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招标采购存在的风险及风险防控研究

2020-03-15 21:40郭玉俤
高校后勤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招标供应商流程

郭玉俤

高校招标采购存在的风险及风险防控研究

郭玉俤

[福州大学]

高校招标采购是教学、人才培养和科研的后勤保障,是高校正常运行的基础,但高校招标采购工作还不完善,存在诸多风险,如何防范这些风险是当前研究的重要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招标采购的现状,深入阐述了高校招标采购中存在的廉政风险、流程控制风险、标的物潜在技术风险以及供应商信誉风险等多种风险,并进一步探讨对这些风险进行防范的各种措施,期望能够通过行之有效的防控机制对风险进行规避,保证招标采购工作的顺利展开。

高校;招标采购;风险;风险防范

招标采购是我国经济体制系统变化下产生的一种成交方式,它是一种有组织展开择优选择的经营方式,力求以最低的价格获得最优服务和最佳的资源,极大程度地为招标方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招标采购包含招标和投标两方面。其中,招标一般是指招标方以招标公告的方式向社会各方或者特定的邀请方发布采购内容、服务要求和技术参数等,以吸引投标人按照同等的条件进行竞标,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综合评审,并从中选择最优中标人的采购行为[1]。这种经营方式不仅广泛应用于商业经营,也成为当前政府部门主要采用的市场采购方式。在高校跨越式发展过程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了高校作为买方的市场地位,这是因为高校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发展需要投入大量的物资设备和后勤保障。可以说,高校的招标采购工作对高校的功能发挥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我国高校自主招标采购的时间还不长,存在较多的风险,如何防范这些风险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一、高校招标采购的现状

作为非营利性机构,高校招标采购更多是为了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求。高校招标采购内容主要为基建采购和科研设备采购,采购方式以公开招标为主。随着当前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师生数量、基建投资规模和科研经费等的不断增加,高校招标采购规模进一步扩大[2]。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7年我国教育类(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系统)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11104亿元,比2007年的2523亿元增加了将近5倍,这些数据侧面反映了当前高校招标采购规模的快速增长。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正式施行以来,我国高校的招标采购不断朝着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以集中采购为主,分散采购为辅的组织格局。所谓集中采购,则是由学校牵头成立专门的招标采购办公室,对各个部门和各个学院所需要的各种物品进行统一采购的模式[3]。这种模式优点在于通过成立专业的职能部门进行采购,可以有效整合分散的采购资源,减少重复采购行为,大幅度降低采购成本,并更容易吸引优秀的采购商,但是集中采购如果没有监督部门的话,则容易滋生腐败,成为权力寻租的温床。而所谓分散采购,则意味着高校内部没有统一的招标采购部门,各部门或者各学院自行成立部门负责招标采购。相对集中采购,它比较灵活自主,采购部门和使用部门相统一,有利于分散采购风险,但是高校内部采购机构重复设置、采购流程和方式不统一等都增加了高校内部的运行成本,并不能获得大批量采购的优势。

当前为了更好地对招标采购行为进行管理,很多高校纷纷成立了专业的招标采购部门,建立了从物资设备采购的采购决策、管理、执行到验收、监督等的一系列规范化程序,并辅以常态化的监督机制和问责机制[4],高校招标采购的实践管理进一步完善。

二、高校招标采购工作中存在的风险

高校招标采购工作是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其服务社会三大功能体系正常运行的支撑。其流程包括设备招标、投标、采购、质量验收、入库、建立账目、建立文档、效益评估、转账报销等多个环节在内[5],流程冗长复杂,因此也存在较多的风险。这些风险有的来自于招标单位,有的来自于投标单位,也有来自于招标物本身存在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廉政风险

