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泽鑫 (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此曲由著名笛子演奏家简广易先生以晋北“二人台”戏曲音乐为素材创作而成,热情的表现出人民热爱子弟兵,子弟兵热爱人民的生动场面。该曲自问世以来一直深受笛子演奏者的喜爱,至今历演不衰。本论文论述了此曲演奏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有助于演奏者们深入了解这首乐曲,从而把握整首乐曲的演奏特点,更好的去演奏此曲。
著名笛子演奏家简广易先生是四川重庆人,1944年出生,九岁开始学习竹笛,在1962年时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最早师从国家一级笛子演奏家谢高翔先生。他十分热爱笛子这门艺术,毕业后进入中国广播艺术团民乐团工作,并录制出版了个人独奏专辑《简广易笛子曲集》和《家乡赞》,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牧民新歌》、《山村迎亲人》等,这些作品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脍炙人口,让人百听不厌。简广易先生还曾出访了南斯拉夫、香港、罗马尼亚、德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意大利、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以他卓越的演奏技巧和浓厚韵味的演奏风格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后于1982年至1992年间赴法国进修,1992年5月在巴黎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在音乐会上演奏了葫芦丝、箫、巴乌、笛等传统民族乐器,以浓烈的感情和精湛的技艺得到了许多媒体给予的高度评价。
简广易先生在演奏艺术领域与竹笛作品创作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为我国音乐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山村迎亲人》这首曲子是简广易先生以晋北的“二人台”戏曲音乐为素材于1974年创作而成,该曲激情欢快、韵味浓郁,热情的表现出人民热爱子弟兵,子弟兵热爱人民的生动场面,深刻体现出了解放军与人民之间的鱼水深情。乐曲从一开始,就用欢腾喜悦的旋律,描绘了人民热烈欢迎解放军的红火场面,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主题旋律与欢快的旋律融汇,表现出村民与解放军之间如影随形的感人情景。该曲自问世以来一直深受笛子爱好者的热爱,至今历演不衰。
笛子是通过演奏者把气流从“风门”集中吹入吹孔,激发笛管内气柱震动而发声,因此把吹出的气息成束的吹向笛管内是首要问题。如果笛子吹奏的音色不够清脆,没能吹出笛子的音色,会让听者听到的旋律一直有许多杂音,就好像一直能听到“嘘”一样,这不仅第一时间影响了听者的感受,还会无法吹奏出曲子中的精髓技巧部分,会使活跃跳动的旋律变得暗淡沉闷。不仅如此,还无法吹奏出曲子的思想感情,更是无法让演奏者本身融入到音乐中去。
《山村迎亲人》这首曲子用E调笛,吹“3”指法,音乐非常活跃,要吹奏出喜气洋洋、热情欢快的感觉,这首先就需要明亮清脆的音色作为基础。所以演奏者一定要首先注意这个问题。
竹笛的流派有许多,该曲属于典型的北派风格,北派竹笛风格的歌曲非常注重特色音技巧。这首曲子的第一个部分是一个热烈的、喜气洋洋的开场,这个开场中所使用的技巧主要由“滑音”“花舌”“双吐”和“三吐”四种组成,重复进行,第一遍强,第二遍弱,需要我们吹出跳跃,活泼的感觉,由于速度较快,表演者需要时刻注意“吐音”的清脆、干净和轻巧程度,如果不够轻巧,将导致这个开场很笨重,不能够抓住听者的心,不能表现出村民热情的红火场面(见谱例一)。
