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后勤信息化“云平台”建设的思考

2020-03-16 12:08宋璐怡
高校后勤研究 2020年8期
关键词:云平台高校后勤后勤

宋璐怡 周 嵘 秦 非

新形势下高校后勤信息化“云平台”建设的思考

宋璐怡 周 嵘 秦 非

[南京理工大学]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重要发展机遇期,面临着加强宗旨意识、供需矛盾转变、内涵式发展等新形势。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为适应新形势,必须进行新的转变。基于为师生不断提供更高层次、更高标准、更高质量的服务,打造新时代后勤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发展目标,本文提出了“三大转变”的新理念和“云平台战略”的新思维,据此建设更高水平的信息化平台。

高校后勤信息化;三大转变;云平台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经步入新时代,与此相应,我国的高等教育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一流的大学需要一流的后勤,高校后勤也面临新的转变。要认真研判当前形势,敏锐发现需求变化,通过信息化技术革新,力争变革创新,争抓发展先机,建设一流后勤。

一、高校后勤信息化的新形势

根据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高校后勤要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在后勤服务中实现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1]“三全育人”理论的提出,要求高校后勤将自身工作融入大思政格局。通过“信息化服务”的途径,以“育人”为落脚点,从更深、更优的角度,利用信息技术为载体做好优质服务工作,启发学生从理念观点、生活规律、良好习惯等各方面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十九大报告做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重要论断,反映在高校后勤,就体现在师生对美好校园生活的向往与后勤服务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2][3]要通过需求导向,运用信息化手段,打破传统后勤的运行模式,由线下倒逼体制机制重塑,为学生提供更高效更便捷的服务,满足广大师生日益增长的对美好校园生活的需求。

当前,高校正在加快双一流建设步伐,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就要求高校后勤从以往社会化的量式发展回归到后勤保障能力的品质建设上来。以“学校放心,师生满意”为目标,丰富后勤信息化内涵,运用信息系统构建后勤服务快速响应机制,提供精细化的高品质服务。

二、高校后勤信息化的新变化——三大转变

随着科学技术日益发展,“互联网+”理念的提出,更多的先进互联网技术已经冲破校园藩篱的阻断,日益影响着师生的生活;社会企业也通过快递、外卖、机器设备等多种形式渗入到校园之中。高校后勤方面已经意识到:传统的自给自足式的后勤运行模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变化,也不能满足校园日益增长的高品质需求,出现了大面积的服务空白。因此,面对“互联网+”,高校后勤必须迎难而上,勇于担当,主动作为。

面对信息化新生事物,高校后勤工作的关键是:采取包容审慎的态度,兼容并收,趋利避害,通过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自我革新,实现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三大转变。加快多层次的后勤供给侧改革,不断推进后勤服务水平达到新高度;加强后勤精细化管理,不断促进后勤效能效益迈上新台阶。

(一)后勤信息化组织形式从管理系统转向服务平台

要积极推进后勤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紧围绕师生需求,建设师生用户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优先保证前端师生的需求,加强用户体验和感受。在此前相当长的时间段,高校后勤管理在理念、规则、流程等方面基本处于后台化、碎片化状态,而管理的职能也仅仅是为服务端提供必要的组织保障,信息化时代要求我们必须转变后勤管理的理念,改变后勤管理的职能,组织形式由管办型向服务型转变,运行模式由B2B向B2C转变。要树立“需求牵引,用户至上”的理念,从强调后勤内部管理、效率优先,转变为提高师生参与度和体验度,以服务为先的建设理念。

(二)后勤信息化建设途径从封闭包揽式向开放接入式转变

在后勤信息化建设方面,大多数高校是选择自建、购买和合作开发的形式,均强调顶层设计、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随着信息系统的快速发展和大数据的迅猛更新,投资大,周期长、反复率高等风险不断呈现。由于开发进程大多相似,各高校信息化系统同质性高,不能很好地结合各自的特点。

为了趋利避害,更好地展现各高校信息系统的个性化,可通过建设一个开放、共享、互联、互通的包容型园区大平台,统一提供入驻的接口、协议等标准化服务规范。实行功能系统小程序化,再通过购买或第三方接入等形式进行自由选拼,从而形成一个“平台永久化,小程序自由化”的后勤大平台。

(三)后勤信息化建设运营从自建自营向自建他营转变

当高校后勤信息化系统完成线上建设之后,需要与之相应的线下服务场景和相应的流程管控,而现有后勤队伍的工作量必然比之前更为繁重,或者线下并没有后勤自己的收发、配送、运营团队。此时发现线下运营无人可用,分身无术,难道还要为之另建队伍或重组人马?线下服务人员毫无产品竞争和市场拓展压力,忽视线上需求已成顽疴。

为解决信息化线下问题,后勤信息化运营模式应采取自建他营的方式。因为行业规律就是“专业的事要交给专业的人做”。所以,后勤信息化平台终端必须实现用户端、管理端、服务端等多终端的分工专业化子平台,实现平台建设和服务运营专业分离,形成高校后勤建平台,专业企业自运营的“我搭台,你唱戏”式后勤服务O2O。

三、高校后勤信息化的新思考——云平台战略

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这引发了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新思考——利用互联网开放、共享、互联、互通的特性,推动其与后勤实体深度融合,实现服务优化升级。

高校后勤的实际建设经历了从单功能软件开发到“大系统、小应用”的购买引进过程。经过不断探索,总结各种经验,寻找突破点,瞄准新方向,运用“平台思维”,终于取得了以“云平台战略”为主的信息化建设成果。

云平台战略主要是打造一个完善的、成长潜能强大的“生态圈”。它拥有独树一帜的精密规范和机制系统,能有效激励多方群体之间互动,以此达成平台的愿景。[4]对于高校后勤来说,云平台战略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开放的整体平台

基于云端的、开放的平台架构,可以连接更多第三方终端服务同平台运行,平台为其提供互动机制,提供统一接口标准和协议,实现师生选择、商家运营、学校监管,打造一个完善的、具有成长潜力的多方融合融通、互利共赢的校园信息生态圈。

(二)异变的自由平台

基于云平台架构,实现大平台小程序的自由组合。平台与功能小程序分别建设,或者是接入第三方自有小程序,保证大平台和小程序的相互独立性,形成“一个平台,多个小程序”的可异变架构,可以满足不同角色、不同后勤体制的各种需求,从而解决后勤信息化的因校制宜问题。

(三)成长的共享平台

由于平台的独立建设,小程序的分别运营,实现了建设和运营的有效分离,保证了平台的相对稳定性和成长性,而功能小程序优胜劣汰的森林法则,保证了平台的活跃度和健康度。如此,解决了后勤信息化的快速迭代和市场适应性。

(四)统一的监管平台

为体现高校在后勤服务市场的主权意志,平台实行统一门户入口、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标准协议、统一支付结算,充分体现后勤保障能力和现代化水平。通过接入学校财务的聚合支付平台,可以解决移动支付与传统事业财务核算之间的障碍。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EB/OL].http://www.moe.gov.cn/ jyb_xwfb/s6319/zb_2016n/2016_zb08/201612/t20161208_291276.html,2016-12-11/2020-4-10.

[2]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7-11-03(03).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1).

[4]陈威如,余卓轩.平台战略[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赵永奎)

猜你喜欢
云平台高校后勤后勤
高校后勤管理内部关系研究
后勤服务
“强力后勤”入职记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后勤服务
高校后勤餐饮业的财务管理探析
高职院校开展基于云平台网络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企业云平台建设研究
浅析高校后勤装备的新进展
和谐校园下的高校后勤工会创新路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