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美婷
新时代高校后勤文化建设探究
张美婷
南京大学]
高校后勤文化建设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坚定信心,关注人性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工作方式,加快数据传播速度,从而满足日新月异的管理需求。推进高校的新时代社会主义高校后勤文化建设。
人性化;信息化;智能化
经长时间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近代以来,久经挫折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巨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远景。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后勤文化建设也应当从“严格管理、用心服务”向“科学创新、以人为本”转变,在确保学生生活安全的前提下,紧跟时代脚步,优化服务方式,提升工作效率,完善服务体系,让学生生活更加舒适。同时也要更加关注后勤职工需求,不应过度倡导牺牲自我无私奉献精神,应以人为本,注重后勤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精神发展,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形成健康可持续的管理服务模式。
后勤文化建设作为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代表着学校形象和治学理念,也是学生服务内容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当明确高校的主体——人,无论是精神传承,还是学术研究,都是以人为主体进行,如果只是流于形式而忽略人的感受,高校文化建设将会本末倒置。而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后勤服务,覆盖住宿、饮食、安全等方方面面,是学生接触最多最广泛的高校组成部分之一。后勤文化建设应立足于师生需求,强化管理、服务、教育职能,关注感染学生,实现高校后勤管理服务教育的初心和使命。
高校后勤不仅仅是师生的后勤,也是后勤职工的后勤。在满足学生需求的同时也要注重后勤职工的感受,了解他们的生活工作状态,如科学合理排班减轻职工工作压力,引入智能化产品解放劳动力等。只有兼顾学生与后勤职工的群体需求,才能营造后勤员工与学生的和谐关系,才能更好的理解十九大精神,促进社会主义新形势下高校文化建设。
以往传统后勤文化建设中,更多着力于从政治宣传和管理人员的角度入手,致使后勤文化建设脱离群众学生;从事文化建设的管理人员与学生年龄差距较大,审美存在偏差,导致文化建设成果难以获得学生的关注和共鸣,极大的浪费人力物力。
如今,众多高校已意识到这个问题,并投入进行新时代后勤文化建设探索,如成立大学生自管委、建立后勤微信公众号、设计后勤人员年轻化等谋略,获得一定成效。南京大学也进行了相关探索,如根据学生喜好出品的特色板报,不仅风靡学生朋友圈,更是通过媒体报道获得了社会广泛关注和认可。
固然后勤文化建设是一个持久的过程,会跟着社会发展不断进步。如果后勤人员不能坚定改革决心,用心推动文化建设,持续投入时间精力,那么后勤文化建设就会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根据多年的后勤管理经验,在此提出以下几点方案以供参考。
1.积极吸纳年轻血液
后勤管理团队应当积极吸纳年轻人参与后勤管理和文化建设,并鼓励他们建言献策甚至身体力行,从而引入新思想和新活力,避免管理人员因与学生的年龄差距导致思想脱节,影响服务质量。
2.接受优秀流行文化
由于年龄和生活环境不同,部分后勤管理人员对于流行文化嗤之以鼻,然而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流行文化正是学生喜爱并大量关注的文化。流行文化中固然有消极、灰色的成分,但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便能让其中的优秀流行文化为后勤管理人员所用,深入学生内部获得学生的认可。
3.内容鲜活化
相较于乏味干瘪的语言,师生们更容易接受轻松文娱的内容。从传播效果来看,幽默有趣的内容形式更容易被扩散和记住,但是需要确保娱乐与实用结合,避免过度娱乐和低俗无底线。
4.内容高于形式
后勤文化建设应当侧重实用性,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出发,切实为学生排忧解难,避免推皮球、假大空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提升自身工作价值,获取学生信任,树立公信力。
通过总结高校后勤管理经验,管理人员已经明确意识到与学生长效沟通的重要性并建立了一系列体制机制,如高校普遍建立了“校长信箱”以供学生反馈建议,但是许多高校流于形式,校长信箱形同虚设,且校长信箱缺乏互动,没有起到预期效果。跟随着科技和互联网的成长,交流传播等方式的不断创新扩散,创建新“对话”宣传等渠道等平台十分必要。
