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本乐科教改视角下的微课设计研究
——以“切分音与切分节奏”专题微课设计为例

2020-03-16 03:40程璐璐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黄河之声 2020年22期
关键词:乐理节奏微课

◎程璐璐 (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一、课题背景——基本乐科教学现状、教改需求及教改出发点

高校基本乐科包括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乐理与视唱练耳两门课都是音乐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其中乐理属于理论类课程,视唱练耳属于技能实践类课程。

这两门分设的课程,较长时间经历着分科教学模式。分科教学模式,容易导致乐理课变成脱离音响的纯理论授课模式,视唱练耳课变成缺乏音乐理论指导的纯技术训练模式,这种“理论归理论、实践归实践”的“分科”教学模式,既不利于音乐语言的整体把握,也不利于理论与技能实践水平的平衡发展。正如从事基本乐科教学研究的资深专家学者陈雅先教授所说:“乐理与视唱练耳分科教学,在传统音乐教育课程体系中是一种相对合理的、可行的教学模式,但在现代音乐教育中,随着音乐知识总量不断增加、学科交融不断加大,音乐理论与技能的教学内容越来越多,课程内容难以完成,音乐教育课程门类越来越多,学生负担加重。音乐基础知识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成为基本乐科课程中的突出问题,分科教学弊大于利是显而易见的。”①

因此,在推动基本乐科教学及课程建设优化的进程中,实施“合科”教学成为基本乐科教改的一大趋势。2004年12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的通知,方案中提出将原来音乐学(师范类)本科教育课程中“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两门必修课程整合为一门必修课程。两门基础乐课合并的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操作性,因此已有不少地方性本科院校,尤其师范类院校进行了相应的课程改革,这也得到业内不少学者在理论与实践上的认同。然而在课程整合的教改实践中,“合科”教学也并非一蹴而就。如何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更有效的“合”,这是音乐教育工作者在教改实施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笔者从事基本乐科教学多年,基于目前所在的院校长期采取的基本乐科“分科”教学模式之现状,也秉持课程整合的“合科”思想,尝试从课程内容及教学技术手段两个视角进行革新。一方面,主张将现有的“分科”教学进行融合,即从学科整合理念出发,将乐理与视唱练耳两门课程共通的知识点进行教学内容的重组,以实现学科内不同课程之间的有效贯通,让乐理的理论知识与视唱练耳课的唱听实践训练形成有机的融合;另一方面,从教学技术手段革新出发,尝试结合微课这种新型教学形式来设计教学内容与组织教学过程,将微课技术手段与实际教学活动有效契合。通过教学内容与微课教学技术的创新融合,来达到提升教学质量、实现教学与课程建设优化的目的。

二、微课特点及微课设计的几个原则

微课是一种新型的网络教育资源。微课具有“小而精”的特点,这契合了微课之“微”的理念,即通过短小视频(通常5-10分钟左右),集中有效的围绕某个核心知识点(教学的重点、难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以达到较短的时间内解决某个教学问题的效果。“微课”之“课”,即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

在当前以课程整合为基础的基本乐科教改实施过程中,尝试借助微课组织教学,充分发挥微课技术优势,对高校基本乐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技术的优化,对提升高校基本乐科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而优质微课创建的前提,则是从良好的微课设计开始。立足基本乐科教改需求的微课设计,笔者主要考虑这几点:1、选题原则:结合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的共通知识点进行选题;课题需具有典型性和可示范性、可操作性的特点,并以此进行专题设计教学;2、内容设计原则:基于课程整合的视角,需要将基本乐科内的乐理课理论认知内容与视唱练耳课的唱听实训内容进行有机融合;并注意理论知识与实践训练的比例,整体遵从实践为主、“音乐实践中带动理论学习”的方式进行内容设计;3、突出音乐微课的特点:注意不能因为微课自身的视频主导特色,而一味将听觉让位于视觉,疏忽对学生听觉体验与听觉感受力的培养。设计中需注意音画视听的比例,并注重回归“听觉艺术本身”,将音乐教学内容与音响实践体验紧密结合;4、遵从“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在微课教学环节的设计中,通过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进行教学互动,实现学生主体化地位,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热情,以获得最佳学习效果。

