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银花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图书馆,广东 广州 510507)
大学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四大功能。作为大学教学辅助部门之一的图书馆,服从和服务于大学这四大功能,既是开展专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传承人类文化遗产的文献信息机构,也是学生必不可缺的学习、交流和实践场所,因而被视为“大学的心脏”和衡量大学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2015 年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教高〔2015〕14 号)明确规定,“图书馆应全面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笔者拟在简要分析大学生第二课堂功能的基础上,阐释大学图书馆作为第二课堂的优势和必然,提出推进图书馆“第二课堂”建设的几点建议。
大学生第二课堂是相对于第一课堂而言的。第一课堂是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有计划、有步骤进行的专业教学活动,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实验、实习、实训和社会调查等内容。第二课堂是指大学生在第一课堂之外进行的专业学习、兴趣学习、社会实践、文化娱乐等一切与教育相关的活动,具有第一课堂所不具备的优势和作用,因而也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培养专业人才是高等学校的核心使命,是高校开展一切工作的最终目的和归宿。第一课堂以专业化、固定化、标准化的知识传授为主,学生一般只能单向、被动接受大量结论性、系统化的学科专业知识,因而势必单调和枯燥,从而影响学习效果。第二课堂以学生自我需求为主,学生通过多样化、自由化、自主化的主动学习和“干中学、学中干”的具体实践,把在第一课堂学到的专业知识具体化、情景化、系统化,并得到充分的发挥、深化和升华,因而是第一课堂的重要延伸与有力补充。
第二课堂赋予了大学生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学习时间、学习地点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克服了第一课堂教学内容标准化和教学安排固定化的缺陷,因而照顾了学生兴趣爱好,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从而激发学生努力学习。更为重要的是,由于第一课堂侧重于专业化、系统化知识的学习,具有天然的局限性,难以对学生的一些特殊能力进行培养,这就需要发挥第二课堂作用,培养学生在第一课堂难以获得的能力。比如,目前国际上普遍认可的国际本科工程学位互认协议是《华盛顿协议》,该协议对工程毕业生提出了12 条素质要求,既包括工程知识、工程能力等专业素质的要求,也包括沟通、团队合作、社会责任感、工程伦理等通用能力和品德伦理方面的内容,[1]而沟通、团队合作、社会责任感、工程伦理等素质可以由第二课堂直接或间接培养。可见,推进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协同联动,是切实提高大学生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措施。
习近平在2018 年3 月7 日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的审议时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2]加强对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核心课题之一。第一课堂以教学为主要形式,学生被动学习,可能使学生形成博闻强记、迷信权威的思维习惯和品质。而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知识更新换代速度不断加快,知识获取的渠道和途径不断增多,不同学科专业知识的相互融合、渗透不断增强,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发生了根本变化,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逐渐成为当代大学教育的核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创新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相对于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习团队的组织形式,使得成员之间可以充分交流和探讨,相互启发和激励,有利于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尊重人才成长规律,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既是大学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更是高等教育的根本目标。相对于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体系形式多样、内容多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和爱好自主地选择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形式,从而照顾和尊重了学生兴趣和个体差异,使学生能充分和自由发挥其才能和智慧,从而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
