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望华
(广东海洋大学 法政学院,广东 湛江 524088)
近年来,社会学专业本科生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9年,我国开办社会学本科专业的高校达到103所。这就使得社会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压力日益加大,就业率“虚高”现象严重,再加上目前整个法学大类毕业生就业率逐年走低,因此,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社会学专业本科生就业压力将持续存在,从而使得许多社会学本科生需要谋求本专业之外的工作岗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找准社会学专业本科生就业工作的抓手,以创新创业理念开拓就业新思路,以创新创业推动就业工作,使得学生即使在非对口专业工作岗位上也具备成长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关键是实践教学,因此,我们需要在社会学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渗透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思想,使得学生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以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1]。广东海洋大学社会学专业作为粤西地区唯一的社会学本科专业,主要培养面向广东、扎根基层的具有一定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属于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需要建立良好的实践教学体系,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反思社会学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现状,深入推进社会学专业本科生创新创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调查表明,社会学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大体上属于中等偏下水平,专业知识水平较低,创业意识比较薄弱,创新思维较弱,创业技能较低”[2]。广东海洋大学社会学专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实践教学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随着社会需求的发展变化,该专业在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方面呈现出与专业教育融合度不高、创新性不足、教师和学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
创新创业教育是社会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在要求[3],广东海洋大学2013版社会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虽然开设有公共必修课《创新创业教育》和通识实践环节《综合素质拓展训练及创新创业实践》,但前者内容偏重创业,且由学工教师教授;后者主要是满足学生考证、参加课外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等的需要而设置,二者与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要求差距较大,与社会学专业融合度不高,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并未引起专业教师的足够重视,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融入专业课堂教学的比例很低,专业教师对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明显不足。
受到办学理念和办学条件的影响以及师资力量和水平的限制,广东海洋大学社会学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创新性存在局限。一方面,立足于创新创业教育而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和开展的创新创业讲座偏少,无法满足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另一方面,社会学专业教学仍然以知识传授型和讲授式教学为主,而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密切相关的启发式、研讨式、实验式、实践式、情景式、翻转课堂式等教学方式没有充分展开和运用。
从社会学专业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情况来看,导师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所起的作用有限。大部分导师指导次数不足,师生联系互动不充分;导师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角色定位不明确,除了专业知识的传授之外,很少涉及创新创业方面的教学内容,且多数年轻导师都缺少必要的创新创业实践经历,在时间和精力上都很难顾及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问题。加上学校也缺乏明确的创新创业制度和激励机制,从而导致本科生导师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积极性不高。
虽然学校支持或举办的创新创业活动较多,如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申报、“挑战杯”竞赛、创业计划大赛、调研大赛、暑期社会实践等,学生的实践经历也相对较为丰富,然而,社会学专业学生参与这些活动的情况还不够理想,覆盖面还不够大,尤其是对创业类活动的参与热情较低、需求不强,创业教育还有待进一步拓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到,高等院校要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环节。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到2020年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广东海洋大学社会学专业自2006年开办以来,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模式,经过三次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完善,不断深化对实践教学工作的认识,逐渐形成了面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理念,制定了一系列着眼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和社会调查能力的实践教学制度和课程体系,构建了围绕创新创业的实践教学多维载体,开创了面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社会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社会学专业在办学实践中,根据学科实践性、实证性和应用性强的特点,结合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和就业需求,逐步强化了对专业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形成了师生高度重视和开展实践教学的浓厚氛围。专业负责人刘勤教授撰文总结到:“社会学专业的本科实践教学需在创新教育思想的指导下,结合实际情况,针对以前实践教学的不足,创新实践教学的观念,完善实践培养模式,充分吸纳其他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和借鉴其他专业实践教学的先进经验,形成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努力建立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激发学生创造性和创新性的新型实践教学模式。”[4]经过14年的实践探索,社会学专业逐步凝聚面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以社会调查为核心的实践教学理念。从2006版人才培养方案周期对实践教学的朴素认识和初步探索,到2009版人才培养方案周期对实践教学体系的初步建构和校地合作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初步尝试,再到2013版人才培养方案周期对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和社会学专业省级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最后到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周期开始凝聚面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理念,形成了“方法学习+调查实践+顶岗实习”的社会学实践教学模式。
