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盛玉
(安徽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2019年8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其精神实质在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若干意见”发布一周年之际,高校思政课教师有必要认真总结自身的思想认识和实践经验。本文以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开展线上直播示范课教学为例,阐明高校思政课教师应有的“情怀要深”。
高校思政课教师应该如何看待“高校思政课教学”呢?这或许是“认识你自己”(自知)苏格拉底之问的一个具体的时代回应。关于苏格拉底之问,叶秀山先生指出:“苏格拉底首先把重点放在‘自知’上,因为如果按一般道德格言论,‘自知’本是为了‘毋过’,即待人接物、经营处世须有‘度’,但如果做哲学原则言,‘毋过’之本则在‘自知’,唯有‘自知’,才能‘毋过’,‘自知’为本,‘毋过’为用,所以事实上苏格拉底哲学的立足点是在‘自知’。”[1]73显然,在“自知”这个意义上,“认识你自己”的“认识”不是简单的知识性问题“是或者不是”抑或判断性评价“对或者不对”,而是自知之明、躬身反省、不断提升的心路历程。关于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自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了我们这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2]330。也就是说,办好思政课关键在于教师,我们需要在本质上反思和对话思政课教学“可或者不可”“值或者不值”。这是高校思政课教师触及灵魂深处的问题:高校思政课教学不是一般意义的“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影响另一个灵魂”的问题,而是关乎学生健康发展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问题。因而,“情怀要深”的要义在于,高校思政课教师不能仅仅把教学视为一份工作或谋生的职业,而要把高校思政课教学视为花力气去构筑和经营的事业,必须钟情于学生的人生之问所以潜心问道进而做到不折不扣“传道授业解惑”,为学生健康成长而坚守。
2020年春季高校思政课教学由线下走向线上接受了新冠疫情挑战,鲜有经验的实践深深检视了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情怀要深”。在这期间,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了“相互砥砺 你我同行”直播示范课专辑活动[3]。或许有人认为,线上直播示范课教学只是今年春季应对新冠疫情的权宜之计。其实不然,真正经历了线上教学以及认真准备了线上授课的老师都有着不同寻常的心路历程:紧张—投入—释怀。紧张的是,参与本次示范课活动的老师都是第一次经历面对镜头直播开课,没有经验可汲取因而授课前的焦虑难以名状;投入的是,老师们随着直播开课倒计时的开始,都是全身心投入备课之中,授课主题的凝练、授课教案的写作、授课形象的揣摩、授课语气的设计,都是精益求精而不断得到完善的;释怀的是,老师们能够及时听取线上听课小组的评价、学生的反馈而认真反思线上直播示范课的成功与不足,能够虚心接受改进建议、宽容对待不同的声音,铭记开展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随着疫情防控工作趋向常态化,高校思政课教师守正创新的线上教学理念也日趋完善与合理。
正是思政课教师团队全身心投入线上直播课过程,因而学生评价反响热烈,为师生共同建好线上课堂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这是一次运用思政平台努力促进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积极尝试和实战演练,思政课教师用实际行动诠释“情怀要深”的深刻涵义,融育人情怀与家国情怀于一体。其一,思政课教师结合本学期面向本科生的授课课程确定授课专题,尽可能使专题与讲好疫情故事、传播抗疫正能量结合起来;其二,思政课教师聚焦“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准备好完整的教学设计、讲稿、课件并经过教研室集体备课、集体打磨而定稿;其三,思政课教师不仅做到精心备好教材、备好教案、备好学生,而且做到倾心备好多媒体,提前走进直播间熟悉直播流程并进行试播,熟练掌握超星平台在线授课的环节和过程,准备好各种应急方案。老师相互支持、相互学习,在实际直播课中当其中一位老师在线授课时,其他老师实际成为了团队的得力助手,相互配合、集体作战的优良教风在本次示范课活动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也是对高校思政课教师“传帮带”良好风气的传承和发扬。
在这一实践过程中,高校思政课教师以自己的“钟情”诠释着“情怀要深”的深刻内涵:一方面,钟情于教书育人的事业是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最大情怀。套用一句歌词“你问我为何时常流泪,因为我热爱这片土地热爱得深沉”,思政课教师的情怀在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如果线上直播示范课要达到引导青年学生深入了解“世情”和“国情”、熟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充分激发大学生的时代感和使命感这一直接目的的话,那么,思政课教师就需要从授课目标、授课内容以及授课反思等不同视角摆好自己的姿态。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教师本人首先得让自己感动起来,对思政课教学充满激情;要求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教师本人首先得遵循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用鲜活的案例检视理论的深刻,用发展的现实解答学生的疑问,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激发学生的情感与情趣;要求学生明白善于做一个“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教师本人首先得把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结合起来,用实际行动和真情实感去触动学生的眼界和视野。另一方面,钟情于学生成长的期许是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最高情怀。高校思政课能够给学生的直接影响是什么呢?用党的十九大报告的话语而言是“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满满的正能量!真理与价值的统一表征着科学与人文的内在一致关系,真理性认识给学生带来的是社会发展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的科学解读;价值性认识给学生带来的价值取向在于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不难发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促进大学生在思想深处认同和坚守这一点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根本遵循。
