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博洋
摘 要:时期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已成为当前各高校的首要任务之一。汉语言文学教育的人才培养计划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创新课程教学体系,以培养人文素质高、应用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本文通过简述创新创业教育在汉语言文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出发,针对现阶段高校培养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新时期促进该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优化方案,以期满足当前社会发展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缓解高校学生的就业压力,进一步推动人文类学科的课程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汉语言文学教育;渗透与融合
2010年教育部发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指出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进高校教育课程。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第一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态势,强调扩大就业,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2015年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高校要不断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标准,强化创新创业实践,重视培养教师的综合素质,改进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保证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有效推进。
一、在汉语言文学教育中渗透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1.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走进社会是否能更好地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发展;同样学生的就业率也影响学校的地位、声誉和招生情况。传统的应试教育忽视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填鸭式”的教学使得学生思维僵化,对于日后就业、创业存在胆怯心理。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传统文科专业的汉语言文学教育不再局限于课本和教师讲解,通过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学生的眼界和思维都得到不断拓展,在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基础上,融入和渗透创新创业教育,能够使教师和学生的学习重心从注重知识传输转变成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随着大学生数量的增多,各专业人才的就业竞争环境也日益激烈,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业热情,有效缓解大学生的就业难题,并且为社会、企业培养全方位的优秀人才。
2.促进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发展
汉语言文学教育作为一个历史发展悠久的经典学科,已形成课程自身的教育模式,使得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散不足,知识转化能力较低,实践性较差,社会的适应性不强。通过在汉语言文学教育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不断改革汉语言教育的方式方法,根据新时期社会发展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选择合适的教育模式,有助于增强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教学广度,涉及到的学科不再局限于语言文学一类,能够增强学科的竞争力,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二、目前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不足
1.对创新创业的重视程度不够
据社会调查显示,目前有些高校缺乏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只在学生会内部或者班会期间一掠而过的通知,虽然国家对各高校下达明确指令,要求各高校重视学生的創新教育培养,但学校依旧忽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实践性较弱,由于其本身特性的影响使学生很难与快速发展的社会接轨,很难在社会中展现自己所学汉语言知识教育的价值,很难为企业直接创造经济效益,导致很多企业不支持汉语言教育类学生进行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
2. 缺乏专业的指导实践培训
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高校对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理念的教育资源匮乏,与学生本身的教育课程融合程度不高,尤其是汉语言文学教育课程,没有设置汉语言文学专业,大部分是以公共课的形式开展,课程内容不多,只有大学语文、中华传统文化等内容,且采用大堂课的教学方式,导致每堂课的学生数量过多。部分课程如现代汉语、文学作品赏析等是为小学教育专业开设的课程,且没有配备专门的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加上缺乏必要的实践基地,导致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指导的过程中也没有针对性。
部分教师本身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就持消极态度,再加上平日几节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开展只是简单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且大都根据自己的课堂讲解速度进行教学,忽视大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其身心发展需要,教学目标设置不合理,缺乏先进性、创新性和针对性,使课堂教学过于机械化,照本宣科,只是为了完成课程任务而进行教学,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促进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汉语言文学教育的优化方案
1.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教学目标的融合
各高校要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入手,将培养满足社会变化需求的,具有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的综合型人才作为教学目标,促进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汉语言文学教育,根据汉语言人文学科本身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积极寻求自身专业与新时期市场需求的契合点,不断拓展自身的知识层面,如联系“新闻学”、“播音主持类”、“新闻写作”、“秘书公关管理”等学科,帮助学生在掌握牢固汉语言文学的基础上,不断形成“一专多能”的职业技能。
2.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进汉语言文学教育的课程体系
新时期,高校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拓展相应专业方向的辅助课程,优化课程结构,强调实用性、创新性,改革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的汉语言的基础能力之外,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跨专业应用思维。如针对文学课程要求学生深化作品内涵,注意联系历史史实分析作品的背景,辩证地鉴赏文学作品;注意加大应用性课程的占比,如增加选修“公共关系学”、“演讲与沟通”、“社交礼仪”、“行政管理”等各课程,不断拓宽汉语言文学教育相关的方向,逐渐创新人才培养方案,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改进教学手段,多元化开展教学
在“互联网+教育”的时代,教授汉语言课程的教师们要不断接受全新的教学模式,及时调整自身定位,将自己变成同学的学习伙伴和引导者,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构建网络学习平台。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给学生全方位普及创新创业教育以及汉语言文学教育的相关性和融合性,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提前将下一节课要讲解的知识点发布在网络平台,引导学生进行课前的预习,并关注不同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掌握反馈情况,当课堂教学开始之后,教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知识教学,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其快速掌握创新创业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开设专门的汉语言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利用网络技术的传播速度和覆盖面,通过校园网、微信、微博等各大平台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信息的转发,并且可以通过直播的方式进行宣传,将所有对创新创业感兴趣的同学组织起来,成立专门的汉语言创新创业社团,通过大学生之间的帮扶作用,引导大部分学生正确认识创新创业,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更多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中来。
四、总结
新的发展阶段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要不断重视汉语言文学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渗透与融合研究,紧跟时代步伐,重视实践与理论课程相结合,优化教学模式,能够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思维模式,更多地为大学生毕业、就业、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自信,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赵新,乔岳罡.汉语言文学教育学生创新创业现状分析[J].高等教育,2020(15):62.
[2]王丹荣.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汉语言文学教育教育的思考[J].文教资料,2019(03).
[3]范庆芬,陈明辉.语言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J].教育评论,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