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 哲
(大连理工大学 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辽宁 大连 11602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我国航天事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党和国家发展的总体要求和战略布局对新时代航天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新方向,规划了新蓝图。中国航天正在踏上新征程。新时代有志于航天事业的青年学生,应该继续弘扬航天精神,自觉投身到航天强国建设中来,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航天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航天梦不懈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1]爱国主义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而挚诚的爱国情怀是航天人最为鲜明的人格特征。20 世纪50 年代,我国航天事业艰难起步,面对国内科学技术落后、工业基础薄弱、人才和物质资源匮乏,国际技术封锁的多重困难情况下,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科学家放弃国外优厚的薪资待遇、便利的科研条件,克服一切阻挠毅然决然地回到当时还很贫穷落后的祖国。他们秉持着“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的爱国热情,践行“求学只为报国”的爱国精神,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出了突出贡献,成为新时代航天人的思想楷模和行动标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航天强国的宏伟目标,新时代航天人需将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转化为强大的精神动力,将国家需要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将毕生所学致力于祖国的航天事业,在实现航天强国进程中不懈奋斗。
航天人的无私奉献正是基于对祖国的深沉热爱。“干惊天动地的事,做隐姓埋名的人”是对中国航天人最真实的写照。奉献精神是促进航天事业发展的思想基础、根本前提。在面对重复高负荷的工作、承担科研攻坚的困难和压力下,广大航天工作者甘为无名英雄,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进取心为实现中国航天事业的弯道超车,创造了一个个历史性奇迹,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追求。邓稼先院士在离世前的一个月曾对爱人许鹿希说过一句话:“要是有来世,我还是选择中国,选择核武器事业,选择你!”长三甲系列火箭首任总指挥兼总设计师龙乐豪院士为发射一夜白头。“胖五”总设计师李东十年磨一箭……他们穷尽一生,只为在浩瀚星河中刻上中国航天的印记。正是有他们,中国的航天事业才会实现跨越式、阶段性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航天事业里,奉献是一种常态、是一种习惯。新时代的航天人,应当继承和弘扬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坚强勇敢、团结进取的民族。航天人团结协作正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扬,也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航天工程作为一项既庞大又精细的系统工程,从设计研发、组装试验到成功发射的过程中涉及全国数千家单位、数以万计的科研人员,需要多部门、多系统的团结合作、协同创新。中国航天事业能取得的重大突破,离不开一批批能力出众、技术过硬、团队意识强的人才队伍。每一个人都需要各司其职,同时在系统内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数据显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技术团队平均年龄在35 岁以下,在型号研制一线人员中,青年比例超过70%,45 岁以下的型号总设计师或总工程师占46.8%,35 岁以下的主任设计师占28.3%。[2]青年团队在航天事业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主力军、先锋队的作用。新时代的航天人,应该把这种良好的团队意识融入到自己的思想中,转化成为行动指南,落实到具体的生活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3]创新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伟大的事业基于伟大的创新,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离不开自主创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成为中国航天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老一辈航天人顶着国际技术封锁的压力,敢于改革创新,自主研制“两弹一星”,让中国向世界宣告中国有能力有信心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历史和实践证明,最先进的技术,特别是核心技术不能“等、靠、要”。自主创新的历程艰难不易,这一路中国航天人从未止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斗导航团队,3 年14 颗星载誉而归,2020 年北斗导航全球组网也将进入冲刺期。“嫦娥工程”探月团队攻坚克难,仅用3 年时间实现完美飞行,获得首幅全月球影像图,“嫦娥四号”飞行器,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团队2016 年完成遥一首飞,新技术应用超过90%,2019 年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一发定全局,长征五号也将成为我们征服星辰大海至关重要的一步。航天科技取得的创新成果极大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创新信念和信心,激励着全社会进行创新创造。新时代的航天人必须掌握自主创新的核心与灵魂,突破“卡脖子”的前沿领域和技术难题,将关键技术的主导权、话语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为航天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源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全社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4]航天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复杂、最庞大的工程,具有风险性高、系统性强等特点,对于质量、安全性、可靠性的要求非常高,每一个小的细节、小的误差都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的失败。从事航天工作必须具有系统性思维,始终保持严谨务实的工匠精神,确保每一项工作都精准无误,让每一个环节严丝合缝,每一个零部件“丝丝入扣”。1986年,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发射后的第73 秒解体,7名宇航员当场遇难,造成航天历史上的一次悲剧,原因仅仅是因为固体火箭助推器环密封圈失效。我国“神舟”团队在过去的27 年时间里,连战连捷,实现多项核心技术“零”的突破。由此可见,在航天工程设计、制造、试验、测试等各个环节,只有将工作做细、做深、做到极致,才能为航天工程成功运行提供有效保证。因此,严谨的工匠精神应该成为新时代航天人的思想自觉。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列宁指出:“真正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任务正是要由青年来担负。”[5]航天事业的发展和航天强国的实现,也要靠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努力来实现。新时代航天人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航天报国作为毕生信念,担当航天强国的使命,争做时代发展的表率。中国航天人的初心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航天领域的具体体现,新时代航天人要为实现中华民族谋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航天事业在党和国家发展的不同阶段承担不同的任务,但不变的是中国航天人坚守报国初心、勇担航天使命的执着。2019 年10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新时代公民应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新时代航天人更应该以身作则,发挥“传、帮、带”的作用,用行动诠释新时代公民的基本素养,以实干扛起强国担当,树立不平凡的报国之志。
作为一名航天人,过硬的专业素养、开阔的视野是基础本领。一方面,要保持好学善学乐学的学习态度,夯实基础,筑牢根基,逐渐培养自己的专业素养,把将我国建成航天强国,使航天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作为奋斗不止的动力。专业本领的养成非一日之功,而是日积月累的结果。要将学习发挥在日常,体现在经常,确保学习行之有效、行稳致远。同时,学习不能闭门造车,针对党和国家发展要求,人民需求,主动涉及前沿领域,学习国内外专业先进知识,吸取优秀经验,助力专业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对标优秀航天人,找差距抓落实。回顾老一辈航天人艰苦创业的故事,了解新时期航天路上的坎坷成长,深悟细悟新时代航天精神内核,不断继承和发扬航天精神,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练就真本领真功夫。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一方面,新时代航天人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勤于实践、勇于担当,在实践中检验真理、感悟真知。要在实践中发挥“领头羊”的作用,引领青年走进生活,贴近实际,将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在实践中淬炼品质,在服务中书写青春,在奉献中学会担当。另一方面,新时代航天人要积极参加劳动教育,引导青年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涵育青年勇挑重担、坚忍不拔、充满干劲的青春风范,为航天事业的长足发展保驾护航,为祖国繁荣富强的筑牢根基。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不忘航天报国初心,牢记航天强国使命,做一名航天人,就是把自己的青春奉献在征服星辰大海的征途中,把梦想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