因而,“情怀要深”意味着,高校思政课教师“做好一名老师”之“钟情”与大学生“成为担负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之成长的价值期许相契合。
时下业界(不同工作岗位)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是“高上”学院,是国家政策重点保护的部门。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我们,党和国家对思政课教学给予很高的厚爱,相应地,社会各界对思政课教学有着更深的期望。这种客观情形反映了当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所处的“生态”境遇,可以用“思政课生态”一词加以概括。换言之,高校思政课教学是越来越受到关注的社会化实践,较高的社会评价激励思政课教师不断改革创新提升教学实效;中肯的社会评价符合思政课教学建设的规律因而促进思政课教师学会取长补短;较低的社会评价鞭策思政课教师认真反思和查缺补漏。这三种情形随着学生的获得感诸如“00后”大学生认识能力的拓展、鉴别能力的提高、发展能力的扩充等变化发生相应的变化,因而不能片面看待。高校思政课教学没有最好只有力求更好。
疫情无情人有情,师生共克时艰同进步。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作为全国第三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省首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响应教育厅和学校有关文件精神,推进线上教学方式方法创新,不断提升线上教学质量。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情怀要深”之“热情”,系列线上直播示范课具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主题鲜明。十位教师分别主讲全校六门本科思政必修课和四门思想政治教育本科部分专业课。十个专题各具课程特色,能够有效解决教与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疑点问题。选题设计注重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主旋律;十位青年才俊精心的教学设计和流利的课堂表达,促进青年学子在点赞中共同唱响春天的赞歌。二是内容科学。无论是思政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历史性的伟大转折”“抗疫斗争中的伟大奋斗精神”“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发挥制度优越性,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等内容设计,抑或专业课“中国文化的历史分期”“比较视野中的美国公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的价值及其局限”等内涵展示,都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科学严谨,能围绕课程教学中的重点知识点科学设计教学环节而有效开展教学,较好地联系了学科发展新思想、新概念、新成果,实现了服务于课程目标和毕业要求的根本任务。三是方法新颖。专辑中十次直播示范课善于利用叙事教学法讲好疫情应对中的中国故事,充分彰显中国制度优势,让学生感受中国精神,见证中国力量。既注重运用研讨式教学,巧妙创设研讨主题,激励学生在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中健康成长,又注重运用分类教学法,融知识讲授、方法训练、品格塑造于一体,引导学生以争做有责任、敢担当的青年马克主义者为荣。四是过程合理。十个专题授课设计线上教学过程重点突出,条理清楚,内容承前启后,循序渐进。各个环节安排合理,能体现在线课程特点,线上资源应用得当,方法运用灵活,启发性强,有效启发了学生思维并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聊天和留言区互动显示学生参与度教高,教师能够实时解答学生提问,有效体现了线上教学的互动性。五是示范明显。十个直播示范课已在校园网发布并借助安徽智慧思政平台对外公布,已经纳入安徽师范大学赭麓学堂“热门课程”—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线上直播示范课专辑[4]。本专辑既体现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频共振的建设理念,又认真贯彻了“若干意见”的精神,注重讲好疫情故事、彰显中国智慧,得到了省内同行和听课专家的高度认可,具有可推广性。
在这一实践过程中,高校思政课教师以自己的“热情”诠释着“情怀要深”的深刻内涵:第一,热情于思政课岗位的职业规划。无论新进思政课岗位的“青椒”教师抑或进入思政课岗位若干年的“红椒”教师,都能自觉地把自身的成长与岗位发展融合在一起。无论学养的丰富抑或经验的积累,思政课岗位都是能够锻炼人提升人的精神面貌的重要岗位。“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因而,不断探求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和大学生成长的规律,才能把握思政课所具有的立德树人主渠道功能。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是思政课岗位规划的内在遵循。第二,热情于思政课教学的精力投入。思政课教学聚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与塑造,需要思政课教师集中精力研读研究研判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因而,思政课教学需要教师满腔热情善于学习,善于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练就“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教学方式思维范式。