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发展现状与前瞻
——以广州区域职业院校为例

2020-03-15 10:18畅,邓
关键词:职业院校传统文化

熊 畅,邓 辉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507)

一、传统文化教育中体验教育的必要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文化自信”阐释为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后的第四个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坚持三个自信归根究底就是坚持文化自信,中华民族有着基于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高度自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意见》指出:“推动高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在哲学社会科学及相关学科专业和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1]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教社科〔2014〕3 号)指出:“大学阶段,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学习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典籍,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强化学生文化主体意识和文化创新意识;深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沃土,辩证看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正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引导学生完善人格修养,关心国家命运,自觉把个人理想和国家梦想、个人价值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理想信念。”[2]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2019 年6 月,教育部《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 号)明确提出:“高等职业学校应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信息技术……等列为必修课或限定选修课。”职业院校担负着传承及培养优秀传统文化接班人的重要使命,怎么将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一直以来都是职业院校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需要正视和研讨的重要命题。近年来,在传统文化教育中,体验教育开始兴起,并逐渐进入到学者研究视野,传统文化体验教育是将体验教育实施方式纳入到传统文化教育中来的一种新的探索模式,实施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谐融入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积极思考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职业精神养成教育,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职业精神养成相融合,探索提升学生的职业精神和文化素质的途径与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广州区域职业院校近年来在此方面多有探索,可以为当前职业院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一些有参考价值的案例。

二、广州区域职业院校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发展现状

(一)近年来,广州区域职业院校在传统文化体验教育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目前在基本建设方面主要包括:

1.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功能室建设

先贤孔子有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山东省教科院传统文化教育中心曾做过一次问卷调查,在回答“传统文化教学需要什么样的设施、设备”一题时,体验馆(功能教室)排第一,占62%,在回答“你认为学校需要建设体验教育功能教室(体验场馆)吗”一题时,认为“非常需要”和“需要”两项加起来超过90%。[3]近年来,广州区域部分职业院校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功能室建设,例如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建成建筑面积400 平方米,以岭南传统文化为主体的传统文化体验中心。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等一些区域内高校建成了带有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功能的茶艺实训室、书法实训室及礼仪实训室。

2.传统文化体验教育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如何创新传统文化体验教育教材内容,提高传统文化体验教育教材质量,打造精品教材,值得关注和思索。近年来,广州区域职业院校高度重视传统文化体验教育教材建设,在保证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同时,注重满足其思想性和学术性要求。例如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编写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年出版),重视传统文化体验教育,既有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普及作用又具有一定学术含量,体现了高校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前瞻眼光及责任担当。

3.传统文化体验教育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是传统文化体验教育的关键环节,传统文化体验教育不仅要渗透到各个学科中,而且还应成为一门具有自己特色的课程标准和教学评价体系的独立课程。近年来,广州区域职业院校积极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课程,基于传统文化体验教育的视角,开发建设了一些实践性强的课程。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在传统文化课程建设方面高度重视,现开设有公共选修课“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文学欣赏”,专业选修课“粤商文化与区域经济”以及以各种传统社会竞技项目为载体的实践性课程。

4.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师资建设

培养一支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底蕴好及专业素养高的师资队伍是体验教育的基础性工作,应该尽早实施。广州区域部分高校在进行教材编写、课程设计及功能室建设时,就已经在抓教育师资的培训。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师资团队构成,既要有长期在教学第一线的校内教师,也需要具有传统文化技艺的校外兼职教师,例如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邀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来校传授刺绣技艺,激发了学生传承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和热情。

5.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实践体系建设

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应与现代技术教育高效融合,进而形成“文化+技术”的实践体系。例如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依托传统文化体验中心,运用模拟主持人互动感应系统、大屏幕拼接系统、幻影成像系统、红外线感应书写等多种技术手段,不仅对本校学生的传统文化体验教育有利,对承担企业和社区员工开展文化素质提升的培训工作亦有益,真正起到了文化传承和服务社会的作用。

(二)传统文化体验教育方式多种多样

除了以上这些基本建设之外,广州区域职业院校在传统文化体验教育方式方法亦是多种多样,不拘一格。

1.基地体验法

基地体验法是教师将学生直接领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让他们系统地、全方位参观基地,并现场体验诸多传统文化技艺。目前,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形式主要有两种,其一为校内建设,例如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内建设的传统文化体验中心,本身就具有教育基地的功能和作用。其二为校内外合作建设,又如广州工商学院与广州民俗博物馆共建人文素质教育基地,双方有效地将学校教育资源和博物馆文化资源相结合,学校发挥人才培养和校园文化的优势,博物馆发挥文化传播和社会教育的优势,双方优势互补及资源共享,实现双赢。广州工商学院大学生通过现场参观以及亲身体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灰塑的制作工艺,不仅获得了传统文化知识,还开拓了视野,坚定了文化自信。

2.项目体验法

项目体验法是指教师通过课题、社会服务等各种项目,让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予以体验。从近年来广东团省委主持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简称“攀登计划”)项目来看,广州区域高校教师选择优秀传统文化体验教育作为课题研究方向比重较高,此外,例如蕴含优秀传统文化诸多因子的舞龙等项目也被引入广州区域高校的课堂,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等都建有本校的龙狮队,高校开展龙狮活动,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大有裨益。

3.情境体验法

情境体验法是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亲身体验,以帮助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产生共鸣。传统意义上情境创设往往喜欢用音乐渲染、实物演示、影像直播等媒介形式和手段,随着高科技进步,情境体验法也可以运用仿真模拟体验,通过创设全真模拟场景,更能让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入脑入心。例如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的传统文化体验中心就能实现仿真模拟体验,学习效果较传统媒介体验来说更为明显。