1.互联网平台
现微信公众号已遍及,然而倾向于信息单向推送;贴吧虽可以按贴回复,但容易受到水贴等因素影响,并且缺乏官方权威性。后勤部门可以在公众号基础上开发专业化论坛交互功能信息平台,学生可以直接通过平台提交意见反馈,管理员也可以定向回复,提升沟通质量和沟通效率。
2.BBS升级
以南京大学小百合BBS为代表的校园论坛在之前的学校和学生的沟通中起了重要作用,也承载了很多历史意义。但随着时代快速发展,BBS的服务功能和界面设计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所以要对其进行升级,根据学生需求实现“私人订制”,规划页面布局,美化界面设计,让BBS重获新生,继续为学生服务。
3.代表交流会
面对面交流是最直接最高效的沟通形式,后勤部门可以定期邀请学生代表参加后勤讨论会议,作为旁听人员了解后勤文化建设现状,以获得学生的认可和支持。学生可以通过投票等形式选取学生代表,这不仅强化学生公民意识,也能锻炼学生参政议政的能力,提高后勤建设的积极性。同时也能直接获得学生建议,让后勤管理人员深入了解学生实际需求,也让学生理解后勤工作,提升问题解决效率。
高校后勤管理服务的侧重点在为师生管理服务同时,也应赋予“教”“育”为要;对于后勤职工不应该只要求工作奉献,也要体现人文关怀,提升职业荣誉感。
1.对学生人性化管理
基于便利学生的考量,优化办事流程和职能部门设定,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并在不影响校园安全前提下制定人性化规章制度。
后勤部门的职能设定、管理规划、事务安排应该以服务学生为出发点,避免形式主义、投机主义和虚假政绩工程。后勤管理部门应多渠道了解学生需求,保护学生利益,在不影响管理严谨性和不危害校园安全的前提下,尽量为学生提供方便。
2.对职工人性化关怀
对于工作安排、工作计划应当充分考虑一线员工的实际情况,避免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等情况的产生,不吝职工的人文关怀,包含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提升后勤职工的工作尊严和职业荣誉感,提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3.简化办事流程
精简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明确分工与职责,细化工作办事流程,取缔不必要的手续过程,避免职责不明相互推诿的情况划分。集中化办公,统筹职权,减少多部门甚至跨校区办事步骤,方便学生的同时也减少后勤职工的工作负担。
“以人为本”,是服务理念,是管理模式,是教育引导。在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大力推进科技发展,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日渐成熟,新科技迅猛的走入千家万户。在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中,科学有效的采纳管理理论,应用智能化科技产品,改善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有助于优化后勤管理质量,解放劳动力节约人力成本,推动高校信息化发展,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的建设步伐。
管理学理论不是空泛的文字,而是对于管理人员日常工作经验的归纳总结分析,科学地应用管理学理论,可以有效帮助培养管理人员提高管理能力,更新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能。
1.普及管理学理论
不定期开展管理学普及课程,组织后勤职工学习管理学理论,并结合自身工作经验相互交流感想,共同学习进步。在日常工作中应用管理学理论,并根据实际情况优化改良,提升管理效果。
2.贯彻学习十九大精神
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一个学习升华的过程,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法论,指导着高校后勤的文化建设。“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从我国实际出发,遵循我国发展的逻辑,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有利于帮助后勤管理人员坚定后勤文化建设决心,树立职业荣誉感,提升工作积极性;“要结合自身实际,把党中央提出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任务。”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和目标规划,让后勤文化建设有路可循、有据可依,避免无头苍蝇式工作,也杜绝纸上谈兵夸夸其谈。
加大对于网络信息的建设,推广普及线上办公,将各部门高效、快捷、安全的连接在一起,提升办公能力和工作效率。推动后勤管理系统、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的建设,追随时代脚步和学生习惯,加快数据传播速度,从而满足日新月异的管理需求。