第三,热情于思政课教师的生命力量。思政课教学的当下直接现实关照在于,引导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增进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思政课教师的价值与生命在于把课程本身蕴涵的思想的力量、政治的力量、理论的力量发掘和阐发出来,涵育大学生的心智、培育大学生的人格、化育大学生的思维。进而言之,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角色规定在于以饱满的热情关照学生成人以价值引领:一方面,思政课教师的“热情”有高度,给大学生前行灯塔的力量照耀人生成长。因为具有浓郁的思政育人情怀,所以思政课教师能够谨小慎微,严谨治学,成为人生导师。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的“热情”有宽度,给大学生审时度势的关怀温润人生成长。因为具有强烈的责任担当情怀,所以思政课教师能够用心用情,因势利导,成为人生良师。
因而,“情怀要深”意味着,高校思政课教师“为思政课老师感到光荣”之“热情”与大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之成人的价值引领相契合。
“情怀要深,保持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2]330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话至少具有三层意涵:其一,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应有情怀是家国情怀,不仅自己理直气壮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而且要善于将这种情真意切的情怀传授大学生,让大学生真心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其二,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应有情怀是人民情怀,不仅自己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而且要善于将这种正气凛然的情怀教导学生,让大学生真心体悟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最可敬最可靠;其三,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应有情怀是进取情怀,不仅自己始终保持时代定力和问题导向,勤于钻研、潜心治学,与时俱进增强教书育人能力,而且要善于将这种不断拼搏的情怀感染学生,让学生争做时代一流、立志奋斗青春的社会主义新人。
高校思政课教师坚守家国情怀、人民情怀、进取情怀,以真懂、真信、真爱、真用引领学生的真懂、真信、真爱、真做,这种用情之深与其本人的职业理想紧密相连,热爱思政课教学意味着甘愿为学生健康成长而倾情奉献。线上直播示范课尤其反映了思政课教师的职业情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一,线上直播示范课教学注重价值引领。比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于一体,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成长为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教师把理论讲解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积极搜索相关视频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在感兴趣的情绪中深入思考,并借助线上问卷、投票、讨论区讨论、提问等形式积极与学生互动,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帮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增强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确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信念,自觉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略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第二,线上直播示范课教学注重思想引导。比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是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率先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本课程线上直播示范课注重课程讲授以时事热点话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感受时代之变;以学生为中心,建立双向互动模式;注重教学效果,建立反馈机制,增强学生对本课程的认识,让学生真实感受到这不仅是一门集时事热点、知识要点、思想教育于一体的大课,还是一门既严肃又活泼、既时兴又精深、既谈现实又谈理想的新课。同时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打破线上教学“一言堂”的模式,建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做到“好学”和“趣学”相统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力求学生全面、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基本规律,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形成发展、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重点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部署,培养学生用科学理论观察和思考现实问题,坚定“四个自信”,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第三,线上直播示范课教学注重实践引航。比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引导大学生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形势与政策》课面对疫情及网络教学所带来的诸多不便及挑战,授课教师一方面将大量心力和经历投入在教学设计及课程建设上,结合自身团学工作充分把握青年学子思想特点和授课专业学生的现实情况,扎实开展学情教情研究,全方位收集整理授课资料及素材,悉心打磨课程;同时,积极开展网络直播教学学习,熟悉线上教学流程,确保线上教学有序有效开展,采用线上平台多层次、多角度开展交流讨论、作业巩固、研习分享等方式进一步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巩固与提升教学效果。课程内容紧密关照疫情、讲解生动详实、教育效果明显等。
