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语言对大学生人际沟通与交流能力的影响研究

2020-03-15 21:40李兰晶王子豪
高校后勤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人际沟通流行语线下

李兰晶 王子豪

网络流行语言对大学生人际沟通与交流能力的影响研究

李兰晶 王子豪

[李兰晶,山东理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子豪 山东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大学生的人际沟通与交流能力不仅对其个人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对社会进步同样起着积极作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QQ、微信、微博等媒介的盛行,网络语言受到了大学生的追捧,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人际沟通和交流能力。文章重点分析了网络语言对大学生人际沟通与交流能力的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详细阐述强化大学生线下交往能力的有效措施,以期为促进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提升高校思想教育水平提供参考。

网络语言;大学生;人际沟通与交流

网络流行语反映了一定时期的社会现象与网民心理,大学生作为直接参与网络流行语产生与传播的主要群体,其思想观念、文化素养、行为方式必然会受到网络流行语言的影响。网络流行语言具有鲜明的两面性,优点是丰富性、趣味性、个性化较强,有利于推动语言更新换代;缺点是不规范和不文明,既会对网络环境的健康发展造成一定阻碍,又会削弱大学生的线下人际沟通与交流能力。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人际沟通与交流的有哪些影响?如何消除消极影响?文章就此进行了研究。

一、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人际沟通与交流的积极影响

(一)提高人际沟通效率

网络语言是社会现象与网民心理的具体表现,主要流行于年轻群体中,尤其是尚处于高校学习阶段,没有进入社会职场的大学生,既有时间又有精力去接触与创造网络语言。现代网络语言主要表现为简洁性较强,例如许多大学生喜欢用字母、符号、贴图表达意见和想法,由于减少了打字或说话时间,再加上年轻人之间的心照不宣,所以大大提高了人际沟通与交流效率[2]。例如,某高校两个女生宿舍相约出去吃饭,在微信群中商讨时间与地点,女生A“周六一起吃饭?”,女生B“去的打1”,女生C“2W”,在上述对话中,女生A将完整的“周六两个宿舍一起去吃个饭怎么样?”简化成六个字,女生B用“打1”代替“报名”,女生C表达的“2W”是指“When (时间)”和“Where(地点)”,利用短短几个字或者数字与字母的组合便将一大段话的意思表达得清楚全面,在人际沟通与交流过程中大大节省了时间,而且多数网络语言具有较强的幽默性和诙谐性,给人以活泼、潮流的印象。

(二)推动语言新陈代谢

现代大学生思想十分活跃,对新颖性与趣味性较强的网络语言接受度高,只要能够获得年轻人认同的网络流行语,都能被广大高校学生传播,比如当“佛系(指遇事不争不抢,以随遇而安的态度生活)”一词及其解释出现后,迅速火遍全网络,彼时大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将不经常联系的男女交往关系称为“佛系恋爱”,将秉承“散养”态度的父母称为“佛系父母”等,还由“佛系”衍生出“道系”、“儒系”等词语。由于网络信息更新速度较快,所以网络流行语始终处于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中,一个热词从产生到流行可能只用两三天时间,具体流行时间少则几个星期,多则几个月,此后热度便会下降,逐渐被其他词语代替,比如最早流行的“帅锅”、“美眉”已经没有人再使用,前几年大火的“任性”也已经被人淡忘。在大数据与互联网等技术的支持下,网络流行语言的产生契机相对较多,无论是娱乐新闻、社会热点,还是客观现象、生活实际,都能被提炼成热词,继而在网络群体中传播,这种不断推陈出新的网络流行语发展现状,对主流语言的发展进步也具有积极影响,例如曾经大火的“APEC蓝”被广大权威主流媒体承认并应用[3]。