1.后勤管理系统
以网站、app等形式将后勤职工加入到后勤管理系统中,实现统一的高效管理。职工可以通过后勤系统打卡考勤,还可以请假、报销等,系统自动生成考勤记录,统计奖惩情况,不仅数据更加准确难以伪造,同时也减少了管理人员的数据处理成本。系统根据工作内容和职工情况完成自动排班,避免人力排班的人为误差。后勤部门还可以将网络作为对外交流的窗口,发布发布自身的建设成就和工作经验,并于国内外高校同仁讨论交流,共同进步发展。
2.学生服务系统
互联网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职工已经习惯使用电脑、手机解决问题。高校后勤管理部门以网站、app、微信公众号等形式为学生提供线上服务,比如信息通知、宿舍报修、信息登记、意见反馈等功能,不仅方便了学生,也节约了后勤管理部门的工作成本。
3.后勤数字化运作
在后勤管理工作中加入数字化产品,如自动控制路灯的开关,对校内水电进行实时监控,远程管理场馆的门禁。后勤工作数字化,有利于促进部门的联通,将各个被管理部分纳入统一的平台中,实时监测数据变化,统筹工作安排,降低检修难度,提升解决问题的效率。
后勤管理数字化,还能够极大的节约人力成本,减少浪费降低实际运维成本。同时将设备运行过程数字化、直观化,将原本无意义的数据具现化、价值化,帮助后勤管理人员深刻了解工作内容,提升工作效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工智能已经可以取代人类从事大量工作,并且更加准确、效率更高。高校后勤管理部门需要改变传统的人力办公理念,接纳人工智能产品的应用,采用科学技术将人从单调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去从事人文化、创作性的工作。
1.人脸识别的应用
在人工智能领域,人脸识别拥有广泛的应用场景,一定程度上可以取代校园一卡通的功能。比如人脸识别智能门禁,能够替代宿舍管理人员管理学生宿舍的人员进出,不仅减轻了宿舍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而且更加安全准确,也方便了学生。刷脸支付技术已经成熟,如果成功应用于食堂、校内商店,学生吃饭、购买商品将更加方便,支付更加迅捷,同时也避免了饭卡遗失、被盗刷等情况的发生。人脸识别还能够应用于考试身份验证,结合身份证验证提升考试严谨性,杜绝替考情况的发生。
人脸识别技术只是人工智能技术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语音控制、机器学习等都可以应用于高校后勤管理中,从事传统简单、重复、枯燥的工作内容。人类不会因此失业,可以继续从事富有创造性、趣味性、人文性的工作。比如南京大学的特色海报、文化球等,不仅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也为后勤管理人员提供了施展才华和创造力的平台。
2.云技术应用于办公
云技术作为新时代重要的高新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日常工作生活中,云端存储具有容量更大、实时调取、可以共享、容易备份等优势,相对于传统的物理存储优势不言而喻。而云端办公也将管理人员从办公室中解放出来,职工可以通过移动客户端实时交换数据进行沟通,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进行办公。云会议也是云技术的一种应用,能够提供高效、便捷、低成本的会议形式,使用者只需要通过互联网即可跨跃地理限制完成常规的会议内容。
云技术不仅可以应用于高校后勤管理,云教育、云社交等应用场景对于高校信息化建设也有极大的帮助。高校后勤办公采用云技术,不仅是管理模式的进步,也是管理思想的转变和提升,有利于高校后勤文化建设的良性发展。
3.大数据助力后勤管理
智能化产品的大量使用必然会产生海量数据,依靠人工难以对这些数据实现处理,而依靠大数据分析技术能够很容易的将数据进行有效处理,从而生成有价值的分析结果,为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制定决策、优化管理服务提供参考。
大数据分析不仅能够得到详尽、准确的统计结果,还能够预测事物发展,从而做到防范于未然,规避风险降低损失,或者提前准备获得更好的发展预期。在大数据的助力下,高校后勤工作效率将会得到极大的提升,为学生、后勤职工带来更好的服务、工作体验。
新时代是社会主义建设飞跃的时代,新时代是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新时代也是以人为本的时代。以人性化为核心进行管理服务教育,建设智能化管理新模式,都是基于以人为本考虑。本文依据多年的后勤从业经验,并结合南京大学在后勤工作中取得的成果论证了一些方案在高校后勤文化建设中的可行性。希望高校在未来的后勤文化建设过程中更多的关注人性化和智能化工作方式,推动高校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责任编辑:卢彩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