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在社会化过程中实现“经济断乳”的影响因素考究

2020-03-16 09:04龙代妮唐耀华李恩毕
高校后勤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断乳社会化意愿

龙代妮 唐耀华 李恩毕

青年在社会化过程中实现“经济断乳”的影响因素考究

龙代妮 唐耀华 李恩毕

[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广西民族大学]

青年在社会化过程中实现“经济断乳”是其成为社会人必经的发展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青年完全实现经济断乳的年龄有上涨趋势。青年能否实现经济断乳,以及多久能实现经济断乳更多的取决于其经济断乳意识产生的时间。而青年在社会化过程中能否成功实现经济断乳主要是受学习时间、家庭教育、生存压力和断乳意识薄弱等因素的影响。

青年社会化;经济断乳;青年

所谓“经济断乳”,是指青年从自然人转型成为社会人期间与生理断乳和心理断乳一样,在经济上要求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渴望通过个人奋斗实现经济独立,从而实现社会化的一个阶段。它是青年成长中必经的一个过程。为了考究青年在社会化进程中实现经济断乳的影响因素,特针对城市青年、在校青年、农村青年总计发放了900份调查问卷。此次调查,问卷回收有效数850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94.4%。此次问卷调查分别针对不同年龄和群体进行网络问卷发放,从网络IP分析来看,调查对象来自全国15个省份,调查数据具有参考性和代表性。

一、青年在社会化过程中“经济断乳”问题调查结果分析

经济断乳意愿和经济断乳能力是青年在社会化过程中成功实现经济断乳的必要前提。问卷调查分别对青年实现经济断乳的意愿和实现经济断乳的能力展开调查,以青年实现经济断乳的意愿和实现经济断乳的能力为切入点来了解青年经济断乳的现状。

(一)青年实现“经济断乳”意愿的调查结果分析

在断乳意愿的调查中,数据表明92.8%的农村青年有强烈的独立意愿。此外,农村青年开始工作的年龄普遍为22-25岁,最早为10岁,最晚为27岁,农村青年的经济断乳意愿与他们参加工作的年龄相当。调查显示,农村青年经济断乳意愿最强烈的年龄段为22-24岁,其次是16-21岁。城市青年和在校青年断乳意愿强烈的年龄段是在22-24岁之间,分别占了39.25%和44.35%,其次是18-21岁是第二个断乳强烈的阶段,分别占了30.84%和23.39%。城市青年和在校青年的断乳意愿在第三个断乳阶段呈现出差异,城市青年在16-18岁希望实现经济断乳,而在校青年则是25-27岁。而综观断乳第三、第四阶段,我们发现,城市青年和在校青年在16-27岁之间是经济断乳的第三个高峰期。而在16岁之前和27岁之后才想断乳的数据明显偏低。因此,青年的经济断乳意愿是强烈的,最强烈的阶段为22-24岁之间,其次是18-21岁,再次是16-18和25-27岁。

由此,综合数据分析来看,我们得出结论,青年的断乳意愿普遍集中在16-27岁,最强烈的是22-24岁之间。

(二)青年实现 “经济断乳”能力的调查结果分析

对于“现在是否能独立于父母生活”时,34%的在校青年表示完全可以,30.4%的表示勉强可以,而有35%的在校青年表示还不可以。城市青年中,则有55.14%的青年表示完全可以独立,有39.25%的表示勉强可以,仅有5.61%表示不可以独立于父母生活。而农村青年中,48%可以独立养活自己,44.8%表示可以在养活自己的同时赡养父母,6.4%表示可以赚点零花钱,但主要靠父母。

而在对于“毕业(工作)后多久可以实现经济断乳”,城市青年、农村青年、在校青年分别表示1年内实现断乳的数据为46.36%、25.81%和37.9%,表示在1-2年内实现断乳的数据为30%、21.77%和35.48%,表示2-3年实现断乳的数据为10%、20.16%和23.39%,而5年以上断乳的数据为7.27%、7.26%和0.81%。

(三)青年实现 “经济断乳”的调查结论

综合青年在社会化过程中实现经济断乳的意愿和能力的调查结果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是不管是城市青年、农村青年还是在校青年都普遍想要尽快断乳,而且大部分都在1-2年内实现断乳。在校青年和城市青年2-3年能够实现断乳的数据仅次于1-2年,但是农村青年在3-5年实现断乳的比例要高于2-3年的,说明农村青年在实现断乳过程中,需要的时间比较长。而在5年以上才能实现断乳的数据中,城市青年和农村青年的占比却比在校青年的要高出约7倍,这表明现实中断乳困难要比想象中大,社会中仍存在很多断乳困难的青年。

二是除去在校青年的特殊性,对比城市青年与在校青年发现,青年实现独立与其独立意愿发生的早晚成正比。城市青年经济断乳意识发生较早,断乳年龄也较强,大多工作一年内就可以实现断乳。