4.活动体验法

活动体验法是通过开展主题活动,形式多样地引导学生进行体验优秀传统文化,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为我们做了示范,它紧抓住岭南文化和女性教育的特点,在庞杂的传统文化体系中提炼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内容,选取礼仪、琴棋书诗画、岭南文化、戏曲与服饰、民风民俗等主题,引导学生对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遗产进行深度解读。将家国情怀、社会关爱、人格修养不同范畴的语言习惯、文化传统、思想观念等,加以组织设计成系列文化话题。[4]

除了以上四种方法,还有一些其他方式方法,例如生活体验法可以通过乡村体验、劳动体验等形式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环境体验法就是让学校变成传统文化教育课堂,在校园内的悬挂着大量优秀传统文化名人名言励志挂图,摆放传统文化展板,安置优秀传统文化名人塑像,在闲暇之余播放传统文化乐曲等方式,让学生耳濡目染,接受传统文化熏陶。当然,这些方式方法并不是孤立的,我们可以综合几种方法加以运用,以便实现更好的体验教育。

三、关于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发展现状的一些思考

对于体验教育,有着各式各样的定义,那么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定义是什么呢?有研究者给出这样的定义,“传统文化体验教育是指教育者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内容,以体验为基本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成长施加影响的过程。”[5]它的定位在于“三融两创一引领”,即: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融入现代社会,融入现代教育体系;在传统文化体验教育过程中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引领受教育者成人成才,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5]有研究者对职业院校体验式传统文化教育给出了定义,它“是特定的教育目标指引之下,在前人教育理论的基础之上,把大学的学习时间作为一个整体教育过程,教育者按照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受教育者的接受状况设置相应的情景模拟,引导大学生在各种情景中全过程、全方位参与、实践和感悟,从而提升他们的知情意行,最终达到知行合一的教学形式。”[6]从研究者提出的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定义来看,他们更愿意将其看作是一种理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教育,首先是一种教育理念,是一种教学理念;其次才是一种教育方式、教学模式。”[3]对于研究者将职业院校体验式传统文化教育定义为一种教学形式,在我们看来,还是应将职业院校体验式传统文化教育看作是一种教育理念或者是一种教学理念,如果只是将其看作是一种教学形式,将会束缚非教学形式的体验教育方式方法应用。

目前广州区域职业院校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发展势头良好,但仍然处于成长期,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不少高校仍然以国学经典的解读和传统文化知识阐释为主,国学经典和传统文化知识如果单纯由教师教,而学生身心并没有得以全契合,那么所能获得学习效果有限。美国教育家埃德加·戴尔(Edgar Dale)认为:我们读过的能记住10%,听过的能记住20%,看过的能记住30%,听过且看过的能记住50%,说过和写过的能记住70%,而做过的能记住90%。[7]鲁迅在《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文章中曾有过这样的记载:“直到现在,先生的音容笑貌,还在目前,而所讲的《说文解字》却一句也不记得了。”[8]传统文化体验教育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引导学生知行合一,与教育本意更为契合,学生积极性得以提高,兴趣得以提升,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更加到位。

四、广州区域职业院校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发展前瞻

展望未来广州区域高等传统文化体验教育的发展,笔者以为应从三方面予以加强:

(一)深化传统文化体验教育理论研究

当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传统文化体验教育,但是对于传统文化体验教育的理论还应继续深化。对于体验教育理论渊源,研究者主要还是从西方教育理论中去寻求答案,将其追溯到18 世纪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20 世纪初杜威“从做中学”理论及20 世纪80 年代美国教育家大卫·库伯提出的体验式学习理论。对传统文化体验教育理论渊源,张光义先生认为“主要还是受《论语》的启发。在我国几千年优秀的传统文化、优秀的传统教育思想中,包含了丰富的体验教育智慧,有着悠久的体验教育传统。”从当前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应用对象来看,主要还是以青少年儿童为主,以职业院校大学生为应用对象展开理论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在今后的传统文化体验教育研究中,仍然需要继续加强对我国历代传统文化体验教育思想本体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入进行传统文化体验教育融入现代生活,融入现代社会,融入现代教育体系的理论研究。

(二)关注传统文化体验教育现代化走向研究

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里,面对文化向重内涵方式转变和产业技术革新的挑战,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应以“文化+”为核心、“科技+”为驱动,探索文化传承及创新方式。在以“传统文化+媒介体验”的发展方式奠定基础的同时,探索以“传统文化+仿真体验”思路来寻找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创新的突破口。就当前的传统文化体验教育软件来说,目前市面上有一些应用于青少年方面体验教育软件已经开发出来了,但是涉及到大学生传统文化体验教育软件偏少,我们有必要开启开发大学生传统文化体验教育软件的新征程。

(三)尽快培养一批传统文化体验教育的联合师资队伍

由于广州区域高校的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处于成长期,目前各高校的传统文化体验教育的师资也只是服务于本校,校与校之间就传统文化体验教育经验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还不够,在今后一个阶段,需要广州区域各高校转变观念,以开放的思维,借助平台,积极达成促进传统文化体验教育深入交流的共识,尽快培养一批传统文化体验教育的联合师资队伍,在服务对象方面,不仅针对在校大学生,还可以面向企事业单位员工培训,与此同时,还需要各高校从事传统文化体验教育的教师明确使命,增强责任感,努力从事体验教育方面的实践,不断深化,提高传统文化体验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惟其如此,我们才能更自信地期待广州区域职业院校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富有丰硕成果的明天。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传统文化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老传统当传承
谁远谁近?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