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一婷
(上海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 200093)
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是优秀辅导员形象的样本,具有广泛性、典型性。自2008年首次评选至今,已经产生了112名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开展优秀辅导员角色形象研究,既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客观需要,又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文本分析、文献计量等方法,利用NVivo12质性分析软件对历年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事迹材料进行编码和整理,提炼出优秀辅导员的角色形象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优秀辅导员培养提出可参考性的建议。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2008年至2019年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共计112人,其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根据性别划分,男性为54人,占48.21%,女性为58人,占51.79%,性别比例基本等同。根据民族划分,汉族94人,占83.93%,少数民族18人,占16.07%(其中藏族、维吾尔、回族所占比例较高),由此可以看出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结构是比较多元化的。
就出生年代来看,横跨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其中70年代(N=42,占37.50%)和80年代(N=54,占48.21%)所占比例最高,90年代(N=1,占0.89%)的比例最少,由此可见目前“70后”与“80后”辅导员是高校辅导员队伍中的中流砥柱。从职业发展历程来看,根据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1]的划分,初级辅导员工作年限为1-3年(N=3,占2.68%),中级辅导员一般工作年限为4-8年(N=42,占37.50%),高级辅导员一般工作9年及以上(N=67,占59.82%)。工作3年左右的初级辅导员评选上年度人物的最少,他们主要是在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相关思政类教学技能比赛等评比活动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或是在国家特殊、重大事件中有着突出的表现。9年及以上的辅导员最多,平均工作年限为11.4年,可见年龄的沉淀和工作经验的积累对于辅导员的成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表1 2008-2019年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基本信息(N=112)
从担任相关职务来看,除辅导员之外兼任其他职务的有47人,占41.96%,这些职务主要是学院党委副书记、学工办主任、团委书记等。普通的一线辅导员65人,占58.04%。可见,高职务并非优秀辅导员的必要条件,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学生工作一线,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容易取得良好的效果。从就职学校层次来看,重点大学的比例最高,共占了69.64%,普通本科占了25%,高职专科类院校占5.36%。
角色是人们对某种社会角色的承担者综合认识后形成的整体印象和评价[2]。研究收集了2008年至今的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事迹资料,共计112个样本,形成了30余万字的文字资料,将其导入NVivo12质性分析软件,通过编码的方式进行了整理和类别化后发现,高校优秀辅导员的角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对112名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事迹文本分析后发现,“爱(731①)”和“心(1581)”是出现最频繁的两个字(见表2)。
表2 历年辅导员年度人物与“爱”“心”相关的参考点统计
1.无私爱生
研究发现,辅导员对学生的无私关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做学生的知心朋友(192),他们对学生倾注了所有的热情与爱心。用心和学生沟通,成为学生的贴心人,辅导员们被学生视为亲人或知心朋友,例如“马大姐”“大师兄”“大哥哥”“父亲”“好妈妈”“严婆婆”“李奶奶”“好朋友”等。他们为学生营造了“家”的氛围,为学生过生日、给学生写成长家书、与家长沟通共同关爱学生。与学生建立了平等、亲密、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关系,为辅导员开展日常思政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用心培养每一位学生(92),他们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通过走访宿舍(132),及时了解学生在生活中情况,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通过个别谈心谈话(58),对每个孩子的特点和性格都了如指掌。根据不同阶段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法,对学生进行分层次、分类别指导和引导。对待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通过资助育人(60)等方式帮助学生走出困境,竭尽全力帮助他们解决经济困难,促进学生自强不息,励志成才。对一些少数民的学生(49),润物无声,心连心促民族团结交流交融,为各族学生的成长成才加油蓄力、成就梦想。
第三、在各类学生危机事件(47)和重大特殊事件(48)时,表现出无私奉献和大无畏精神。例如在学生家庭发生变故时安慰学生,为学生排忧解难。在学生遇到身体疾病时,第一时间赶赴医院,为学生慷慨解囊,积极协助办理救治手续、参与后勤保障服务。在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通过心理育人(124)的方式,帮助学生走出阴霾,打开封闭的心门,化身心灵天使,抚慰着一个个受伤的心灵。在涉及国家安全和民族团结的拉萨“3·14”事件、新疆“七五事件”时,稳定同学们的情绪,让同学们清楚认识事件的本质。在涉及公共卫生事件如非典疫情、甲型H1N1流感疫情时,第一时间赶到学生宿舍了解情况,及时送学生到医院救治检查。在面对自然灾害例如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时,全力尽心帮助学生脱离困境,对受灾学生进行经济帮助、心理疏导。
2.爱岗敬业
辅导员这份工作繁琐、事无巨细,需要对工作有着极大的热情。从文本可以看出辅导员年度人物爱岗敬业(172),他们放弃了高薪的工作,放弃其他部门调岗的机会,选择了这份职业,将其视为一种光荣的责任、一份值得为之奉献的事业,他们对工作任劳任怨,兢兢业业,保持24小时手机开机,昼夜不分地和学生在一起。从年度人物的群体特征中也可以看出,112名年度人物中,50%的辅导员工作了10年以上,21.4%的辅导员工作了15年及以上,其中工作年限最长的辅导员已经在辅导员岗位上奉献了34年。他们为了这份事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
还有很多辅导员为了大爱放弃了小爱(20),为了学生,有时甚至不得不‘牺牲’自己的孩子。有的为了学生,与相恋十年的恋人几次拖延婚期。胸怀大局,服从组织安排,与学生同吃同住。在面对工作与学生、学生与家人选择两难的时候,他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学生和工作,这充分体现了爱岗敬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3.爱的教育
