策。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格感染的过程,无论时代如何风起云涌,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当用真知传道、真心授业、真情育人,应该成为播撒爱的使者。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学生的心灵是会为接受一切美好事物而敞开的。辅导员当上善若水、至亲至诚,撩动学生情感的心弦,奏响思想成长的佳音;辅导员当净吐芬芳,至清至察,涤荡学生迷茫的心神,守候鼓噪尘世间的心灵净土。当今,形形色色的网络社交工具目不暇接,辅导员要时刻眷注思想政治工作的网络阵地,线上线下教育相结合,学会使用微博、微信、抖音等网络媒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话语权,在虚拟场域中形成思想道德的示范引领和情感价值的悉心呵护。使网络既成为辅导员便捷舒适的工作用具,更成为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育人工具。无法兴贤育德,责在师儒,学生是老师的一面镜子。辅导员自身儒雅的气质谈吐、丰盈的人文涵养、深厚的教育功力,无不是学生追求的标杆和榜样,教育就在这样的润物无声中悄然发生、水滴石穿。让年轻一代的大学生道德更完善、精神更健全、发展更全面、生活更有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永恒的使命,也是高职辅导员锻造内功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