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倩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广西 崇左 532200)
红色基因是以红色精神为内核的红色文化,凝聚着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具有育人和激励作用,丰富了立德树人“用什么培养”“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的时代内涵。从青年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到勇担时代使命传承红色基因,再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既是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的职能任务,又是新青年的使命所在。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所在地——崇左,孕育出立足本土红色资源、与红色革命文化一脉相承的红色基因,肩负着桂西南地区高校人才培养重大使命,因此更应传承好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立德树人。
红色精神是根植于内心的政治自觉,联通着党和人民群众血脉,是共产党人继承中华民族独立斗争精神和实践精神,以光荣传统、优良作风培育实践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教科书,是不同时期形成的革命精神、历史积淀的民族精神、体现时代要求的改革精神的总称。[1]5-30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体系中,“红船精神”体现了党的革命理想初心;“延安精神”体现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井冈山精神”体现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等。同时,还有体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两弹一星精神”、具有永恒魅力的“雷锋精神”,体现个人职业价值取向、以精益求精为重要特征的“工匠精神”,以及体现中华民族家国情怀和富于进取思想品格、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些精神都具有某种内在的基因联系,包含红色基因遗传密码。[2]3-5
红色,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色。红色文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文化史,是近代中华民族奋斗历程革命史,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从哪里来、如何来、为什么而来的问题,更是一部奋斗史,书写着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红色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发展特征,从理论上看,是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文化共同体,是近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孕育了丰富的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包括历史文献、事迹照片、书籍、影视作品、文艺作品等,是红色基因重要的物质存储载体;从实践上看,红色文化具有特殊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创造丰富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成果,包括文物遗迹、历史遗址、红色符号、红色纪念日、红色仪式等,是红色基因重要的精神凝聚载体。
红色,象征热情、革命、鲜血和光明,是共产党人奋斗的底色。[3]8基因,象征力量、本质、传承、灵魂,凝聚着普遍的、基本的决定性力量。红色基因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种子,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的灵魂,中国共产党人革命、建设和发展事业中精神力量的传承和积淀,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中淬炼的精神力量,以党的性质宗旨、思想路线、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为精神家园的集体记忆融于中华民族血脉中的总称。[4]14从不同视角下解读红色基因:从地域上看,坚持突出重点与统筹兼顾相统一;从时空上看,坚持秉承传统和与时俱进的相统一;从内容上看,坚持物质载体与精神形态相统一;从育人上看,坚持根本导向与协同创新相统一。这使得“红色基因”是以红色精神为内核的红色文化这一主体论述内涵更加丰富,逻辑更加清晰。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邓小平、李明瑞等革命先辈在桂西南左江地区发动龙州起义,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并建立左江革命根据地,推动了左江地区红色革命事业发展,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在根据地实践斗争中形成“百折不挠、奉献拼搏、团结务实、争先创新”的龙州起义精神。[5]52-55龙州起义精神是共产党领导的左江地区人民群众在英勇斗争实践中培育出的革命精神、革命传统、革命作风的统称,是红军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6]53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环节,要求高校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论述,为高校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办学指明了方向,对高校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提出了要求。有信仰才会有使命,有使命才会有担当,红色基因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种子、革命精神的谱系,具有育人和激励作用,回答了“用什么培养”“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等根本问题。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促进高校立德树人成效,内在要求为:提高政治站位,坚定政治信仰,以人为本,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武装头脑,从红色精神中汲取丰富的政治智慧,增强思想引领力,不断供给饱满的道德滋养;外在要求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途径,坚持秉承传统和与时俱进相统一,不断丰富传播载体,拓宽育人路径,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坚定理想信念,凝聚价值共识,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在高校立德树人工程中传承红色基因。[7]66-69
