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
——基于Active Minds的研究报告分析

2020-03-14 14:42臧雅丛
高校辅导员学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辅导员心理健康心理

臧雅丛

(山东交通学院 信息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济南 264209)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进一步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育部于2018年7月印发《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基本形成“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美国作为现代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源地,其高等学校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学习和借鉴美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经验,有助于完善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在美国大多数青年人的精神疾病发生在14-26岁期间,自杀是大学生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尽管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众多,但绝大多数都不会主动寻求帮助,而是选择沉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艾莉森(ALISON K·MALMON)创办了Active Minds,作为美国保障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教育的首要非营利组织,是致力于改善学生心理健康、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第三方机构。其总部位于美国华盛顿,自2003年正式成立,16年来共服务了540万学生,每年有来自400多所高校15000多名学生参加Active Minds协会组织的各项活动。[1]Active Minds以“改变心理健康的对话”为理念,倡导学生打破沉默、羞耻的固有观念,以积极的方式主动寻求帮助。通过教育、宣传、外联等方式,不断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使学生愿意开诚布公的谈论心理健康内容,大胆地表达个人需求,学会互帮互助,乐于与人分享,并能够积极采取行动以预防自杀。

一、美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特点

2018年度获得Actime Minds健康校园奖的学校共有7所,分别是:亚利桑拿州立大学、杜克大学、杰斐逊社区学院、肯特州立大学、俄勒冈大学、南卡罗来纳大学和南弗罗里达大学。[2]这7所学校虽然类型各不相同,但都将学生的身心健康、安全、幸福感等作为创建校园文化的首要因素,并且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呈现出共同的发展特点。

(一)制定全面的战略规划

为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获奖院校都制定了全面、详尽的战略规划,将学生的身心健康纳入学校发展目标与价值观之中。在战略规划的制定与实施上,获奖院校更加强调规划的整体性与系统性,形成了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共同协作的管理方式,从而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全范围、广覆盖、多方位。例如肯特州立大学在学校发展的6年战略规划中提出“肯特健康州”的倡议,包括心理健康、体育活动、预防保健等8项健康指标,每项指标成立相应的工作委员会,针对具体问题进一步制定政策与组织活动,以提升校园整体健康水平;南弗罗里达大学对相关部门进行合并重组,成立专门负责健康的学生事务部门,并采用系统化的战略方法保证学生以健康、幸福、有质量的生活方式获得成长。

(二)扩大“健康”的边界

健康不仅指身体上的健康,还包括心理上的健康,两者缺一不可。获奖院校的共同特点之一就是将心理健康置于与身体健康同等重要的位置,并采取多样化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影响身心健康的问题,他们普遍通过学校的健康服务中心为学生提供全过程、多维度的服务,使存在不同问题的学生尽可能便捷、有效地接受帮助。例如杰斐逊社区学院将“健康办公室”更名为“身心健康中心”,为学生提供包括身体疾病、心理咨询等在内的诊疗服务,且特别为经济困难学生设置了校园食品店,作为他们的饮食补助;杜克大学的学生健康中心除了提供基本的咨询与诊疗服务外,还设有牙科诊所、药房等;俄勒冈大学还通过网络“健康博客”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知识与服务,实现了从预防到后期治疗的全程关注。

(三)采取可行性措施

政策的落实需要借助可行性的方案,获奖院校都采取了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措施以保障政策发挥可持续性的作用。具体而言,各院校从三个方面推进心理健康相关政策的实施。一是形成完备的心理健康保障体系。如南弗罗里达大学为新生心理测验中存在隐患的学生提供咨询与帮助,南卡罗来纳大学具有完整的学生危机处理程序,肯特州立大学更新了请假制度,为学生因心理问题请假提供便利;二是培养专业的教职工队伍。如南弗罗里达大学通过开展心理健康素养培训、制定心理健康问题处理手册等提高教职工的专业水平与技能,杜克大学实行教职工夜间值班制度以方便学生协调咨询时间;三是成立专门机构为学生提供服务。如南弗罗里达大学成立了学生综合管理中心与学生成长中心,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课程与一对一的心理辅导,肯特州立大学增设了7个全职岗位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四)运用数据综合分析

创建健康的校园离不开数据的研究与支持,同时学校也要采集全面、可靠的数据用于科学研究与成果分析。美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迅速正是由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强有力的支撑,在这方面,获奖院校也呈现出共同的发展特点。例如亚利桑拿州立大学实现了数据采集与运用的一体化,该校收集来自全国高校学生健康工作、健康项目与服务、网络及社交媒体等多方面的数据,运用科学方法加以分析,并将研究成果提供给政府工作人员、学生组织、咨询委员会等部门,便于各部门进一步开展学生健康服务工作;肯特州立大学则成立了专门的数据处理小组,负责数据收集与撰写研究报告,其研究成果与学校健康优先发展战略相适应,并在社区范围内共享研究成果。

二、美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方向

美国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同时在未来发展中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Active Minds调查了美国上百所高校,在分析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出三点未来努力的方向,为进一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指导。

(一)赋予学生更多的话语权

知而后教,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与需求,才能够更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教师相比,学生更加了解彼此的想法与需求。当学生遇到困难、感到无助时更愿意向同伴寻求帮助甚至模仿同龄人的态度与做法。因此,各高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一方面在制定决策中要赋予学生更多的话语权,倾听学生的声音,给予每一位学生表达自己情感与需求的机会;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的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朋辈指导,通过学生支持小组、朋辈咨询等方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加同龄人间的交流与互动,共同创建一个彼此分享积极情绪与共同改善消极情绪的健康校园。[3]