“廉政”一词一直是我国党员干部或者国家机关的公务人员在执行公务和日常生活中所强调的一种核心理念。而所谓的廉政风险则是上述工作人员在这过程中可能凭借所拥有的公权力谋取某种私利或者进行某种权力寻租等的腐败行为,这些贪污腐败行为主要包括:作风腐败、思想道德腐败、岗位职责不清晰、制度管理缺陷等问题[5]。而廉政风险中最主要的风险为权力行使的风险和思想道德腐化的风险。权力行使风险主要是由于招标采购的流程操作均经同一部门经手,权力相对集中并缺乏相关约束使得高校相关领导或者工作人员可以自由行使权力,导致权力滥用或者以权谋私现象产生,主要体现为:在设备招标公告的制定中,由于自身权力过大,不按照国家或者学校的规章行事,或者利用自己的权力或者权威人为地为某家特定的投标单位“量身定做”招标公告,或者只向特定的某些投标单位公开招标要求,或者在招标投标中存在违规操作等。这些操作在为特定的投保人围标、中标创造良好条件的同时,严重威胁了高校的利益。思想道德腐化风险则是领导干部或者工作人员道德意识淡薄,表现为道德理想迷失、道德观念错位等引发的道德失序,表现为招标采购过程中工作态度懈怠、违规违纪操作、贪污腐败、以权谋私等,这些都人为干扰了学校招标采购工作的正常运行。

(二)招标采购流程控制风险

高校招标采购流程复杂,围绕此流程存在较多的风险,主要体现在:招标采购合同不规范、招标采购流程不规范、招标采购资格审核体系不完善等。招标采购合同是招标采购工作开展的核心基础,也是招标、投标、评标、以及定标等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依据,所以规范的招标采购合同至关重要[6]。但是,在高校具体工作中,经常存在招标采购合同不规范、招标文件制定具有倾向性,隐藏技术陷阱,缺乏公平性和合理性,这些导致高校招标采购的优势无法发挥,劣势物资进入高校,高校资源严重浪费;招标采购流程的不规范则体现在流程设计问题,主要为招标流程信息不完全公开、实际操作随意性大[7]。虽然当前大部分高校设立了专门的招标采购职能部门,但由于缺乏监督机制,招标采购的信息处于半公开,有些信息则直接透露给特定的围标者,尤其是大型设备的采购,则只通知与自己有利益关系的供应商参与围标;招标采购资格审核体系不完善则是因为当前我国高校未建立完善的严格招标采购审核系统。因此在招标项目评审过程中,以不规范的手段选择评审专家,甚至将评审专家的名单透露给竞标者。由于评审专家选择的随意性,使得项目评审存在一定的倾向性并缺乏严谨性、专业性。

(三)招标标的物的潜在技术风险

招标内容物的风险主要来自于技术方面的风险。对某些大型技术密集型科研设备,由于技术含量高,具有较大的信息不对称,即中标企业对其产品技术参数、指标、性能了如指掌,但是招标采购方或者这些科研设备的使用者由于技术能力问题往往对这些大型设备只会使用而已,对其技术方面的信息了解不多。因此,在招标公告中往往无法全面说明所采购科研设备的所有技术参数,导致所采购的物资与科研初衷不符。而这些商品本身具有的高新技术含量还可能使得评审专家对于信息不完全或者中标单位隐藏其些技术缺陷,使得通过专家评审的设备最终在使用过程中状况频出,严重浪费国家资源,影响某些重大科研项目进展。

(四)供应商的信誉问题

市场上供应商素质参差不齐,所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千差万别。在招标公告发布后,由于市场上某些科研设备的供应商数量较有限,这些供应商为了中标,彼此之间相互串通,一致对外抬高或者压低价格,形成价格垄断。也有的供应商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对所提供的标的物以次充好,偷工减料。而一部分供应商则虚假应标,为了更好中标,以较低的价格中标后,对其在合同中所做出的承诺不予兑现,导致采购合同解约,科研进度搁浅。甚至有些投标单位中标后未经招标单位同意私自将采购项目转包、分包,所选择的分包人经济实力和建设实力不足,基建工程频繁出现问题,甚至出现资金链条断裂,拖欠工人工资,导致工人罢工闹事,基建工程搁浅的不良现象。这种极不负责任的供应商给招标单位带来极大的不良影响。