桂西南左江地区的龙州,诞生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左江革命委员会红色政权和左江革命根据地在此建立,龙州见证了革命力量的诞生,并在根据地的不断实践斗争中形成了“百折不挠、奉献拼搏、团结务实、争先创新”的龙州起义精神,与“团结拼搏、苦干实干”的崇左拓荒牛精神一脉相承,红色文化的发展,滋养着新时代青年的精神家园,推动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红色基因凝聚着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共产党的革命精神、老一辈的榜样力量,是生动的德育素材、鲜活的树人课堂。中国共产党扎根于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在马克思主义的长期指导下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等优良作风,创造性地发展了以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为代表的优良传统、优良作风,这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流血牺牲凝聚而成的文化和智慧结晶,积淀融于血脉中,形成了独有的精神谱系。红色基因传承是高校坚持以德育人,以文化人,坚持秉承传统和与时俱进相统一的有效抓手,红色基因融入高校立德树人需要两大主体层面,即教师队伍和学生群体共同协作,由主体导向形成任务导向,直面立德树人要求,扎实开展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坚持弘扬红色精神,热爱人民创造的红色文化,讲好红色故事的家国情怀,不断为发展壮大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高校是实施高等教育的主要场所,是推进红色基因传承的主阵地,是传播意识形态的高地。弘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是高校立德树人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高校应用红色精神和红色文化来指导立德树人工作,回归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利用红色资源优势,以红色文化为素材,以龙州起义纪念馆、龙州烈士陵园为课堂,以红八军英雄事迹为教案,以龙州精神为指引并在新时代大学生中赋予其百折不挠、奉献拼搏的新内涵,培养有红色情怀、奉献精神、社会担当意识、拼搏务实精神的新时代马克思主义青年大学生,深刻理解和把握红色基因的精神实质,探索龙州“红色精神”与“扎根基层、甘于奉献”的“基石”精神的内在联系,坚定国家富强、社会和谐、民族复兴的责任意识,坚定历史使命和家国情怀。高校应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将龙州起义精神作为一种天然优势资源,结合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党课培训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形势政策教育、专业课程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利用校史馆、文化长廊、红军广场等红色精神教育的环境载体,以红色文化来激励青年学生成长成才,依托“地方+高校课程+思政”“思政+歌曲”,跨界、跨校促进红色精神与高校立德树人协同融合,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首先,两者本质目的同向同行。红色基因是解释“从哪里来”,立德树人是明确“到哪里去”,两者利用课堂教育主渠道,引领时代潮流,统筹推进大学生的内在发展和人格完善。红色基因通过历史传承实现价值引导,进而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为个人的价值追求,有效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滋养体系。同时,在立德树人中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养艰苦奋斗和甘于奉献精神等与传承红色基因的目的一致。
其次,两者的根本任务战线统一。立德树人是连接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灵魂工程,关系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关系国家前途命运,关系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和义务;红色基因是承接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精神纽带,关系党的初心使命、优良传统和先进红色文化、文化自信,是强化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营养供给。
再次,两者精神内涵同频共振。红色基因是引领高校立德树人高质量发展道路的明灯,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其蕴含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价值追求等,为“立什么德、树什么人,怎样立德、怎样树人”这一根本问题,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指明了正确方向,两者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为共同理想信念,具有高度一致的教化性。[8]14
首先,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国情怀。爱国是红色基因的政治灵魂,一代代青年大学生将爱国情怀根植于灵魂深处,将报国之志转化为实际行动。高校所在地有丰富红色资源,聚焦红色文化和红色传统,更应传递正确价值观、传承红色基因,坚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初心,牢记历史使命,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又红又专”时代新人,从红色文化、红色传统、红色精神、红色基因四个层面将立德树人的使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其次,优化教育导向、强化铸魂育人。以红色歌谣、红色故事、红色历史等政治理论和科学研究为依托,以校园文化为载体,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为目标,引导学生参与红色文化资源整理工作,将龙州起义精神融入教学内容,创新教学设计,有计划、系统性地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加强政治引领,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心和共产主义追求,撒播真善美火种,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相统一。