三是在年龄与断乳能力关系中,在校青年的断乳年龄为26-29岁之间,大部分是在30岁之后才能实现稳定的完全断乳,而二十多岁的时候,是在断乳过渡阶段。

二、青年在社会化过程中实现“经济断乳”的影响因素

青年在社会化过程中实现经济断乳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社会、家庭等原因出现经济断乳时间普遍延后的现象。另一方面青年对于实现经济断乳的意识不强,“断乳”意识是实现经济断乳的必要前提,“意识具有指导和控制人的生理和行为的作用”,[1]有了断乳意识,青年才有可能会把想法付诸于行动,进而提升自身的断乳能力。影响青年实现经济断乳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时间的拉长

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提高,漫长的学习时间使青年实现经济断乳的时间延后。从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再到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换代周期越来越短,意味着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会越来越快。20世纪初,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需要20-30年,而60-70年代激光与半导体从发现到应用只不过用了两三年,现在信息产品的更新换代只要十几个月。在这样瞬息万变的时代,人们对劳动者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学历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在60、70年代,本科生可以进入大学当老师,80年代,成为大学教师普遍要求硕士,而90年代后,大学教师普遍要求博士。如果从六岁入学算起,本科毕业要16年,也就是22岁或者23岁,硕士毕业大概是25岁或者26岁,博士毕业则是29岁或者30岁。除了硕士和博士,在读期间每月有助学金补贴勉强可以维持基本生活开销,本科期间的青年大多数还是靠父母提供生活费,谈不上“经济断乳”。漫长的学习时间,使青年无法赚取生活所需的资金以支撑个人独立的生活。国外也是如此,尽管国外大学生能够在读大学期间去兼职获得报酬,但是昂贵的学费也使他们负债累累。因此,漫长的学习时间是使青年“经济断乳”时间延后的重要原因。

(二) 家庭教育偏颇

家庭是青年成长的主要环境,也是孩子认识世界的起点。然而,很多家庭教育是缺失的。很多家庭教育认识完全来源于自己的原生家庭,基本上是对上一辈人教育方式的延续。家庭教育对青年实现经济断乳的影响因素归结起来主要是家庭教育知识缺乏,家庭教育方式不佳和家庭经济贫困等。

家庭教育知识缺乏,影响青年实现经济断乳。家庭教育的兴起是在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后,物质生活保障得到了大幅提升,人们开始有精力和物力投入到家庭教育中,但是却因为家庭教育知识的匮乏而病急乱投医,使家庭教育出现各种问题,反而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反观社会教育中,并没有针对父母的教育课堂,科学系统的家庭教育知识成为当代家庭教育亟待补充的营养元素。

教育方式欠佳,阻碍青年实现经济断乳。“中国传统教育中,大多崇尚棍棒教育,认为严师出高徒。”[2]这种近乎苛刻的教育方式,极大地损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造成他们对权威的恐惧。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会产生两种情况:一是,逆来顺受,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胆小自卑,不善言谈,服从权威,对孩子的思维发展非常不利。二是,产生叛逆心理,虽然孩子表面看起来顺从听话,但是家长和孩子缺乏沟通,不能及时了解孩子的想法,从而容易演变成极端的思想,对家庭产生厌恶、排斥,对父母产生仇视感。与“棍棒教育”相比起来,另一种极端的教育方式便是“溺爱”。这样的家庭教育极容易使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性格,缺乏感恩之心,在社会上表现为缺乏社会责任感。在这些家庭教育方式下成长的孩子受挫能力不强,在外受一点委屈便想退缩,回到父母的襁褓中,

家庭经济贫困是青年经济断乳能力不强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农村,很多父母都会外出打工,孩子成为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因为没有父母在身边照顾,虽然在生活上可以及早的实现自理,但是在精神世界上往往会产生孤立无援的感觉,甚至产生自卑心理。在这一特殊的群体中,家庭教育极度缺乏,家庭亲情比较淡薄,因此成长过程中很多生活常识、道德规范都是自己摸索观察而习到的,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而由于家庭经济的困难,很多早早就辍学随父母外出打工或自己只身进入社会打工。而这些过早进入社会环境之中打拼的青年事实上经济断乳能力并不强。

(三)青年生存压力大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经济得到飞速发展,而对于青年人来说生存压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越来越大,青年完全实现经济断乳的年龄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首先是就业压力大。就业是青年实现经济断乳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途径,直接决定了青年是否可以实现断乳。据有关部门统计,2019年高校毕业生达到830万人,而2020年预计可达870万人。而青年就业群体总数加起来约1500万左右。2020年就业创业形势依然严峻。随着大学生毕业数量的增加,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就业也随之成为青年顺利实现经济断乳的重要影响因素。