下文将以“切分音与切分节奏”专题微课设计为例进行具体论述。

三、“切分音与切分节奏”专题的微课设计

(一)“切分音与切分节奏”专题教学内容分析

“切分音与切分节奏”的选题,是乐理与视唱练耳课中的一个共通知识点。该专题教学内容设计,包含了乐理课中的理论认知部分与视唱练耳课中的切分节奏的唱奏练习以及实际音乐中切分节奏的艺术表现内容。

1、理论认知部分

“切分音”知识点属于乐理课“节拍与节奏”这一章节,该知识点是继“节拍、拍子”之后的一节教学内容,同时也与后续将要学习的“音值组合法”内容有关联。切分节奏作为一种“非常规”律动的节奏型,其存在着重音的特殊规律性,如果缺乏对切分音与切分节奏的重音特点本质的认知,学生会无法准确辨识乐谱中的切分音与切分节奏,因此学会正确辨识“切分音”成为教学理论认知部分的重点。其中,引导学生对“切分音”的理论学习,需要把握如下几个方面问题:(1)节拍强弱特点的认知:需要明确各小节的节拍强弱规律以及单位拍内部各拍位的强弱规律;(2)切分音概念的认知:需要正确理解切分音的概念,辨析切分音与切分节奏的差异;(3)常见切分音形态的识别与区分;(4)掌握辨析乐谱中的切分音的方法,进行结合实例乐谱标出切分音的训练。上述教学目标的实现,通常使用概念知识讲授、谱例解析对比等教学方法。

2、实践体验部分

切分节奏由于其重音的特殊性,在听觉中有重音转移、强弱变化感,因此该节奏是听觉训练中的重点、难点。在视唱练耳教学中,既需要对各种切分节奏做到正确的击拍唱奏,也需要熟练的听记;且切分节奏作为实际音乐中一种常见的、有特点的节奏型,在音乐中有其独特的表现作用,因此将切分节奏融入实际作品,引导学生去感受切分节奏在音乐作品音响中的艺术表现力,这显得更有意义。并基于此进行相关主题的音乐实践及拓展训练,促进学生在音乐实践体验环节中,进行自发探究式学习。

该微课内容将按照以上两方面进行,以完成理论阐述与实践训练的融合。

(二)“切分音与切分节奏”专题微课设计方案

基于“切分音与切分节奏”专题知识目标、内容,以及教师课堂教学设计与组织实施经验,结合微课教学设计理念,对切分音专题微课做了专题导入、概念辨析、规律讲解与击奏示范、类型归纳、欣赏分析、学生唱奏案例展评、测评与结语等七个微视频环节;并将理论与实践融合并贯穿于七个微视频环节中。具体设计如下:

1、课程介绍与导入环节,视频时长1分钟。课程导入采用设问+创设情景的方式,以标题文字、典型切分节奏特点的音乐片段背景播放(音频素材:爵士乐风格乐曲《The Entertainer》),听辨注意提醒,创设本专题学习情景,进而引入教学主题——“切分音与切分节奏”的教学与实践。

2、基本概念教学环节,视频时长2分钟。采用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的方式,通过对切分音与切分节奏定义的描述、释义,结合典型谱例(如图1)分析的方式,阐述辨析相关概念,促进学生对“切分音与切分节奏”的概念层面理解。

图1

3、节奏重音规律讲解与击奏示范环节,视频时长1分40秒。采用讲授的方式,分析切分音形成与切分节奏重音形成原理;采用击奏视读的示范展示方式,加强学生对切分节奏重音的体会与理解;采用辨错分析方式,明确区分切分音与切分节奏关系。