社会学专业自2006年开设以来,在办学实践中不断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其中对实践教学环节逐步进行了完善。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分为通识实践和专业综合实践,其中专业综合实践主要包括社会学专业综合课程实习、社会学专业技能训练、社会学专业创新创业综合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值得强调的是,本专业十分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并以社会调查训练为核心和抓手,推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育。社会调查渗透到了专业课教学、通识实践、专业综合实践以及暑期社会实践等课内外实践教学的全过程。学生在大一到大三的暑期被安排进行社会调查,结合通识实践中的社会调查与思想政治课社会实践环节、学校组织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及社会调研大赛等活动,由学生根据自己兴趣和条件自由组建社会实践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选题,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完成小组调查报告,并由指导教师考核和评定成绩,由学校或学院表彰先进和计算学分。专业综合实践中的社会调查实训安排在第五学期的《社会学专业综合课程实习》中进行,由学生组建社会调查团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田野调查的方法深入开展调研、收集资料,并做数据分析和撰写小组调研报告。作为社会调查的理论和方法基础,本专业先后开设《高等数学》《社会统计学》《访谈技能》《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质性研究方法与应用》《问卷设计实务》《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应用》《市场调查与预测》等社会调查方法、工具和技能类课程,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实践教学立体举措的实施,特别是实践教学环节的严格训练,社会学专业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社会调查的理论、方法和技能,具备了较强的问题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撰写较高质量的调研报告。
社会学专业开办以来,紧紧围绕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提升和培养要求,逐步构建实践教学多维载体。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本专业构建了以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和校内应用社会学实验室、大学生实践社团和协会为依托和平台,以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小组社会调查统计分析和报告撰写等为抓手的多维实践教学载体。广东海洋大学作为地方高校,必须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以培养地方和基层所需要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构建校政、校企和校地合作机制,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才能发挥比较优势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社会学专业积极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先后在湛江市霞山区民政局、霞山区团委、霞山区人民政府、霞山区各街道社区、湛江市第二强制隔离戒毒所、湛江市红土地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实习实训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开创了社会学专业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校地协同培养机制。另外,社会学专业十分重视学生的科研训练,积极引导和指导学生以社会调查项目和社会调查报告为基础申报科技创新项目和大创项目、参加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发表学术论文等。
自2015年以来,社会学专业坚持面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来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经过近5年的建设,在以下几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社会学专业广泛开展包括通识实践、课程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等在内的社会学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活动覆盖了志愿服务活动和社会调查实践等通识实践,社会学专业综合课程实习和社会学专业技能训练等专业实践以及创新实践、毕业实习和暑期社会实践等综合实践,渗透到了社会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所有主要环节当中,初步构建起了面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社会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学生通过《高等数学》《社会统计学》《访谈技能》《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质性研究方法与应用》《问卷设计实务》《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应用》《市场调查与预测》等校内人才培养的社会学系列方法类课程的学习,奠定创新创业实践的理论和方法基础;再通过社会学专业综合课程实习,学生以项目主导、小组合作的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社会调查,培养专业调查技能;最后依托社会学专业技能训练的专业实践环节,学生到本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所在地方政府及其所属各机关单位和街道社区顶岗实习,初步构建从学校对学生的理论方法教学,到街道社区的社会调查技能训练,再到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顶岗实习的“方法学习+调查实践+顶岗实习”的社会学实践教学模式。
依托广东海洋大学-湛江市霞山区民政局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和校级社会学校地协同育人平台,共同培养社会学专业实践教师队伍。多次聘请合作单位专家领导来校为学生做创新创业实践辅导和相关政策解读;合作单位也持续邀请和支持学校专家教师深入霞山区各政府机关和街道社区指导学生实习实践。根据实践教学需要,专业教师多人参加社会工作师资格考试,多次参与地方社工人员业务培训或社会工作师考试培训,多人到地方社工机构或社工协会兼职担任领导职务或业务顾问,专业还积极聘用校外实践导师,由此构建了一支具有社会学专业领域实践经历、结构合理、核心骨干相对稳定的实践指导教师队伍。近5年来先后委派专业实践指导教师50多人次,深入到党政机关、街道社区、社工 机构等实践场所,近距离了解地方党政机关、街道社区和社会组织的运作模式和服务过程;基地合作单位同时选派经验丰富的党政管理干部及业务骨干,以校外实践导师身份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即以交互型的双导师配置模式开展协同实践教学。专业先后与湛江市霞山区民政局、霞山区团委、霞山区人民政府、霞山区各街道社区、湛江市第二强制隔离戒毒所、湛江市红土地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10余家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共建“双导师”实践教学团队。该团队近5年来获省级教学改革和质量工程项目7项,发表相关实践教学研究论文10余篇,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为进一步做好实践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实践证明,凡是认真参加了“方法学习+调查实践+顶岗实习”的社会学实践教学的学生,其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社会调查、报告撰写、小组合作及组织协调能力都得到良好训练,这些学生在公务员考试面试、事业单位人员招考和面试以及其他形式的就业中都体现出创新创业实践优势,就业层次和质量明显提升。据统计,近5年来,社会学专业学生获得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36项,其中国家级大创项目8项,省级大创项目12项;主持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项目8项;学生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竞赛以及“挑战杯·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获省级奖励8项;学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4篇,21篇毕业论文获评校优秀本科毕业论文奖;共有100余支学生实践团队、1200余人次学生参加“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一大批社会学专业毕业生呈现出较强的专业核心竞争力,就业好、发展快,部分毕业生实现了自主创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社会学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作用。
根据广东海洋大学社会学专业办学特色以及社会对创新创业人才需求来构建面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该实践教学体系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提高学生创新创业与专业社会调查核心竞争力,为学生实现高质量的就业创业提供载体和奠定基础,从而也可以有效地促进社会学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真正发挥出地方院校社会学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