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艳玲
青海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状况调查研究
韩艳玲
[作者: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公共教学部副主任、讲师]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办好思政课,离不开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取得成效的关键。本文在实证调研的基础上,发现青海高校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主流媒体对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状况的影响、高校领导干部综合素质、学术评价体系和学术生态等方面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对教师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净化网络环境、加强网络监管,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高校干部队伍,完善学术评价体系、优化学术生态环境等对策建议,以期进一步优化青海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状况。
立德树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状况;青海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讲话精神和2019年3月18日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培养什么样的教师、怎样培养教师”这一关键性问题,[1]更好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本调查小组先后在青海大学、青海民族大学、青海警官学院、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青海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开展调查研究,着力发现青海高校教师思想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
青海高校中共有124名高校教师参与了此次问卷调查,其中男性43人,占比34.68%;女性81人,占比65.32%。在民族构成方面,汉族教师101人,占比81.45%;藏族8人,占比6.45%;回族6人,占比4.84%;撒拉族3人,占比2.42%。在年龄分布方面,31—40岁的青年教师占了样本的一半以上,40—50岁的教师占比超过四分之一。在从事专业属于学科类别方面,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教师83人,占比66.94%;理工类教师35人,占比28.23%;农医类教师6人,占比4.84%。在政治面貌构成中,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91人,占比73.39%;共青团员4人,占比3.23%;民主党派成员5人,占比4.03%;群众24人,占比19.35%。其中,民主党派成员和群众共计29人,占比23.39%,不足总样本的四分之一;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和共青团员95人,占比76.62%,超过样本总量的四分之三。在专业技术职称构成方面,副高级及以上教师47人,占比37.09%;初级和未定级教师48人,占比38.71%。
58.87%的教师对“我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表示“非常赞同”,25.81%的教师表示“比较赞同”,但是依然有9.68%的教师表示“说不清楚”,5.64%(不太赞同+很不赞同)的教师表示不赞同。我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已经被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真理,是指导我党不断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的科学理论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的六点要求中,第一就是“政治要强”,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要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要保持政治清醒。高校要保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对于“在获取新闻信息时,您最常使用或浏览最多的是”这个问题,77.42%的教师选择了“微信”,而只有57.26的教师选择“电视广播”,55.65%的教师选择“国内综合性新闻网站”,仅有29.03%的教师选择“政府、学校等单位主页”。说明主流媒体对教师思想状况的影响远远低于“微信”等自媒体的影响。另外,对于“您认为哪三种渠道获取信息更全面、准确、客观”这个问题,分别有9.68%的教师选择“BBC等各类境外媒体消息”、“网络大V的观点”。“随着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的‘ 三观’造成消极负面的影响。”[2]众所周知,BBC等各类境外媒体、网络大V发布的消息往往是失真的,甚至与官方的观点相互对立,一部分教师认为这些渠道获得的信息更全面、准确、客观,势必会影响他们对主流媒体发布信息的信任,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在他们那里也将会打折扣。这种情况的出现,毫无疑问地会对教师的思想状况造成消极负面的影响。
对于“您认为影响高校发展的重要因素是”这个问题,71.77%的教师选择了“学校领导班子的领导决策能力”,62.10%的教师选择了“学校的发展定位”。其实,对于学校的发展定位主要是由学校的领导层来决定的,虽然一般会充分考虑学校的学科优势、区位优势等因素,但是具体的决定权仍然在领导层。学校的发展定位是否科学,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高校领导层的科学决策能力。无论是“学校领导班子的领导决策能力”,还是“学校的发展定位”,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归结为高校领导层的领导决策能力,根源于领导层的综合素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重要性,高校也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在建设教育强国总体布局中找准自身的定位,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当然,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也是影响高校发展的重要因素,64.52%的教师认为“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影响高校发展的重要因素。青海高校引进高层次人才的难度较大,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例,青海高校近5年都没能成功引进该学科的博士。