二、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人际沟通与交流的消极影响

(一)弱化大学生线下交流能力

因为生活环境的影响,不同大学生的交往习惯、理解能力、性格爱好、相处模式各不相同,有些大学生在现实社交方面存在一定困难,又因为现代网络普及程度高,所以相较于线下交流,此部分大学生更愿意通过网络进行人际交往。网络流行语是一把双刃剑,长时间缺乏现实交往,不仅会削弱大学生的面对面沟通与交流能力,还会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不良影响,使得人格出现缺陷,比如过于自负、多疑嫉妒、自卑羞怯、自私自利等。其中,过于自负的主要表现为在线下交流时高估自己,总是以一种俯视或轻视的态度对待他人,给人留下傲慢且不自量力的印象;多疑嫉妒的具体体现为表面相信别人说的话,心里存在质疑,在行为上不经意地对他人进行试探,当别人取得成绩时对其进行冷嘲热讽,当别人失败时不断幸灾乐祸;自卑羞怯是指大学生能够在网络上侃侃而谈,在现实生活中却不愿意主动开口,情况严重时甚至不敢与他人对视,过度低估自己;自私自利是互联网时代多数大学生都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不尊重别人、缺乏集体意识等[1]。

(二)造成严重的网络成瘾问题

网络语言在现代大学生中十分流行,2018年的网络流行语言大致包括官宣、杠精、佛系、锦鲤、skr、C位、真香警告、确认过眼神、皮一下、大猪蹄子等,2019年颇为流行的网络语言主要有硬核、盘他、脱粉、柠檬精、emmmm等,这些网络语言的来源渠道与形成方式各不相同,可以被应用于各个行业领域。由于这些网络流行语颇为年轻态和个性化,符合大学生的性格特点与交往需求,再加上网络中与学生拥有共同语言的人较多,使得网络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不断加强,逐渐造成严重的网络成瘾现象,具体表现为对网络依赖性增强、与社会现实脱离、语言功能下降、睡眠质量降低等,既不利于学业成就的获取,还会威胁生命健康。丰富性、趣味性、个性化等特点鲜明的网络语言配合便捷性、开放性、互动性较强的互联网,在极大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社交需求,加上现实沟通中存在的“代沟”问题,导致大部分个体开始主动回避现实交流,弱化了口头表达能力。

三、利用网络流行语言强化大学生人际沟通与交流能力的措施

(一)为大学生提供心理疏导

高校作为开展大学生教育的主要阵地,不仅要重视学生的专业成绩,还要明确人际沟通与交流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为了降低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度,促使其正确使用网络流行语言,高校应对大学生提供心理疏导服务,这对帮助其走出自负、多疑、自卑、自私等交往误区具有积极影响。首先,基于增强大学生现实交流能力的目的,高校要建立线下心理辅导教室,鼓励大学生主动向专业教师咨询,针对不愿意走出寝室、不喜欢开放内心的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流行语引起其关注,再采取循序渐进法帮助其踏入社会社交中。其次,高校在提供心理辅导时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大学生选择相应疏导方法,比如对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采取一针见血指出问题的强硬法,对于接受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要借助心理测试习题等手段迂回辅导,对缓解其社会恐惧与压力具有积极影响。再者,高校可以与沉迷于网络社交的学生家人、朋友、辅导员等群体进行沟通,共同寻找并制定良好的解决办法,由于网络语言已经成为现代大学生交流的“必需品”,所以家长若想改善“代沟”问题,必须跟紧时代,在与大学生交流时适当使用网络语言;辅导员也要对学生加大关注力度,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认真倾听学生的倾诉,采取引导的方法帮助其改善自身问题。最后,大学生自身要进行改变,不能因为害怕、恐惧等原因画地为牢,不可过度注重速度,应着重强调质量,逐渐从网络走向现实,同时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勇于接受他人的批评,积极挑战生活中的困难,秉承乐观、开放的心态面对现实社交,以此增强人际沟通与交流能力。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教学课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充分发挥其作用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人际交往观,因此高校要对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提高重视程度,加大建设与投入力度。第一,无论什么院系、专业,高校都需要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同时安排专业性较强的教师负责课堂教学,要求其秉承现代教育理念,将人际沟通与交流视为重要考察项目,借助先进技术与设备,在新教学模式支持下开展生动性较强的教学活动吸引大学生注意力,以此实现增强其线下人际交往能力的目的。第二,明确网络流行语的重要性,将其与教材内容有机融合,基于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人际沟通与交流存在的问题构建系统的社交培训体系,通过思想教育让学生明白网络语言的优点与不足,促使其以理性的眼光看待网络流行语。第三,辅导员、班主任、专业教师、心理教师等群体要在生活与学习中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现实社交的重要性,积极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比如辅导员可以通过在生活上给予大学生关心与帮助以拉近双方心理距离,专业教师可以通过利用网络流行语言代替正式化教学语言的方式攻克大学生社交防御[4]。第四,高校应针对网络语言的价值及其发展流行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在与大学生交流沟通过程中进行解读,督促其以客观且理性的态度看待网络语言的产生、传播与应用。