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情报中心和学习资源中心,能为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提供文献资源和信息检索服务。学生不仅可以通过图书馆借阅本专业绝大部分的纸质图书文献,也可通过数字图书馆和数据库方便、快捷地查阅到本专业的国内外电子图书文献,还可通过特藏部阅读到珍贵文献和孤本文献。可以说,只有让学生能够在图书馆顺利找到他感兴趣的任何文献资源,图书馆才能成为大学生“第二课堂”的第一选择。正是出于这一认识,绝大部分高校都把扩大馆藏作为图书馆工作的重要任务。
图书馆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占据着重要地位。图书馆优雅、安静、整洁、舒适、温馨的学习环境,可以“安其人、静其心”,使学生一踏入图书馆,就会强烈感受到浓烈的文化氛围、贴心的人文关怀、周到的专业服务和便捷的学习设施,让其内心愉悦,从而使其全身心投入到知识的海洋中去。[3]事实上,目前许多大学图书馆都修建了知识共享空间,提供封闭式单人研修间、多人研讨间、开放式研讨桌、开放式学习与休闲座位,研讨间中除了基本的桌椅外,还配有投影和电子白板;为防止考研学生被来来往往的人群干扰,许多图书馆特意为考研人群准备了属于他们个人的自修室;有的甚至配有饮食区、电影院。[4]这样,良好的设施设备和舒适、自主的学习环境,使得图书馆已不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图书借阅场所,同时也是一个讨论交流场所,甚至还是大学生的休闲娱乐场所,成为对学生最具吸引力的学习中心。
导读是指“图书馆以文献为依据,通过集体讲解或个别解答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向读者提供具体的文献、文献知识或文献途径的一项工作。”[5]大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对本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布局、文献检索方法、文献借阅制度不了解,因此在面对高校图书馆大量的文献资源、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现代化的服务手段时,[6]往往手足无措、无所适从。同时,由于对高校图书馆的功能作用认识不深刻,对利用图书馆拓宽知识面、深化学科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不清楚,导致阅读目的不明确,阅读功利性倾向明显,甚至热衷于娱乐、消遣性的浅阅读、泛阅读、轻阅读。[7]图书馆全面、周到、专业的导读服务,可以增强学生阅读的目的性,提高学生阅读的深度、精度和经典度。目前,许多大学图书馆提供了形式多样的导读服务,既有专为新生提供的“新生入馆教育——如何利用图书馆”专题讲座、读者手册、馆舍导航、微信公众号,帮助大学生认识、了解、利用图书馆,也有为所有学生提供的新书通报、课程参考书、专题书架、图书荐阅、图书排行榜、大学城馆图书漂流角、阅读马拉松等等服务,全方位的专业导读服务大大提高了学生利用图书馆的效率。
服务创新是图书馆发展的灵魂,是图书馆价值的实现路径。高校图书馆在服务理念、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不断突破和创新,是其成为大学生“第二课堂”的有力保障。首先,绝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基本做到了全年开放,且每天开放时间达到14 小时,个别高校图书馆甚至专门开辟了通宵自修室;针对当前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对图书馆服务的冲击和影响,高校图书馆基本都建设了本馆的公众号和微博,推介新服务、新馆藏。其次,一些大学图书馆针对本校情况,与时俱进创新服务,收到了良好效果,如湖南师范大学图书馆通过对图书馆座位的调研,发现座位资源不足、占座现象严重,因而自主开发了微信计时功能的“反占座神器”,取得到了良好效果;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针对当前学生沉溺于手机的现状,设计了重塑心灵的“书斋生存10 小时”读书体验活动,致力于建设三位一体阅读指导主题空间和一个没有WlFI 的校园书斋;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推行了Artic 建设,通过空间再造推进服务创新,致力于为用户提供一个集学习、交流、体验、创造、休闲于一体的场所等等。[8]显然,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的服务创新使得高校图书馆始终契合学生需求,从而使其成为大学生“第二课堂”的有力保障。