(二)让学生享有同等的心理健康教育机会

创建一个公平、健康的校园意味着学校要努力消除学生因身份、性别、种族、社会经济状况、学习能力等差距造成的机会不均,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同等的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的机会。同等不仅体现在学校制定的保障学生享有同等权利的规章制度上,更要求学校要通过多样化的途径帮助不同学生解决不同的问题。例如杜克大学和南卡罗来纳大学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经济援助,为家庭第一代大学生提供学业辅导等。此外,各高校还要加强对教职工的文化专项培训,使教职工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以处理多种文化差异,避免因文化背景不同引起的不平等待遇。

(三)提供高质量且易获得的医疗服务

各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依靠学校自身实施,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科学的咨询与服务,还需借助专业医疗机构的力量。优质的医疗服务既要符合国家专业标准,又要贴近学生需求。各高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医疗服务时间表与服务方式供学生选择。例如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利用技术手段帮助学生实现网络心理健康评估、自主选修网络课程、预约在线治疗服务等,以便学生进行自我诊断与帮助;南卡罗来纳大学成立了专门的关怀小组,负责推进学生治疗工作,促进良好医患关系形成,并为学生提供全面、持续的关怀与指导。

三、对我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启示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具有协助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职责。我国高校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学习和借鉴美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经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三全育人”。

(一)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内涵,强化全员育人意识

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人,培养具有理性平和、积极向上心态的人,培养具有健全人格、高尚品格的人,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辅导员必须以服务学生为宗旨,不断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内涵,使心理健康理念深入人心。一方面,辅导员要将心理健康的概念普及到全体学生,使学生具备心理健康意识与基本的健康知识,引导学生正视心理健康问题,学会倾诉、学会沟通、学会求助。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密切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人际交往、心理状态等。要精准识别学生的心理问题,分类指导、综合施策;另一方面,辅导员应善于借助外力,凝聚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合力,实现育人无不尽责。一是明确学校责任。学校应组成一支由学生组织、辅导员、专业课教师、心理咨询师组成的任务明确、相互配合的工作队伍,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生的文体活动、日常管理、专业教育、心理辅导之中,辅导员应与各部门工作人员形成彼此联结、协调发展的关系,共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二是引导家长参与。家庭教育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起点,父母的关心、理解与支持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辅导员应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引导家长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积极参与学生的教育管理,并为学生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与和谐的家庭氛围。三是利用社会资源。学校并非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专业场所,对于存在严重心理危机的学生,辅导员应积极转介,帮助学生寻求专业的心理治疗。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通过到心理咨询机构、福利中心、实践基地担任志愿者的活动,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

(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增强全程育人实效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不仅包括心理健康理论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心理素质的提高、心理潜能的开发、心理技能的培养等。辅导员既要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还要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具备适应生活和解决困难的能力,实现阶段性成长。一方面辅导员应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学生成长全过程,形成从新生入校到毕业生离校完备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实现育人无时不有。一是开展新生心理普测。针对刚入校的新生开展科学规范的心理健康测试,全面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对存在问题隐患的学生进行标识并追踪处理。二是建立心理健康信息档案。通过整理信息档案的方式记录特殊学生的基本情况、一日常规、人际交往、心理状态等,密切关注学生的动态变化,做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注意保护学生隐私。三是加强毕业生离校教育。辅导员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相结合,帮助毕业生进行人生规划,实现角色转换,以健康向上的心态顺利从学校过渡到社会;另一方面辅导员应从事前预防、事中干预、事后研究三个阶段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性。作为与学生联系最密切的工作人员,辅导员从事心理健康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具有一定优势。因此,在日常管理中,辅导员应建立健全宿舍心理导航员-班级心理委员-学生干部-辅导员的四级联动机制,打通信息反馈渠道,并尽可能全面详实地掌握学生信息,做到有问题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理。同时,辅导员应针对已发生的学生案件进行分析研究,总结经验撰写研究报告,隐藏学生信息并与其他辅导员分享,共同探索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方法,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发展。

(三)拓展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扩大全方位育人覆盖面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既要做到精细推进,又要保障全面渗透;既要聚焦特殊案例,又要兼顾全体学生。辅导员必须深入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可实施空间,通过多样化的渠道,将心理健康教育延伸到各个方面,覆盖课上课下、网上网下、校内校外,实现育人无处不在。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课上课下相结合。当前我国高校还存在心理健康课程开展实效性不足、心理专业课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辅导员应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参加心理专业培训,在取得职业资格后承担心理健康教学任务,以必修课、选修课、讲座的方式实现心理健康的大众化、普及化教育。同时,作为心理健康课程的课外延伸,辅导员可以通过团体活动、个别谈心、集体辅导等方式巩固心理健康课程效果,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加系统化。二是网上网下全覆盖。新媒体时代,网络平台作为学生获取信息资源的主要方式,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辅导员应充分发挥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通过微信公众号、QQ空间、心理网站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专栏,为学生提供案例、书籍、电影等心理资源,设置心灵树洞、互动留言板等给予学生倾诉的空间。[4]此外,辅导员还应密切关注学生网络动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并加强教育引导。三是校内校外相联动。校外心理健康资源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益补充,辅导员应倡导学校与当地医院携手合作,聘请心理医生定期到校为学生开展宣传讲座、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邀请专家评委作为学校开展心理测评、心理情景剧、职业能力大赛等的嘉宾对学生进行指导。并由辅导员向学生提供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医生的联系方式,确保学生咨询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猜你喜欢
辅导员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心理感受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