再次,滋养红色文化、丰富教育资源。红色基因中蕴含生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素材,丰富的教育资源和道德滋养,承载着革命先烈、英雄模范的榜样力量,彰显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改革创新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高校思政课通过历史事件,结合红色基因孕育地和实践地的历史文化,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搭建社会实践教育平台,以思政小课堂结合红色基因大课堂,让网络思政教育贴近大学生生活,以“红色之旅”研学活动等形式增强学生的情感认同,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首先,高举社会主义旗帜,增强核心价值观认同。红色基因始终是以马克思主义为信仰旗帜,以共产主义最高理想为鲜明坐标,集中体现着中国先进文化的核心与前进方向,凝结着中国共产党的先进特色和优良传统。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征程中,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信仰旗帜就是指引红色基因传承的“真理坐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凝练,是中华民族核心凝聚力的纽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伟大复兴中国梦从何处开始,怎样行动[9]51等问题。
其次,坚定共同理想信念,丰富核心价值观内容。“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为人需要品德,老师需要师德,学校立德树人需要的是每个学生都内化于心的核心价值观、外化于行的社会真善美风尚。红色基因是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红色信仰、红色文化、红色精神等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精神血脉之中,为实现中国梦凝神蓄力。
再次,坚定真善美社会风尚,推动核心价值观传播。红色基因是马克思主义真理指导下根植于党的肌体、融入民族精神血脉的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红色基因内在精神谱系为基准的价值观,经过实践沉淀和不断发展最终统一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国家建设目标看,红色基因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美好追求,家国情怀的人生追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再到伟大复兴的发展目标之“真”;从社会美好愿景看,红色基因蕴含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民群众朴素的共同理想,以及自由、平等、公正、法制之“善”;从个人精神追求看,红色基因蕴含以爱国为核心的家国情怀,个体内部与外在世界敬业、诚信、友善认同的心理契约,国家“真”能量、社会“善”风尚结合就是个人“美”的文化反映。“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个体内在精神世界和外在价值观,统一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过程,构成时代性社会真善美风尚。[9]53
首先,促进以德育人,提升育人时效。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高校是实施高等教育的主要场所,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沃土,是传播意识形态的高地。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促进大学生内在发展和人格完善。红色基因传承以传承文化基因、讲好红色故事为着力点,教师应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着力提高学生的知识厚度、能力深度和素质宽度,促进学校德育工作,提升育人时效。
其次,丰富育人体系,拓展树人路径。实现立德树人,离不开教育体系的制度支撑。红色基因结合课程、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等育人体系,内化于学校建设、管理、服务等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融入新生入学教育、学科专业教育、校史校情教育、红色文化教育、网络安全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外化在课程体系、教学体系、管理体系都围绕增强立德树人能力设计,全面构建人才教育培养体系。[7]179高校应积极探索自身的特色发展模式,如将红色故事融入“固定党日+”、主题团日活动、青年大学习、青年微公益志愿服务等活动,通过“传承红色基因”系列教育实践活动构建学校文化体系、红色文化阵地、课程思政社会实践体系,实现多形式育人、多通道树人,促进高校内涵式发展。
首先,传承以文化人,撒播红色火种。文化是国家民族的灵魂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红色基因是共产党人永葆本色的力量来源,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头活水。高校是文化传承与创新未来的高地,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时代使命。实施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讲好红色故事、培养文化自信战略工程,有助于大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如大学生自主管理一站式服务平台——易班,结合学校所在地红色文化发展“网络红军”,以“互联网+教育”为发展理念,运用互联网技术,汇聚文化活动资源,通过形象化宣传方式,开发红色文化衍生品,推进“网络思政课堂”的教学改革,更好为大学生增钙补智。
其次,丰富文化内涵,坚定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校园文化以校园师生为主体,以校园空间为载体,是经过长期积淀为学校师生认同并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是学校的灵魂。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扎根祖国南疆,形成了以骆越文化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文化和以龙州起义为核心的红色文化,百折不挠、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奉献拼搏、争先创新的鲜明品格,扎根基层、甘于奉献的基石精神。学校红色文化底蕴深厚,校园文化丰富,红色基因鲜明,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上具有积极实践意义。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信仰之火才会熊熊不息。从“百折不挠、奉献拼搏、团结务实、争先创新”的龙州起义精神到“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时代背景下的“团结拼搏、苦干实干”的崇左拓荒牛精神,再到学校“扎根基层、甘于奉献”的基石精神,逐步孕育出一脉相承的红色基因。挖掘红色资源,走进红色历史,了解红色文化,理解红色精神,才能传承推进红色基因、扎根筑牢红色育人。作为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应坚守社会主义办学初心,肩负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更应不忘初心,传承红色基因,牢记使命,坚持立德树人,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中践行初心使命,坚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文化知识教育,融入社会实践教育,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