(三)切实增强大学生线下交往动力

1.组织多种校内活动

除了心理疏导与思想教育,实践活动也是增强大学生线下交往能力的有效措施。若想切实改善现代大学生现实社交能力弱、过度沉迷网络的问题,高校必须对第一课程进行延伸,组织丰富多样的专题活动,通过设立吸引力较大的奖励增强大学生参与积极主动性,为提高其人际沟通与交流水平提供有力支持。第一,针对计算机、生物科学、数学统计、工程设计等专业的大学生,高校可以举办校内科技创新或学术交流活动,学生在展示研究成果、讨论学术问题、开展创新报告时,为了证明研究结果的科学性,自然会与他人进行交流探讨,如此一来,既有利于促使大学生迸发新的灵感,又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线下社交能力。第二,高校应为大学生提供多元化交流互动机会,例如鼓励大学生在假期进行勤工俭学,积极参加兴趣社团或组织,引导或带领学生为敬老院、孤儿院等提供公益服务,大学生的社交能力、协调能力、表达能力在参与过程中自然会得到提升,同时,对提高综合素质、充分展示自我等方面也会产生积极影响。

2.开展实践性社会活动

社会活动能够帮助大学生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增强职业竞争力与锻炼线下社交能力,因此高校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性社会活动帮助大学生切实融入社会。在开展社会活动时,首先要注重活动主题,若想有效增强大学生人际沟通与交流能力,应将主题定位为“未来职业发展”、“社会热点讨论”、“人际关系协调”等;其次,高校可以与不同公司、企业、组织建立合作关系,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就业机会,确保其能够在实践中将理论知识贯彻落实,同时在工作过程中锻炼人际交往能力;最后,鼓励大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培养其在沟通中寻找共同话题的能力,这对促使大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具有积极作用。

(四)大学生要正确认识网络流行语的两面性

网络语言具有鲜明的两面性,积极的一面是能够令大学生更加直观地表达出自身想法与心情,为其参与社会活动与缓解气氛提供了有力支持;消极的一面是指网络语言缺乏规范性,存在语义混乱、语法不清、错字丛生等问题,阻碍良好语言应用习惯的养成。另外,部分网络流行语背后隐藏着相对复杂的社会问题,大学生还没有真正进入社会,社会经验与生活阅历不足,容易被某些心怀不轨之人利用,影响社会和谐与安定。第一,大学生要正确认识网络语言的两面性,以开放但客观的态度使用网络流行语,在借助网络语言参与社会活动或话题讨论时要懂得分辨对错,不可人云亦云,这对提高网络交往效率以及消减线下交流障碍具有重要作用;第二,大学生必须明晰网络语言带来的消极影响,正确使用网络流行语,传播语义清晰且语法正确的网络语言,这对改善因盲目且肆意使用网络流行语造成的语言环境杂乱问题具有积极作用,有利于促使大学生提升自身文明程度,树立与维护良好社会形象[5]。此外,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语言还能净化网络环境,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以及增强大学生人际沟通与交流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1]王蕾迦,祝华.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交往困境与理性构建研究[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11):200-201.

[2]何李来,郭祥.新媒体时代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5):124-130.

[3]刘潇萌.浅析汉语学习者对中国2018网络“流行语”的了解及应用情况[J].北极光,2019 (09):55-57.

[4]吴茜玲,罗娇,白纪云,等.大学生安全感对手机成瘾的影响:回避现实社交的中介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9,35(05):589-596.

[5]张霆.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状况及其引导方略[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05):66-71+86.

(责任编辑:卢彩晨)

猜你喜欢
人际沟通流行语线下
低年级本科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调查研究
COZMINE线下集合店
传统线下与直销模式孰强孰弱?这家动保企业是这样看的
流行语大盘点
看古人如何玩转流行语
从“偶然”的疫情大爆发到“必然”的线下线上教学结合
大学流行语考察
巧借 流行语
当代大学生人际沟通的有效性问题研究
人际沟通技巧在对台传播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