三、高校招标采购的风险防控措施

(一)规范招标采购流程

高校招标采购制度建设的核心在于规范招标采购流程,保证招标采购过程的透明化、规范化。因此,应该对招标采购流程构建规范化的服务平台和操作细则,对最容易产生风险的环节,例如供应商的选择等进行相关制度规定,以保证招标工作严格按照规定展开,招标工作有法可依,有据可循。以下几点应该特别注意:首先,建立合格的供应商系统。合格的供应商系统的建立可以降低招标采购的审查成本,为高校节约大量的时间、精力。可以考虑将有多次愉快合作经历的,或者信誉较好的供应商纳入系统,并通过市场反馈,不断动态修正供应商系统,以保证进入系统的供应商质量。其次,建立科学的专家评标系统。科学的专家评标系统是保证招标采购流程公正、公平的关键。应该针对不同的采购项目建立不同的专家评标库,对短时间内难以构建专家评标库的高校,可以聘请校内外的行业专家或者直接采用本省财政部门的专家库,总之最终选择的专家应该与实际工作需求相符合。

(二)加大监督机制建设

任何社会活动的展开都离不开法律和制度的约束,也只有以“法治”替代“人治”才能防止各种寻租腐败风险的产生,因此在规范流程的基础上,还应该构建一整套严格的监督机制。首先,强化单位审计、纪检监督部门的监督意识,对招标采购中存在的各个风险重点督查,执纪问责到位;其次,领导干部要进行自我监督。领导干部要明确自己的职能,不断加强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建设,有意识加强自己的廉政风险防范意识,对招标采购中某些敏感实务不插手、不暗示,不给某些人寻租创造条件,使招标采购工作在阳光下运行;最后,对于某些供应商的不良行为,相关监督管理机构应该及时曝光,并将其列入黑名单[8]。

(三)提高招标采购人员的专业素质

高校招标采购人员的专业素质是影响招标采购质量的重要因素。由于高校的非营利性,使得高校相对企业而言其工作人员业务感更低,更关注常规工作,缺乏应有的风险防范意识,在某些采购业务中考虑不周或者存在贪污腐败,容易被供应商抓住漏洞。因此,仅凭学校内部的制度建设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加强招标采购人员素质的提升。首先,应该加强招标采购人员的教育和培训。通过举办或者参加各种业务交流班、培训班、讲座、专题研讨会不断加强工作人员对业务的熟练程度,以减少业务中可能存在的漏洞,消除隐患;其次,严把从业人员关口,建立起专业化、规范化的招标采购队伍。因此,在高校招标采购人员的招聘中,应该选择那些熟练具备法律法规知识、社会心理学知识、产品知识和业务知识等的相关人员;最后,实行绩效考核制度。摒弃那些“做多做少一个样”的考核模式,将招标采购人员的业务能力与绩效考核相挂钩,激励采购人员不断提高其采购招标的业务能力和业务质量。而对那些出现业务过失的工作人员则要给予惩罚性措施,并要求其及时总结以保证今后招标采购任务的进展更加顺利。

四、结束语

高校招标采购工作是一项节约资金、降低成本,并有利于高校正常运行的工作。这项工作展开的过程中不仅有来自高校本身的风险,还有来自供应商以及商品潜在技术特性等的风险。随着高校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的招标采购工作只能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因此,作为招标单位的高校应该不断加强风险防范措施。总之,高校的相关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到招标采购工作中存在的风险,通过行之有效的方式不断对风险进行规避,而这些都需要相关人员的长期摸索与共同努力。

[1]李秀英.高校招标采购风险控制与对策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7, 38(9):35-38.

[2]操天明. 高校招标采购廉洁风险防控机制研究[J]. 科技视界,2018,8(30):110-P113.

[3]杨阳, 金慧英, 贺强. 高校招标采购的风险分析与控制[J]. 管理观察, 2017,36(21):126-127.

[4]何施陶. 高校招标采购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9,13(16):26-28.

[5]周泽. 高校招标采购领域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研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8,26(11):79-80.

[6]耿洪英. 高校招标采购风险分析与控制研究[J]. 商业经济, 2017,35(9):33-34.

[7]赵春. 招标采购中的风险分析与控制——以高校为例[J]. 中国集体经济, 2013,28(36):13-14.

[8]罗凤梅. 政府采购廉政风险点及防范对策[J]. 法制与经济, 2017,24(9):56-63.

(责任编辑:赵相华)

猜你喜欢
招标供应商流程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公立医院招标采购集中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本刊审稿流程
析OGSA-DAI工作流程
统计分析在工程招标中的应用
工程招标采购中的投诉预防与处理
供应商汇总
供应商汇总
供应商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