辅导员们自己在关爱学生的同时,也积极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128),他们积极把爱传给学生带给社会,通过文化育人(50)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励志教育,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党、爱人民、爱家乡、爱家人、爱学校、爱班级、爱同学。
通过实践育人(110)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实践、志愿活动,例如在北京奥运会时,辅导员带领59名学生奋斗在奥运志愿服务的第一线,告诉学生们只要能感受到我们为祖国贡献力量,就是光荣的。在上海世博会中引领广大同学在服务世博中成长成才。引导学生参与支教活动,为偏远地区的孩子带去知识和力量。
研究发现辅导员在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扮演着人生导师(166)的角色,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引领和学业指导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3],辅导员的首要工作职责就是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优秀辅导员擅于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做学生思想的引领人(86),他们以微视频、微党课、微行动的“三微”活动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落细、落小、落实,以学习总书记讲话为核心,开展“与信仰对话”等第二课堂的主题教育活动。同时,优秀辅导员积极利用第一课堂的主阵地(50),精心设计讲课的内容和语言,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军事理论》《形势与政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等课程,因材施教,增强思政理论课实效性。
学生从高中进入大学,学习方式、学习内容都面临着巨大的转变,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学习目标、增强专业认同感是辅导员需要探索的问题。研究发现,优秀辅导员在学生的学业指导和专业引领(88)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学业规划,并建立动态机制,开发“学生四成预警管理系统”。对于学业困难的学生对症下药,开展“帮学一对一”活动,编写《学习自助指南》,帮助学生摆正心态,学会学习。此外,优秀辅导员注重全员育人(40)的理念,他们邀请院士、教学院长、系主任等专业教师以学业“问诊”的形式,定期对学生开展一对一指导。
2.为学生搭建平台
为了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高校优秀辅导员善于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为学生搭建了各式各样的平台(166),包括学科专业平台、就业创业平台、校园文化舞台、社会实践平台,具体如表3所示。
表3 历年辅导员年度人物为学生搭建平台
3.职业规划及引航
大学生的就业工作关系到学生个人的职业和人生发展,也关系到高校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稳定。研究发现,优秀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规划和引航(102)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具体表现如表4所示。
表4 历年辅导员年度人物职业引航具体表现
为了更好地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多名辅导员积极参加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的相关培训,例如TTT培训、GCDF课程、BCC生涯教练培训等,其中14名教师获得了高级职业指导师、KAB创业教育(中国)项目培训师、NCGE创业导师、人才测评师等相关证书。
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的发展对于辅导员队伍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研究发现,优秀辅导员与时俱进,创新思政新路径(106),坚持终身学习提升职业素养(78),积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丰富的研究成果(70),他们努力成为职业化、专业化的复合型辅导员(178)。
1.创新思政新途径
随着“90后”“00后”进入大学,学生的生活方式、成长环境、价值观念也变得越来越多元化,优秀辅导员根据新形势下学生的具体情况,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途径、新方法。
辅导员积极运用网络育人(83)的途径,促进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从人人网、QQ、飞信、高校通、微博到微信,优秀辅导员实现了线上和线下教育的有效结合,激发育人新活力。还有辅导员通过成长档案的形式,记录学生的成长轨迹,而根据时代的发展,纸质版的成长档案演变成了网络成长档案,这也是辅导员根据时代发展创新思政方式的具体体现。
优秀辅导员成立各式各样的工作室(28),探索育人新路径。如“嫣姐工作室”建立学生心与心交流的桥梁,“克热木正能量工作室”向社会传递民族团结的正能量,“陈小花工作室”促进大学生创业与就业指导等。
2.终身学习提升职业素养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要求具备宽口径知识储备。优秀辅导员重视学习学生工作相关专业技能,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78)。积极参加各类辅导员培训,如“高校辅导员骨干高级研修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培训”“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论坛”。研究发现高校辅导员所获得的证书主要是职业指导类和心理育人类两个类型,具体如表5所示。
表5 历年辅导员年度人物所获证书分类
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是对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比赛,这是辅导员提升个人职业素养的重要平台,14名(占12.5%)辅导员在全国、省级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也是提升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的重要途径。此外,8名(占7.1%)辅导员积极报考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
3.理论与实践结合
优秀辅导员擅于把握学生的思想规律,将自己在工作场域的所思所想提炼成为个人工作理念体系(56),例如“三全二分”育人工作体系、“五个一”综合素质提升计划、“213”突发事件处置工作方法、“一横多纵”的模式、“1136”本科新生教育模式、“三基两线”工作方法、“3+3金字塔”学生培养模式等,这些育人模式对于其他辅导员开展日常思政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同时,优秀辅导员擅于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57),积极探索学生工作的特点与规律,不断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开展相关研究,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55),他们主持和参与了各项国家级、教育部、省部级课题,公开发表论文、著作多篇。这些研究成果也获得了各级各类奖项。
总之,高校辅导员优秀辅导员的培养需要内外联动,需要辅导员自身认真学习、积极实践、勇于创新、善于总结。需要高校整合各方面资源,完善考核制度、培训制度,为辅导员的专业发展提供平台,从而助力辅导员的成长。
注释:
①括号内的数量无特殊说明表示参考点的个数,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