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淑枝,刘朝晖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教务处,广东 广州 510507)
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1]明确提出了实施“中国数字教育2020 行动计划”,同时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2]也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此后,高职院校不断加强数字化教学建设,推进教学数字化的发展进程。数字化教学正以其高效、便捷等优势成为日常教与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使得各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质量更加高效,也使得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加便捷。如何合理有效地构建与规划符合新时代高职院校需求的数字化教学服务体系,组织和管理好教与学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并实施周期化运作,使之形成长效管理机制,是高职院校发展进程中的一项长期任务,需分阶段、分层次逐步实施,逐步完善。
计算机技术与现代化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特别是互联网络技术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广泛应用,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数字化的信息时代。以网络技术为媒介和手段的数字化教学,为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深刻的影响。数字化教学产生于现代信息技术进校园时期,一般而言,数字化教学是指在教学中引入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等多种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地为教育教学提供坚实的支撑和优质的服务。
教学包括观念、内容、组织、资源、模式、技术、评价、环境以及管理等一系列活动。而教学服务体系应当具备一系列完善的教学管理服务体系和教学支持服务体系,诸如课程的设计与制作、课堂教学互动、授课内容的组织与展示、课堂教学记录、学生学习情况统计、教学资源的制作与共享等。教学服务体系,具体是指利用互联网及多媒体技术,对各种各样的有利于实地课堂教学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而形成的有利于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的综合体系,是对先进的信息理念、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教学过程的有机整合。
数字化教学服务体系的构建与规划,应该遵循其主要服务对象的实际需求。高职院教学服务对象主要有学生、教师及教学流程。从把学生作为服务对象出发,数字化教学服务体系的构建应该着重考虑如何为学生提供日常学习服务、师生互动、学习工具软件等数字化学习支持服务,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从服务教师出发,应该考虑如何为教师便捷地提供教学资源的制作与共享、教学内容的展示、教学互动、学生学习情况跟踪统计、科研等服务。从优化教学流程出发,应考虑如何对教学支持服务体系提供监控和测评,保证服务的质量及情况反馈。
在信息化发展进程中,很多高校已经完成了对校园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并根据学校发展在教学管理、行政管理、学生服务和后勤保障等方面建立了很多业务系统,但由于各职能部门、各系(部)及教辅部门物理位置的分离或管理体制的分割,这些业务系统分散地部署在不同部门、不同院系的服务器上。这些相对独立的业务系统标准不一致、代码标准不一致,客观上造成了数据的孤岛,也存在着重复建设及重复投入的现象,同时也增加了数据整合的难度。
有些业务系统过分强调资源的“海量”及“大型”化,片面追求数据量,大量堆砌网上转录的未经梳理的资源,加上不同业务系统存在数据重复建设,同一份数据可能同时出现在多个业务系统,数据冗余严重,数据共享难度较大。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制约高校日常管理和教学水平的提升,也可能会让有价值的资源、数据湮灭在浩瀚的数据海洋中,导致整个大数据的可用性下降。
教学服务体系的构建需要有统一的协调机构和组织,需要各职能部门的通力配合,但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并没有统筹规划的机构和组织,使得教学信息化还只是学校教务部门、网络中心和各二级教学单位自己的事情。各二级教学单位在教学服务领域仍是相对独立的状态,没有形成合力,导致教学信息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低下,阻碍了教学服务体系的构建。