谱例一
开场过后,旋律依然以快板进行,以《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主题旋律展开,需要富有弹性地演奏,这段旋律的技巧有“滑音”“花舌”“吐音”,其中“滑音”和“吐音”较为频繁,吐音几乎一直出现,并且有连续滑音作为装饰音(见谱例二)。轻巧的吐音能让音乐听起来更活泼,更生动,但是由于速度较快演奏者将会很容易忽视掉部分“吐音”与“滑音”技巧,因此需要演奏者多加练习手指的灵敏度以及气息与手指的配合,针对“吐音”和“滑音”的技巧加强训练。在这个部分的末尾,有长达八拍的花舌技巧以及高音区的吐音,这个末尾由于高音“3”较长,如果气息准备不足容易出现后面的吐音高音“5”上不去,如果没有上去,这个高音“5”将会变成一个杂音,这将影响这个部分的连贯性,使吐音变得不够轻巧,因此这也是演奏者需要重视的问题(见谱例三)。
谱例二
谱例三
与开头相呼应的结束部分是从慢起渐快开始的,这部分也是全曲的精华部分,十分注重演奏者的技巧功底,慢起渐快的吐音过后,再现主题乐思,并且有大范围的“历音”、“花舌”(见谱例四)以及“吐音”(见谱例五)技巧的出现,因为这个部分的速度相对开头的快板来说更快,又因为这个部分到了乐曲的末尾,表演者容易出现舌头疲劳的状态,所以这很容易导致演奏者吹出的这些特色音技巧过于呆板,例如“历音”不够清晰,“吐音”不够轻巧,从而导致全曲的精华部分不够热情欢快,不能体现出激动欢快的情绪,影响了情感的表达。
谱例四
谱例五
一首好听的曲子,它一定有强有弱,条理有序,这不仅能增强人们听音乐的愉悦感受,还能促进人的意境想象,把身心融入到音乐当中,笛子曲的强弱变化取决于表演者在吹奏过程中的气息控制,气息越强则声音越大,气息越弱则声乐越小。在这首曲子当中,最需要注重强弱的部分是该曲的中部,这个部分附点音符较多(见谱例六),速度相对于开头和结尾来说稍慢,表现出军民团结、心心相印的情感,需要表演者吹出叙述、深情的感觉。
谱例六
其次,该曲的第一部分也需要注重强弱变化,这个部分的难点是第一遍与第二遍的强弱对比,第一遍强是要给听者们眼前一亮的感觉,让听者感觉到这首曲子一定是一首很活泼很有动力的曲子,从而吸引了听者的注意力,反复时弱形成对比,这样显得不单调,曲中标有“f”的地方一定要突出强弱变化(见谱例七),它们体现出作者的高度作曲思想,一定要变化明显,强弱分明。
谱例七
在听到一首曲子时,要从音乐的深度来挖掘曲子的内容以及作曲家真正的意图,我们需要查找相关资料以及视频材料来了解并学习,只有把了解到的作曲家所处的时代,乐曲的风格特征等知识融入到音乐中,才能在表演时更深层次的表现出这首曲子的情感,如果对曲子理解的不够深刻,就会导致情感表达不细腻,从而导致强弱变化不明显,甚至该运用的技巧未运用,表演的效果将会很不理想,因此乐曲的情感变化也是重中之重的。
因为使气流成束集中地吹向笛管内是首要问题,所以要了解如何把气流成束。气束是把气息通过双唇之间的缝隙吹出而成的,这个缝隙称为“风门”。风门是面部肌肉收缩控制而成,尤其是唇部,可以做一个微笑的表情来感受。面部肌肉的收缩力是俗称的“口劲”。吹奏时口劲适中,肌肉用力均匀使风门形成在唇中间,形状如椭圆。但是风门不是简简单单的固定在吹孔上,风门要根据音区进行调整,低音区的风门大,跟吹孔大小差不多,中音区的风门相当于吹孔的一半,高音区的风门更小,相当于吹孔的三分之一。
风门形成过程中唇部及面部其他肌肉的形态统称为“口型”,也就是风门、口劲的总称。口型在吹奏时是极其重要的,它将会直接影响发音效果,即音色。所以口型训练是练习笛子的一个重要部分。演奏者可以每天练习音阶长音,不仅练习气息还可以练习口型。吹奏时,双唇自然闭合,控制口形的力量主要在嘴角。用上下闭合的力量来支撑气流对双唇的冲击力即可。这种状态类似发“pu”的口型,嘴唇做微笑状,切不可把下嘴唇太向后拉来形成风门,否则风门狭长杂音大。内嘴唇不能向内抿嘴,嘴唇要放松,否则会因为形成的风门不规则而杂音大或吹不响,更不能鼓腮吹奏。演奏者多保持微微一笑的感觉吹奏笛子,慢慢就会养成良好的习惯,然后在舞台演奏时不要紧张,因为紧张会导致肌肉用力收缩,演奏时保持良好的状态,放松自然,就能吹出理想的音色。