第四,线上直播示范课教学注重素养引申。比如,《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注重培养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并学会运用专业相关理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思想政治教育领域里的各种矛盾、问题和现象,从而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思想政治素质,为学生在今后工作中更好地从事思想政治类的课程教学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为从事实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累基本的方法和艺术,为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学习提供理论基础。围绕教学内容设计,该课程注重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前沿性相统一,在基本原理讲授的同时,紧跟时代步伐,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相关精神及时更新到相应的章节内容中。围绕教学方法改革,该课程在沿用传统理论讲授法的同时,注重案例分析教学法的运用,一方面留给学生思考启发的空间,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另一方面,也试图以此培养学生联系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围绕教学方式的选择,该课程力图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平台,既注重发挥线下教学面对面交流的优势,又利用线上教学拓展教学空间、丰富教学资源,全方位提升教育教学效果。
第五,线上直播示范课教学注重思维引入。比如,《比较思想政治教育》课面向全校各专业开放选修,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掌握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分析方法、培养比较研究的意识与能力。内容涉及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不同的比较视野;当代世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情况,包括欧美发达国家的公民教育、不同政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全球化下跨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等。该课程具有学科交融多、内容涵盖广、教学对象专业背景复杂等特点,对学生的学科意识、学术思维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文化概论》课引导学生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继承与发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理论自觉,引导大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历史脉络和当代传承、研究中国文化的基本方法论原则、今天对待传统文化的应有态度以及中西文化内在精神的比较研究等。
在这一实践过程中,高校思政课教师以自己的“真情”诠释着“情怀要深”的深刻内涵:其一,教师坚持以自己的真懂引导学生的真懂。线上教学融入全媒时代的新元素,话语传达以及授课方式更需充分考虑音频与图像选择的适当性。无论如何,思政课仍是“内容为王”,必须以真理的力量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因而,教师要做到吃透教材精神与钻研传播介质相统一。其二,教师坚持以自己的真信引导学生的真信。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思政课是讲共产主义信仰的课程,思政课教师理应是追求共产主义信仰的人。因而,真信是政治信念和政治情怀的衡量标准,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在学生面前需要做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标杆和楷模。其三,教师坚持以自己的真爱引导学生的真爱。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热爱,对思政课教学的热爱,对学生发展的热爱,都潜移默化引领着学生健康成长。其四,教师坚持以自己的真用引导学生的真做。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思政课教师尤其需要以坚实的政治涵养、扎实的专业学养、厚实的人文素养启发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青年大学生“只有在科学理论的指引下,经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和社会的鼎力相助才能真正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5]。
因而,“情怀要深”意味着,高校思政课教师“真懂、真信、真爱、真用”之“真情”与大学生“真懂、真信、真爱、真做”之成才的价值实现相契合。
总之,“情怀要深”是人学视阈深厚的时代之问与解答,具有丰富的思想意涵。高校思政课教师应有的“情怀要深”是站在立德树人、铸魂育人高度,善于将对教育事业满满的“钟情”“热情”“真情”转化为对学生成长成人成才的价值期许、价值引领、价值实现。这对于高校教师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具有深刻意义。