4、切分音类型归纳的讲授环节,视频时长1分20秒。通过对比与谱例展示切分音的类型、指导其记写方法(如图2)。通过切分节奏中的某一典型范例,进一步加深对切分节奏的认知,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切分节奏整体律动特点的感性认识。

图2

5、作品片段听辨欣赏与分析环节,视频时长2分40秒。通过特色切分作品片段音响的呈现,对音频及作品谱例点评解析。通过几个片段音频及谱例分析(谱例与音频1:德彪西的钢琴曲《儿童园地》6“黑娃娃步态舞”片段;谱例与音频2:选自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天方夜谭》组曲之第三乐章片段;谱例与音频3:电影《阿甘正传》“Forrest Gump Suite”艾伦·西尔维斯蒂片段),引导学生注意听辨和感受特定风格下的切分元素的表达,以及运用切分节奏元素与音乐形象、意境等表达的关联性,引导学生将特定节奏元素结合音乐本身去理解与感受,拓展学习者对切分节奏的感性认知。

6、历届学生唱奏切分节奏作业案例展评环节,视频时长2分20秒。通过切分节奏的优秀唱奏作业案例的展示、点评,并促进学生课后参与该专题切分节奏作品的实践与体验,鼓励同伴合作练习的方式方法。

7、拓展与评测说明的结语环节,视频时长1分20秒,教师在自弹自唱切分节奏小品的氛围中结束课程。通过视频画面两组二维码链接,一是分享更多的学习案例,涉及课后相关主题作品赏析及历届学生实践体验资料;另一个是对在线学习效果进行考核与分析点评,进行课后一组试题的在线测评。通过课后资料的拓展赏析及测评练习,巩固课堂教学效果;也了解学生实际掌握情况,并反馈给学生。

四、“切分音与切分节奏”微课设计的总结

“切分音”这一课题,对于大多学生并不陌生,但往往在这种看似都会、都有些基础的知识点上,学生学习起来容易掉以轻心。尤其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专心程度不够,学习效果欠佳。通过微课“专题”形式的教学呈现,更能集中精炼的将知识点的重点提炼出来,容易引起学生的重视,学生通过专题性的、系统的知识学习,以深化所学的内容。

在贯穿七个微视频的教学环节中,将对切分音的认知理论部分与切分节奏的实践体验及音乐作品中的切分节奏赏析部分有机融合,学生也能在实践中带动理论学习。实践理论相契合的教学活动体验,使学生更能体会该课题的意义所在。整个教学活动从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出发,从学生角度设计课件,包括贯穿教学环节中,先后采用的模拟情境式、示范讲解式、聆听感受式、参与活动式的不同教学模式,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形式,也突出了微课情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并且考虑到师生时空分离情境下的微课教学活动设计,融入更多感性画面、音视频素材;尤其是安排历届学生的唱奏视频展示环节,更能引发同伴效应,使学生产生共鸣,更是激活了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

课程尾声二维码分享给学生的相关专题学习素材,供学生有了更多课后自主研习的机会。微课环境下学生的学习不再受时空局限,课内学习拓展到课外,线上线下学习有机融为一体,这更满足了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结 语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内容的组织形式,其可以独立用作课程内容教学,也可以用作传统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微课教学设计,不是简单的课堂教学录像,也不是传统课堂的搬家,它是一个贯穿精心教学设计的小“系统工程”。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师也需要不断思考本学科特征与信息化技术融合的创新点。笔者在微课教学设计基础之上,后续还将针对基本乐科教学中的音乐专业学生微课的自主学习方式方法、学习效果以及微课视频制作技术等方面做进一步调查研究与实践。

注释:

① 陈雅先.中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分”“合”科问题的实质与路向——以基本乐科为例[J].中国音乐,2012,(02).

猜你喜欢
乐理节奏微课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导入微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乐理教材编写出版研究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轻快漫舞
艺术考生如何将视唱练耳与乐理知识相结合
国企反腐开启“一天查处一人”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