花舌:花舌是竹笛基本技巧中比较特别的技巧,用来模仿弹拨乐器轮指的效果。在保持吹奏口型的同时,舌尖抵住上颚,然后吹气,舌尖会因为气息冲击产生持续快速的颤动,并发出“突鲁”声,这种吹奏法称为“花舌”。花舌音既可以增进热烈、欢腾的气氛,也可以在幽怨、悲伤的曲调中,形成笙簧乐器的婉细柔匀、如泣如诉的情绪。花舌有“长花舌”和“冷花舌”,“长花舌”一般用在四分音符、二分音符或多个音符连续的句子上。“冷花舌”是从弹拨乐器中“冷撮”、“冷轮”名称借用得来,应用于八分音符甚至更短音符上,使乐曲更“活”,增添“灵动”与“诙谐”。在练习花舌演奏的过程中,需时刻保持“花舌音”的密集和连贯,尽量减少杂音,不能出现忽快忽慢、断断续续等问题。在音区不一样的时候也有区分,中音区及低音区,气速较缓,舌尖可轻轻抵住上牙床,并处于放松状态。高音区气速加急,舌尖需相对用力抵住上牙床,这样便会产生既有密度又不失声音水准的理想效果。经常进行一些音的长短变化、高低变化、尤其是强弱变化的花舌音训练,会有效地提高花舌音的质量。
在练习《山村应亲人》这首笛曲第一部分中的花舌时(见谱例八),应该舌头放松轻轻点过就好,因为这里的几个花舌是用在装饰音上的,是“冷花舌”,时值短且在中音区,所以保持平常的气息支撑,带过就好。但是在接下来的旋律中,有好几拍的花舌音需要吹(见谱例九),这里的花舌就与刚刚的练习方式不同,应该加大气息支撑,舌头靠近上颚,密集的吹奏花舌,原因是因为这里的花舌音区高,且时值长,演奏者可以每天练习用花舌的方式吹音阶长音,清楚吹不同音区时的花舌应该用多大的气息支撑力量,然后在练习这段旋律时应该在花舌旋律出现前的换气口提前吸足气息,这样才能为长时间的花舌做好准备。
谱例八
谱例九
吐音:吐音有“单吐”、“双吐”和“三吐”,该曲中反复使用的吐音技巧有“双吐”和“三吐”两种。双吐是吹奏一些非连音的快速乐句或乐段的一种常用技巧,用于演奏激情活泼、热情奔放的旋律,其训练方法有两种:在保持吹长音的状态下,一种是“吐”在前(吐库吐库 吐丨吐库吐库 吐);另一种是“库”在前(库吐库吐 库丨库吐库吐 库),不能混淆。由于“库”字发音没有“吐”字顺口,基本功不扎实的话会使双吐吹奏不均衡,这就需要加强“库”字吐音的训练,多练习单内吐,熟练掌握后再用单外吐来练习这首乐曲的吐音部分。演奏者可以用“库”在前的方式练习基本,在练习的时候,舌头只用来堵塞气流,只有在不过于用力和紧张的状态时,才能保持舌头的耐力和持久力,速度也能快上去。所以,练习时舌头要尽量放松。三吐是一拍或半拍内含有三个吐音,是单吐与双吐的结合。三吐适用于演奏活泼跳跃的乐曲。练习的方式有两种,“吐 吐库 吐 吐库” 和“吐库 吐 吐库 吐”。“吐 吐库”的两个吐中间要进行抢气,这样才能保持气息充足,三吐才能一直保持强有力跳跃感,才能连绵不绝。练习时,抢气是最大的考验,可以把“吐 吐库 吐 吐库”中需要抢气的地方加一个“吸”字进行练习,变为“吐吸吐库 吐吸吐库”,这样方便感受抢气的过程,然后要注意先慢练,由慢到快,切勿心急,只有通过日积月累的练习才能从量变达到质变的效果。
本人看了几位演奏家吹奏此曲的视频,在练习这首曲子的吐音时,笛子演奏家周林生老先生建议这首曲子的吐音用单内吐在前的方式吹奏,即库吐库吐,他认为这样吹奏更轻,在吹奏乐曲开头的那段时更能轻快有活泼,更能抓住听者的心,表达作者的心境。其他演奏家则还是正常的吐音吹奏方法,个人认为只要自己习惯的吐音吹奏方法都可,只要保证吐音清晰、均匀的吹奏就行。
在练习一长串的吐音时(见谱例十),要注意音准的把握,不能因为速度快而忽视音准的问题,因为这是一首筒音作“3”指法的乐曲,半孔音较多,所以半孔的音准程度需要时刻注意,我们应该对着调音器进行练习,并且在吹奏低音时,“风门”的角度朝下,嘴巴与吹孔的角度叫小,约30度;在中音时角度适中,约45度;高音时角度叫大,要稍微把头抬高,约90度。对于音准的问题需要我们通过日积月累的“3”指法音阶练习,才能把握好音准的控制。而且由于一长串的吐音中间不能换气,所以应该在之前的空拍上(6765 6 0 丨6765 6 0)提前抢好气,做好一口气吹6小节吐音的准备,并且吹到第181小节的第一个高音2后利用附点来快速抢气,反复多加练习才能做到连贯的效果。
谱例十