其次是住房压力大。房价一直是中国人普遍焦虑的问题,很多青年在适婚年龄却没有结婚的原因很多都是因为没有能力购买房子。房子在大多数青年眼中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国外青年也有类似的压力。据英国智库决议基金会通过分析超过50年不同年代的人在住房上所花金额发现,英国30岁左右夫妻组成的年轻家庭要花费近四分之一的收入在住房上,他们普遍比父辈花更多的钱却居住在更小的房子中,承受的压力比父母更大。年龄在25-34岁之间的人,拥有自己房子的几率是他们父母辈的一半,而这些年轻人的住房开销却比父母当年平均高出6%。腾讯一项关于城市青年住房状态调查显示,近四成青年无房。住房问题成为了影响青年无法实现断乳的重要因素。

再次是物价及社保问题突出。消费水平方面,从近三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CPI指数来看,基本呈上升趋势。2017年同比上涨1.6%,2018年CPI同比上涨2.1%,2019年全年CPI同比上涨2.9%。消费水平相对于青年生活城市的纵向水平而言更多的表现在物价上。对比青年的工资水平,平均月收入3000-5000元,除去必要开销,每月结余的并不多。在社保方面,在校青年、农村青年的社会保障并不完善,导致青年面临很大的压力,不敢生病,不敢有意外,大部分青年是零存储。本次调查数据中,有24.6%的农村青年表示没有五险一金,很多青年虽有创业梦,但是却因为没有足够的保障不敢涉险。我国在社会保障方面,以失业保险为例,存在“待遇标准偏低、平滑消费的功能乏力、参保人与受保人错位... ...等问题。”[3]与国外青年相比起来,我国在青年就业创业保障方面,还需要不断完善。

(四)青年断乳意识不强

青年习惯性依赖。社会经济转型时期的青年,除了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还要面临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激烈竞争;高校的扩招,使得大学生的优势减弱,高校的教育模式,使毕业生无法快速融入社会。一篇来自甘肃经济日报名为《啃老族:社会断乳期为何延长?》的报道,阐述了当代大学毕业生“啃老”的无奈,反映了许多父母对孩子的“啃老”无能为力,但是却不得不从自己的养老金中抽出一部分来供养孩子。尽管新时代中,国家出台了许多政策解决青年发展难题,但是,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与社会需求没有完全同步的高校教育模式、过渡溺爱的家庭教育等,成了青年经济断乳期延长的温床。因此,这一类习惯性依赖的青年成为主动“啃老”的群体,导致他们迟迟不能实现“经济断乳”。

青年责任意识薄弱。在消费主义等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烛下,有些青年对享受的生活和娱乐无法抵制。“走向了享乐主义,害怕艰苦奋斗,认为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在于追求和满足个人的物质消费和情感享受。在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下,在依赖父母的惯性支撑下,他们缺乏责任意识,以个人享乐为中心。”[4]此外,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之中,各种各样的鸡汤和销售手段不时影响着青年的价值观,“年轻就要活得漂亮”、“青春重在体验”等等享乐主义观念,使得青年向往着小资的生活,而对艰苦的生活则无法忍受。再者,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西方思想很容易通过网络渗透到青年生活中,影响青年三观,侵蚀着青年社会责任意识的“净土”。青年沉迷于网络游戏或者各种八卦娱乐资讯,两耳不闻窗外事,缺乏进取的动力,也缺乏实现经济断乳的动力。

青年就业观存在偏见。“职业观就是择业者对职业的认识、态度、观点,如对职业评价、择业方向等的认识,是择业者选择职业的指导思想。职业观是人生观的一部分,正确的人生观决定正确的职业观。”[5]每年毕业季,都有大批大学生毕业求职,严峻的就业形式,不得不产生一些失业者。这其中包含主动失业者和被动失业者。在主动失业者之中,除了因为家底殷实,零花钱还高于工资的青年外,还有一些青年是因为对“脏、累、低”工作的嫌弃,暂时找不到工作而选择暂时不就业。由于受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综合因素的影响,这些主动失业者在择业上极端理想主义化,主观上将工作分成了高低贵贱三六九等,从而不惜一切的想要得到更优的工作,当达不到自己的期望值时宁肯赋闲在家等待“机会”也不愿意将就。然而,刚毕业或者刚出去工作的青年,往往因为经验不够,只能从基层干起。这就出现了青年“眼高”与“手低”的矛盾,导致一批批青年浪费了大好时光,迟迟不能实现“经济断乳”,靠家人供养。

[1]柳海涛.意识的信息理论[J].兰州学刊,2016(10):112-117.

[2]王立华.“棍棒教育”当休矣[N].中国教师报,2013-12-25(015).

[3]王国洪.我国是失业保险模式,还是失业救济模式?——基于国外发达国家经验的视角[J].科学经济社会,2017,35(02):51-58.

[4]饶志华.当代“啃老族”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难点及路径选择[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9(05):16-19.

[5]吴克明.职业搜寻理论与大学生自愿性失业[J].教育科学,2004(04):41-43+47.

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青年成为社会人的‘经济断乳’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7A036)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赵永奎)

猜你喜欢
断乳社会化意愿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断乳仔猪育肥初期饲养管理的探析
幼年牦牛饲养管理技术
断奶幼兔如何饲养?
仔猪断奶要“三减”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