为学生创造一个清新、幽雅、整洁的“第二课堂”,就应该让“图书馆成为大学最好的建筑、最舒适的场所”,能让学生流连忘返。一是图书馆应在入馆处设立馆区平面图、引导标识、图书馆部门介绍和诸如《读者须知》《借阅制度》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便于让读者尤其是大一新生了解图书馆内设部门的职能和布局,以及图书馆馆藏资源的范围和分布,使其能迅速找到想去的目标与位置。二是馆内陈设要具有内涵深厚的文化底蕴,可放置与图书馆风格协调的雕像,各部门内的家具陈设要体现人性化,馆内装修要让读者感到舒适,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享受。三是根据本校图书馆建筑特色、学科专业设置情况、图书馆功能和图书馆内设机构如期刊阅读室、藏书室特点,选择一些庄重又不呆板的壁画、书法、绘画和名言警句悬挂于墙上,尽量使图书馆的文化气息充溢到各个阅览室,创造一种富有诗意的文化氛围。四是配置基本、必要的设施设备,提高学生阅读的舒适度和阅读效果;配备查询电脑以及打印机、复印机、光盘刻录机、扫描仪等先进资料复制设备,可以为学员复制资料提供方便;配置备用雨伞、书包柜、充电器、饮用水及一次性纸杯等等。
图书馆“第二课堂”功能的发挥,需要馆藏数量和馆藏质量做保证。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已由单一的纸质文献转变为纸质、电子和网络等多种形式并存的文献,且电子、网络信息资源因其更新的及时性、检索和获取的便捷性、不受时空和读者人数限制的共享性,而在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图书馆在加强传统纸质文献采购基础上,应优化馆藏结构,重视对电子、网络文献采购。一方面,图书馆除采购我国基本的中文学术网络数据库如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爱迪科森网上报告厅、超星电子图书、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数据库外;另一方面,也要采购一些常见的英文数据如Elsevier、Springer、WOS(SCI/SSCI)、EBSCO、Wiley、ESI、IEL;同时,加强与其他大学图书馆和信息机构合作,发挥各自信息资源优势,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达到扩充馆藏的目的。另外,随着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开放式在线课程(MOOC)已成为线上教育的新标杆,国内MOOC 课程提供商推出了移动端APP 下载,真正实现了随时随地学习的泛课堂理念,高校图书馆也应顺应时代潮流,将MOOC 视频嵌入到移动图书馆平台,打造图书馆“掌上第二课堂”,用以吸引更多读者登录学习。[9]
美国学者布鲁克认为: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核心任务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素质教育。[10]高校图书馆是大学开展综合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在培养大学生思想素质、综合素质和信息素质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思想素质培养上,通过馆藏文献推荐、评介,馆办报刊、橱窗、剪报等传统形式,以及QQ、微信、微博和公众号等即时通讯工具,推介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帮助他们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1]在信息素质培养上,通过新生入馆教育、开设《文献检索和利用》课程等形式,培养读者的信息意识和获取、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在综合素质培养上,通过开展“世界读书日”、校园文化节、各种专题系列讲座和举办各种读书、专题展览、互动沙龙等第二课堂活动,以及聘任学识广博的专家教授为学生推荐各种书目,聘请有关专家有针对性的组织开展相关专题的学术报告和讲座,让学生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科的新动态、新技术、新理论等途径,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配合教学院系和学校职能部门,充分利用图书馆丰富馆藏和舒适学习环境的优势,使其服务学生“第一课堂”,以巩固、强化、拓宽课堂专业知识,让图书馆在深化学生专业学习中发挥主干作用。一是主动配合教学院系,引导学生做好专业学习,如定期咨询学校知名教授、专家,就某一学科专业领域的图书采购提供意见和建议;根据学科专业特点,设立专业阅览室,既有利于学生查找资源,也方便他们相互交流学习,把阅览室建成学生喜爱的“第二课堂”;二是要关心和支持大学生有关“社团”活动,如对于“大学生读书协会”这一社团,图书馆应给予指导和支持,甚至可以抽调有关专业人员参与其工作,引导“协会”成员结合国际、国内经济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积极开展问卷调查、书展书评、专题讲座或报告会、读书沙龙与点评等活动。
印度著名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说:“一个图书馆成败的关键在于图书馆工作者”。[12]图书馆是学校文化的窗口,图书馆工作人员服务能力、服务水平和服务态度直接关系到图书馆“第二课堂”开展的广度和深度。一方面,在当前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服务手段已向信息化网络化转变的背景下,图书馆工作人员要不断加强提升自身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图书馆工作人员更要加强自身修养冶炼,热情周到、耐心细致、宽容理解、亲切温暖地对待学生,可能会更让学生心理认同图书馆,并将图书馆视为他们大学生活重要的“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