滑音:滑音技巧在北派笛曲中非常多见,滑音的表现力很丰富,可表现委婉、柔和情绪,也可以表现诙谐、幽默情绪,有时还可以表现忧伤、愤怒的情绪。滑音从演奏方法上讲有三种情况,即上滑音、下滑音和复滑音。上滑音由低向高滑;下滑音由高往低滑;复滑音是由低音滑向高音再滑回低音或由高滑到低再到高。滑奏时,根据滑音的方向,手指在按孔上顺次逐个圆润、圆滑地滑动,指肚紧贴音孔逐渐向上滑动移开或向下滑动而逐渐移开的,与之同时,呼气力度也要变化,上滑由弱到强,下滑由强到弱。在练习时要注意音高的准确程度,其过程中均不能显露出任何经过音阶的痕迹。
在练习曲中的连续滑音时(谱例二),要分解练习,先练习从6滑到高音1,再练习从高音1滑到高音2,然后练习高音2滑到中音7,练好以后,再连起来,并且吹每一个音时舌头都要“点”一下,原因是为了让旋律热情欢快,不能因为滑音把旋律变得委婉柔和,因为速度过快,这个技巧容易被省略掉,所以一定也要慢练,舌头吐一下,手指滑一下的由慢到快来练习,练到连贯。在乐曲开头也有复滑音的出现(见谱例十一),练习从中音6到高音2再从高音2滑向低音6的复滑音时,是两个左手的十指和中指一起往上滑再又一起往下滑,演奏者在练习时可以把两根手指紧紧贴住,将两根手指当作一根手指慢慢练习即可,由于两根手指一起滑,又不能流露出音阶的痕迹,所以练习时切勿着急,要保持气息平稳。
曲中最多滑音的地方是中间部分,几乎出现的装饰音都是滑音,也正是这些滑音,使这个部分的旋律更家富有韵味,更能引发听众的想象力,这个部分的滑音有许多滑向半孔,半孔的音准是竹笛最难掌控的,比如滑向“5”和滑向“1”的音,这给演奏者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需要时刻注意音准。
谱例十一
历音:历音是指把两音之间所有经过音如数依次均匀的奏出,可分为上历音和下历音。要求每个音奏的清楚,均匀,果断,不能含糊。由于历音所占的时值很短,因此演奏时要迅速、及时、均匀地开闭音孔,手指运指幅度要小,动作干净利落,才能使每个音都清楚、连贯和流畅。历音如果应用得当,能使音乐有热情活泼、流利洒脱的韵味。在练习时要先慢练,练熟以后,手指也会产生肌肉记忆,然后再加速,这样就能正确演奏出不含糊,干净利落的历音,为乐曲增添活力。
乐曲中的历音较密集的部分在最后一部分主题再现之后(见谱例十二和谱例十三),这部分的由中音“6”到高音“2”的上历音实际上就是快速吹奏6712,由高音“3”到中音“7”的下历音实际上就是快速吹奏217,与滑音不同的是,这各部分要吹出音阶经过的痕迹,所以手指要放松果断的按孔。孰能生巧,练习次数多了就产生了肌肉记忆,速度快时一样能准确干净利落。
谱例十二
谱例十三
音乐除了在节拍上有规律的强弱交替变化,还有声音的强弱变化。声音的强弱变化能给乐曲的旋律带来抑扬顿挫的起伏感,增添音乐的表现力,是表现情绪的重要手段。因此力度的训练非常重要。
笛子的力度变化实际上是通过“气流量”来决定的,吹进去的气流量大则音量就大,反之声音就变小。因此力度变化练习应该从气流变化上下功夫。所谓“气流量”即单位时间内吹进笛子的“气量”,主要通过调整风门大小,气流的速度来决定。扩大风门或“用力”吹奏就会让气流量变大,缩小风门或轻吹就会让气流量变小。
但是当吹奏一段旋律练习强弱变化时我们会发现,扩大风门用力吹奏,把气流量逐渐加大,音高变得越来越高,缩小风门轻吹,把气流量逐渐缩小,音高变的越来越低。这说明我们只通过气流量的变化进行强弱变化,虽然能达到跌宕起伏的效果,但是无法保证音准,这样不仅没有较好的表达情感,反而会让听者觉得音乐很不和谐,很奇怪。因此,仅仅依靠气流量的变化来进行强弱变化是不可行的,应该在加大气流量的同时让气流方向稍向下移动,在保持笛子水平不动的同时,微微低头,缩小风门与吹孔的角度。相反,在缩小气流量的同时让气流方向稍向上移动,在保持笛子水平不动的同时,微微抬头,扩大风门与吹孔的角度。只有这样加以控制,才能在吹奏时既能吹奏抑扬顿挫的旋律,又能保持音准,达到理想的效果。
总之,强弱音的吹奏主要是调整风门与吹孔的角度和气流量的大小,如下表:
风门 角度强奏 扩大风门,口腔打开 向下,向内弱奏 缩小风门 向上,向外
