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扬
立德树人在高校后勤工作中的践行路径——以中国政法大学为例
徐 扬
[中国政法大学]
高校后勤工作中立德树人的育人思想要求培养有理想信念、政治品格、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涵指了为个人谋发展、为人民谋幸福、为国家谋富强、为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大同的价值追求,高校后勤工作可以在行为、管理、服务、实践、环境和文化育人方面践行立德树人教育思想。
立德树人;高校后勤;践行路径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博大精深,深刻解答了培养什么的人、为谁培养人和怎样培养人的根本性问题,关于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育人理论是其核心理念和理论精髓。他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
习近平曾寄语广大党员干部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笔者认为再加上“传美德”同样适用于青年学生德性的培养上。《大学》中开篇名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大德”就是要培养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信念,树立“四个自信”;“守公德”就是坚守初心使命,秉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不存私心、不谋私利,做到公忠为国、以义制利,坚守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诗经》中的“夙夜在公”以及《汉书·贾谊传》中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便是这种德;“传美德”就是传承家庭美德,培养良好家风,传承齐家之德、延伸治国之德;“严私德”就是要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做到克己复礼、克己奉公,即《礼记》中所倡导的慎独思想,“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关键”,落实到青年学生的育人上就是要培养他们“爱国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德。他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讲到,“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青年学生首先需要培养爱国精神,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和共祝中华民族精神家;“天下之德,莫过于忠”,用“四个意识”培养大学生的政治自觉、政治站位和政治定力,做到忠诚于党和人民;干净就是思想上心无旁骛、一尘不染,行为上两袖清风、一身正气,在洁白无瑕的心灵白纸上绘就壮美的蓝图、谱写壮丽的篇章;担当就是敢于直面问题挺膺负责,勇于攻坚克难,要有《孟子》中“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使命担当精神。
新时代需要德才兼备的人,道德是处理个人与他人、社会和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实现自我革新的精神力量,才能则是一个人已经具备但未表现出来的知识经验和体力智力,二者之间是本末关系,司马光在《资治通鉴》讲到“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指出“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越来越历久弥新,这就是我们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但丁指出“道德常常能弥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弥补不了道德的缺陷”;新时代也需要德法兼修的人,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强调法治和德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法学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法学知识水平,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肩负着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习近平讲到“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他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他也曾寄语青年,“要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胸怀理想、志存高远,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并为之终生奋斗。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自觉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人的需要可以分为生理、安全、交往、尊重与爱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而且这五种需要有先后顺序与高低层次之分,满足了上一层次需要后在条件允许时就会追求更高层次需要。马克思将人的本质归结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按照他关于人的发展形态理论,人在社会发展中发展经历了人的依赖关系、物的依赖关系以及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三种形态,第二种形态为第三种形态创造条件。“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第二个阶段为第三个阶段创造条件。”[1]立德树人的逻辑起点就应当是满足个体成长成才的需要,《左转》列有三不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马克思认为道德是意识形态的表现形式,意识形态则是由特定历史阶段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表现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学等的语言中的精神生产也是这样。”[2]我国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中国最大的实际和国情,且已进入新的历史时代,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该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也是立德树人理念的应有之义。
全面依法治国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他三个战略布局的重要保障和实现路径,这一战略将最终要落实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体现为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治与德治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不可偏废,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鲜明特点就是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西方的国家道德观认为,“只要神圣美德不再获得支持,世俗行为就会为所欲为,就会开始肆无忌惮。”[3]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即是培养德才兼备、德法兼修、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年智则中国智,青年强则中国强”。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四个伟大”和“两个一百年”的宏伟蓝图,伟大梦想是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目标方向;伟大斗争指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勇毅无比的担当精神,是驱动牵引;伟大工程是新时代党的建设工程,是护航保障;伟大事业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旗帜道路。“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它们的实现都离不开教育这个基础性工程,习近平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才对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突出。我国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通过教育立德树人,培养大量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世界格局瞬息间即可千变万化,给世界各国的发展带来机遇。但同时,我们的“地球村”也面临着威胁和挑战,自然资源盲目开发、全球气候日趋变暖、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恐怖主义日渐嚣张,需要全体“地球村民”共同面对和应对,广大青年更是责无旁贷,不断培养国际视野。“德不孤,必有邻”,“放眼全球,高等教育改革方兴未艾,‘立德树人’并不是一个中国独有的概念,它是‘中国话’,同样也是‘世界语’。可以说,培养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是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的共同潮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属于人类文明的共同体。”[4]《礼记》中讲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世界各民族是能够做到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是可以同心共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
广大后勤员工是全员育人的不可或缺的主体,如果说教室是学生的第一课堂、专业教师是手持教鞭的老师的话,那么后勤各个场所则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后勤员工则是手握锅碗瓢盆的兼职老师。他们以“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朴素的道德自律,“打铁还需自身硬”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职业道德操守,任劳任怨、兢兢业业、默默无闻的精神品质,在立德树人过程中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功效。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讲话时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管理育人功能体现在后勤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方面,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分别制定实施财务、基建、资产、采购、饮食、住宿、物业、医疗、绩效考核、奖优罚劣以及督办监督等方面的规章制度,细化各项工作流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从而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
高校在办好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应当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高校后勤工作在上述服务职能的履行上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后勤工作具体的服务效能可以体现在为广大师生提供人性化、细节化、智能化服务上,将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本位列为工作理念,如迎新时为新生家长提供免费住宿场所;坚持“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理念,如铺设健走便道;信息化建设已成为一大趋势,如建设自助服务大厅。
习近平在视察中国政法大学讲话中指出,“要打破高校和社会之间的体制壁垒,将实际工作部门的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引进高校,加强法学教育、法学研究工作者和法治实际工作者之间的交流。”学校在资源紧张的情况下投建了法律诊所、模拟法庭、模拟检察院和模拟公安局等场所,让学生从中检测法律知识技能获取效果,练就依法治国本领。另外,在实践育人方面,后勤各部门设置了大量的勤工助学岗位,让家庭经济相对困难学生在获得资助的同时提升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能力,还能做到自助助人、自强强人、自立立人。
马克思认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6]习近平指出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校园文化体系,实现全方位育人。后勤工作着力打造安全型校园,通过招标引入专业化保安、投建无死角监控系统和人脸识别系统;打造美丽型校园,建筑朴素、雅致、鲜明、协调,绿化上绿树成荫、花团锦簇、色彩错落有致,可以激发活力、诱发审美,让人心旷神怡;打造节约型校园,加大节约型校园宣传,引入节能减排系统,规范修缮工程招标;打造法治文化校园,法镜、法鼎、法治天下石碑、明法雕塑、法治文化广场无不彰显着法治精神,孔子塑像意蕴着与以德治国的结合,拓荒牛和扬帆雕塑象征着法大人开拓进取和扬帆远航的精神面貌。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后勤在践行文化育人方面,举办技能大赛、优质服务月、后勤运动会、歌唱祖国歌咏比赛、羽毛球乒乓球比赛、后勤系统义诊活动、健走活动,以此展现后勤工作人员追求进步、健康向上的风采;形成了学生积极参与后勤建设的文化,学生代表参加校长办公会、后勤工作例会,志愿担任军都小卫士、后勤监督员等。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4]靳诺.立德树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时代使命[J].中国高等教育,2017,18:9.
[5]冯志国.高校后勤应主动在立德树人工作中发挥实效[J].高校后勤研究,2019,4:71-72.
[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赵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