针对“您当前最主要的工作困扰”这一问题,有56.45%的教师认为是“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困难”,48.39%的教师认为“没有学术引路人”,另有45.16%的教师选择了“教师考核机制不合理”。众所周知,职称评审直接关乎高校教师的切身利益。同时,在现有的评价体系中,职称评审的主要参考依据就是科研成果,也就是论文发表的数量与质量、主持或参与的课题等。作为高校教师,上好课是首要任务,但是除了最基本的要完成的课时量,上好课在职称评审时显然没有搞好科研的作用大。因此,“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困难”、“没有学术引路人”与“教师考核机制不合理”反映的都是同一个问题,即把科研成果作为考核高校教师的标准存在不合理性。鉴于科研的重要性,在高校教师做科研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甚至发生了不少丑闻。对于“目前制约我国学术创新最重要的因素”这一问题,70.16%的教师选择了“学术评价体系不完善”,66.94%的教师选择了“学术生态环境有待优化”,44.35%的教师选择了“科研平台设施和技术支撑体系不力”。可见,学术评价体系和学术生态成为影响学术创新的重要因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正确的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3]马克思主义是党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指出,“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高等教育必须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用马克思主义指导高校发展,才能保证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才能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党的手里。高校必须加强对教师进一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党员教师牢记教育工作的初心,“要立志做大事,而不是立志做大官”,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培养更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愿意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高校要制定和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务工作队伍培训计划,每3年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务工作者进行一次全员培训;分层次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重要精神研讨班,对高校领导班子、院(系)负责同志、专兼职党务干部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进行全面培训,使高校教育工作者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4]但是,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的复杂工程,不仅需要思政课教师的引领,而且需要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发挥育人效果,才能取得1+1>2的育人效果。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上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主流媒体对教师思想状况的影响远远低于自媒体的影响,报纸杂志等传统主流媒体在新媒体的强烈冲击下,已经不是高校教师获取新闻消息的主要渠道,“微信”、“微博”、“微视频”已经成为教师获得新闻信息的最主要渠道。同时,少部分教师认为BBC等境外媒体以及网络大V的观点更客观可信,这本身是一种错误的认识。一方面,国家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网络的监督,坚决打击传播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的行为,净化师生的上网环境。另一方面,作为高校教师也要加强自律,努力做到课上课下一致、网上网下一致,自觉抵制网络上与主流媒体不一致的信息,不信谣、不传谣,不以“猎奇”、“解密”、甚至哗众取宠的心态传播网络上不良信息。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习惯。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不能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旁观者甚至反对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5]高校只有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只有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才能确保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才能保证中国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才能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实现建设教育现代化强国的目标,需要一大批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科学领导。高素质专业化的领导干部队伍,不仅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而且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受益者。高校干部队伍在各级各类培训中受益,对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专业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具备更强的在“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方面的能力。教育现代化是推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础。因此,培养一大批办教育、懂教育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在很大程度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指出,要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五唯”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这就要求教育评价要回归教育的本质、回归教育的规律、回归教育的初心,坚决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6]教育本质上是培养人的事业,教育评价必须符合人的成长规律。从教师角度看,教师具备扎实的学识、宽广的学术视野、高超的教学技能、高尚的人格,才能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亲和力,才能培养出来优秀的人才,因此,评价和考核教师的标准也不能狭隘。高校在制定学术评价体系方面,应充分考虑各个学科的特点,因地制宜,因地施策,而不应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在科研、教学、行政等方面合理分配工作量,不能把科研论文作为教师技术职称评选的唯一指标,对于本科院校而言,应适当向教学任务方面倾斜,对本科生的培养毕竟是地方本科院校的主要任务。对于“双肩挑”的教师而言,既要完成行政工作,又承担教学任务,在职称晋升的时候,应充分考虑行政工作量和教学工作量,科研水平和科研能力展现不能以发了多少篇中文核心、CSSCI期刊论文为唯一的标准。
[1]教育部课题组.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4.
[2]张利涛,马伟鹏. “四爱三有”融入高校立德树人全过程研究[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8,(5):141—144.
[3]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10(001).
[4]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001).
[5]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001).
[6]何忠国.坚决克服“五唯”顽瘴痼疾[N].学习时报,2018-09-19(001).
青海大学2019年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党章历程与党章精读”(课题编号:XX19007)
(责任编辑:赵永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