科技的飞速发展大大促进了数字化教学这一全新教学模式的发展,但就目前而言,部分一线教师甚至管理人员信息化水平不高,加上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导致数字化教学服务观念的普及度不是特别高。目前有一部分的教师仍在大量使用传统教学方式,对数字化教学的理解流于形式,认为创建了网络课程,或者是学校购买了先进的设备便是数字化教学。如何加深高校教师及相关管理人员对数字化教学的正确理解,并转变教师和教学辅助人员的数字化教学服务观念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解决多个业务系统数据分散、数据不统一的问题,多个高校已经开展过相关探索与实践,如同济大学的治理方案是对其已上线的50 多个业务系统进行梳理,开展基于主数据平台的人员主数据模型设计,启动数据仓库建设、数据标准制定、业务流程整合以及综合门户的建设[3]。而复旦大学采用数据管理体系驱动实现“一站式服务”,先梳理了全校35 个职能部门401 个基础数据表,形成数据集产品,并根据用户角色建立服务向导,提供学生办事和教师办事模块[4]。因此笔者认为要完善数字化教学服务体系,首先在建设初期应组建协调工作小组,牵头对现有的业务系统进行集成及重组,对数据进行梳理采集,同时进行初检,构建一个统一的、标准的、集成的、能够包容各子业务流程的数据中心体系架构从而对数据进行标准核对,建立数据共享中心对数据开展数据清洗、交换及整合,最后对数据进行管理及评估,对接口进行设计。近几年,笔者所在学校以“互联网+”为驱动,着手改造融合现有子系统,目前已建成统一数据库平台,集成包括教务管理、学习中心、图书管理、科研管理、网上办事等的统一信息门户,将相关系统的优势资源、信息进行有机整合,进一步强化了学校的数字化教学实力,简化师生的使用。
教育部《教育部2018 年工作要点》(教政法〔2018〕1 号)文件第40 条指出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加强信息化顶层设计,更好服务师生和教育管理工作[5]。数字化教学服务体系的构建,关键是顶层设计。从学生角色出发,数字化教学服务体系的构建应涵盖学生学习类(在线学习、自主学习、个人学习空间、移动学习端)、数据类(学习资源、图书)、测评类(自测、考试)、信息类(校园一卡通、学籍信息、课表信息)、互动类(班级讨论区、在线发言区、微信公众号)、办事类、顶岗实习一站式访问及服务等;从教师角色出发,数字化教学服务体系的构建应涵盖教师教务类、教学类(在线备课、资源库建设)、科研类、管理类(成绩管理、课程管理)、办事类等。而从教学服务体系整体流程出发,各高校应根据本校教学管理特点,结合“互联网+”、云数据等技术,以方便师生使用、服务于师生、着眼于实践层面为总设计原则,为师生构建流程简洁、功能完善的教学、管理、交流的平台。
各高校应该有规划有步骤地建设具有健全、可持续的互联网形式教学环境。学校顺应时代发展,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依托学习中心平台重构师生的教与学空间,为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提供支撑;同时不断改革师生教与学的方式与手段,建立移动学习平台、移动图书馆,并提供教务服务微信公众号、学习中心微信公众号服务,以移动互联为手段,以交互服务为目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促进泛在、移动、个性化等多形式学习方式的形成。
数字化教学服务体系的顺利开展,不能仅靠网络中心或教务部门就能完成的,同时还需要联动学校各教学部门、教辅部门、行政部门等相关职能部门自上而下、多渠道开展合作交流,同时提高各部门信息化工作人员及一线教师的信息化能力,才能保障数字化教学服务顺利推进。
笔者所在学校一方面多渠道开展信息化教学水平培训,拓展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并组织一线教师参加各类信息化教学大赛。“以赛促教”,信息化教学大赛、新技术、新知识的学习,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等方面有很大的帮助,赛后教师将所学技能应用于教学实践,切实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同时学校不断建立健全信息化教学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参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对于各部门信息化工作人员定期开展岗位培训、专业培训和管理培训,定期选派专业的信息化技术人员参加IT公司或高校的专项培训。经过多年实践,学校已建立起教务处、网络信息中心、各教学部门信息化工作人员及IT 公司多方合作机制,保障数字化教学服务顺利推进。
综上所述,构建优质完善的数字化教学服务体系是当前高校发展与完善的重要趋势,而数字化教学服务建设并非一蹴而就,必须在教与学的实践中进一步优化,注重顶层设计,树立现代信息化管理理念,着力推进信息化、新技术与教学服务、科研创新及管理服务的深度融合,努力建成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和现代高职教育特色的“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数字化教学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