在练习强弱控制时,可以对着调音器先弱奏一遍音阶,再强奏一遍音阶,反复对比,记住不同音区时弱奏的角度与强奏的角度,然后再对着调音器练习由弱到强,由强到弱,反复练习,日复一日,这样不仅能产生肌肉记忆,而且还能把音高记住在脑海,当没有调音器自己吹的不准时,自己也能听出来,然后做出相应的调节。练习好强弱控制,并且能保持音准以后再练习吹奏此曲,此曲极度需要注重强弱变化的中段部分时,首先应该遵循书上的强弱记号来变化强弱,练习气流量大小的改变,然后再根据自己对音乐的体会以及理解去适当的即兴发挥,自由控制强弱,可以根据旋律的走向,如高音强些、低音弱些,旋律线上行时渐强,旋律线下行时渐弱。也可以根据节奏型来变化,如四分音符,附点音符强些,十六分音符弱些。
这首曲子是一首热情欢快笛曲,其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军民一家的生活场面,非常具有中国民间曲调的韵味,表现了子弟兵们来到老百姓的生活中,老百姓们热情迎接,热情接待的热闹场景,旋律欢快,情绪热烈。演奏者需要反复听《山村迎亲人》的音频,体会旋律的抑扬顿挫,并且反复观看著名笛子演奏家们表演这首曲子的视频,去体会这首曲子的思想感情。
演奏者还可以通过作曲的时代背景,以及作曲家的生活环境去体会乐曲的中心思想。这首曲子用了晋北二人台音乐素材创作,二人台的最主要的特点是通俗性、现实性和生动性,其主要内容是老百姓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现实生活等,所以演奏者在吹奏该曲时,热烈欢快的开头部分可以心中联系劳动人民生活的场景,想象老百姓们在村口列队欢迎解放军的到来,与子弟兵们载歌载舞欢聚一堂,敲锣打鼓热闹非凡,充满了欢天喜地,这时心情很欢乐激动,吹出来的音乐也会热情欢快。在中间部分音乐速度较慢,可以联想到劳动人民与解放军们一起聊天,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吹出一种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意境。结束的部分与曲子的开头相呼应,可以想象是通过劳动人民不断的耕作、解放军们坚守边疆,他们之间想做配合,相互努力,未来的美好生活已经到来,美好愿望终于实现,解放军们再次回到家乡与老百姓们激动的再次载歌载舞欢天喜地,吹奏的音乐要更高昂,更激动,尾声部分的音乐旋律也是越来越高,到最后一直持续在高音区,力度也越来越强,要吹出一种由强到更强,情绪越来越激动,推动音乐发展的感觉。然后准确掌握音乐的速度、节拍、节奏以及旋律变化,包括装饰音和休止符,并且准确掌握乐曲每一句需要换气的地方。歌曲的情感表达也正是通过这些“连”与“断”的技巧所表现出来的。另外,准确清晰的吹奏每一个音符也是表现歌曲情感的先行条件。在激昂、热情的旋律部分时,吹奏的音符要结实有力,在委婉、柔和的旋律时吹奏的音符要温柔、抒情。只有把基础的练习练好,基本功打扎实,才能在演奏时吹出清晰的旋律,才能把重心放在表达情感上。
笛子曲《山村迎亲人》在问世以来就非常受欢迎,在笛子领域中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是笛子曲创作中的优秀作品。本文从该首曲子的演奏技巧、强弱变化、思想感情、练习方法以及音乐与现实的联系这五大方面去论述如何更好的演奏此曲,主要通过对容易出现的演奏问题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山村迎亲人》这首曲子的难点是以笛子的基本演奏技巧为主,在基本的演奏技巧上融入表现军民一家亲的思想感情,用跳荡的音形,飘逸的半音,严谨的结构,激进的节奏来刻画解放军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深刻情谊。需要演奏者以激动的心境非常有感情的演奏这首乐曲,还需要演奏者有十分扎实的基本功作基础,在演奏上,要对主题旋律的表现生动激昂,将这首乐曲的情感通过各种竹笛技巧演奏出来,每一段旋律都要注入大量的情感去融入军民之间热情的场景,体会出在那个时代里解放军与老百姓的鱼水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